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階一幅忠君愛國的好官形象,在歷史上他真是這樣嗎
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硇祀A的故事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嚴嵩是明朝嘉靖時期著名的大奸臣
,嘉靖皇帝癡迷于煉丹藥
,國家大事都掌握在嚴嵩的手中。在嚴嵩掌權(quán)期間
,他鏟除異己,陷害忠良
,還無節(jié)制地收刮民脂民膏
,整個大明被嚴嵩搞得烏煙瘴氣的
。但是奸臣總會有倒臺的那么一天
,最終嚴嵩被他的政敵們扳倒,并且被沒收了全部家產(chǎn)
,最后嚴嵩在貧病交加中死去。
,在歷史上他真是這樣嗎.png" />
而扳倒嚴嵩的徐階,則是一幅忠君愛國
、為國為民的好官的形象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形象的官員,他的家產(chǎn)也比嚴嵩少多少
,可以說徐階多多少少也是一個貪官,但是為什么徐階的歷史名聲就比嚴嵩好很多呢?
一:徐階善于隱藏自己
嚴嵩掌握大權(quán)的時候
,徐階的官職可比嚴嵩低多了
。剛開始的時候徐階還跟嚴嵩對著干
,不過時間一長
,徐階就發(fā)現(xiàn)嚴嵩經(jīng)常找自己的麻煩。于是徐階不得不改變對嚴嵩的計策
,轉(zhuǎn)而開始迎合嚴嵩,為了討好嚴嵩
,徐階甚至將自己的孫女送給嚴嵩當小妾
。
就在嚴嵩對徐階放松警惕的時候
,徐階就開始露出他兇狠的獠牙
。在徐階迎合嚴嵩的同時
,他也同樣迎合嘉靖皇帝
,專門挑嘉靖皇帝喜歡聽的話講
,并且陪伴皇帝煉丹,徐階一步步獲得嘉靖的信任
,地位也一步步提高。最終徐階取代嚴嵩
,成了嘉靖皇帝最信任的人
。
公元1562年
,鄒應(yīng)龍告發(fā)嚴嵩父子
,嘉靖下令逮捕嚴世蕃,勒令嚴嵩退休
。而嚴嵩倒臺之后,深受嘉靖信任的徐階就取代嚴嵩為首輔
。
嚴嵩被勒令退休后
,徐階親自到嚴嵩家去安慰
。他的行為使嚴嵩十分感動,甚至叩頭致謝
。嚴世蕃也乞求徐階替他們在皇上面前說情
,徐階滿口答應(yīng)
。對于徐階這樣的行為
,他的兒子很是不解,徐階就解釋道
,他自己是因為依附嚴嵩才得以重用的,現(xiàn)在嚴嵩倒臺自己不能恩將仇報
。就這樣
,徐階就一副正人君子的形象出現(xiàn)世人的面前
,自然形象要比四處得罪人的嚴嵩要好很多
。不過徐階自然不希望嚴嵩繼續(xù)發(fā)達,所以后來嘉靖想啟用嚴嵩的時候
,被徐階勸阻了
。
二:嚴嵩的兒子招來了太多壞的名聲
不管是嚴嵩還是徐階,他們貪污的名聲都是由他們兒子搞出來的
。在嚴嵩父子掌權(quán)期間,朝中官吏的任命以及升遷
,不是看官員的口碑
,還是看官員給嚴世蕃多少錢。除此之外
,嚴世蕃又利用職權(quán)之便,大肆搜刮錢財
,嚴世蕃這么做
,雖然他家富可敵國
,但是他家的名聲也很差
。而徐階的兒子們呢,只是在老家當一個地主斂財
,影響并沒有嚴世蕃那么嚴重。
三:徐階所選拔的人有話語權(quán)
嚴嵩把持朝政的時候
,打擊異己
,得罪了很多讀書人
,而得到嚴嵩重用的都是酒肉之徒
。徐階就不一樣了,他擔任首輔的時候
,舉薦了高拱、張居正等人
,而張居正日后能夠成為首輔
,自然跟徐階脫不了干系,張居正自然要美化自己的恩人
。而嚴嵩就是被徐階扳倒的,徐階自然要丑化嚴嵩
。
四:徐階貪但是做事
嚴嵩跟徐階的做官理念不同
,嚴嵩做官就是為了權(quán)和錢
,并且始終維護嘉靖皇帝的利益
,從皇帝的角度出發(fā)解決問題
。要知道在嘉靖時期
,文官集團跟嘉靖之間是不對付
,而歷史又是文官集團書寫的,那么嚴嵩的形象自然不會好到哪里去
。
而徐階呢,他雖然貪
,但他也是一個為國為民著想的官員
,他扳倒嚴嵩
,更多的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
。在其擔任首輔期間,改革了許多政策
,為朝廷推舉了大量賢能的人才,并且在嘉靖皇帝死后
,徐階又將大禮議中因反對嘉靖帝而獲罪的大臣全部平反
。徐階的種種行為
,自然得到文官集團的認可
,所以他的名聲比嚴嵩好了不是一個檔次。
明朝大清官海瑞,后人為何評價他“盡忠如螻蟻
,盡孝似禽獸”?
