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敦儒《水龍吟·放船千里凌波去》鑒賞
水龍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宋代: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略為吳山留顧 。云屯水府
,濤隨神女
,九江東注
。北客翩然,壯心偏感
,年華將暮。念伊嵩舊隱
,巢由故友,南柯夢
、遽如許。
回首妖氛未掃,問人間、英雄何處
。奇謀報國,可憐無用
,塵昏白羽。鐵鎖橫江
,錦帆沖浪,孫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
,淚流如雨
。
譯文
放船千里凌波去
,略為諸山留顧
。云屯水神居住的府邸,濤隨神女
,九江東注。北客翩然
,壯心偏感,年華將暮
。念伊闋與嵩山舊隱,巢父與許由故友
,南柯一夢
,遽如許
!回首金兵南侵的氣焰未掃,問人間
、英雄何處?奇謀報國
,可憐無用
,塵昏白羽
。鐵鎖橫江
,錦帆沖浪
,孫郎良苦。但愁敲桂棹
,悲吟梁父,淚流如雨
。
注釋
伊嵩:伊闋與嵩山。伊闋
,今龍門石窟所在地,伊水西流
,香山與龍門山兩岸對峙
,宛如門闋
,故名伊闋
。
巢由:巢父與許由,皆堯時隱士也
。
鐵鎖橫江:三國后期,司馬炎篡魏滅蜀
,惟東吳未平。吳主孫皓守將吾彥以鐵索橫江
,欲以天險阻敵,然終為王濬所破
。
梁父:梁父吟,又名梁甫吟
,原漢樂府的曲名,傳乃諸葛亮所作
。喻功業(yè)未成而懷匡時之志也。
吳山:江蘇南部古為吳地
,吳山即泛指是處諸山。
水府:水神所居府邸
。
神女:指湘妃
、洛神一類水中仙子。
九江:長江至潯陽分為九派東流
,毛澤東《菩薩蠻·黃鶴樓》:“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
南柯夢:李公佐《南柯記》載淳于棼夢為南柯太守、享盡榮華
,醒后方知為一夢之事
。后常以之喻已逝去的往日情狀。
妖氛:指金兵南侵氣焰
。
白羽:白羽箭。塵昏白羽指戰(zhàn)局不利
。
孫郎良苦:三國時吳主孫皓聞晉軍沿江來犯,遂以鐵索橫江拒敵
,惜為晉人所破
。此處暗喻宋為金所迫局面
。
鑒賞
朱敦儒的詞
,從題材和內容看,大抵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寫他早期的清狂生活和閑適心情的
,另一類是寫他憂國傷時
,撫今思昔的。這首《水龍吟》就是屬于他后一類作品的代表之一
。
詞一開始就以雄健之筆描繪了一個開闊的水面境界:放船千里,凌波破浪
,煙波浩淼?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奥詾閰巧搅纛櫋保瑥膫让纥c明他此次離開汴洛一帶南來,不是為了“山水尋吳越
,風塵厭洛京”(孟浩然《自洛之越》)。對明媚的吳中山水
,他只是略為留顧而已。潛臺詞是說
,他此次離鄉(xiāng)背井,實在是因強敵入侵
,迫不得已?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霸仆汀比鋵戦L江水勢
。水府
,本為星宿名
,主水之官,此處借指水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熬拧?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泛指多數(shù)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熬沤?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指長江匯合眾流
,浩浩蕩蕩,千里東流
。境界何等曠遠
。然而這曠遠的境界并未使作者襟懷開闊
,反而“北客”一句轉出個人身世之感
。國步艱難
,一身漂泊
,“如今憔悴,天涯何處可銷憂”
。(朱敦儒《水調歌頭》)“壯志未酬”
,“此生老矣!”(朱敦儒《雨中花》)表現(xiàn)了一位愛國詞人的憂憤
,不是一般文人的嘆老嗟卑,而是與國家興廢、民族存亡息息相關的
。這正是作者思想境界的崇高處。
下文由一“念”字領起
,將生活鏡頭拉回到作者早年在洛陽隱居的時代。伊
、嵩
,指洛陽附近的伊闕、嵩山
,這里代指洛陽一帶
。巢
、由
,指唐堯時的隱士許由
、巢父
,這里代指作者在洛陽隱居時的朋友。詞人早年敦品勵行
,不求仕進
