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長安元年臘月廿六,胡人在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生子。5年后
,父子遷蜀地經(jīng)商
,因胡人姓名不通于內(nèi)地
,國人都以“胡客”呼之
,逐為己取名李客
,兒子取名李白。李白從小讀諸子史籍
,并游歷祖國河山
,27歲經(jīng)好友孟浩然撮合,娶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許紫煙為妻
,做倒插門女婿
,從此步入主流社會。
李白生死考證

762年10月22日
,李白因飲酒過度
,患“腐脅疾”(慢性膿胸穿孔)而病逝,年僅61歲
。
上世紀(jì)90年代
,吉爾吉斯斯坦考古學(xué)家曾在碎葉城遺址進(jìn)行發(fā)掘,除了許多佛教文物
,他們還發(fā)掘出一塊唐代石碑
,其上有“安西都護(hù)府侍郎李某……”字樣,這又進(jìn)一步證實(shí)了郭沫若最早考證的李白故鄉(xiāng)在碎葉的說法
。其父李客
,生平事跡不詳。20世紀(jì)60年代前
,中國學(xué)者普遍認(rèn)為李白出生于四川江油(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xiāng))
。
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
,按照這個(gè)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
,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因?yàn)楸粶缱宥嶂廖饔?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但此說缺乏佐證。據(jù)《舊唐書》記載
,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
安史之亂發(fā)生的第三年(756),他感憤時(shí)艱
,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
。不幸,永王與肅宗發(fā)生了爭奪帝位的斗爭
,兵敗之后
,李白受牽連,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nèi))
,途中遇赦寫下《早發(fā)白帝城》。晚年漂泊東南一帶,投奔族叔當(dāng)涂縣令李陽冰
,不久即病逝
,也有說是:“醉致疾亡”,就是喝酒引發(fā)疾病而死(見皮日休《李翰林詩》)
。也有說是單純的喝酒猝死(見《舊唐書》)
。也有說是醉酒入江中捉月溺死,這種說法古已有之且廣為流傳
。
歷代文人對李白的評價(jià):
杜甫對其詩歌有“筆落驚風(fēng)雨
,詩成泣鬼神?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保ā都睦钍锥崱罚┲u
,贊其“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
,俊逸鮑參軍。
杜甫在《春日憶李白》詩中寫道:“白詩也無敵
,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 何時(shí)一樽酒,重與細(xì)論文
。”杜甫稱李白詩作清新
、俊逸
、飄縱不同一般,詩壇中無人可與匹敵
。
賀知章譽(yù)之為“謫仙”(《本事詩》)
。
魏顥在《李翰林集序》中說:“白與古人爭長,三字九言
,鬼出神入
。” 許多文人都對李白有著很高的評價(jià)
。
韓愈云:“李杜文章在
,光焰萬丈長?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保ā墩{(diào)張籍》)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
、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
。
到元明時(shí)期
,開始揚(yáng)杜抑李
。
白居易說:“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之作
。才矣奇矣
,人不逮矣?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杜甫曾對李白有過這樣的評價(jià):“李白斗酒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
, 自稱臣是酒中仙
。”(《飲中八仙歌》)
詩總不離乎才也
,有天才
,有地才,有人才
。吾于天才得李太白
,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詰
。太白以氣韻勝
,子美以格律勝,摩詰以理趣勝
。太白千秋逸調(diào)
,子美一代規(guī)模。摩詰精大雄氏之學(xué)
,句句皆合圣教
。(徐增 明)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
,繡口一吐就半個(gè)盛唐。(余光中《尋李白》)
李白之死
唐朝是一個(gè)詩人輩出的朝代
,也是一個(gè)歷代詩人心向往之的朝代
,更是一個(gè)詩人非正常死亡最多的朝代。如“七絕圣手”王昌齡被人殺死
,劉希夷被人用土囊壓死
,而“初唐四杰”中的王勃墜海受驚而死,盧照鄰因不愿受疾病的折磨投水而死
