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的賦稅制度怎么樣?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的稅收由部落貢納
、牧民的畜牧稅為以及一般農民的租調為主,其中農民的租調為最大收入。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北魏規(guī)定租調稅收為“戶調帛二匹
、絮二斤、絲一斤、粟二十石;又入帛一匹二丈,委之州庫,以供調外之費?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租調是按戶收取的
徭役方面
孝文帝改革后
,為了給官僚機構提供俸祿,以減少官吏欺壓百姓。提高了稅率,魏孝文帝定每戶增調帛三匹、谷二斛九斗,充百官俸祿。又在太和九年(485年)實行均田制,辦法大致有四項:十五歲以上的男丁和婦人均可授田,男丁授露田四十畝
,婦人二十畝,授田視輪休需要加倍或再加倍。如果有牛一頭則授田三十畝,最多四頭牛,多出的不授田。老少病殘或者缺乏男丁的家庭十一歲以上和有病者均授予半夫之田。奴婢一樣按照男丁和婦人的標準授田。授田不準買賣,年老或身死還田,但七十以上授田者不必歸還。男丁授桑田20畝
。桑田不必還給國家,可傳給子孫,也可以可賣出多于20畝的部分,也可買桑田補足20畝。產麻地男子授麻田10畝,婦人50畝,年老及身死后還田。多余土地可以借給農民耕種
,政府嚴格控制農民遷徙,只允許遷往空荒地區(qū)。規(guī)定駐地長官在所在地給予公田
政府在均田制的基礎上重新規(guī)定了稅收制度
,一夫一妻應繳納的租調為:“其民調,一夫一婦帛一匹,粟二石。民年十五以上未娶者,四人出一夫一婦之調;奴任耕、婢任織者八口當未娶者四;耕牛二十頭當奴婢八。其麻布之鄉(xiāng),一夫一婦布一匹,下至牛,以此為降?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832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