。在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之前
,朝廷曾征召他到京城
,擬授以學官
,他堅辭不就,自我表白說:“麋鹿之性
,自樂閑曠
,爵非所愿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保ā端问贰の脑穫鳌罚┧麧M足于詩酒清狂,徜徉山水的隱逸生活:“我是清都山水郎
,天教懶漫與疏狂
。曾批給雨支風敕,累上留云借月章
。詩萬首,酒千觴
。幾曾著眼看侯王
?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ㄖ於厝濉耳p鴣天》)這就很形象地描繪了他疏狂懶漫,傲視王侯
,不求爵祿
,不受羈絆的性格。現(xiàn)在當他身遭喪亂
,落拓南逃的時候
,回憶起過去那種令人神往的隱逸生活,猶如南柯一夢
。真是“堪笑一場顛倒夢,元來恰似浮云
。”(朱敦儒《臨江仙》)夢醒得如此快,覺來無處追尋
。他對過去隱逸生活的向往
,其意義不在隱逸生活本身
,而在于他的隱逸生活帶有時代特色
。封建時代,文人要隱居
,必須有相對安定的社會環(huán)境
。朱敦儒隱居伊
、嵩時
,北宋社會呈現(xiàn)出來的盡管是一片虛假的太平景象
,但畢竟還能保住中原
,人民生活基本安定
,比朱敦儒寫作這首詞的時候所過的流離轉徙生活要好得多。所以朱敦儒對過去隱居伊
、嵩生活的懷念,其實質是希望趕走金兵,恢復中原
,回到以前的那個時代去
,是愛國家
、愛民族的表現(xiàn)。
正是這種國家民族之愛
,所以下片一開始作者就站在愛國家
、愛民族的高度,當此凌波南下之時
,北望中原
,痛感妖氛未掃
,不禁發(fā)出了對英雄的渴求和呼喚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释杏⑿鄢鰜頀邇粞?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恢復中原
。上下兩片,意脈相連
。當時并非沒有英雄。宗澤
、李綱都力主抗金
,收復失地,但都為投降派所阻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驊n憤成疾而死
,或連遭排擠貶斥
,無一得志。他想到眼前放船千里的地方
,也正是三國時
,蜀吳聯(lián)軍抗曹的故地。當年諸葛亮何等英雄
,奇謀報國,指揮若定
。因后主懦弱
,佞臣誤國
,終于“塵昏白羽”
,大業(yè)未成
。隱喻自己也和其他英雄一樣
,雖有“壯心”
,無奈“奇謀不用”,英雄無用武之地。這種心情
,他在《蘇幕遮》詞中也曾表示過:“有奇才
,無用處
,壯節(jié)飄零
,受盡人間苦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边M而由眼前的地域特點和國家形勢聯(lián)想到西晉滅吳的歷史事實。當年吳主孫皓倚仗長江天險
,以鐵鎖橫江設防
,仍然阻擋不住西晉大將王浚的樓船
,錦帆沖浪
,鐵鎖銷熔
,終于“一片降幡出石頭”
,“孫郎良苦”
。歷史往往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鑒古觀今
,作者在詞中流露出對象東吳一樣偏安江左的南宋小朝廷前途的擔憂
。下文“但”字一轉,結束上文的論史
,轉入到以抒情作結
。詞人救亡有志
,報國無門,他憂憤得敲打著船槳
,作為擊節(jié),象諸葛亮那樣唱著“梁父吟”
,心潮激蕩
,“淚流如雨”
,無可奈何
。一位愛國詞人的一腔忠義之情
,抒發(fā)得淋漓盡致,而詞情至此
,也達到*
。
詞以放船凌波開始,通過江上風光的描寫拓開境界
,撫今懷古
,將敘事
、抒情
、議論有機地組合起來
,將個人身世之感與對國家民族的深情摯愛融為一體,風格豪放悲壯
。
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
這首詩是劉禹錫于公元824年(唐穆宗長慶四年)
由夔州調任和州刺史,在赴任的途中,經西塞山時,觸景生情,撫今追昔,寫下了這首感嘆歷史興亡的詩
此詩表面看是寫歷史變遷,世事無常,興衰難料之感,但若聯(lián)系當時藩鎮(zhèn)割據的局面和劉禹錫密切關注國事的心態(tài)來看,則可知懷古之意實因傷今
作者是在以古為鑒,警示時人:三國六朝的分裂局面已成歷史,唐王朝還算是個統(tǒng)一的大國,但各藩鎮(zhèn)擁兵自重已經多年,“四海為家”的太平景象之下,也有深重的隱憂.
