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這樣一位狀元
,他文采斐然
,膽識過人,就是特別一根筋,認定的事九頭牛也拉不回來。那時候國家適逢戰(zhàn)亂,皇帝都跑路了,一心求取功名的他卻想了各種辦法說服宰相正常舉辦科舉,并且自己把自己封為了狀元
,他就是陸扆。
唐僖宗在位時期
,唐朝爆發(fā)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
,即黃巢起義,在歷史上十分著名
。起義軍一路高歌
,眼看就要打到京城來了,唐僖宗聽聞前線的戰(zhàn)況以后
,收拾了幾個包袱
,帶了幾個心腹就逃了。京城百姓們知道皇帝都跑路了
,也紛紛舉家?guī)Э诘奶油?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京城不復往日盛況,十戶人家有九家都是人去樓空的
。

不巧的是
,黃巢起義爆發(fā)那會兒
,剛好是往年舉行科舉的日子,如果沒有這場起義
,那么此時的京城應該熱鬧非凡
,無數(shù)學子聚集此地,只為了見證新科狀元的誕生
!
可惜
,起義爆發(fā)了,皇帝跑路了
,管事的朝廷官員也沒閑心主持科考了
。
許多趕考的考生一聽,大呼倒霉
,怎么輪到他們就碰上了這種倒霉事
,這科舉到底還考不考了?
陸扆信心滿滿準備這次科舉
,他本想靠著這次科舉證明自己
,此后才好硬著腰桿子步入官場,不會再有人說他是靠家世上位的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婆e不舉辦了
,他拿什么來證明自己呢
?
為了打聽科舉的事,陸扆多方打點關系
,最后結識了皇帝身邊的近臣中書舍人鄭損
。鄭損與陸扆交談之后,認為陸扆很有才能
,就轉而將陸扆推薦給了宰相韋昭度
。韋昭度也十分欣賞陸扆,最后就暫留陸扆在他的身邊做事
,也算是一種變相的提攜
。
陸扆雖然得到了官職,但并不是通過他預期的方式得到的
,因此總是有一種被“施舍”的感覺
,他心心念念的還是科舉。
過了幾個月
,陸扆準備好一番說辭
,就向宰相韋昭度提出了舉辦科考的提議,還推薦了科舉主考官中書舍人鄭損
。
韋昭度被陸扆的大道理說得動了心
,一看陸扆連主考官都替他選好了
,就答應了舉辦科舉。
鄭損感激陸扆推薦自己做主考官
,在科舉考試結束之后就讓陸扆負責閱卷工作
。陸扆覺得這次科舉能順利舉行,功勞皆在自己
,再說了憑他自己的真才實學
,便是當個狀元也是應該的,于是就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了錄取名單的第一名
,他就這么成為了那年科舉的狀元郎
。
后來,陸扆官運亨通
,他的才學還受到唐昭宗的稱贊
,說:“貞元時期的陸贄和吳通玄兄弟都擅長內廷文書,從那以后就再也沒人能比得上他們的
,今天這人卻被朕得到了
。”
可惜
,陸扆結局不好
,他因為勸諫昭宗而被昭宗疏遠,不斷被貶
,昭宗被殺以后
,他也被殺害了。
《舊唐書》卷二十上 本紀第二十上(2)
十一月
,朱全忠上表
,請移時溥節(jié)鎮(zhèn)。是月
,汴軍陷宿州
,乃授溥太子太師。溥將劉知俊降汴軍
。鎮(zhèn)州王镕
、幽州李匡威復謀攻定州以分其地,王處存求援于太原
。十二月丙子朔
,以光祿大夫、門下侍郎
、右仆射
、平章事、監(jiān)修國史
、判度支
、上柱國
、彭城縣開國男劉崇望檢校司空、同平章事
,兼徐州刺史
,充武寧軍節(jié)度、徐宿觀察制置使
。時李順節(jié)恃恩恣橫
,出入以兵仗自隨,兩軍中尉劉景宣
、西門君遂懼其窺圖非望
。丁亥,兩中尉傳詔召順節(jié)
,順節(jié)以甲士三百自隨
,至銀臺門,門司傳詔止從者
