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清代皇子和大臣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
尷尬的清代
在我國幾千年歷史上
為此
此外
可以說,在文藝作品里
,清代成為了血統(tǒng)最亂的王朝,清代皇帝也成為了綠帽子冠軍。那么,在清代
皇家血統(tǒng)的保全
人類在什么時候
比如說古代埃及的法老,為了血統(tǒng)純潔
而在古代中國
甚至在古代社會價值觀方面
而在這種氛圍下
對皇子和大臣的防范
在防范宮中常住的非女性人口穢亂宮廷的同時
為了防范皇子和大臣給皇帝戴綠帽子
這套制度在清代
因此,在真實歷史上
,果親王也好,溫太醫(yī)也罷,想給皇帝戴綠帽子,只能在夢里了吃是以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在中國
尤其是請客吃飯
答案當(dāng)然是肯定的,皇帝也是中國人
但要注意的是,不是哪個朝代的皇帝都會到臣子家中吃飯
以清朝為界,清之前的朝代都會有皇帝被臣子請客的記錄
漢代和晉朝
在古代
比如在漢朝時,貓頭鷹被認(rèn)為是不孝順的動物
,而古人又極重孝道,所以貓頭鷹也會被人們稱為不吉祥的動物。面對不祥之物
,將其吃掉,不僅可以引以為戒,在人們心中這也是一件好事。
所以每到端午節(jié)這一天
,漢朝皇帝會給大臣們賞賜一頓貓頭鷹大餐,雖然在我們現(xiàn)在人看來比較不忍,而且又是一道黑暗料理,可大臣們也沒法抗命,只有含淚吃下。別看皇帝請大臣們吃飯可以隨心所欲
,但若是大臣請皇帝吃飯,則要小心謹(jǐn)慎,不僅要在味道和禮儀上把皇帝伺候好了,還要收起自己的小心思,不然可能一不小心就會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世說新語》終究記載了王濟(jì)炫富被殺的事情
。司馬昭的女兒常山公主是一個十分美麗的女孩,但可惜的是她從小雙目失明
。司馬昭在位時
,為了自己的女兒能有個好歸宿,也為了她能不受生活之苦,于是將她嫁給了一個官二代——王濟(jì)。
王濟(jì)不僅是個普通的官二代,還是一個妥妥的富二代
,他的家族是三國時期就存在的大族王濟(jì)娶了常山公主后
這樣一來從小就過著奢華生活的王濟(jì)更加得意忘形
,吃穿用度一律都用最好的,還為自己專門建設(shè)了許多游樂場所,每天最大的事情就是炫富。有一次司馬炎應(yīng)邀到王濟(jì)府中吃飯
,太過得意的王濟(jì)竟然在皇帝面前生起了攀比的心思,他特意令人做了一個烤乳豬給司馬炎端上去。司馬炎品嘗后果然十分美味
,于是就向王記打聽這道菜。
王濟(jì)得意的告訴司馬炎這只豬是用人乳喂養(yǎng)的
,潛臺詞就是自己的生活并不比皇帝差。結(jié)果這個行為一下子就觸碰到皇帝的逆鱗了,不僅當(dāng)場掀桌走人
,還在日后找借口殺了王濟(jì),讓自己的姐姐改嫁他人。因為請客吃飯時的炫耀王忌失去了妻子,也失去了信任這件事情
,為以后的大臣請皇帝吃飯樹立了很好的反面教材。唐朝的燒尾宴
燒尾宴來自鯉魚躍龍門的傳說,從魏晉時期就有升官后請大家吃燒尾宴的習(xí)俗
。到了唐朝,學(xué)子及第、官員高升等都會擺下燒尾宴,也預(yù)示著吃過這頓飯后,請客的人更加飛黃騰達(dá),背景的人也能沾沾喜氣。直到唐中宗李顯時期
,或許是之前的日子太苦了,又或許是日子已經(jīng)無聊到?jīng)]有什么新意,這位皇帝竟然也決定參加燒尾宴。
若是平常的宴席,哪怕是請到的都是朝中大臣
,主人只要盡自己全部的心意,盡量將宴席安排的完美一些就可以了。可皇帝來到府中吃飯可是個大事
,若是有什么差錯可能連命都沒了
即使一切安全,要是口味或禮數(shù)不周全被皇帝記上一筆
尤其是皇帝加入雙尾焰大軍后,后宮的一些沒有官職的皇子和公主也參與了進(jìn)來
《清異錄·撰饈門》中韋巨源官升尚書令只留下一份食譜
由此可見請皇帝吃一頓飯要費(fèi)多大功夫
。當(dāng)然也有固執(zhí)的大臣看不過去這種奢侈,選擇不請皇帝吃飯。
《新唐書》記載蘇瑰寶升官時不僅不請皇帝吃燒尾宴
,還側(cè)面勸誡皇帝,多體諒百姓疾苦,不要鋪張浪費(fèi)。從時間上來看
,唐朝的燒尾宴僅僅持續(xù)了20年,到了唐玄宗時就不再流行了,自然也就沒有大臣請皇帝吃飯的習(xí)俗了。宋朝皇帝被請客的不同規(guī)模
宋朝皇帝不像唐朝皇帝那樣等大臣升官了才去吃飯,很有可能是去大臣家里吃了一頓飯后就給請客的人升官了
。值得一提的是
,宋朝大臣們已經(jīng)吸取了之前王濟(jì)炫富的教訓(xùn)。
宋仁宗愛吃淮河邊上的一種魚
原本大臣的妻子想一次性送給皇帝十箱,可想到連皇帝都吃不上的東西自己家里卻有這么多
,很容易引起皇帝的猜疑,最后只送給了皇帝兩箱。而皇帝吃飯規(guī)格也與皇帝自己本人有關(guān)
比如宋太祖趙匡胤去趙善家中吃飯就比較簡單
張俊是與岳飛等人并稱中興四將的將軍之一,宋高宗趙構(gòu)去他府上吃飯時