王浚字士治文言文
1. 王浚字士治文言文教案百度文庫 【原文】王浚
,字士治,弘農湖人也
。
家世二千石?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2┥鎵灥洌雷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不修名行
,不為鄉(xiāng)曲所稱。
晚乃變節(jié),疏通亮達
,恢廓有大志
。嘗起宅,開門前路廣數(shù)十步
。
人或謂之何太過,浚曰:“吾欲使容長戟幡旗
。”眾咸笑之
,浚曰:“陳勝有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州郡辟河東從事。守令有不廉潔者
,皆望風自引而去。
刺史燕國徐邈有女才淑
,擇夫未嫁
。邈乃大會佐吏
,令女于內觀之
。
女指浚告母,邈遂妻之
。后參征南軍事,羊祜深知待之
。
祜兄子暨白祜:“浚為人志太,奢侈不節(jié)
,不可專任
,宜有以裁之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膘镌唬骸翱S写蟛牛瑢⒂麧渌?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必可用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轉車騎從事中郎
,識者謂祜可謂能舉善焉
。 除巴郡太守
。
郡邊吳境
,兵士苦役,生男多不養(yǎng)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藝榔淇茥l
,寬其徭課
,其產育者皆與休復
,所全活者數(shù)千人
。
轉廣漢太守,垂惠布政
,百姓賴之。及賊張弘殺益州刺史皇甫晏
,遷浚為益州刺史。
浚設方略
,悉誅弘等
,以勛封關內侯
。懷輯殊俗,待以威信
,蠻夷徼外
,多來歸降
。
征拜右衛(wèi)將軍
,除大司農。車騎將軍羊祜雅知浚有奇略
,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
武帝謀伐吳
,詔浚修舟艦?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俗鞔蟠B舫
,方百二十步
,受二千余人
。
以木為城,起樓櫓
,開四出門,其上皆得馳馬來往
。又畫鹢首怪獸于船首,以懼江神
。
舟楫之盛
,自古未有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T齑谑瘢淠緰{蔽江而下
。
尋拜浚為龍驤將軍
、監(jiān)梁益諸軍事
。 時朝議咸諫伐吳
,浚乃上疏曰:“臣數(shù)參訪吳楚同異
,孫皓荒淫兇逆
,荊揚賢愚無不嗟怨
。
且觀時運
,宜速征伐
。若今不伐,天變難預
。
令皓卒死
,更立賢主
,文武各得其所
,則強敵也。臣作船七年
,日有朽敗,又臣年已七十
,死亡無日
。
三者一乖,則難圖也
,誠愿陛下無失事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钡凵罴{焉
。
(節(jié)選自《晉書·列傳十二》
,有刪節(jié))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
,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浚博涉墳典
,美姿貌 典:典籍B.皆望風自引而去 去:離開C.郡邊吳境
,兵士苦役 苦:艱苦D.三者一乖
,則難圖也 乖:違背
