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史
托孤,顧名思義
與此相對應的是
一
首先
,對于托孤是否成功,自然要看托孤大臣是否全力輔佐即位的君主,并且能否維持朝政的穩(wěn)定因此,從結果上來看
二
對此
,在筆者看來,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這是因為魏明帝曹叡的托孤人選,不如魏文帝曹丕的合理。就曹丕來說,黃初七年(226年)正月,曹丕回到洛陽的宮殿。五月丙辰日(6月28日),曹丕病重,命鎮(zhèn)軍大將軍陳群、中軍大將軍曹真、征東大將軍曹休、撫軍大將軍司馬懿受領遺詔,共同輔佐嗣主曹叡。由此
,曹丕選擇的是四位托孤大臣,在這四人中,曹真、曹休是曹魏的宗室三
進一步來說
,對于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皇帝,托孤的目的就是為了確保新即位的君主可以掌握大權,不至于被架空。從曹丕的安排上來看,曹真、曹休、司馬懿、陳群的組合,很難出現(xiàn)某一位大臣一家獨大的情況出現(xiàn),并且,因為文臣武將的差異,以及出身、立場的不同,曹真、曹休、司馬懿、陳群之間基于此,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間
四
最后
由此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826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