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口刑場,在古代是不少犯上作亂的人的噩夢
。菜市口刑場作為北京最大的一個刑場,里面隱藏著多少血腥故事
?菜市口刑場的典故大家又了解多少?今天
,小編搜集了相關菜市口刑場的資料
,和大家一起揭開里面的風云歲月
。
菜市口刑場
,清代殺人的法場
,設于今宣武區(qū)菜市口百貨商場附近
。北京的胡同多,街口就多
,名氣最大的當數(shù)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菜市口刑場名氣大是因為那曾是殺人的地方
,是刑場,有不少名人都是被斬首在菜市口
。戲文中唱道“推出午門斬首”
,其實是拉到菜市口刑場“出紅差”,砍頭!犯人被殺后
,尸體被人運走
,血跡即被黃土墊蓋上,爾后便有人在此賣菜
,菜市生意興隆,故菜市口由此而得名
。

菜市口刑場在京城的名氣可是不小,一千年前的遼代
,這里是安東門外的郊野
,金代是施仁門里的丁字街
,明朝時是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場
,沿街菜攤菜店眾多,所以四九城的許多人都來此買菜
,并把菜市最集中的街口稱為菜市街,清代時改稱菜市口
,此名一直沿用到今日。使菜市口刑場名聲大振的主要原因
,是清政府將殺人的刑場從明朝時的西四牌樓(當時叫西市)移至宣武門外的菜市口刑場
。
據(jù)說當年的刑場就設于今天的菜市口大街北側(cè)十字路口附近(原宣武區(qū)菜市口百貨商場舊址附近),每到冬至前夕對判為秋后問斬的囚犯執(zhí)行死刑死囚在天亮前被推入囚車
,經(jīng)宣武門,走宣外大街到菜市口刑場
,囚犯由東往西排好
,劊子手手執(zhí)鬼頭刀也依次排列
,頭被砍下來后,掛在或插在街中木樁子上示眾
。
慈禧太后發(fā)動宮廷政變奪得政權(quán),實行首次垂簾聽政時
,受咸豐皇帝遺詔的八位贊襄政務大臣中的肅順,就是在此被殺頭的
。戊戌變法失敗后
,慈禧將譚嗣同、劉光弟等志士同仁殺害于此
。據(jù)馬芷庠編寫的《北平旅行指南》記載:每逢秋后朝審
,在京處決犯人眾多之時
,由東向西排列
,劊子手執(zhí)刀由東向西順序斬決。
所用鬼頭刀五柄
、凌遲分尸刀十柄,現(xiàn)存于歷史博物館
。舊時,犯人被押出宣武門(順承門)
,過斷頭(魂)橋
,經(jīng)迷市
,送往菜市口法場
,就不可能有生還的希望了。犯人被殺后
,尸體被人運走,血跡即被黃土墊蓋上
。以后菜市口刑場逐漸成為刑場的代名詞。1911年隨著清王朝的滅亡
,菜市口刑場被轉(zhuǎn)移以后這一帶逐漸成為宣外大街最繁華的商業(yè)街和交通樞紐
。
傳說:有這么一家裁縫鋪子
,就住菜市口刑場
,由于手藝好,生意很旺盛
。時間久了就遠近都出了名。就說這有這么一年
,夏景天兒,菜市口外砍死了一個亂X
。當天晚上
,裁縫鋪掌柜的睡著正香,突然發(fā)現(xiàn)屋里有人走動
,心里一想
,八成鬧賊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捎忠幌耄@賊就讓他鬧吧
,反正我這屋里一件值錢的東西都沒有。就瞇縫著眼睛瞅著
,這賊摸索了一會,倒也懂事出門隨手把們給關了
。第二天
,菜市口刑場掌柜的起床看看丟沒丟什么東西
,一收拾發(fā)現(xiàn)自己的針線笸籮不見了
。就在這時外頭有人喊:掌柜的快出來看看吧。掌柜的出門跟眾人到荒郊一看
,昨天那個斬首的人,腦袋和身子連在了一起
。而且脖子上有一串細細的線痕,旁邊就扔著裁縫鋪的笸籮!菜市口斜對過兒有個鶴年堂
,刀傷藥出名
。每次行完刑
,夜里總有“人”拍門買刀傷藥
。后來,到鶴年堂買刀傷藥也成了老北京的一句罵人俗話了
。菜市口刑場老鋪現(xiàn)在應該已經(jīng)拆了。
北京與中國近代社會是怎樣的?
