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南唐大事年表(中行期歷史)

    歷史典故 2023-07-19 17:48:32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國時期李昪在江南建立的政權(quán),定都江寧(今南京)

    ,傳三世三帝
    ,享國三十九年,是十國當中版圖最大的王朝

    935年南吳睿帝加封徐知誥為齊王

    ,并將升州、潤州等十州之地劃歸齊國
    ;937年徐知誥建立齊國
    ;同年十月,徐知誥受禪稱帝
    ,國號“齊”
    ,改元升元;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
    ,改名為昪
    ,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又改國號為“唐”
    ,史稱“南唐”
    ;958年李璟去皇帝尊號,稱江南國主
    ;975年宋軍攻占金陵
    ,后主李煜出降,南唐滅亡

    南唐一朝

    ,最盛時幅員35州,大約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
    、江蘇
    、福建和湖北
    、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約500萬
    。南唐三世
    ,經(jīng)濟發(fā)達,文化繁榮
    ,使得江淮地區(qū)在五代亂世中“比年豐稔
    ,兵食有余
    ”,為中國南方的經(jīng)濟開發(fā)作出了重大貢獻
    。南唐也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政權(quán)之一

    南唐雖偏安于秦嶺淮河以南,卻是五代十國時期經(jīng)濟文化繁榮

    、科技進步
    、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國家,對后世宋朝的經(jīng)濟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年)

    ?王仙芝率眾起義

    ,唐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爆發(fā)。

    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

    ?六月

    ,黃巢舉兵響應王仙芝起義

    ?是年,淮南地方武裝活躍
    ,唐朝廷下令討捕招懷
    ,楊行密于此前后被唐朝招安。

    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

    ?六月

    ,高駢出任鎮(zhèn)海節(jié)度使

    唐僖宗乾符六年(879年)

    ?正月

    ,高駢破黃巢軍,黃巢率軍南下

    ?十月
    ,高駢人淮南節(jié)度使充鹽鐵轉(zhuǎn)運使。

    唐僖宗光明元年(880年)

    ?十二月

    ,黃巢起義軍入長安

    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

    ?正月,唐僖宗至蜀

    ,高駢拖延不出兵

    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

    ?九月,朱溫降唐

    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

    ?黃巢推出長安


    ?楊行密任廬州刺史。

    唐僖宗光啟三年(887年)

    ?四月

    ,畢師鐸攻揚州
    ,秦彥÷楊行密等前來爭奪

    ?五月
    ,楊行密兵臨揚州城下。
    ?十月,秦彥
    、畢師鐸敗走
    ,楊行密入揚州

    ?是時
    ,秦宗權(quán)遣其宗弟衡攜孫儒、劉建封
    、馬殷等率軍南下爭奪淮南

    ?十一月,孫儒殺秦宗衡
    ,叛秦宗權(quán)
    ,始在江淮四處劫掠。

    唐僖宗文德元年(888年)

    ?四月

    ,孫儒攻陷揚州
    ,楊行密奔回廬州。
    ?八月
    ,楊行密出兵攻宣州、歙州
    ,勢力發(fā)展到江南

    ?十二月,秦宗權(quán)終敗于朱溫

    唐僖宗龍紀元年(889年)

    ?三月

    ,唐朝加封朱溫為東平郡王,朱溫勢力更盛

    唐僖宗大順元年(890年)

    ?一月

    ,朱溫將龐師古率兵以援楊行密為名入淮南,與孫儒交戰(zhàn)

    ?三月
    ,唐朝任楊行密為寧國軍節(jié)度使。
    ?是年
    ,唐于上元縣置升州
    ,以張雄為節(jié)度使。

    唐昭宗景福二年(892年)

    ?六月

    ,楊行密最終戰(zhàn)敗孫儒
    ,再次進入揚州。
    ?八月
    ,楊行密人淮南節(jié)度使
    ,正式建立武裝“黑云都”
    ,始治淮南。

    唐昭宗景福三年(893年)

    ?七月

    ,張雄死
    ,馮宏鐸繼任升州刺史。
    ?十月
    ,楊行密攻克舒州

    唐昭宗乾寧元年(894年)

    ?十一月,楊行密遣押牙唐令回赴汴與梁進行茶葉貿(mào)易

    ,朱溫掠走茶葉
    ,扣留唐令回,始與楊行密有隙

    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

    ?正月

    ,楊行密上表唐朝廷,請求會集朱溫的敵對勢力討伐朱溫

    ?二月
    ,董昌在越州稱帝,國號“大越羅平國”

