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火自焚
楊國忠(?——756)
,本名釗
,生年不詳,是楊貴妃的堂兄
,因楊貴妃得寵而入朝為官
。李林甫死后,被拜為右宰相
,封魏國公
,獨攬朝政大權(quán)。
楊國忠本是一個無賴之徒
,入朝之初
,他與李林甫狼狽為奸,欺上壓下
,排除異己
,干了不少壞事。后來
,他又與李林甫勾心斗角
,互相爭斗。李林甫病死后
,他取而代之
,成為右宰相。掌握大權(quán)之后
,楊國忠專橫跋扈
,任人唯親
,生活腐化,欺壓群臣
,沒有一人能與之抗衡
。安祿山得寵后,他懷恨在心
,處處與安祿山爭寵
,加速了“安史之亂”的爆發(fā)。潼關(guān)失守后
,唐玄宗南逃
,當(dāng)隊伍達(dá)到金城(今陜西興平)西郊的馬嵬驛時,早就對楊國忠兄妹不滿的禁軍首領(lǐng)陳玄禮等人發(fā)動了兵變
,亂刀將楊國忠砍死
,應(yīng)驗了那句“玩火者自焚”的古諺。
張邦昌——賣國求榮
,自縊身亡
張邦昌(1083——1127)
,字子能,永靜軍東光(今河北東光縣)人
,進(jìn)士出生
,善于阿諛奉承,因此官運亨通
。到了宋欽宗即位時
,他官拜副宰相一職,成為朝廷中權(quán)傾內(nèi)外的人物
。
早在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
,金兵分兩路向宋朝進(jìn)攻。張邦昌畏敵如虎
,害怕戰(zhàn)爭一起
,耽誤了自己的前程,因此力主議和
。宋欽宗派他的弟弟康王趙構(gòu)與張邦昌一道去金營
,被金人當(dāng)作人質(zhì)扣押。張邦昌奴顏婢膝
,委屈求全
,答應(yīng)了金人割地的無理要求。金人暫時退兵后
,欽宗以為張邦昌有功
,竟然由副宰相提升為正宰相,而一大批主張抗金的大將卻受到朝廷的排擠和打擊
。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
,金兵再次大舉南侵
,次年正月攻破了宋朝都城開封,徽宗
、欽宗被擄入金營,張邦昌則被金人推舉為大楚皇帝
,當(dāng)了傀儡
。雖然登位時間僅僅33天,但他對金人更加百依百順
,甘愿賣國求榮
。宋高宗即位以后,張邦昌極力討好
,不但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而且還被拜為太保、奉國軍節(jié)度使
,封其為同安郡王
,這對宋王朝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1127年
,李綱等正直大臣力諫宋高宗懲治賣國賊張邦昌
,高宗知道了張邦昌的種種罪惡行徑,最終下了決心
,下昭讓張邦昌自裁
。張邦昌只得上吊自殺。
蔡京——有才無德
,抑郁而死
蔡京(1047——1126)
,興化軍仙游(今屬福建)人。24歲中進(jìn)士
,被派往錢塘(今浙江錢塘)任縣尉
,不久被拜為中書舍人。由于蔡京在朝廷中寫的字是最好的
,他很快又被拜為龍圖閣侍制
、知開封府。元豐八年(1085年)
,宋神宗病死
,宋哲宗即位,司馬光被任命為宰相
。有人彈劾蔡京
,蔡京被排擠出中央政府,出知成德軍(今河北正定)
。但剛到成德不久
,他又被改派為瀛州(今河北河間)知州
。在瀛州,蔡京在變法派與守舊派之間投機鉆營
,練就了一套媚上欺下的本領(lǐng)
,成了一個混跡官場的老手。守舊派認(rèn)為此人可用
,將他升遷為成都府(今四川成都)知府
。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親政后
