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生平經歷了哪些事件乾隆皇帝最后是怎么死的
乾隆皇帝生平經歷了哪些事件?乾隆皇帝最后是怎么死的?陵墓在哪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
,一起來看看吧!
乾隆皇帝簡介: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
,入關之后的第四位皇帝
。年號“乾隆”
,寓意“天道昌隆”
。25歲登基
,在位六十年
,禪位后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
,實際行使國家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
,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zhí)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
弘歷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
,漢學在此期間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弘歷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
。他在康熙
、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
,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fā)展
。弘歷重視社會的穩(wěn)定
,關心受災百姓,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
,三免八省漕糧
,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并且重視水利建設
,起到了保護農業(yè)生產的作用
,使得清朝的國庫日漸充實。
弘歷武功繁盛
,在平定邊疆地區(qū)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
,維護了國家的統(tǒng)一并拓廣了領土,并且完善了對西藏的統(tǒng)治
,占領了新疆
,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
。弘歷在位期間
,民間藝術有很大發(fā)展,如京劇就形成于乾隆年間
。但是在位后期奢靡
,吏治有所敗壞,多地爆發(fā)起義
。并且閉關鎖國政策也達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
,使清朝統(tǒng)治出現了危機
。文字獄之風比康熙、雍正時期更加嚴酷
。
乾隆生平經歷介紹:
康熙五十年(1711年)
,弘歷出生于北京雍親王府。弘歷自幼聰明
,五歲就學
,過目成誦?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滴趿?1721年)
,據說康熙帝在雍親王府就是后來的雍和宮第一次見到了孫子弘歷,當時弘歷十歲
,祖父康熙見而驚愛
,令養(yǎng)育宮中
,親授書課。雍正元年(1723年)
,雍正書立儲密旨
,立弘歷為繼承人,藏于錦匣
,置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后
。雍正二年(1724年)底,康熙皇帝“再期忌辰”
,弘歷第二次“祭景陵”
。
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賜成大婚
,與出身滿洲名門察哈爾總管李榮保女富察氏結為夫妻
,居紫禁城西二所(弘歷即位后改名為重華宮)。是年
,三阿哥弘時因放縱不謹
,削宗籍。雍正八年(1730年)
,嫡子永璉生
,雍正帝親自命名為永璉,隱含繼承皇位之意
,將所著論賦詩詞等編成十四卷之《樂善堂集》
。雍正十一年(1733年),弘歷被封為和碩寶親王
。自此
,經常奉命祭陵、祭孔
、祭關圣帝君
、享太廟、祭地
、祭太歲
、祭大社大稷等。
雍正十三年(1735年)二月
,弘歷與弘晝
、鄂爾泰等共同辦理苗疆事務。八月二十三日凌晨
,雍正帝去世
,內侍取出諭旨,宣布弘歷即位
。九月初三日
,即皇帝位于太和殿
,頒登極詔書,大赦天下
,以明年為乾隆元年
。九月二十七日,移居養(yǎng)心殿
。免民欠丁賦及額賦
。十月,宣布寬嚴相濟的為治之道
。令各省呈報虛墾地畝
,始行裁除各省雜稅;賞阿其那、塞思黑子孫紅帶
,收入玉牒
。十一月,左都御史孫嘉淦上疏除“三習”
、杜“三弊”
。
十二月,嚴禁各省工程攤派;賑濟安徽
、湖北等地水災
。以“大逆不道”罪處死曾靜、張熙
。上皇太后鈕祜祿氏徽號為崇慶皇太后