在經(jīng)歷了幾千年封建社會的發(fā)展后
,中國已成為一個泱泱封建帝國
。當世界歷史進入公元17世紀,歐洲封建堡壘被新生的資產(chǎn)階級攻破以后
,人類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近代科學的誕生
,讓封建朝代的統(tǒng)治不能再以宗教神創(chuàng)的精神枷鎖愚弄民眾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
,新思想
、新文化的不斷涌現(xiàn)將人類的思想解放推向了一個嶄新的歷程
。然而
,沉眠在東方大地上的封建帝國,并沒有被西方奮進的號角驚醒
,而它的鼾聲卻被大炮的轟鳴打斷,醒來見到的是封建末日的余暉在外來侵略的火光中支離破碎
。
中國近代史的起點,史學家們斷定在公元1840年
。因為這一年一個重大的事件——鴉片戰(zhàn)爭發(fā)生了
。英國侵略者駕駛著48 艘艦船
,以武力相威脅
,強行推銷鴉片并要求清政府割地賠款。聲言
,如不同意它的要求將“必相戰(zhàn)不息”。鴉片戰(zhàn)爭從1840年6月21日開始至1842年8月29日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為止
,歷時2年,又被稱為“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
。
(一)焚燒圓明園中國近代史的序幕被侵略者的大炮強行轟開了
。緊接而來的是愚弱的軀體被屠戮
,血腥的空氣里被浸泡著的是無辜
、無助、屠刀下生靈的涂炭
、火光中文明的支解
。1856年
,外國侵略者的淫威被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所刺激
,變得更加肆無忌憚。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
,獲得更多的特權(quán),侵略者蓄意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正是在這次戰(zhàn)爭中
,圓明園被洗劫一空毀于大火
。戰(zhàn)爭在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被迫簽訂的情況下結(jié)束
,英、法
、俄、美等國在露出劊子手猙獰的淫威中獲得了更多的利益
,而中國社會被進一步地推向了半殖民地的深淵。
一個曾親眼目睹英法侵略者焚燒圓明園的英國人曾說:“當著一個個的屋頂傾塌下來的時候
,四面墻垣的烈火
,也漸漸悶塞下來
,噴出大大的一卷一卷的濃煙
。……對于這個老大帝國的命運
,這是表示一種愁慘的預兆,它內(nèi)部的基礎
,既為自相殘亂的內(nèi)戰(zhàn)銷毀殘蝕
,……結(jié)果四面被包圍著
,無處求救
,最后噴出一口濃煙
,伏伏貼貼的降服
,迷失在它從前的灰燼里面?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1860年6月
,英法艦船200艘,侵略軍16000余人,闖關來到天津大沽口外
。這是一次經(jīng)過精心策劃的侵略
,借口是護送英法公使赴京交換于1858年簽訂的《天津條約》批準書
。其目的
,就是要武力威脅清政府,“給中國政府以直接的打擊
。”同年9月
,英法聯(lián)軍直迫通州。此時
,清文宗(咸豐皇帝)已躲至圓明園內(nèi)避難
,并在圓明園下達了截獲英使巴夏禮等人的命令
。9月21日英法聯(lián)軍分三路進攻八里橋
,史稱“八里橋之戰(zhàn)”?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鞍死飿蛑畱?zhàn)”是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清軍與英法侵略軍的最后一戰(zhàn)。此戰(zhàn)清軍以7萬之眾決戰(zhàn)侵略軍
,最終仍是失利
。第二天
,也就是9月22日凌晨
,曾下令要全國軍民奮勇殺夷的咸豐皇帝
,聞聽八里橋戰(zhàn)役失利的消息
,倉惶出逃
,奔赴熱河
。據(jù)史料記載
,咸豐這次出逃極其狼狽,“鑾輿不備,扈從無多
,車馬寥寥?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咸豐跑了
。咸豐的弟弟奕
在圓明園內(nèi)設立公所,主持和局
。
1860年10月6日
,英法侵略軍從德勝門、安定門殺入北京
,此時的清軍早已大亂
,不戰(zhàn)自潰。侵略軍尾隨清兵退至圓明園
。欽差大臣奕
見狀也聞信而逃
。侵略軍長驅(qū)直入闖進了圓明園
。在侵略軍的淫威面前,作為一國之君的皇帝跑了
,受命的欽差也跑了,守護京城的清軍跑了
