南唐(937年—975年)
宋齊丘(887年-959年)
,本字超回,改字子嵩,豫章(今南昌)人南宋著名詩人陸游曾在乾道六年七月二十三日《入蜀記第三》中寫道:“南唐宋子籬辭政柄歸隱此山
,號‘九華先生’,封‘青陽公’,由是九華之名益盛”。早年事跡
齊丘好學,工屬文
,尤喜縱橫長短之說。烈祖為升州刺史,齊丘因騎將姚克贍得見。暇日陪燕游,賦詩以獻曰:養(yǎng)花如養(yǎng)賢,去草如去惡。松竹無時衰,蒲柳先秋落。烈祖奇其志,待以國士。從鎮(zhèn)京口,入定朱瑾之難,常參秘書。因說烈祖講典禮、明賞罰、禮賢能、寬征賦,多見聽用。烈祖為筑小亭池中,以橋度,至則撤之,獨與齊丘議事。率至夜分,又為高堂,不設屏障,中置灰爐而不設火。兩人終日擁爐俄而義祖殂,自殿直軍判官擢右司員外郎
,進右諫議大夫兵部侍郎。居中用事,且倚為相。齊丘自資望尚淺,或不為國中所服,乃告歸洪州改葬,因入九華山。累啟求致仕不許。元宗已為大將軍,烈祖以吳主命,命元宗躬往迎之,于是齊丘托不得已而起。遂拜中書侍郎,遷右仆射平章事。烈祖出鎮(zhèn)金陵,以元宗入輔,委齊丘左右之。初
自是為求媚計,更請降讓皇為公侯
結(jié)黨致禍
元宗即位
周侵淮北,起齊丘為太師
,領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進封楚國公,與謀難。齊丘固讓,仍為太傅。建議:發(fā)諸州兵屯淮泗,擇偏裨可任者將之;周人未能測虛實,勢不敢輕進,及春水生,轉(zhuǎn)餉道阻,彼師老食匱,自當北歸;然后遣使乞盟,度可無大喪敗。元宗惶惑不能用。又力陳割地無益,與朝論頗異。及明年暑雨,周棄所得淮南地北歸。議者謂扼險要擊,可以有功且懲后。齊丘乃謂擊之怨益深,不如縱其歸以為德。由是周兵皆聚于正陽,而壽州之圍遂不可解,終失淮南方是時,陳覺
論曰:“世言江南精兵十萬;而長江天塹,可當十萬;國老宋齊丘
身后評價
唐末
918年,徐知誥管理國政
對于宋齊丘的這些建議
920年,楊隆演死
,弟楊溥立。927年,徐溫死,徐知誥擁楊溥稱帝937年
南唐先后凡39年
,宋齊丘仕途不順,幾度被貶,可以說與南唐的政局變化息息相關。其本人長于內(nèi)政,然而個性強烈,善忌護短;在集中于發(fā)展內(nèi)政、對其極為信任的李昪掌權(quán)時期,宋齊丘可謂如魚得水,奠定了江南農(nóng)桑遍地的大好經(jīng)濟基礎;但到了好大喜功、具有強烈擴張欲望的李璟時期,其政治作用很明顯有所下降。黨羽在朝中的一系列內(nèi)斗舉動與其本人對外政策的無力,是宋齊丘被邊緣化的根源;而其黨羽陳覺不甘現(xiàn)狀、欲將宋齊丘推上攝政之位的謀劃,是導致宋齊丘身敗名裂的最后一根稻草宋齊丘死后,九華山上的僧民按其生前之意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821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