。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宣諭密書建儲諭旨
,以皇二子永璉為皇太子
。乾隆二年(1737年),他就釋放了雍正末因貽誤軍機而判死罪的岳鐘琪
、傅爾丹
,賜予允禟等公爵。十一月
,諭令大學士鄂爾泰等仍辦理軍機事務。
乾隆三年(1738年)五月
,張廣泗討平貴州苗亂
。十月,皇儲永璉病歿
,謚端慧皇太子
。乾隆四年(1739年)二月,噶爾丹策零請以阿爾泰山為界
,為議和成功奠定了基礎
。七月
,額駙策凌奏率兵駐鄂爾海西拉烏蘇,并分兵駐鄂爾坤河
、齊齊爾里克
、額爾德尼昭、塔密爾及烏里雅蘇臺
,防范準噶爾叛亂
。十月,莊親王允祿
、理親王弘皙結黨營私案發(fā)
,弘歷革允祿議政大臣、理藩院尚書職
,弘皙削爵圈禁
,貝勒弘昌等革降、停俸
。十二月
,晉西藏貝勒頗羅鼐為郡王。
乾隆五年(1740年)十二月
,張廣泗率軍徹底平定廣西
、湖南苗叛。乾隆六年(1741年)七月
,弘歷首次舉行秋狝典禮
。奉皇太后至避暑山莊,免除所經過地區(qū)額賦之十分之三
,減行圍所經過州縣額賦
,歲以為常。乾隆十年(1745年)噶爾丹策零死后
,準噶爾部內亂
,達瓦齊奪得汗位。七月
,弘歷開始派兵進剿四川瞻對地區(qū)的叛亂
。九月,收復上瞻對
,進剿下瞻對
。
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月,東巡
,弘歷駐曲阜
,詣闕里,謁孔林
,祭少昊
、周公
,登泰山。福建甌寧老官齋會起義
,旋被鎮(zhèn)壓
。三月,皇后富察氏逝世
,謚為“孝賢”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三月,林爽文攻占諸羅
、鳳山
,進逼臺灣府,所占縣城隨即失去
。五月
,湖南鳳凰廳的苗民起義,被清總兵尹德禧鎮(zhèn)壓
。八月
,命福康安為將軍
,赴臺進剿林爽文起義
。十二月,?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蛋惨枣?zhèn)壓林爽文之功
,晉公爵。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八月
,廓爾喀再犯后藏
,陷定日各寨,據濟嚨
。弘歷命四川總督鄂輝
、將軍成德剿之。十一月
,令?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蛋猜受姼安兀骼獱柨?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六月
,福康安敗廓爾喀軍
,出境作戰(zhàn)
。八月
,命孫士毅駐前藏督糧運
。廓爾喀戰(zhàn)敗乞降
,福康安班師
。九月
,令福康安
、孫士毅等定西藏善后事宜
。定金奔巴瓶抽簽制度。十月
,《十全武功記》寫成
。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三月,通諭設金奔巴瓶于北京雍和宮
,飭理藩院堂官
、掌印札薩克喇嘛等共同掣出蒙古所出之呼畢勒罕。六月
,英使馬戛爾尼來華
。七月,命和琳稽核藏商出入
。八月
,于熱河接受馬戛爾尼使團入覲。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全國人口達到三億一千三百萬
。乾隆六十年(1795年)八十五歲正月
,湘黔苗民起義爆發(fā),至嘉慶二年(1797年)平定
。九月三日
,御勤政殿,宣示建儲密旨
,立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
,定明年歸政,改為嘉慶元年
。十月
,頒嘉慶元年時憲書。普免明年地丁錢糧
。
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
,舉行歸政大典,自為太上皇帝
,授璽后
,禮部鴻臚寺官員詣天安門城樓,恭宣嘉慶帝欽奉太上皇帝傳位詔書,金鳳頒詔
,宣示天下
。弘歷在禪位之后仍居住在養(yǎng)心殿掌控朝政。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十九日
,太上皇在圓明園召見屬國使臣
,告訴他們:“朕雖然歸政于皇帝,大事還是我辦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迸e千叟宴以太上皇蒞之。白蓮教起義爆發(fā)
,數月間遍及川
、陜、楚
、豫
、甘五省,至嘉慶七年(1802年)平定
。
乾隆是怎么死的?
嘉慶二年(1797年)八月
,阿桂逝世,和珅為首席軍機大臣
。十月
,乾清宮、交泰殿失火
,諭急修復
。嘉慶三年(1798年)八月,弘歷得知農民起義領袖王三槐被擒
,侈談“武功十全之外”
,又“成此巨功”。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
,于養(yǎng)心殿逝世
,終年八十九歲,嘉慶帝親政
。逮和珅于刑部獄
,旋賜死。
乾隆皇帝陵墓在什么地方?