    ?三月
    ,楊行密得到孤兒“彭奴”,即日后的南唐先主李昪
    ,是年
    ,李昪八歲。
    ?九月
    ,楊行密以救董昌為名
    ,發(fā)兵進攻錢镠所據(jù)之蘇州。

    唐昭宗乾寧三年(896年)

    ?四月

    ,錢镠
    、鐘傳、杜洪等畏于楊行密的威脅
    ,求援于朱溫

    ?五月,楊行密將朱延壽攻取光州
    ,楊行密自此全有淮南之地

    ?七月,楊行密上表請求唐朝廷遷都江淮

    唐昭宗乾寧四年(897年)

    ?正月

    ,兗州朱瑾敗于朱溫,攜史儼
    、李承嗣投奔淮南

    ?十一月
    ,淮南軍隊于清口之役大敗朱溫軍隊,楊行密從此保據(jù)江淮之間

    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年)

    ?唐朝加封楊行密為侍中

    唐昭宗天復二年(902年)

    ?三月,唐朝拜楊行密為東面行營都統(tǒng)

    、中書令
    、吳王,以討伐朱溫

    ?六月
    ,楊行密收服馮宏鐸,獲得升州
    ,以李神福為升州刺史

    ?九月,楊行密
    、錢镠之子女聯(lián)姻

    唐昭宗天復三年(903年)

    共5頁:12345下一頁

    中行期歷史

    1.歷史上有中行期這人嗎虞子期的姓名均不見于《史記》、《漢書》

    、《資治通鑒》等史書

    而最早僅見于甄偉的《西漢通俗演義》,甄偉為明朝人

    ,與漢代時間上距離較遠
    ,而且其著作為演義,就是通俗小說
    ,故而應為其虛構(gòu)的人物。到清朝
    ,被小說作家
    、歷史學家蔡東藩引入他的《中國歷代通俗演義》,項羽五虎將源起于此
    ,其他四人都是歷史真實人物

    總結(jié):一般情況下古代軍將在史籍記載中都會留下記載,至少也有只言片語

    ,而該人物生平不見史傳
    ,僅有的書寫為小說演義,并已距近兩千年(楚漢戰(zhàn)爭在公元前202年結(jié)束)
    ,虞子期為虛構(gòu)人物無疑
    。 野史中,虞子期為項羽手下猛將
    ,與季布
    、鐘離昧
    、英布、龍且為楚軍五大將

    其與虞姬兄妹關(guān)系

    。項羽兵敗垓下后,一直追隨戰(zhàn)死最后

    虞姬被認為是項羽的寵姬——虞姬

    。虞姬是宿遷沭陽人,那么她的哥哥虞子期也是

    傳虞子期制造兵器遠近聞名

    ,項羽從吳中起兵到了徐州下邳駐扎后,兵力已擴充到6萬多人
    ,需要大量的兵器
    。于是就經(jīng)常往返于虞子期家購買兵器。

    虞子期的妹妹才貌雙全

    ,聽說是大將項羽
    ,就經(jīng)常與項羽在一起切磋武藝,時間久了
    。二人就產(chǎn)生了愛慕之情

    后經(jīng)虞子期撮合,就結(jié)為夫妻

    。相傳虞姬容顏傾城
    ,才藝并重,舞姿美艷
    ,并有“虞美人”之稱

    但在《史記·項羽本紀》里記載道:“有美人名虞?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币虼撕髞砭统霈F(xiàn)了兩種說法:一是有人推測“虞”是美人的名

    ,那也從側(cè)面證實虞子期非其哥哥,因為兄妹姓應該是一樣的
    ;二則“虞”是美人的姓
    ,若是如此,古人往往一門宗親甚多
    ,在野史中虞姬有個哥哥也符合情理
    ,而“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
    ,非諸項即妻之昆弟
    ,雖有奇士不能用。”

    (出自《史記·卷五六》)

    ,那在虞姬有哥哥的情況下
    ,封虞姬哥哥虞子期為將也是可能的。

    2.中國古代歷史年表,要有朝代 更替時間 皇帝年號 都城你的要求太狠了

    ,我只能給你我自己編的了

    夏朝400,商朝600

    ,西周350
    ,東周522中間春秋350戰(zhàn)國180,秦15
    ,西漢214
    ,東漢196,中間魏蜀吳61.