。兩中尉在仗舍邀順節(jié)
,坐次,令部將嗣光審斫順節(jié)
,頭隨劍落
。其部下知順節(jié)死,大噪出延喜門
。是日
,天威、捧日
、登封三都亂
,剽永寧里,至晚方定
。戶部尚書鄭延昌為中書侍郎、平章事
、判度支
。
景福元年春正月丙午朔,上御武德殿受朝賀
,大赦
,改元景福。鳳翔李茂貞
、邠州王行瑜
、華州韓建、同州王行約
、秦州李茂莊等上表疏興元楊守亮納叛臣楊復恭
,請同出本軍討伐
,兼自備供軍糧料,不取給于度支
,只請加茂貞山南招討使名
。內臣皆不可其奏,昭宗亦以茂貞得山南之后有問鼎之志
,詔久之不下
。茂貞怒,與王行瑜不俟進止
,發(fā)兵攻興元
。累請招討之命,兼與宰相杜讓能
、中尉西門君遂書
,詞語詬詈,凌蔑王室
,昭宗心不能容
。二月丙子朔。庚寅
,太原
、易定之兵合勢攻鎮(zhèn)州,王镕復告難于幽州
,李匡威率步騎三萬赴之
。時太原之眾軍于常山鎮(zhèn),易定之眾軍堅固鎮(zhèn)
,燕
、趙之卒分拒之。
三月
,克用
、處存斂軍而退。四月乙亥
,左軍中尉西門君遂殺天威軍使賈德晟
,時德晟與李順節(jié)俱掌天威軍,順節(jié)死
,中尉惡德晟
,誣奏殺之。是日
,德晟部下千余騎出奔鳳翔
,自是岐軍益盛。
五月甲辰
,制以河南尹張全義檢校司徒
、同平章事
,兼孟州刺史,充河陽三城節(jié)度
、孟懷澤觀察等使
。七月,燕
、趙之卒合勢援邢州
,太原大將李存信率軍拒于堯山,王镕大敗而還
。
十一月辛丑
,鳳翔、邠寧之眾攻興元府
,陷之
。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楊守亮與前左軍中尉楊復恭、判官李巨川突圍而遁
,將奔太原
。李茂貞表其子繼密權知興元府事。十二月辛未朔
,華州節(jié)度使韓建奏于乾元縣遇興元潰散兵士
,擊敗之。其楊守亮
、楊復恭并已處斬訖
,皆傳首京師。
二年春正月辛丑朔
,制以權知劍南東川兵馬留后顧彥暉檢校尚書右仆射
,兼梓州刺史、御史大夫
,充劍南東川節(jié)度觀察等使
。時王建連年攻彥暉,李茂貞欲與建爭東川
,故表請彥暉正授旄鉞
,示修好也。
二月庚午朔
,太原李克用以兵攻鎮(zhèn)州,師出井陘
,王镕懼
,再求救于幽州。甲申
,李匡威復來赴援
,太原之軍還邢州
。
三月庚子,制以捧日都頭陳佩為廣州刺史
、嶺南東道節(jié)度使
,扈蹕都頭曹誠為黔州刺史、黔中節(jié)度使
,耀德都頭李鋋為潤州刺史
、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宣威都頭孫惟晟為江陵尹
、荊南節(jié)度使
,并加特進、同平章事
。各令赴鎮(zhèn)
,并落軍權。時朝議以茂貞傲侮王命
,武臣難制
,欲用杜讓能及親王典禁兵,故罷五將之權
,兼以平章事悅其心
。太尉杜讓能冊拜,加食邑至六千戶
。是月
,幽州節(jié)度使李匡威弟匡籌據(jù)幽州,自稱留后
,以符追行營兵
,兵皆還幽州?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锿葻o歸路
,遣判官李貞抱入奏,請朝覲
。王镕感匡威援助之惠
,乃筑第于恒州,迎匡威處之
。四月己巳
,汴將王重師、牛存節(jié)陷徐州
,節(jié)度使時溥舉家自燔而死
。朱全忠遣將龐師古守徐州。
六月丁酉朔。乙卯
,幽州節(jié)度使李匡威謀害王镕而奪其帥
,恒州三軍攻匡威,殺之
。戊午
,制太尉、門下侍郎
、平章事
、晉國公杜讓能加食邑至九千戶。門下侍郎
、吏部尚書
、平間事崔昭緯進階光祿大夫,中書侍郎
、平章事鄭延昌兼刑部尚書
,并加食邑至千戶。以祠部郎中
、知制誥陸扆為中書舍人
,仍前翰林學士。幽州節(jié)度使李匡籌遣使檄王镕
,訊殺匡威之罪