,駱賓王則下落不明
,有被殺、自殺和逃匿不知所終等諸多傳說
。只有楊炯死于官
,還算死得其所
,等等,不一而足
。當(dāng)然
,詩仙李白之死也是其中的一個(gè)。
李白的一生
,是傳奇的一生。眾所周知
,李白的祖籍在隴西成紀(jì)(今甘肅省天水市附近)
,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亞,他誕生在中亞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國碑城)
。五歲時(shí)隨父親遷居綿州的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青蓮鄉(xiāng)
。但是《舊唐書》說他是山東人,就有點(diǎn)讓人費(fèi)解
。他自稱“五歲誦六甲(道家典籍)
,十歲觀百家(諸子百家)”,“十五好劍術(shù)”
,二十五歲“仗劍去國
,辭親遠(yuǎn)游,南窮蒼梧
,東涉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ā渡习仓菖衢L史書》),雖未免有自夸之嫌
,但足以證明他從小就受過正規(guī)的教育
;從他留下的一些不朽的詩篇,也可以佐證他曾游遍祖國的名山大川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白x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經(jīng)歷
,為李白日后妙筆生花打下了堅(jiān)實(shí)的基礎(chǔ)
,為他開創(chuàng)一代浪漫主義的詩風(fēng)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后來李白寓居安陸達(dá)十年之久
,并成為安陸的女婿
。此后十年間,他又北上太原
,西入長安
,東至魯郡,結(jié)識了不少名流
,寫下不少詩文
。傳聞初至長安時(shí)
,賀知章一見,驚嘆為“謫仙人”
,稱其詩可“泣鬼神”
,因而譽(yù)滿京師。
李白的一生
,也是坎坷的一生
。始于隋朝的科舉制度發(fā)展到唐朝,已經(jīng)相當(dāng)完善了
。想“優(yōu)而則仕”的士子
,幾乎都得通過科舉以博取功名。封建統(tǒng)治者也通過此種途徑
,網(wǎng)羅了一大批人才
。但李白走的則是“終南捷徑”。由于唐代李氏天子尊
老子李耳為祖先
,使得道教在唐代盛極一時(shí)
。于是,一些追名逐利之徒
,紛紛入居名山
,扮成道士或隱士,等著當(dāng)朝天子詔見
。我們可以通過終南捷徑典故的來歷窺見一斑
。據(jù)《新唐書·盧藏用傳》載,盧藏用想做官
,就假裝為隱士
,住在京城附近的終南山里,希望被皇帝征召
。后來果然被召去做了官
。同時(shí)代的司馬承禎也曾用同樣的方法取得官位。一次
,盧藏用指著終南山對司馬承禎說:“此中大有佳處
!”承禎回答說:“依我看來,不過是仕宦之捷徑耳
!”《舊唐書》說
,李白“天寶初,客游會稽
,與道士吳筠隱于剡中
。既而玄宗詔筠赴京師,筠薦之于朝,遣使召之
,與筠俱待詔翰林
。”也有人說
,天寶元年(742年)由于玉真公主的薦舉
,李白才被召入京,供奉翰林
。但是不管是誰舉薦的
,都是因?yàn)榈澜痰木壒剩灰驗(yàn)樗脑姴?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這對李白來說
,不能不說是一種莫名的悲哀;對世道而言
,則是一種莫大的嘲諷。只是當(dāng)時(shí)的李白已無暇顧及這些
,激動(dòng)之情依舊溢于言表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自以為從此可以一展“輔弼天下” 的弘愿
。其實(shí),李白因?yàn)榈澜潭M(jìn)入宮廷
,也實(shí)屬無奈之舉
。因?yàn)樗凇熬齐[安陸,蹉跎十年”期間
,曾給當(dāng)時(shí)以識拔后進(jìn)而聞名的韓朝宗寫過一封請求引薦的信
,這就是有名的《與韓荊州書》。因?yàn)轫n朝宗曾任荊州長史
,故人稱韓荊州
。為了能得到韓的引薦,孤傲的李白甚至不惜吹捧
,說什么“生不用封萬戶侯
,但愿一識韓荊州”之類肉麻的話。但是不知何故
,結(jié)果心愿未遂
。以至等到得以被人舉薦時(shí),李白已是四十有二
,詩酒年華也流走了三分之二
。
但是唐代設(shè)翰林院,不過是養(yǎng)一批能做文章
、懂經(jīng)學(xué)
、擅書法和會下棋的人以至卜祝
、僧道之流,等待皇帝隨時(shí)召喚
,李白不過是其中的一名普通的待詔翰林罷了
。只不過憑著“斗酒詩百篇”的詩才,依舊受到特殊禮遇
,經(jīng)常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詔見
。但此時(shí)的李隆基已不是“開元盛世”時(shí)的李隆基,一個(gè)楊貴妃早就讓他神魂顛倒
,長期不理朝政
,大權(quán)早已旁落于楊國忠與高力士之流之手。李隆基詔見他
,不外乎寫寫歌功頌德的應(yīng)景文章和憐香惜玉的艷詞
,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就是其中一例。而此時(shí)的李白也是郁郁不得志
,自認(rèn)為是“倡優(yōu)同畜”
,“輔弼天下”的弘愿早已化為泡影。于是
,他不再安于充當(dāng)侍臣
,整日與長安的文朋詩友在酒肆呼酒買醉,這其中就有四明狂客賀知章
。由于不愿催眉折腰侍奉權(quán)貴
,加上受到同僚中人的讒毀,僅在宮廷里待了不到兩年