    西晉52

    ,東晉104
    ,南北170,隋30
    ,唐290
    ,后又五代十國72,北宋168
    ,南宋153
    ,并立遼金西夏大理吐蕃蒙古。

    元97

    ,明277
    ,清268!

    從有記載的夏朝開始,我國歷史上經(jīng)歷了夏

    、商
    、周、秦
    、漢
    、晉、隋
    、唐、宋
    、元
    、明、清等主要朝代

    夏朝的起訖年代沒有可靠的記載

    ,無法知道它確實的年代。根據(jù)有關(guān)資料來推算夏朝的世系,知道它傳了十七個王
    ,大約的年代是在公元前2100年前后到公元前1760年前后
    ,一共存在約400多年。

    商朝的起訖年代現(xiàn)在也沒有搞清楚

    ,只知道它傳了三十一個王
    ,大約年代是公元前1760年到公元前1120年前后,一共存在約600多年

    周朝分為好幾個階段

    。開始一段叫西周,從公元前1120年前后起
    ,到公元前771年止
    ,存在約350年。接著是東周
    ,從公元前770年起
    ,到公元前249年止,連頭帶尾共存在522年
    。以東周的第一個國王平王遷都洛邑開始
    ,到威烈王23年止,諸侯稱霸
    ,稱為春秋時代
    ,長360多年。從威烈王23年起
    ,到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止
    ,七國稱雄,稱為戰(zhàn)國時代
    ,長180多年

    秦朝從公元前221年統(tǒng)一中國起,到公元前207年滅亡止

    ,只傳了二代
    ,連頭帶尾共15年。

    漢朝前期稱為西漢

    ,從公元前206年起(劉邦做皇帝是在公元前202年
    ,從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為楚漢相爭期)到公元8年止,共214年
    。公元8年王莽稱帝
    ,改國號為“新”,公元23年“新”滅亡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搓柾鮿⑿谖蝗辍h朝的后期稱東漢,從公元25年起
    ,到220年止
    ,共196年。

    東漢以后

    ,西晉統(tǒng)一以前
    ,我國歷史上出現(xiàn)了分裂局面。魏
    、蜀
    、吳三國鼎立,歷史上稱為三國時代
    。三國時代自曹丕稱帝起
    ,到280年東吳滅亡止,共計61年

    晉朝也分為西晉

    、東晉兩個階段。西晉從265年司馬炎取代曹魏起
    ,到316年止
    ,共52年。東晉從317年到420年
    ,長104年

    隋朝從589年統(tǒng)一中國起,到618年止

    ,長30年

    唐朝從618年起,到907年止

    ,共290年

    唐朝以后,我國歷史上又出現(xiàn)了分裂局面

    ,這個時期稱為五代十國時期
    。從907年唐滅亡算起到979年宋統(tǒng)一中國止,五代十國時期共73年

    宋朝也分為兩個階段

    。前一階段成為北宋,從960年到1127年
    ,共168年
    。后一階段稱為南宋,從1127年到1229年
    ,共153年

    元朝從1279年滅南宋起,到1368年

    ,全長90年

    明朝從1368年起,到1644年止

    ,全長277年

    清朝從1644年滿軍入關(guān)算起,到1911年辛亥革命時被推翻止

    ,全長268年

    3.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三個朝代是什么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 123)是中國傳統(tǒng)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中原世襲制朝代。

    商朝又稱殷

    、殷商[1-3]
    ,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夏朝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于鳴條之戰(zhàn)滅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
    。之后,商朝國都頻繁遷移
    ,至其后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后
    ,國都才穩(wěn)定下來,在殷建都達二百七十三年
    ,所以商朝又稱為“殷”或“殷商”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后的朝代。周朝分為“西周”(前11世紀中期-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發(fā)創(chuàng)建
    ,定都鎬京(宗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
    ,平王東遷
    ,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
    。其中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zhàn)國”
    ,分為“春秋”及“戰(zhàn)國”兩部分。周朝是中國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世襲奴隸制王朝
    ,其后秦漢開始成為具有從中央到地方的統(tǒng)一 *** 的大一統(tǒng)國家
    。周王朝存在的時間從約前11世紀至前256年,共傳30代37王
    ,共計存在約為791年
    。其中西周是中國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世襲奴隸制王朝,其后秦漢開始成為具有從中央到地方的統(tǒng)一 *** 的大一統(tǒng)國家
    。史書常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

    4.中國古代歷史各朝代按順序是夏朝

    商朝

    周 西周 東周(春秋 - 戰(zhàn)國)

