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了解:諸葛亮的好友的讀者
滾滾長江東逝水
三國之時流行一句話:“荊襄之地多大才”
,諸葛亮便是從這個地方走出去此三人再加上徐庶徐元直
,皆是諸葛亮的好友。那么,在諸葛亮出山之后,這四人都去了哪里,或者說他們的結局如何?劉備新野遇徐庶,三顧茅廬見奇人
東漢末年
、天下大亂,諸葛亮跟著自己的叔叔諸葛玄來到了荊州之地,在這里他遇到了博學多識的龐德公,而后拜其為師,開始學習治國安邦平天下之策。自古以來
,荊襄之地多才俊,所以在學習的時候,諸葛亮也交到了很多有才華的朋友,比如徐庶、崔州平等人。公元207年左右
,劉備來到了新野。一次,在野外行走的時候,他遇到了徐庶,并被其才華所驚艷,隨后請到了新野擔任軍師職務。奈何
,曹操聽聞徐庶有大才,所以便以其母為要挾,讓徐庶前來許昌。臨走之時,徐庶告訴劉備,諸葛亮在臥龍崗聽到這個消息后
第一次去諸葛草廬
,孔明剛好外出云游去了,第二次諸葛草廬,孔明又不在。直至第三次去,他才遇到諸葛亮,一場《隆中對》的對話,聽得劉備淚眼婆娑,最終請得了諸葛亮出山。后來,在諸葛亮的幫助下
,劉備川蜀之地建立了蜀漢政權,與曹魏、孫吳等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奈何,因為關羽的一場失利,導致蜀國、吳國關系破裂,最終劉備落得個白帝城托孤。劉備死后
,所有的重任都落到了諸葛亮的身上,尤其是打進中原、興復漢室的目標,結果孔明在五丈原力竭而死。話又說了回來
,當年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他在臥龍崗上見到了不少奇人,除了徐庶之外,孟公威、石廣元、崔州平也是諸葛亮的好友。既然如此
,諸葛亮為何不請他們出山相助呢?亦或者說,諸葛亮出山之后徐庶入曹營一言不發(fā),崔州平不知蹤跡
話說
徐庶也是一個大孝子
當然
,在一些正史中則是另一種記載:“徐庶的母親被抓之后,他也是一樣來到了曹營,但卻擔任著右中郎將、御史中丞等職務”。相比于徐庶
,崔州平的一生則比較坎坷。崔州平也是出身在豪門世家,年紀輕輕,他便在漢朝擔任要職,可謂是年輕有為。后來
,董卓發(fā)動叛亂,崔州平便加入了袁紹的陣營。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崔州平便加入了袁紹陣營,在虎牢關一戰(zhàn)中立下了大功(計謀上)。不過
,也因為他幫助袁紹劉備在第一次去臥龍崗的時候
而在劉備拜別崔州平之后,后者再也沒有了消息
石廣元、孟公威進入曹營
石廣元與徐庶是同鄉(xiāng)
因為是同一個師父,所以石廣元
時值曹操軍隊南下攻打劉備與孫權
最后一人孟公威
曾經(jīng)
當時
諸葛亮
因此,諸葛亮曾說:“卿等三人的仕進
“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意思就是魏國人才很多嗎?為何這樣的大才不重用呢?在諸葛亮看來,以徐庶
而孟公威的“刺史、征東將軍”等職位
最惋惜的則要數(shù)崔州平了,從某個角度來說
假如說
人們都喜歡說的一句話是?古來圣賢皆寂寞?
在歷史上
為何這樣說呢
在演義中
,諸葛亮確實被神話比較嚴重,實際上他也許并沒有那么厲害,但是也確實是有一些能力的。自從諸葛亮出山輔助劉備之后,蜀國實力可以說是大大增加,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等等大戰(zhàn),都是奠定霸業(yè)基礎的戰(zhàn)役。至于空城計呢
?實際上這個時候蜀國已經(jīng)危機四伏,諸葛亮當時因為錯信一人,導致兵敗
這個時候到底要怎么辦呢
司馬懿看完這一切沒有繼續(xù)前進,而是說諸葛亮肯定有詐
其實司馬懿帶領大軍前往的時候
,完全可以派幾個人專門上前去看看諸葛亮的空城計究竟是什么意思,到底有沒有埋伏,可是司馬懿完全沒有這樣做,他只是看了看就離開了,因為他發(fā)現(xiàn)城門外有4個人在掃地,這就是自掃門前雪的意思。司馬懿乃聰明之人,諸葛亮這句話的意思
,他當然更加明白,當時的曹操正是實力最雄厚的時候,司馬懿也并沒有得到曹操的足夠信任,要是此戰(zhàn)解決掉諸葛亮,毫無疑問,司馬懿的用途也就不大了,按照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的思想,肯定會將司馬懿除掉,那司馬懿的雄心壯志自然不可能完成。
所以司馬懿十分清楚
,英雄只有在英雄的襯托下,才能夠更加體現(xiàn)英雄的價值,要是諸葛亮死了,那么自己是否聰明,是否厲害,也就沒人知道了,既然曹操不在乎自己是否厲害,那自己生存價值也就沒有了,比起這一戰(zhàn)的勝利,司馬懿更在乎的是今后的長久發(fā)展,所以他直接率兵離開。而諸葛亮呢
果然
,因為有諸葛亮的襯托,后來曹操為了打敗諸葛亮,越來越重用司馬懿,司馬懿就在與諸葛亮的不斷斗爭中,地位逐漸提高,最后曹操與諸葛亮都去世了,司馬懿坐享其成,霸占了曹操打下的江山,成就了自己的霸業(yè)。這一切要是追溯回去
,也就在空城計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一個分水嶺和生死抉擇,要是當時司馬懿干掉諸葛亮,毫無疑問,他未來擁有的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了,相反他還可能被曹操干掉,因此說司馬懿看懂了諸葛亮空城計的意思,留住自己一條小命,也得到了更多希望。
自古以來,聰明人之間的對決,往往就是那么一個眼神
,一個動作,就可以明白對方意思,這也許就是英雄惜英雄的最主要表現(xiàn),也是曲高和寡的有力證明,畢竟這個世界上
諸葛亮在空城計中安排4個人在城門口掃地
崔州平,原名崔鈞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被趕出門外的崔州平隨即浪跡天涯廣交好友
。獻帝初期,他與袁紹一起在山東起兵,討伐董卓,董卓一怒之下便將他的父親崔烈給抓進了監(jiān)獄,他父親崔烈最后也死在了監(jiān)獄,死于董卓之手其實在劉備初次去請諸葛亮的時候
崔州平才華如何
常言道:人以群分
在諸葛亮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的時候,人們常常會笑諸葛亮不知天高地厚,只有崔州平和徐元直兩人深深的認為諸葛亮的計謀真的能夠與管仲和樂毅較上一較
在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時
劉備邀崔州平出山共謀大事時
崔州平為什么不出山
崔州平對劉備說順應天意則能安逸的度過一生
崔州平之所以不出山
只是諸葛亮沒有料到劉備竟會有第三次請他的耐心
只是劉備沒有堅持到最后,最后扔下他去照顧一個扶不起的劉阿斗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834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