,拱衛(wèi)御園的護軍也跑了
。在侵略軍自鳴得意的時候
,令他們想不到的是在圓明園賢良門內(nèi)
,遭遇到了20幾名中華好男兒的英勇抗擊。面對窮兇極惡的侵略者
,這20余名男子漢自然逃脫不了被殺戮的命運
,但他們以身抗敵的氣概則令侵略者膽寒
。帶頭抗擊侵略者的是“八品首領”任亮,20余名男子漢是圓明園的“技勇”太監(jiān)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凹加隆笔菗撛趫@內(nèi)帝后寢宮附近巡更侍衛(wèi)的責任
。這些身份特殊的太監(jiān)被特許在園內(nèi)佩帶軍械行走。任亮等人英勇抗敵的行為被他們的同僚刻碑銘記
,以昭后世
。1983年這塊墓碑出土
,歷史見證了這一英雄的壯舉
,也見證了中華民族不屈的氣概
。
圓明園,這座凝聚著中華民族高度智慧和血汗的萬園之園
,這座歷時150余年修建,集古今中外建筑藝術為一身的宏偉藝術杰作
,這座珍藏了數(shù)之不盡的珍寶和珍貴典籍
、文物
,堪稱人類文化寶庫之一的文化載體
,在1860年10月6日至8日遭遇了空前的洗劫、焚燒。圓明園在侵略者的淫威中倒下了
。時過3日京城西北仍然余煙未盡,它在歷數(shù)著侵略者摧殘文明滅絕人性的暴行
;一座封建制度的大廈倒下了
,余下的是火焰不能將其焚毀的石質(zhì)殘跡
,它在慘烈的肆虐中留存下來
,為歷史而見證。我們沒有必要去重復描述圓明園被焚時的狀況
,這對中國人民來說是不堪回首的一頁
。在這里,我們引用史料所記載的文字來看一看侵略者的嘴臉和行徑:“當殷紅的火焰映在從事放火的軍隊的面龐上
,使他們看起來仿佛惡魔一樣
,雖是毀壞他們所不能恢復的東西
,卻洋洋自得
,覺得很光榮。”法國偉大的作家雨果用他那犀利的筆,曾寫下了這樣的文字:“有一天
,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
。一個大肆掠劫
,另一個縱火焚燒。仿佛戰(zhàn)爭得了勝利便可以從事?lián)尳倭恕?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他們手拉著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
。這就是兩個強盜的歷史
。我們歐洲人自稱文明人
,在我們眼中,中國人是‘野蠻人’
,可是你看,文明人對‘野蠻人’干了些什么!”他還說“在歷史面前,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
,一個叫英吉利
。”
(二)戊戌變法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遵循著自然法則——落后被先進取代
,愚昧被文明淘汰的適者生存的進化原則
。近代中國演義的是封建社會衰亡的歷史
,也是擺脫愚昧
,追求光明的歷史
。由于封建統(tǒng)治的腐朽沒落
,導致中國在世界近代歷史的發(fā)展中
,處于被瓜分
、凌辱的地步
。然而
,這不能說明中華民族失去了血性、失去了斗志
,自立自強知恥而后勇的民族精神無處不在地支撐著這個多災多難的民族
。發(fā)生在19世紀末年的戊戌變法就是清末資產(chǎn)階級要求改革政治
,抵御外侮,發(fā)展資本主義的一次維新運動。
所謂戊戌變法是指以1898年“百日維新”為重要標志的中國資產(chǎn)階級的維新運動
。因為1898年是中國農(nóng)歷的戊戌年
,所以又被稱為“戊戌變法”
,也稱為“戊戌維新”
。這次由中國資產(chǎn)階級發(fā)起的意在抵制外侮
,振興民族,發(fā)展資本主義的變法運動,從始至終在北京展開
,因此
,它與北京社會歷史的發(fā)展有著直接的關系
。
中日甲午戰(zhàn)爭之后
,外國列強在中國的掠奪
、瓜分達到了不可遏制的地步,導致了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的嚴重
。然而,當時的清政府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后黨固守賣國
、守舊的政策與以光緒皇帝為代表的傾向維新的帝黨形成了尖銳的矛盾
。以康有為
、梁啟超等人為首的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
,在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下,想利用得到帝黨的支持開展維新變革
,改變中國的現(xiàn)狀,這就為變法運動的失敗埋下了伏筆。光緒皇帝支持維新變法
,固然有受到維新思想影響的因素,但從根本上說
,光緒皇帝的目的是想通過維新在與后黨的權(quán)力爭奪中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