,守舊派大臣一一被逐出朝廷
,而蔡京卻被招回京城,官拜戶部尚書
。他憑著自己能寫善畫的本領(lǐng)
,逐漸鞏固了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元符三年(1100年)
,親政剛剛6年的哲宗病死
,宋徽宗繼位,一些守舊派大臣又被招回京城
,蔡京受到冷落
,連連降職,讓他出任太原知府
。蔡京心中不服
,遲遲不肯上任?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兆诖笈?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貶他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知府,蔡京仍然不去赴任
,徽宗便削了他的一切官職
,讓他到洞霄宮(位于今杭州)做提舉。蔡京害了怕
,最終還是去了
。
不久,昏庸的宋徽宗在童貫的舉薦下
,重新起用蔡京
,讓蔡京任定州(今河北定縣)知州,后又改任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知府
。時間不長
,蔡京被招回京城,官拜尚書左丞。崇寧元年(1102年)七月
,蔡京被拜為右相
,第二年被拜為左相,真正成為位極人臣的顯赫人物
。
大權(quán)在握的蔡京打擊報復(fù)了一批守舊派
,同樣對革新派進(jìn)行了迫害。他貪贓枉法
,陷害忠良
,打擊異己,令百姓深惡痛絕
。在他的專權(quán)下
,朝廷充滿了奸邪之臣
,朝政日益腐敗下去了
。
蔡京分別在崇寧五年(1106年)、大觀三年(1109年)
、宣和二年(1120年)三次被免去宰相職位
,又被重新起用,可謂三起三落
。第三次出任宰相之后
,他的兒子蔡攸竟與他分庭抗禮,最后被兒子算計
,結(jié)束了自己的官宦生涯
。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逼近開封
,蔡京逃到亳州
。一路上,人們不賣給他食物
,沿途官吏紛紛驅(qū)逐他
,不讓他走大路。后來到了潭州(今湖南長沙)流放地
,他竟無處安歇
,只得住在城南的一座寺廟內(nèi)。蔡京接受不了這樣的現(xiàn)實
,終于在抑郁中死去
。
秦檜——通敵賣國,遺臭萬年
秦檜(1090——1155)
,字會之
,江寧(今江蘇南京)人,出生于一個中小地主家庭。25歲中進(jìn)士
,從此步入仕途
。
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金兵大舉南下
,秦檜被俘押到金國
。他貪生怕死,投靠了金國
,成了宋王朝的叛逆
。回到宋朝后
,他竊取了右宰相的高位
,為實現(xiàn)他賣國的陰謀打下了基礎(chǔ)。紹興二年八月
,秦檜被免了宰相職位
。宋高宗一心想與金人議和,知道秦檜與金人的特殊關(guān)系
,便于紹興八年初重新任命秦檜為宰相
。他一直里通外國,為了完成金人的使命
,不惜采取一切手段殘害抗金的大臣和將領(lǐng)
。他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等人,釀成了千古冤案
。不僅如此
,他還制造黨禍,打壓政敵
,在他當(dāng)宰相的18年里
,不知道有多少人遭到他的打擊和陷害,使南宋王朝變得十分黑暗腐敗
。南宋軍民對他無不切齒痛恨
,人人欲殺之而后快。秦檜做賊心虛
,惶惶不可終日