明朝人之所以會評價海瑞:“盡忠如螻蟻
,盡孝似禽獸”
是因為海清
是一個非常清廉的人,在他為官的33年里
,一度做上了最高的官
,但卻是閑職,只當是個擺設(shè)
。
海瑞是出生于一個破落的官僚家庭里
,從小就沒有了父親,他的母親相依為命
,后來去參加鄉(xiāng)試,考取了功名
,升任了浙江淳安縣令
,在這期間
,
他整頓了治安,興修水利,制定了興格條例,在發(fā)展生產(chǎn)方面做出了很多貢獻,獲得了很多老百姓的稱贊 ,他剛正不阿
,清潔廉政
,只是性格有些偏激迂執(zhí) 。
海清在明朝的時候被稱為海青天,在他官階為正六品
,做戶部主事的時候
,他曾經(jīng)向嘉靖上書
,說他是一個虛榮自私
,殘忍愚蠢的君主,對于官吏貪污
,沒有宮廷的浪費,皇上本人都應(yīng)該負直接的責任
,現(xiàn)在整天和方士混在一起
,尋求長生
,這全部都是迷信
,還說很多人都認為他是不正確的。他之所以這樣上奏
,是想讓皇帝能夠振作,這也是封自虐的上奏
。
嘉靖皇帝讀完這封奏書
。他的憤怒可想而知,當時就把奏書一扔
,大喊著要抓住海清
,不要讓他跑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鹿龠^去跟皇帝說,這個人不會跑
,因為他在上書之前
,都已經(jīng)買好棺材
,和家人告別
,就連家里的仆人都跑了,他是不會跑的
。但很奇怪,嘉靖皇帝后來并沒有懲罰他
。對于海清
,
他做官的33年,有一半的時間是在罷官的狀態(tài)里,但每罷一次官,再回去的時候就會升遷,到后來官職越來越大,但也都是閑職
,實際上他只是成了一個擺設(shè),給人當做是清廉的楷模
。只有他能盡忠如螻蟻
,盡孝似禽獸。
請問在我國歷史上的好官有什么?