這么多人去照顧符上,趙構(gòu)不僅沒有一絲一毫的怠慢
除了皇帝身邊當(dāng)紅的大臣外,其他隨行的大臣們按照等級不同都有不同的待遇,就連隨行保護(hù)的軍事們都有相應(yīng)的食物
做好的肉就有四千斤之多
吃飯時盡地主之宜
當(dāng)然這次宴席不僅來吃飯的人十分滿意
因為張俊的弟弟
宋朝皇帝大部分比較親和,而且宋朝奢侈玩樂之風(fēng)盛行
清朝請皇帝吃飯的可行性
清朝的飲食習(xí)慣不同于其他朝代
首先吃飯時只能吃一碗米飯
其次在飲食上也有諸多限制,雖然皇帝每頓飯都吃上百道菜
除了吃飯時要保持貴族禮儀不能只吃一道菜外,保持身材同樣成為了清朝皇帝飲食上的另一個限制因素
滿族人從東北一個生存環(huán)境惡劣的地方稱為國家之主
皇帝沒有口腹之欲
這樣一來
結(jié)語:
經(jīng)過幾千年的文化傳承
雖然皇帝高高在上
皇帝的兒子在外人看來那該是多么風(fēng)光啊
?幸?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首?到底有哪些煩惱
嫡庶尊卑有別 在紫禁城這個制度嚴(yán)明
生母的出身地位
、受寵程度 老話說的好,?子以母貴?,皇子一生下來長的都一樣,白白凈凈都那么可愛,但是他們的母親就不同了,不僅與皇帝的關(guān)系有親有疏,承受的恩澤也是有厚有薄,這樣一來自然是最得寵的那位妃嬪所生的兒子最受寵愛,地位也最是尊貴了,相反,若是妃嬪不得皇帝重視,那么她所生的兒子也必定是無人問津,何談地位呢?這里最典型的怕就是老八胤禩了
除了上述兩點(diǎn)之外
皇帝為何要把自己的親生兒子過繼給親王
親王已逝又沒留下兒子且親王地位高 皇帝把兒子過繼給那些親王
拉攏宗室人心 皇帝把自己的親兒子都過繼出去給了親王
,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榮耀,足見對他們那一系的重視,這當(dāng)然也是在拉攏人心,讓自己的皇權(quán)更加穩(wěn)固罷了。所謂虎毒不食子,看來這句話對皇帝不適用,他們要是狠下心來連親兒子也下得了手,說送人就送人,絕不含糊。送出去的兒子皇帝不喜歡 有時候皇帝也不是隨心所欲想干嘛就干嘛,要是妃子生的兒子因為脾氣秉性
、人品、才干等原因他不喜歡,他就不能像電視劇里演的那樣往馬路邊上一扔就算了事,或者直接下令?斬立決?。一來這樣顯得自己太過寡情薄意,二來也畢竟是自己的親生骨肉,置他們于死地這種事皇帝還是干不出來的,因此尋找一個恰當(dāng)?shù)臅r機(jī)把他們送人就是一個重要的解決途徑。這樣做之后皇帝尚能聊以自慰,畢竟送給的是親王,日子又不差,依然是宗室成員,待在王府里和養(yǎng)在紫禁城里又有什么差別?道光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送給了他過世的弟弟惇親王綿愷自己的一個兒子,奕誴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清代六大親王分別為:禮親王代善(努爾哈赤時期)
、睿親王多爾袞(皇太極時期)、安親王岳樂(順治時期)、康親王杰書(康熙時期)、怡親王胤祥(雍正時期) 、恭親王奕欣(咸豐、同治、光緒時期)。鐵帽子王有12位,分別是禮親王代善
、鄭親王濟(jì)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一、六大親王
1
愛新覺羅·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
天命元年(1616年)
曾因作戰(zhàn)英勇
崇德元年(1636年)
,封為和碩禮親王,世襲罔替。次年,清太宗復(fù)斥為越分妄行,輕君蔑法,漸賦閑家居終皇太極一朝,因其年長位尊而遭到壓抑
順治五年(1648年)
2、睿親王多爾袞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爾袞被封貝勒
天聰九年(1635年)
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錦大戰(zhàn)中立下卓越戰(zhàn)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侍珮O死后
順治元年(1644年)指揮清軍入關(guān)
順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獵途中,追封為“清成宗”
兩個月后,于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剝奪多爾袞的封號
3、安親王岳樂
愛新覺羅·岳樂(1625年—1689年)
初封鎮(zhèn)國公。順治六年(1649年)
4
愛新覺羅·杰書(1645年—1697年),滿洲正紅旗人。清朝宗室
順治六年(16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