,不一致5.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xiàn)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盎掷写笾尽钡囊唤M是(3分)①美姿貌
,不修名行
,不為鄉(xiāng)曲所稱 ②吾欲使容長戟幡旗 ③浚為人志太
,奢侈不節(jié)④陳勝有言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⑤尋拜浚為龍驤將軍、監(jiān)梁益諸軍事 ⑥臣數(shù)參訪吳楚同異
,孫皓荒淫兇逆
,荊揚賢愚無不嗟怨且觀時運
,宜速征伐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王浚后來變得開通豁達
,州郡征召他為河東從事
,官吏中那些不廉潔的人,聽到消息后
,都自行離去,刺史徐邈將自己女兒嫁給他
。B.王浚任巴郡太守
,嚴明法令
,對生育的人實行休整并免除徭役
,被保全成活的嬰兒有數(shù)千人,就任益州刺史后
,將盜賊張弘繩之以法
,深得百姓愛戴
。
C.王浚就任益州刺史后
,大造連舫大船,舟船規(guī)模很大
,前所未有
。王浚用木材建城
,樹起高臺
,有通向四方的大門,城上可以騎馬往來
。
D.武帝謀劃伐吳,朝廷百官都勸阻皇帝討伐吳國
,王浚力排眾議,上書皇帝分析利弊得失
,皇帝非常同意其看法。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
(10分)(1)懷輯殊俗
,待以威信
,蠻夷徼外
,多來歸降
。譯文: (2)令皓卒死
,更立賢主
,文武各得其所,則強敵也
。
參考答案:4.C 解析:苦
,意動用法,以……為苦5.D 解析:是說王浚不注重個人品行的鍛造
,是別人對王浚的評價 是說王浚被任命為龍驤將軍、監(jiān)梁益諸州事
。6.C 解析:(“用木材建城”錯,是在船的四周以木柵為城
,“城上可以騎馬往來”錯,從上下文看
,應是船上可以騎馬往來
。)
7答案:(1) 懷柔安撫招來的不同習俗的人,并用威嚴信用待人
,異族境外,大多前來歸順投降
。(2)假如孫皓突然死了
,更換了賢明的國君
,文官武將各有了合適的位置
,那么吳國就變成強敵了
。
解析:(1)得分點為“懷”“輯”“威信”“徼”等詞語
。 (2)得分點為“令”“卒”“更”“強”等詞語
。
參考譯文:王浚
,字士治
,是弘農湖人,家中世代為二千石
。王浚博通典籍
,姿貌俊美
,但不注意修養(yǎng)品行博取名聲
,不被鄉(xiāng)里人稱道。
稍后才改變志節(jié)
,爽朗曠達
,恢宏有大志
。曾經修建宅第,在門前開了一條數(shù)十步寬的路
。
有人對他說路太寬有何用
,王浚說:“我打算使路上能容納長戟幡旗的儀仗?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北娙硕夹λ蹩Uf:“陳勝說過
,燕雀哪能知道鴻鵠的大志呢
?”州郡征召王浚為河東從事
。
一些不廉潔的官吏聞其到任
,皆望風而去。刺史燕國人徐邈有個才貌俱全的女兒
,因選擇夫婿而未嫁
。
徐邈便大會同僚佐吏
,令女兒在內觀看
,女兒看中了王浚
,并指著告訴了母親
,徐邈便把女兒嫁給了王浚
。后為征南將軍參軍
,羊祜以深交知己待他
。
羊祜的侄子羊暨對羊祜說:“王浚為人志向太高
,奢侈不節(jié)
,不可單獨擔當大事,對他應該有所抑制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毖蜢镎f:“王浚有大才,將要實現(xiàn)他的愿望
,是可以任用的?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后轉為車騎將軍從事中郎
,有見識的人認為羊祜可算是善于薦賢的人了
。后任巴郡太守