中國古代十大清官譜
【狄仁杰】
(公元607-700)
,字懷英
,唐朝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
,應(yīng)試明經(jīng)科(唐代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從而步入仕途
。
從政后
,經(jīng)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
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
,轉(zhuǎn)大理丞
,改任侍御史
,歷任寧州
、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
。
狄仁杰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無常心
,以百姓心為心'
,為了拯救無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
,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quán)勢的本色
,始終是居屆堂之上
,以民為憂
,后人稱之為'唐室砥柱'
。
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
,便處理了前任遺留下來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沒有一人再上訴伸冤
,其處事公正可見一斑
,后人據(jù)此編出了許多精彩的傳奇故事,連荷蘭也有人以此為題材
,編了一本《大唐狄仁杰斷案傳奇》。
【包拯】
(公元999-1062)
,字希仁
,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
,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清官
。
他從青少年時代起
,就開始立志要為國家出力
,“竭忠死義”
。
包拯仕途的起點是知縣
,后歷任知府、轉(zhuǎn)運使等地方行政長官
;擔任過監(jiān)察御史等監(jiān)察大臣、戶部副史等掌理國家財政的高級官員
、都部署等軍事要職
;當過外交使節(jié)出使遼邦
;最有名的是做過天章閣待制
、龍圖閣直學士,他一生嚴于律己
,身體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
,整頓吏治
,打擊貪污,深受百姓歡迎
,離任時當?shù)鼐埔缓贸幭嗨停纪裱灾x絕
,“不持一硯歸”
;他一生鐵面無私
,不避權(quán)貴
,執(zhí)法如山。
對皇親國戚
、宦官權(quán)貴的不法行為
,一律極力主張繩之以法
。
大力 *** 冤獄
,是包拯生前與死后深為百姓所贊揚和稱頌的主要內(nèi)容。
【況鐘】
(公元1383-1442)
,字伯律
,號如愚,明朝江西靖安縣龍岡州人
。
況鐘一生出色政績在蘇州知府任上
,他直接減輕官糧
,實行折征的辦法減輕百姓負擔,穩(wěn)定和發(fā)展經(jīng)濟
。
同時,整肅吏治
、端正風氣
,注意清理冤獄,為民伸冤
。
他排了一個日程表,每天勘問一個縣的案
,周而復始
,從不間斷
。
在剛到任的八個月中
,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
經(jīng)他審理過的案子
,無論大小,都能基本做到百姓不叫冤枉
,土豪不敢再為非作歹
。
現(xiàn)在,只要一提起況鐘
,人們立即就會想到《十五貫》故事里那位甘冒風險、敢于伸張正義
、為民伸冤的清官
。
除此之外
,他還做了興修水利
、舉辦學校、推薦賢才等造福一方的好事
。
況鐘任職十三年間
,三次離任三次留任,替蘇州百姓辦了不少實事
,最后積勞成疾
,病逝于蘇州任上
。
當?shù)匕傩諡榧o念況鐘
,在他死后,蘇州和七個縣都建立了祠堂
。
【海瑞】
(公元1514-1587),字汝賢
,海南瓊山縣人
。
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轉(zhuǎn)折時期
。
表面一片升平,其時危機四伏
。
海瑞年青時
,便對社會問題表現(xiàn)了極大的關(guān)注
。
在戶部供職時
,出于對國家財力的憂慮,為進諫迷信道教
、一心求仙而縱容各地大興土木修建廟壇道觀的嘉靖帝,以六品小官身份抱著必死決心毅然上疏
。
這次他呈上的奏疏便是有名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后人稱為《治安疏》。
奏疏遞上后
,海瑞即被入獄,好在不久嘉靖病逝
、新帝在丞相徐階的勸說之下
,才得以獲赦
,官復原職
,并逐步升至應(yīng)天十府巡撫等職。
之后
,他為匡正時弊
,嚴肅法紀,主持制定了貪污滿“八十貫絞”等嚴刑
。
他鐵面無私
,對一直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階也毫不留情
,將徐家仗勢多占的40萬畝良田退還原主
,將欺壓良民的徐階的兩個兒子及20多個家人依律問罪。
縱觀海瑞為官
,歷經(jīng)嘉靖
、隆慶
、萬歷三朝,多次冒死進諫
,雖是為了維護封建統(tǒng)治的根本利益,但他嚴于執(zhí)法
,除暴安良
,生活清廉,同情百姓
,招撫流亡
,注意發(fā)展生產(chǎn),興修水利
,限制大地主無止境的盤剝,改革落后的風俗習慣
,等
,得到了百姓的廣泛擁護,其行為具有不可否認的歷史進步作用
。
【寇準】
寇準罷宴
相傳在宋淳化年間,青年時代的寇準
,得到宋太宗的信任
,提升為參知政事
。
不久太宗又親自為寇準主婚
,與趙匡胤宋皇后的幼妹、邢國公宋準的 *** 宋娥成親
。
新婚期間
,日日酒宴,夜夜歌舞
。
一天
,寇準與宋娥正在歡宴
,門官報說寇準的家鄉(xiāng)人要見
,寇準忙讓來人進來。
不一會
,門官領(lǐng)來一個衣著破爛的老漢,寇準一看
,十分驚慌
,原來是自己的舅父趙午來到,寇準忙拉夫人宋娥上前拜見
,侍女們忙搬來椅子讓老人上坐。
老人坐定以后
,兩眼發(fā)呆
,隨即又大哭起來
。
寇準急問家中出了什么大事
。
問了半天,老人才長嘆一口氣
,叫著寇準的小名,說:“牛娃子
,我進了這相府
,見你這么榮華富貴,又聽人說你整日歌舞酒宴
,叫我不由得想起了我那可憐的老姐姐,她一輩子受苦受難
,沒過一天好日子。
”寇準聽舅父說起母親
,慌忙跪倒在地
,說:“都是外甥不好,得意忘形
,忘了母親早年的苦楚
。”
趙老漢擦了擦了眼淚
,拍著寇準的肩膀說:“牛娃子
,那年你爹去世,你才十歲
,你娘晝夜紡線織布,供你讀書
,我送你上華州會試
,你穿的藍布袍子補丁褲子。
你現(xiàn)在當了大官
,又招了皇姨,從地下到天上了
,歡樂幾天就是了
。
可你天天作樂
,夜夜飲宴,你娘受過的苦
,百姓們受的艱難你全忘光了嗎?”
