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直都是個核心話題
“學?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币辉~中的“校”
、考試計分
那么
撇開所學內容不談
先來看看入學年齡。
現(xiàn)在的制度是“一刀切”
而在古代呢?
入學年齡相對寬泛,基本在8到15歲之間
唐朝時期
不過
在古時,不好好讀書
然而
其實,學生的行為考核
,也是古時教育注重的一塊。在明朝
,有的學校會設立各種記錄薄,將學生的平日好壞表現(xiàn)均一一記錄。有時候會讓學生自己填寫,自我評價。那時的學習
,并不比現(xiàn)在寬松。讀《宋會要·崇儒》,國子監(jiān)的小學生課業(yè)也不簡單,“八歲能誦一大經(jīng),日書字二百”,“十歲加一大經(jīng)、字一百”,12歲以上繼續(xù)加一大經(jīng)古時的考試和現(xiàn)在差不多
,有“日考”、“月考”和“季考”。不過,考試會根據(jù)學校而定。在元代的上元縣(今南京市內),就對小學的考試時間做了規(guī)定:每月的初三、十六兩天,出題者和監(jiān)考者有兩班人。對于明朝的考試制度有了變化,各學者的看法各異
。有人建議“朔望日考試”,也有人主張“三六九會課”。到了清朝基本定型,是根據(jù)所學內容及教授方式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考試制度。例如:
公課和月課
,就是一個月考一次朔望課
季課
還有會課,是多次考
另外是“補試”
考試的“分制”
,一般為“十分制”、“打勾制”和“評語制”等。而“打勾制”,不是真的打個“√”,表示優(yōu)秀。一般用“○”表示很好,次一點是“△”,再次就是“×”了。在古時
,并非人人都能入學,也不是人人都能上好學校。如:國子監(jiān)的小學,面向的就是官員的子弟那時,沒有中考的說法
在宋朝
可見
元朝時期,學校教育發(fā)展迅猛,至元28年(1293年)
今人讀書,看似升學壓力大
當然,他們是可以花錢捐官的
一
自隋大業(yè)二年(公元606年)出現(xiàn)"科舉"后
原始社會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91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樂安公主,北齊皇帝高澄的嫡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