    秦朝

    漢 (西漢 - 新朝 - 東漢)

    三國 (曹魏 蜀漢 孫吳)

    晉 (西晉-東晉)

    十六國(以下同時期十六國)

    前趙(漢趙)

    成漢

    前涼

    后趙

    前燕

    前秦

    后秦

    后燕

    西秦

    后涼

    南涼

    南燕

    西涼

    胡夏

    北燕

    北涼

    *冉魏

    *西燕

    *西蜀(后蜀)

    南北朝(以下南北朝)

    南朝 ( 宋 齊 梁 陳)

    北朝 (東魏 西魏 北齊 北)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國 (以下五代十國)

    (五代)

    后梁

    后唐

    后晉

    后漢

    (十國)

    前蜀

    后蜀

    楊吳

    南唐

    吳越

    閩國

    馬楚

    南漢

    南平

    北漢

    宋 (北宋 南宋)

    遼國

    大理

    西夏

    元朝

    明朝

    清朝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5.中國歷史朝代春秋春秋時期

    ,開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zhàn)國前夕
    ,總共295年
    。春秋時期是中國歷史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

    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

    ,諸侯群雄紛爭
    ,這期間出現(xiàn)了齊桓公、晉文公
    、宋襄公
    、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
    ,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
    、晉文公、楚莊王
    、吳王闔閭
    、越王勾踐)。春秋時期
    ,有著名的繻葛之戰(zhàn)
    、長勺之戰(zhàn)等著名戰(zhàn)役;有孔子
    老子等著名思想家
    、哲學家,有伍子胥
    、孫子等著名武將

    6.中國銀行有什么樣的發(fā)展歷史中國銀行成立于1912年2月,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銀行

    。從1912年至1949年的37年期間
    ,中國銀行的職能發(fā)生了三次變化。1912-1928年
    ,行使當時 *** 中央銀行的職能
    ;1928年中國銀行被改為 *** 特許的國際匯兌銀行;1942年中國銀行成為發(fā)展國際貿(mào)易的專業(yè)銀行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新中國 *** 接管了中國銀行,同年12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由上海遷至北京
    。1950年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
    。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 *** 政務院公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 *** 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yè)銀行

    1979年3月13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

    ,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
    ,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
    。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
    ,負責統(tǒng)一經(jīng)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業(yè)務。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
    ,隨后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各行其職
    ,中國銀行統(tǒng)一經(jīng)營國家外匯的職責不變
    。至此,中國銀行成為中國人民銀行監(jiān)管之下的國家外匯外貿(mào)專業(yè)銀行

    改革開放以來

    ,中國銀行的各項業(yè)務得到了長足發(fā)展,跨入了世界大銀行的前列
    。1994年初
    ,根據(jù)國家金融體制改革的部署,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mào)專業(yè)銀行開始向國有商業(yè)銀行轉(zhuǎn)化

    2003年

    ,國家選擇中國銀行作為國有獨資商業(yè)銀行股份制改革的兩家試點銀行之一。

    2004年7月14日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北京奧運會唯一的銀行合作伙伴

    2004年8月26日,經(jīng)國務院

    、銀監(jiān)會批準
    ,中國銀行以匯金公司獨家發(fā)起的方式,整體改建為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在此基礎上
    ,引進了戰(zhàn)略投資者,進一步加強內(nèi)部管理
    ,深化內(nèi)部改革
    ,切實轉(zhuǎn)換經(jīng)營機制,取得了長足進步

    2006年6月1日和7月5日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在香港聯(lián)合交易所和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2011年

    ,中國銀行入選全球系統(tǒng)重要性銀行
    ,這是中國及新興市場國家唯一入選的金融機構(gòu)。

    7.中國近代史的大事年表(1840年至1949年)1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fā)動的一場戰(zhàn)爭
    ,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 *** 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

    ,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
    。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
    、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
    、駐華商務監(jiān)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xù)抵達廣東珠江口外
    ,封鎖?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冢f片戰(zhàn)爭開始

    鴉片戰(zhàn)爭以中國失敗并賠款割地告終

    。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

    、賠款
    、商定關(guān)稅,嚴重危害中國 ***
    ,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并促進了自然經(jīng)濟的解體
    。同時
    ,鴉片戰(zhàn)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2

    、中日甲午戰(zhàn)爭 中日甲午戰(zhàn)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zhàn)爭
    。按中國干支紀年,戰(zhàn)爭爆發(fā)的1894年為甲午年
    ,故稱甲午戰(zhàn)爭