寇準忙給舅父叩頭
,說:“舅父指教,甥兒得益不淺
,母親去世時,我君命在身
,忠孝不能兩全
,是甥兒終生憾事
。
不過
,母親的苦楚,甥兒實不敢忘
。
甥兒今為國家大臣,誓以上報宋王
、下?lián)崂杳駷榧喝巍?/p>
”說罷
,忙和宋娥勸舅父入席用飯。
老漢看著宴席上的山珍海味
,硬是不入席
,卻指著宴席說:“這一席飯夠咱家鄉(xiāng)一家人過幾個月哩?你在京城里吃得這么好,可知道咱華州
、同州今年大旱
,顆粒未收
,一斗米價漲到一千錢
。
現(xiàn)在還沒過年,已鬧起了饑荒
,到明年春天,不知要餓死多少人呢?想到這里
,我怎么能吃下這樣好的飯呢?”
寇準也曾聽說過家鄉(xiāng)有旱情
,可是從地方官的奏折里,卻看不出災(zāi)情的嚴重程度
。
聽舅父這么說,頓覺自己失職
,愧對鄉(xiāng)里
。
他安排舅父住下
,急忙回到大廳
,吩咐撤了宴席,并以此為戒
,永不夜宴。
第二天早朝
,寇準將故里旱情如實奏給太宗
,并請旨回陜西督賑和詢察民情。
太宗準奏
,他回到陜西以后,為家鄉(xiāng)人民辦了不少好事
,還把關(guān)中的稅賦免征三年
。
另一種說法:
在封建社會中,民間對好官稱為清官
。
在正式的典章史籍中,對好官一般不稱清官,而叫'循吏'
、'良吏'
、'廉吏'等等
。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官僚機構(gòu)的國家
,從司馬遷的《史記》開始,就出現(xiàn)了對官僚的類型化評價
。
好官的標準是什么?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側(cè)重點
。
司馬遷的標準是:行教
、清廉、守法
。
在崇尚法家政治的戰(zhàn)國
、秦及漢初,守法是最主要的好官標準
。
到了'獨尊儒術(shù)'時期,推行教化又成為好官的標準
。
但因教化的成效很難考核
,從三國未年開始,根據(jù)司馬懿的思想
,清
、慎
、勤成為正式的為官標準化,清官也就逐漸成為好官的代名詞
。
封建社會的清官,其實都是統(tǒng)治階級的代表
,都是為維護封建統(tǒng)治服務(wù)的
。
只是,比之于貪官而言
,他們畢竟對人民有益,為人民做過一些好事
,對社會歷史起過一定的作用
,也更為人民所稱道
;他們廉潔奉公
、公正執(zhí)法的一面
,對今天的法治建設(shè)與廉政建設(shè),仍不乏學習
、借鑒意義.古往今來,在我國歷史上有過不少清官廉吏
,雖然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
,但他們?yōu)楣偾逭⒘疂嵶院玫拿赖?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歷來受到人們的贊頌。
1. 西門豹
,春秋戰(zhàn)國時期魏國人
。
當時鄴地是魏都的重要門戶
,且是戰(zhàn)略要地
,但天災(zāi)人禍不斷,民不聊生
。
魏王特派西門豹擔任鄴縣令,治理鄴地
。
西門豹到鄴地后
,微服私訪,詢查百姓疾苦
,利用“河伯娶媳婦”事件,智懲三老
、廷椽和巫婆
,用事實教育百姓,破除迷信
。
同時,修建漳河十二渠
,治理漳河水患
,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使鄴地百姓逐步富庶起來