,便被“賜金放還”
。促使他離開宮廷的一個(gè)直接原因則是,“嘗沉醉殿上
,引足令高力士脫靴”等放肆之舉
。后人又演繹成另一種傳奇。說某國前來下戰(zhàn)書挑釁
,而且偌大唐朝只有李白一人識得該國文字(因?yàn)樗錾谒槿~城
,自幼精通外語)。于是他耍足了威風(fēng)
,玩夠了味
,讓楊國忠給他戴帽,高力士為他穿靴
,并由楊貴妃為他磨墨
。結(jié)果,李白下筆千言,一揮而就
,言詞盡顯大唐威嚴(yán)
,導(dǎo)致該國從此俯首稱臣,不敢造次
。不言而喻
,這是一些好事者為了突出李白非凡的能耐,而作的善意杜撰
,只能姑妄讀之
。其實(shí),李白做出讓皇帝的寵臣脫靴的放肆之舉
,是可以理解的
。因?yàn)槔畎纂m然整天侍奉在皇帝老兒身邊,但依舊不過是一個(gè)身不由己的“御用文人”
,而楊氏兄妹的飛揚(yáng)跋扈
,以高力士為首的宦官專權(quán),等等
,諸多官場黑暗
,讓“不得開心顏”的他早就想一走了之。于是文人那種自視清高的德性也就日益暴露無遺
,為了自己一時(shí)的得意,不惜作忘形之舉
。
離開長安后
,李白“浪跡江湖,終日沉飲”
,足跡遍及梁宋
、齊魯、幽冀
,并多次往返于東越
、金陵、宣城
。安史之亂后
,他本想隱居廬山,卻被永王李璘邀請參加了幕府
。至德二年(757年)
,李璘違背肅宗的命令東巡,被肅宗擊敗
。李白因此受牽連坐罪
,被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還。我們現(xiàn)在可以假設(shè)
,如果李白不接受李璘的邀請
,他一定會有一個(gè)比較好的結(jié)局,至少可以壽終正寢的
。李白接受李璘的邀請
,足以證明其時(shí)他“輔弼天下”的弘愿還沒有完全泯滅,以致歸為永王幕下后
,還抱有“為君談笑靜胡沙”的幻想
。更為可嘆的是,當(dāng)李璘公然與肅宗對著干的時(shí)候
,李白作為幕僚
,居然還沒有看清他的真實(shí)嘴臉,糊里糊涂地上了他的賊船
,落得個(gè)讓后人哀之的結(jié)局
,實(shí)為可嘆。
李白之死
,歷來眾說紛紜
,莫衷一是?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傮w可以概括為三種死法:其一是醉死
,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
。第一種死法見諸《舊唐書》
,說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于宣城”
。應(yīng)該比較可信
。第二種死法亦見諸其他正史或?qū)<覍W(xué)者的考證之說,不能偏信
。說當(dāng)李光弼東鎮(zhèn)臨淮時(shí)
,李白不顧61歲的高齡,聞?dòng)嵡巴埨t殺敵
,希望在垂暮之年
,為挽救國家危亡盡力,因病中途返回
,次年病死于當(dāng)涂縣令
、唐代最有名的篆書家李陽冰處。而第三種死法則多見諸民間傳說
,極富浪漫色彩
,與詩人性格非常吻合
。可信可不信
。說李白在當(dāng)涂的江上飲酒
,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但是不管哪一種死法
,都因參與永王李璘謀反作亂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
。因?yàn)槔畎琢鞣乓估桑錾獾眠€后不久
,就結(jié)束了他傳奇而坎坷的一生
,這是一個(gè)不爭的事實(shí)?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v觀李白的三種死法
,筆者比較相信《舊唐書》之說。理由有三:其一是因?yàn)樗呛笕诵薜恼?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如果說他“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而且“出師未捷身先死”
,它不可能不記載的
。其二是因?yàn)槔畎滓簧染迫缑叛浴肮艁硎ベt皆寂寞
,唯有飲者留其名”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
。年老力衰,因飲酒過度而亡
,讓人可以理解并接受。其三之所以死于安徽的宣城
,而不是當(dāng)涂
,是因?yàn)槔畎滓簧鷮π乔橛歇?dú)鐘,他的詩中多次提及
。而他對宣城的偏愛
,只是因?yàn)樗瞿接屑拥闹x眺曾在此為官。
總而言之
,我們有理由相信“白也詩無敵”
,但是李白只適合做一個(gè)純粹的詩人,而不是翻云覆雨的政治家
。因?yàn)樵娙丝穹挪涣b
、恃才傲物的秉性根本不適合在爾虞我詐
、欺上瞞下的官場混。歷覽前賢國與家
,文人只要涉足官場
,似乎注定沒有好果子吃。他們中的一些人雖然能通過科舉考試
,撈得一官半職
,但是那官常常做得卑微,做得窩囊
。陶潛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就是明證
。偶有位居顯要的,只是此時(shí)的文人已不再是文人
,經(jīng)過官場的摸打滾爬
,早已脫胎換骨成一個(gè)地地道道的官員。江淹為什么會才盡
,不是因?yàn)閭髡f中有人收回了他生花的妙筆
,而是違背了“窮而后工”的定律。李白一生既想在官場上實(shí)現(xiàn)“輔弼天下”的弘愿
,又不愿改變自己狂放不羈的性格
,結(jié)果也只能借詩抒懷,“痛飲狂歌空度日”
,用酒麻醉自己的靈魂
,了此一生。正如小他十一歲的好友杜甫所言
,縱使能贏得“千秋萬歲名”
,那也不過是“寂寞身后事”了!