    明治維新的日本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對外積極侵略擴張

    ,確定了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
    ;此時的清朝是一個通過洋務運動回光返照的帝國,政治腐敗
    ,人民生活困苦
    ,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斗、爾虞我詐
    ,國防軍事外強中干
    ,紀律松弛;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
    。1894年
    ,朝鮮爆發(fā)東學黨起義,朝鮮 *** 軍節(jié)節(jié)敗退
    ,被迫向宗主國清朝乞援
    ,日本乘機也派兵到朝鮮,蓄意挑起戰(zhàn)爭

    1894年(光緒二十年)7月25日豐島海戰(zhàn)爆發(fā)

    ,甲午戰(zhàn)爭開始,由于日本蓄謀已久
    ,而清朝倉皇迎戰(zhàn)
    ,這場戰(zhàn)爭以中國戰(zhàn)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
    。中國清朝 *** 迫于日本軍國主義的軍事壓力,1895年4月17日簽訂了《馬關(guān)條約》

    甲午戰(zhàn)爭的結(jié)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

    ,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
    ,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
    。3、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
    ,又稱辛亥首義
    、武漢首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nóng)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fā)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tǒng)治的兵變
    ,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黃花崗起義失敗后,以文學社和共進會為主的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zhuǎn)向長江流域

    ,準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qū)發(fā)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
    。通過革命黨人的努力,終于在1911年(清宣統(tǒng)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發(fā)動了具有劃時代意義武昌起義

    起義的勝利

    ,逐步使清朝走向滅亡,并建立起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
    ,是亞洲和中國走向民主共和的開端
    ,在中國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4
    、五四運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
    ,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略
    ,嚴重損害了中國的 ***

    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

    。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fā)了偉大的五四運動

    1919年5月4日發(fā)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

    ,廣大群眾、市民
    、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
    ,通過 *** *** 、 ***
    、 ***
    、暴力對抗 *** 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
    、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又稱“五 *** 雷”。從1918年11月的“公理戰(zhàn)勝強權(quán)”慶典
    ,到次年1月的巴黎會議
    ,短短兩個月時間,當時的中國充分詮釋了“自古弱國無外交”的定律
    ,所謂的“公理戰(zhàn)勝強權(quán)”不過是一個美麗的童話

    面對這樣屈辱的局面,從5月4日開始

    ,北京的學生紛紛 ***
    ,組織演講、宣傳
    ,隨后天津
    、上海、廣州
    、南京
    、杭州、武漢
    、濟南的學生
    、工人也給予支持。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 *** 的誕生和發(fā)展
    ,中國 *** 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注意這里的“封建”一詞是泛化的封建觀)
    ,并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

    5

    、南昌起義 八一南昌起義常簡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
    ,指在1927年8月1日 *** 聯(lián)合 *** 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 *** 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 *** 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chuàng)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
    ,中國 *** 領導部分國民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武裝起義。

    南昌起義

    ,由于客觀上敵人力量過于強大
    ,主觀指導上缺乏經(jīng)驗,沒有和湘
    、鄂
    、贛地區(qū)的農(nóng)民運動相結(jié)合,開展土地革命戰(zhàn)爭
    ,而是孤軍南下廣東
    ,企圖打開海口
    ,爭取外援
    ,重建革命根據(jù)地,再次舉行北伐
    ,加之兩次分兵
    ,不能集中兵力殲敵,成為敵人各個擊破等原因
    ,最后遭至失敗
    。但這次起義的偉大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它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一面鮮明的武裝斗爭旗幟

    ,充分地表現(xiàn)了中國 *** 和中國人民不畏強敵、前仆后繼的革命精神
    。它以實際行動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
    ,沉重地打擊了 *** 反動派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斗志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870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
    ,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
    。這只由各部落首領長子構(gòu)成的西征軍,先后征服了北歐
    、西歐
    ,中亞等廣大區(qū)域,迅速擴大了元朝的地盤
    。元朝的疆域最大時達到2000萬平方公里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最近有唐嫣羅晉主演的歷史大劇《錦繡未央》熱播,這部電視劇雖然制作有些粗糙
    ,但還是深受好評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以前常用來當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
    ,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
    。《灰姑娘》是《格林童話》中的一個故事
    ,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畫電影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拓跋珪曾經(jīng)看上了一個女人
    ,叫賀夫人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中華璀璨的文明中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shù)被改進之后
    ,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