。二藩結怨,朱全忠遣判官韋震使幽州和解之
。七月
,李克用興兵攻鎮(zhèn)州,敗王镕軍于平山
。镕懼
,乞盟,請以兵糧助攻邢州
,許之
,克用遂旋軍襄國。癸未
,制以鳳翔隴州節(jié)度使
、檢校太尉、中書令
、鳳翔尹
、上柱國、岐王
、食邑四千五百戶李茂貞為興元尹
、山南西道節(jié)度等使
。以中書侍郎
、同平章事徐彥若檢校尚書左仆射
、同平章事,兼鳳翔尹
,充鳳翔隴州節(jié)度使
。時茂貞恃兵求兼領山南節(jié)度,昭宗久之不行
,茂貞表章不遜
,深詆時政,上不能容
,將加兵問罪
,故以彥若代之。
八月丙申朔
,以嗣覃王為京西招討使
,神策大將軍李鐬副之。
九月丙寅朔
,以武勝軍防御使錢镠為鎮(zhèn)海軍節(jié)度
、浙江西道觀察處置等使,仍移鎮(zhèn)海軍額于杭州
。乙亥
,覃王率扈駕五十四軍進攻岐陽,屯于興平
。李茂貞以兵逆戰(zhàn)
,屯于盭厔。壬午
,岐軍進迫興平
,王師自潰。茂貞乘勝逼京師
,進屯三橋
。甲申,昭宗御安福門
,斬觀軍容使西門君遂
、內樞密使李周潼,遣中使賜茂貞詔
,令收兵歸鎮(zhèn)
。茂貞陳兵臨皋驛,數(shù)宰臣杜讓能之罪
,請誅之
。制貶太尉、平章事、晉國公杜讓能為雷州司戶
。十月乙未
,賜杜讓能自盡,其弟戶部侍郎弘徽坐讓能賜死
。
十一月
,制以鳳翔節(jié)度使李茂貞守中書令,進封秦王
,兼興元尹
、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邠州節(jié)度使王行瑜賜號"尚父"
,賜鐵券
。以門下侍郎、吏部尚書
、平章事
、監(jiān)修國史崔昭緯兼尚書左仆射
,充諸道鹽鐵轉運等使;以特進
、行右仆射韋昭度為司空
、門下侍郎
、同平章事
、弘文館大學士
、太清宮使
、延資庫使
。中書侍郎
、刑部尚書
、平章事、判度支鄭延昌罷知政事
,守尚書左仆射
,以病求罷故也。以新除鳳翔節(jié)度使徐彥若復知政事
。戶部侍郎
、判戶部事王搏本官同平章事。
乾寧元年春正月乙丑朔
,上御武德殿受朝
,宣制大赦,改元乾寧
。鳳翔李茂貞來朝
,大陳兵衛(wèi),獻妓女三十人
,宴之內殿
,數(shù)日還藩
。時茂貞有山南梁、洋
、興
、鳳、岐
、隴
、秦、涇
、原等十五余郡,甲兵雄盛
,凌弱王室
,頗有問鼎之志。
二月
,汴人大敗兗
、鄆之軍于東阿,瑄
、瑾勢蹙
,求援于太原,李克用出師援之
。
三月甲子朔
,太原軍攻邢州,陷之
,執(zhí)其逆將李存孝
,檻送太原,裂之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擞靡源髮ⅠR師素權知邢洺團練事。
五月
,蔡賊孫儒部將劉建鋒攻陷潭州
,自稱湖南節(jié)度使。以翰林學士
、中書舍人陸扆為戶部侍郎
、知制誥,充職
。
六月壬辰
,李克用攻陷云州,執(zhí)大同防御使赫連鐸
,以其牙將薛志勤守云中
。十月庚寅
,以中書侍郎、平章事王搏為湖南節(jié)度使
。以翰林學士承旨
、禮部尚書、知制誥李磎為戶部侍郎
、同平章事
。宣制之日,水部郎中
、知制誥劉崇魯出班而泣
,言磎奸邪,黨附內官
,不可居輔弼之地
,由是制命不行。戊申
,制御史中丞崔胤為兵部侍郎
、同平章事。是月
,李克用以太原之眾進攻幽州
。十二月,幽州節(jié)度使李匡籌潰圍而遁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擞孟萦闹荩岳羁锿蕦⑷使橛闹荼鵀榱艉?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是月
,李匡籌南奔赴關,至景城
,為滄州節(jié)度使盧彥威所殺
。
二年春正月己未朔,河中節(jié)度使
、檢校太師