求李白坎坷生平的濃縮簡介
李白 (701—762年)
,生于701年
,漢族,一說為突厥人
,身高六尺六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四川江油人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fēng)豪放飄逸
,想象豐富
,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音律和諧多變
。他善于從民歌
、神話中汲取營養(yǎng)素材
,構(gòu)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
,與杜甫并稱“大李杜”
,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又稱為“詩仙”
。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jì)(今甘肅省靜寧縣成紀(jì)鄉(xiāng))
,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
,李白即誕生于此
。五歲時(shí),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 江油)
。二十歲時(shí)只身出川
,開始了廣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
,東至吳
、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
。他到處游歷
,希望結(jié)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
,從而得到引薦
,一舉登上高位,去實(shí)現(xiàn)政治理想和抱負(fù)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墒牵曷?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卻一事無成
。他又繼續(xù)北上太原、長安
,東到齊
、魯各地,并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jì)寧)
。這時(shí)他已結(jié)交了不少名流
,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詩篇
,詩名滿天下
。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
,唐玄宗召他進(jìn)京
,命他供奉翰林
。不久,因權(quán)貴的讒悔
,于天寶三
、四年間(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
。此后
,他在江、淮一帶盤桓
,思想極度煩悶
。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
,他這時(shí)正隱居廬山
,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
。后來李遴反叛肅宗
,被消滅,李白受牽連
,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nèi))
,中途遇赦放還,往來于潯陽(今江西九江)
、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
。代宗寶應(yīng)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當(dāng)涂縣
。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shí)期
,具有“濟(jì)蒼生”、“安黎元”的進(jìn)步理想
,畢生為實(shí)現(xiàn)這一理想而奮斗
。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gè)時(shí)代的繁榮氣象
,也揭露和批判了統(tǒng)治集團(tuán)的荒淫和腐敗
,表現(xiàn)出蔑視權(quán)貴,反抗傳統(tǒng)束縛
,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在藝術(shù)上,他的詩想象新奇
,感情強(qiáng)烈
,意境奇?zhèn)ス妍悾Z言清新明快
,形成豪放
、超邁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達(dá)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shù)的高峰。存詩900余首
,有《李太白集》
。
其詩想象豐富,構(gòu)思奇特
,氣勢雄渾瑰麗
,風(fēng)格豪邁瀟灑,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
《新唐書·卷202·李白傳》
興圣皇帝九世孫
。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
,遁還
,客巴西。白之生
,母夢長庚星
,因以命之。十歲通詩書
,既長
,隱岷山。州舉有道
,不應(yīng)
。蘇颋為益州長史,見白異之
,曰:“是子天才英特
,少益以學(xué),可比相如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比幌部v橫術(shù),擊劍
,為任俠
,輕財(cái)重施。更客任城
,與孔巢父
、韓準(zhǔn)、裴政
、張叔明
、陶沔居徂徠山,日沈飲,號“竹溪六逸”
。
天寶初,南入會稽
,與吳筠善
,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
。往見賀知章
,知章見其文,嘆曰:“子
,謫仙人也
!”言于玄宗,召見金鑾殿
,論當(dāng)世事
,奏頌一篇。帝賜食
,親為調(diào)羹
,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于市
。帝坐沈香亭子
,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
;召入
,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
,稍解
,援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
。帝愛其才
,數(shù)宴見。白嘗侍帝
,醉
,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
,恥之
,擿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
,妃輒沮止
。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修,與知章
、李適之
、汝陽王璡、崔宗之
、蘇晉
、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
。懇求還山
,帝賜金放還。白浮游四方
,嘗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
,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
。
安祿山反
,轉(zhuǎn)側(cè)宿松、匡廬間
,永王璘辟為府僚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