,終于一病不起,于1155年10月一命嗚呼
,結(jié)束了罪惡累累的一生
。
阿合馬——狂征暴斂,全家被誅
阿合馬(
?——1282)
,元世祖時的“理財”大臣。其出生地在花剌子模費納喀忒(今烏茲別克共和國塔什干西南錫爾河右岸)。早年投靠忽必烈皇后的生父按陳那顏
,后為察必皇后斡耳朵的侍臣
。
元世祖中統(tǒng)四年(1263),阿合馬步入政壇
,第二年就被破格提拔為中書省平章政事
,列副宰相之位,進(jìn)階榮祿大夫
。1270年
,忽必烈立尚書省,以阿合馬平章尚書省事
,掌握了朝中的財政大權(quán)
。他一方面為忽必烈聚財斂物,一方面植黨專權(quán)
,把持朝政達(dá)20余年
。他利用自己的權(quán)勢,在各地強占民田
,同時挾權(quán)經(jīng)商
,獲取四方之利
,在家中設(shè)置總庫
。他還仗勢欺人,欺男霸女
,擁有妻妾400余人
,荒淫到了極點。阿合馬樹敵極多
,天怒人怨
,人人想殺他。后來
,阿合馬與太子真金的矛盾日益尖銳
,真金決定刺殺阿合馬。1282年三月十七日夜
,真金終于設(shè)計刺殺了阿合馬
。阿合馬死后,在他的家里搜出了兩張人皮
,他的其它罪行一一被揭露出來
。忽必烈大怒,下令將阿合馬開棺拋尸到城外
,任野獸食之
。不久,阿合馬的妻、妾
、子
、侄以及私黨多人被誅,并有714個私黨分子被分別治罪
。
嚴(yán)嵩——巨奸大惡
,拋尸荒野
嚴(yán)嵩(1480——1567),字惟中
,號介溪
,又號勉庵,江西分宜(今江西分宜)人
,出生于普通士人之家
,25歲中進(jìn)士,步入官場
。因患病在身
,在家鄉(xiāng)修養(yǎng)達(dá)十年之久。明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還朝復(fù)官
,但并不如意
,直到明世宗嘉靖七年(1528)才升為禮部右侍郎。為了謀取更大的官職
,他極力巴結(jié)頂頭上司夏言
,在夏言的舉薦下,嚴(yán)嵩青云直上
,升為吏部左侍郎
,不久又升為南京禮部尚書,接著又改任南京吏部尚書
,爬上了六卿的高位
。夏言當(dāng)上首輔大臣后,把嚴(yán)嵩調(diào)入北京
,當(dāng)上了禮部尚書
,做了高官。
嚴(yán)嵩并不滿足
,違心地編造謊言獻(xiàn)媚世宗
,得到世宗的寵信,加他為太子太保
,升為一品官階
,并賞賜了大量錢財,使嚴(yán)嵩達(dá)到了升官又發(fā)財?shù)哪康?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但他忘恩?fù)義
,對提攜他的夏言恩將仇報
,踏著夏言的尸體爬上了首輔寶座。他陷害同僚
,必置之死地而后快
;他結(jié)黨營私,貪贓納賄
,富甲天下
。他的黨羽和子孫更是為虎作倀,橫行朝廷
,不可一世
。嚴(yán)嵩的專權(quán)亂政,使明王朝的國力衰弱
,邊疆防御受到嚴(yán)重破壞
,人民慘遭蹂躪,但他卻找人當(dāng)了自己的替罪羊
。
嘉靖四十一年(1562)
,嚴(yán)嵩的惡跡終于敗露,世宗下昭將嚴(yán)嵩罷職
,勒令回籍修養(yǎng)
,他的子孫以及黨羽也都遣戍邊疆。嚴(yán)嵩的兒子嚴(yán)世蕃和黨羽羅龍文在去戍地的途中逃回原籍
,招納亡命之徒
,橫行鄉(xiāng)里,無惡不作
,被朝廷斬首
,嚴(yán)嵩被削籍為民
,家產(chǎn)被抄
,奸黨與家人一一治罪。隆慶一年(1567)
,87歲的嚴(yán)嵩貧病交加
,在舉國一片唾罵聲中死去。他死的時候
,寄食于墓舍
,既無棺木下葬,更沒有前去吊唁的人