、中書令、河中尹
、上柱國
、瑯邪郡王王重盈卒,三軍立重榮子行軍司馬珂知留后事
。
二月己丑朔
,王重盈子陜州節(jié)度使珙、絳州刺史瑤舉兵討王珂
,兼上章訴珂冒姓
,非重榮子
。珂、珙爭為蒲帥
,上遣中使慰勞
。
三月,制以中書侍郎
、同平章事崔胤檢校尚書左仆射
、同平章事、河中尹
,充河中節(jié)度
、晉絳慈隰觀察處置等使。浙東節(jié)度使董昌僣號稱羅平國
,年稱大圣
,用婺州刺史蔣瑰為宰相,仍偽署官員
。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錢镠請以本軍進討,從之
。以翰林學士承旨
、兵部侍郎、知制誥趙光逢為尚書左丞
,依前充職
。太原李克用上章言王重榮有功于國,其子珂宜承襲
,請賜節(jié)鉞
。邠州王行瑜、鳳翔李茂貞
、華州韓建各上章
,言珂螟蛉,不宜纘襲
,請以王珂為陜州
,王珙為河中。天子以先允克用之奏
,久之不下
。
五月丁巳朔。甲子
,李茂貞
、王行瑜、韓建等各率精甲數(shù)千人入覲
,京師大恐
,人皆亡竄
,吏不能止。昭宗御安福門以俟之
,三帥既至
,拜舞樓下,昭宗臨軒自諭之曰:"卿等藩侯
,宜存臣節(jié)
,稱兵入朝,不由奏請
,意在何也?"茂貞
、行瑜汗流洽背,不能對
,唯韓建陳敘入覲之由
。上并召升樓,賜之卮酒
,宴之于同文殿
。茂貞、行瑜極言南北司相傾
,深蠹時政
,請誅其太甚者。乃貶宰相韋昭度
、李磎
,尋殺之于都亭驛,殺內官數(shù)人而去
。王行瑜留弟行約
,茂貞留假子閻圭,各以兵二千人宿衛(wèi)
。時三帥同謀廢昭宗立吉王
,聞太原起軍乃止,留兵宿衛(wèi)而還
。壬申
,以責授均州司戶孔緯、繡州司戶張浚并為太子賓客
。以翰林學士
、戶部侍郎、知制誥陸扆為兵部侍郎
,充職
。
六月丁亥朔,以京兆尹
、嗣薛王知柔兼戶部尚書
、判度支
,兼諸道鹽鐵轉運等使。壬辰
,以太子賓客孔緯為吏部尚書
,尋復開府儀同三司、守司空
、門下侍郎
、同平章事、弘文館大學士
、太清宮延資庫使
、上柱國、魯郡開國公
,食邑四千戶
、食實封二百戶,仍號"持危啟運保乂功臣
。"時緯在華州
,尋屬太原軍至而止。以太子賓客張浚復光祿大夫
、行兵部尚書
、上柱國、河間郡開國侯
、食邑二千戶?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T陂L水
,亦不至京師。復以王搏為中書侍郎
、平章事
。七月丙辰朔,李克用舉軍渡河
,以討王行瑜
、李茂貞、韓建等稱兵詣闕之罪
。庚申
,同州節(jié)度使王行實棄郡入京師,謂兩軍中尉駱全瓘
、劉景宣曰:"沙陀十萬至矣!請奉車駕幸邠州
,且有城守。"時景宣附鳳翔
,癸亥夜
,閻圭與劉景宣子繼晟
、同州王行實縱火剽東市,請上出幸
。上聞亂
,登承天門,遣諸王率禁兵御之
。捧日都頭李筠率本軍侍衛(wèi)樓上
。閻圭以鳳翔之卒攻李筠,矢及御座之樓扉
。上懼
,下樓與親王、公主
、內人數(shù)百幸永興坊李筠營
。扈蹕都頭李君實以兵繼至,乃與筠兩都兵士侍衛(wèi)出啟夏門
,憩于華嚴寺
,以候內人繼至。其日晚
,幸莎城鎮(zhèn)
。京師士庶從幸者數(shù)十萬,比至南山谷口
,暍死者三之一
。至暮,為盜寇掠
,慟哭之聲
,殷動山谷。權令京兆尹知柔中書事及隨駕置頓使
。信宿
,宰相徐彥若、王摶
、崔胤三人至
,乃移石門鎮(zhèn)之佛宮。仍令知樞密劉光裕
、薛王知柔歸京師制置
,合禁軍以備宮禁。丙寅
,李克用遣牙將閻諤奉表奔問
,奏屯軍河中,候進止發(fā)赴邠州。丁卯
,上遣內官張承業(yè)傳詔克用軍
,便令監(jiān)太原行營兵馬,發(fā)赴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