,此郡與吳國接壤,兵士苦于戰(zhàn)爭徭役
,生了男孩多不愿養(yǎng)育。
王浚制定了嚴格的法規(guī)條款
,減輕徭役課稅
,生育者都可免除徭役,被保全成活的嬰兒有數(shù)千人
。不。
2. 王浚破吳文言文 王濬破吳
原文:
太康元年正月
,王濬發(fā)自成都
,吳人于江險磧要害之處,并以鐵鎖橫截之
,又作鐵錐長丈余
,暗置江中
,以逆距船
。先是羊祜獲吳間諜,具知情狀
。濬乃作大筏數(shù)十
,亦方百余步
,縛草為人
,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
,筏遇鐵錐,錐輒著之去
。又作火炬
,長十余丈,大數(shù)十圍
,灌以麻油
。在船前
,遇鎖
,然炬燒之。須臾
,融液斷絕
,于是船無所礙
。直搗吳都
,吳亡
。
譯文:
太康元年正月,王濬率水陸大軍自成都沿江而下
,過瞿塘峽、巫峽
,進至秭歸附近。王濬率巴東監(jiān)軍
、廣武將軍唐彬攻破吳丹陽
,擒吳丹陽監(jiān)盛紀。然后順流而下
,進入西陵峽,遇到了吳軍設置的攔江鐵鎖和暗置江中的鐵錐
。由于此前羊祜擒獲吳國間諜,詳細了解了吳國的這些江防措施
,曾通告過王濬
,王濬對此早有準備。此前
,王濬命制造了幾十張大筏,并聯(lián)成百步見方,筏上綁著草人
,草人身著鎧甲
,手執(zhí)棍棒
。船隊行進時,先令善游泳者推著筏走在前面
,筏遇到水下鐵錐
,鐵錐就扎在筏上被拔掉了
。又制作火炬
,長十余丈
,大數(shù)十圍
,灌以麻油置于船首,遇攔江鐵鏈即用火炬燒之
,須臾鐵鏈融化而斷。晉水軍艦船遂通行無阻
,順流直下
。直接攻打了吳國的都城,吳國滅亡
。
3. 《西塞懷古》和《石頭城》的體裁各是什么,還有要《西塞懷古》的翻 《西塞山懷古》
作者:劉禹錫
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
千尋鐵鎖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頭
。
人世幾回傷往事
,山形依舊枕寒流
。
從今四海為家日
,故壘蕭蕭蘆荻秋。
【注解】:
1
、王浚句:王浚
,字士治,弘農湖縣(今河南靈寶西南)人
,官益州刺史。
2
、千尋句:當時吳國曾于江中鎖以鐵鏈,王浚用大火炬將它燒斷
。千尋:古時八尺
曰尋,這里只是形容其長
。
3、降幡:降旗
。
4、石頭:石頭城
,故址在今南京清涼山,吳孫權時所筑,唐武德時廢
。
5、四海為家:意即天下統(tǒng)一
。
6、故壘:指西塞出
,也包括六朝以來的戰(zhàn)爭遺跡
。
【韻譯】:
晉代王浚乘樓船自成都東下
,
金陵帝王瑞氣全都黯然收煞
。
吳國千尋鐵鏈也被燒沉江底,
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頭懸掛
。
人間有幾回興亡的傷心往事
,
高山依舊枕著寒流沒有變化
。
從此四海一家過著太平日子,
故壘蕭條長滿蘆荻秋風颯颯
。
4. 《字文士及》的這篇文言文翻譯 哥們,你肯定搞錯了
!應該是《宇文士及》。
宇文士及
,雍州長安人。隋右衛(wèi)大將軍述子
,化及弟也
。開皇末
,以父勛封新城縣公
。隋文帝嘗引入臥內,與語
,奇之
,令尚煬帝女南陽公主
。大業(yè)中
,歷尚輦奉御,從幸江都
。以父憂去職,尋起為鴻臚少卿
。化及之潛謀逆亂也
,以其主婿
,深忌之而不告
,既弒煬帝
,署為內史令
。初
,高祖為殿內少監(jiān),時士及為奉御,深自結托
。及隨化及至黎陽,高祖手詔召之
。士及亦潛遣家僮間道詣長安申赤心,又因使密貢金環(huán)
。高祖大悅
,謂侍臣曰:“我與士及素經共事,今貢金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