,直到萬歷初年張居政執(zhí)政
,才吩咐分宜縣令埋葬了他的尸骨。
鰲拜——欺主亂政
,囚死獄中
鰲拜(
?——1669)出生于將門之家
,自幼弓馬嫻熟,技藝高強
。長大成人后
,力大難制,性情兇暴
,馳騁疆場
,戰(zhàn)功顯赫,有“巴圖普”(勇士)之稱號
,得以封官晉爵
。皇太極死后
,鰲拜為年幼的清順治帝即位發(fā)揮了重大作用
,獲得順治帝信任,又以護(hù)衛(wèi)太后有功而位至極品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滴跫次缓螅茼樦芜z命
,任其為四輔政大臣之一
。
鰲拜居功自傲,逐漸變得驕橫起來
,不把年幼的康熙皇帝看在眼里
。他擅殺大臣,私欲膨脹
,結(jié)黨營私
,隨時準(zhǔn)備把持朝政,引起了康熙和孝莊皇太后的警惕
。首輔大臣索尼死后
,鰲拜一心想占據(jù)此位,便逼迫康熙殺了政敵蘇克薩哈一家大小
,以首輔自居
,更加放縱。他還常常在康熙面前斥責(zé)大臣
,攔截奏章
,權(quán)勢已威脅到康熙的統(tǒng)治。親政以后的康熙忍無可忍
,于1669年五月十六日設(shè)計逮捕了鰲拜
。胸懷寬廣的康熙沒有殺他,也沒有牽連更多的人
,只是把他囚禁起來
。不久
,鰲拜死于獄中。
和珅——驚世巨貪
,自作自受
和珅(1750——1799)
,字致齋,滿州正紅旗人
。少年時貧窮而無所依靠
,他的父親是個不知名的副都統(tǒng),但他的高祖尼雅哈有軍功
,因此和珅世襲了三等輕車都尉
,不久被授為三等侍衛(wèi),當(dāng)上了清乾隆皇帝的警衛(wèi)
。
和珅巧言令色
,非常聰明,一次偶然的機會
,他得到乾隆皇帝的賞識
,很快青云直上,十幾年時間內(nèi)升至兵部尚書
,加太子太保
,賞戴雙眼花翎;后調(diào)任吏部尚書
、協(xié)辦大學(xué)士
,管理戶部;乾隆五十三年封三等忠襄伯
,賞紫韁
;五十五年又賞給黃帶,頭上的官銜越來越多
,連和珅本人也覺得厭煩了
。
和珅最大的本領(lǐng)是聚斂財物,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
。乾隆死后
,嘉慶即位,和珅被處死
,家產(chǎn)被抄,其結(jié)果觸目驚心
。清政府當(dāng)時列了一個清單
,共計106號,僅其中的25項
,就已價值2.2億兩白銀
,其家產(chǎn)共有11億兩白銀
,相當(dāng)于清政府15年的財政收入。
和珅的巨額財產(chǎn)被抄沒后
,只有少量入了國庫
,大量的被嘉慶皇帝中飽私囊,所以才留下“和珅跌倒
,嘉慶吃飽”的民諺
。
中國封建歷史上十大最著名的奸臣有那些?(非太監(jiān))
(一)慶夫———春秋魯國貴族
,“慶夫未死,魯難未已”即源于此
。 (二)趙高———秦朝宦官
,原系趙國貴族,“指鹿為馬”者即為趙高也。 (三)梁冀———東漢大臣專橫朝政、貪得無厭
,所掠財產(chǎn)竟相當(dāng)于全國半年租稅
。 (四)董卓———東漢涼州豪強,承帝時任并州牧掠奪白銀逾百萬
,后被呂布所殺。 (五)來俊臣——唐武則天時酷吏,“請君入甕”即是此人手段也是其下場
。 (六)李林甫——唐朝權(quán)臣,玄宗時任禮部尚書兼中書令
,位高一時
。 (七)秦檜———北宋歷任御史中臣等職,以莫須有罪名將名將岳飛殺害
。 (八)嚴(yán)嵩———明朝大臣
,嘉靖中任吏部尚書,官至太子太師
。 (九)魏忠賢——明朝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