。
西門豹為官一生,清正廉明,造福百姓
,死后
,鄴地百姓專門為他在漳水邊建造了祠堂
,四季供奉
。
2. 趙廣漢,字子都
,西漢時期涿郡蠡吾縣人
。
曾任守京兆尹、潁川郡太守
、京兆尹。
在潁川郡任太守期間
,是趙廣漢前期治理的最佳階段
,他不畏強權(quán),精明強干
,剛到任的幾個月時間,就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打擊豪門大族的勢力
,緩和社會矛盾
;二是加強地方管理,轉(zhuǎn)變當?shù)氐牟涣硷L氣
。
其威名由此流傳,《漢書》本傳中就把擅長處理政務(wù)說成是他的天性
。
趙廣漢在擔任京兆尹時
,表現(xiàn)出高度的責任心
,處理各項公務(wù)
,往往通宵達旦。
并且善于思考
,講究辦事效率。
在其治理期間
,京兆地區(qū)政治清明,官屬和百姓無不交口稱贊
。
但京兆尹的職責在于管理京城
,因在天子腳下
,日常處理政務(wù)容易得罪皇親國戚和當朝顯貴,所以
,雖然趙廣漢算得上是一位京城行政官中的佼佼者,也仍然落得被腰斬的下場
。
趙廣漢任京兆尹期間
,為官廉潔清明,威制豪強
,深得百姓贊頌。
3. 黃霸(
?-公元前51)
,字次公,西漢時期淮陽陽夏(今河南太康)人
。
史學家班固評論說:“自從漢朝建立以來,要講治理百姓的官吏還是數(shù)黃霸第一
。
”黃霸還在年少時
,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
由于漢時并無科舉制度
,漢武帝為緩解財政困難,發(fā)布詔令
,凡是向國家貢獻財產(chǎn)的給官做
。
黃霸便用糧食換了一個卒史。
從政后
,奉公守法,以廉為本
;體察民情
,以勸課農(nóng)桑為重。
特別是黃霸斷案
,崇尚仁政,反對酷刑
;對疑案堅持從輕處理
;主張對犯罪實行外寬內(nèi)明
,教化為先
,把重點放在防患于未然上
,所以,黃霸為官
,百姓擁護,朝廷滿意
,屬下悅服
。
黃霸也因此從一年俸二百石的小史,一直升到了朝廷的丞相
。
其中
,以在當時的大郡--潁川郡任太守的政績最為突出。
此前
,潁川郡是一個豪強地主稱霸一方,百姓流離失所的地方
,他到任后
,大刀闊斧,布施恩德
,安置流民,重視農(nóng)桑
,施行教化
,經(jīng)過幾年的精心治理,潁川出現(xiàn)了太平安定
,吏治清明,生產(chǎn)發(fā)展
,“田者讓畔
、道不拾遺”的太平景象,皇帝因此下詔稱頌黃霸是良吏中的最優(yōu)秀者
。
4. 徐有功(
?-702),本名徐弘敏
,唐朝長安人,是唐代最著名的專司審案的官吏
。
在古代
,大多數(shù)官職都是行政司法混一的,只有在朝廷才有專門的審案官
,但在官僚體系中地位極低,也難有作為
。
徐有功雖長期擔任專職審案官
,卻因敢于嚴格守法,犯顏直諫
,執(zhí)正、 *** 成百上千冤案
,救活人命多達萬人以上而名留青史
。
徐有功先后任過蒲州司法參軍、司刑寺(即大理寺)司刑丞
、秋官(即刑部)員外郎、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等職
。
徐有功為官之時
,正值武周時期,上有武后作亂
,下有酷吏網(wǎng)羅,執(zhí)法守正彼為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