以成親王永瑆為軍機大臣
。三月
,赦乾隆間文字獄各案涉及人員。四月
,上尊謚為“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孝慈神圣純皇帝”
。廟號高宗
。九月,葬于裕陵
。裕陵位于孝陵以西的勝水峪
,始建于乾隆八年(1743),乾隆十七年告竣
,耗銀170多萬兩。裕陵明堂開闊
,建筑崇宏
,工精料美,氣勢非凡
。
1928年
,弘歷去世近一百三十年后,軍閥孫殿英看準了弘歷后及慈禧太后陵墓的珍貴財寶
,藉演習之名
,率其部下盜掘弘歷后及慈禧太后之陵墓。士兵為得棺內珠寶
,將弘歷梓棺劈開并大肆搜掠
,弘歷后遺骸四散在地,情況奇慘;及后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派人前往收拾
,亦只能找回部份遺骸
,勉強砌回主體,并將帝后遺骸合葬一棺
,重新安葬
。
乾隆皇帝做了哪十大事
十全老人,是乾隆的自稱
。乾隆曾自我總結一生有“十全武功”
,自詡為“十全老人”,并作《御制十全記》
,令寫滿
、漢、蒙
、藏四種文體
,建碑勒文。
十全武功指兩次平定準噶爾之役
,平定大小和卓之亂
,兩次金川之役(見大小金川之役),鎮(zhèn)壓臺灣林爽文起義
,緬甸之役
,安南之役及兩次抗擊廓爾喀之役。乾隆帝并因此自稱“十全老人”。
乾隆皇帝生平簡介?
乾隆皇帝生平簡介: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清朝第六位皇帝
,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
。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25歲登基
,在位六十年,退位后當了三年太上皇
,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
,是中國歷史上執(zhí)政時間最長、年壽最高的皇帝
。
乾隆帝在位期間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六次下江南
,文治武功兼修
。并且當時文化、經濟
、手工業(yè)在有清一代算是比較繁榮
。
但主要物品產量還是沒有趕上明代,但在位后期奢靡
,使清朝統(tǒng)治出現了危機
,發(fā)生白蓮教起義,文字獄之風比康熙時更嚴酷
,束服了人民的思想
,閉關鎖國,驕傲自大的思想
,使清朝國力日益衰敗
。廟號"清高宗",葬于清東陵-裕陵
。
乾隆六十年(1795年)
,乾隆帝禪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慶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卒于養(yǎng)心殿
,享年89歲
。
擴展資料
乾隆帝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
,他在康熙
、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
,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fā)展
。
乾隆重視社會的穩(wěn)定
,關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
,三免八省漕糧
,減輕了農民的負擔,起到了保護農業(yè)生產的作用
,使得清朝國庫日漸充實
。乾隆時期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地區(qū)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
,并且完善了對西藏的統(tǒng)治。
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
,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
,近代中國的版圖也由此正式奠定。乾隆帝在位期間
,實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漢學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開博學鴻詞科
,修《四庫全書》
。
同時民間藝術有很大發(fā)展,如京劇就開始形成于乾隆年間
。但是后期吏治有所敗壞
,多地爆發(fā)起義。 嚴格抵制英國
、俄國的侵略性行為
,但閉關鎖國政策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國正處于近代的前夜
。
乾隆帝即位后首先緩和雍正時期造成的政治緊張氣氛
。乾隆初年,為了緩和緊張的政治氣氛
,調節(jié)矛盾
,改善各方面的關系,還對雍正的政策做了較大的改變和調整
。
乾隆初年
,弘歷不諱言自己“ 賦性寬緩”,但又說不能寬大無邊
,要濟之以嚴
。有時候
,他公開說“ 政尚寬大”,寬比嚴好
。他在經筵講章中發(fā)揮這個思想
,“ 寬、信
、敏
、公,乃圣王治世之大本
,而必以寬居首“”
,圣王出治,舍寬其何以為敷政寧人之本哉”
。
乾隆帝晚年的詩句中也說“ 政實宜寬弗宜猛”但在絕大多數場合
,總是寬嚴并提,把兩者看做因時而異
,相輔相 成的“
,寬以濟猛,嚴以濟寬
,政是以和”
,這是乾隆認定進行統(tǒng)治的不二法門。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愛新覺羅·弘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