。這一點維新派人士是沒有看到的
。
康有為曾在1882年和1888年兩次為了應試來到北京
,他目睹了京城所見
,親眼看到統(tǒng)治集團的腐敗
。為此
,在1888年康有為以“布衣”的身份直接向光緒皇帝上書(上清帝第一書
,康有為先后曾七次上書光緒皇帝)
。他在上書中直言時局的危難
,提出了“變成法
,通下情
,慎左右”的主張
。在當時
,布衣上書是要冒殺頭危險的
,康有為對此不屑一顧。在七次上書中
,康有為的第三次上書到了光緒皇帝的手中
。其實光緒皇帝在思想上還多少受到和接受了維新思想的影響。他曾學習英語
,還讀過一些維新主義思想家的著作
。面對清王朝深陷內(nèi)憂外患的局面
,出于維護封建統(tǒng)治和在與后黨的斗爭中保住自己統(tǒng)治權(quán)力的動機
,他要求總理衙門向他進呈西書和新書。面對國家屈辱的現(xiàn)狀和慈禧太后權(quán)傾朝野的局勢
,從權(quán)力的爭奪出發(fā),光緒皇帝逐漸傾向于維新
。作為維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為的名字在當時因敢于上書
,且所言內(nèi)容針砭時弊而在京師很有影響
。1889年
,康有為在北京結(jié)識了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的謀士張謇,由此與帝黨的首領翁同龢有了間接的聯(lián)系
。同時,康有為還結(jié)交了京師的一些官僚士大夫
,而這些人中很多都是帝黨分子。所以康有為等人的維新變法主張
,在當時的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和京城社會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
。
19世紀末年
,無疑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為黑暗的時期
。內(nèi)憂外患不斷地加速了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的矛盾斗爭和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
。1895年
,《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來,全國嘩然
,痛斥“漢奸”李鴻章的聲音不絕于耳
。當時有人寫了“萬壽無疆
,普天同慶
;一籌莫展,割地求和”的對聯(lián)貼于皇城的端門壁上
,表現(xiàn)了對清政府賣國求榮行為的無比憤恨。1895年春
,各省舉人聚集京師參加會試?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涤袨楹退膶W生梁啟超也應試來到京城
。當《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來之后,參加會試的各省舉人義憤填膺
。康有為遂聯(lián)合十八省舉人在松筠庵(遺址在宣武門外達智橋胡同12 號
,系明嘉靖進士、著名文學家
、書法家楊繼盛故居)集會
,商議聯(lián)名上書皇帝?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涤袨楸煌婆e代為起草奏章。他在一天多的時間里起草了一份萬言書
,有600余人在萬言書上簽字
。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公車上書》
。
在這份萬言書中
,康有為痛陳《馬關條約》的危害,強烈主張“拒和
、遷都
、變法”,他建議皇帝“下詔鼓天下之氣
,遷都定天下之本,練兵強天下之勢
,變法成天下之治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边@份萬言書被認為是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政治運動的綱領性文件
,其內(nèi)容包括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經(jīng)濟要求
,同時也包括了實行君主立憲的政治要求
。雖然萬言書未能到光緒皇帝手中就被督察院拒絕了,但它的全文卻輾轉(zhuǎn)傳誦
,廣為宣傳。當時上海
、廣州等地還特地刊印了《公車上書記》
,參加應試的各省舉人也得到本省傳播了維新的思想
。為此
,《公車上書》被認為是維新運動的起點?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涤袨橐灿纱顺蔀槿珖⒛康木S新派的領袖人物。同年
,康有為
、梁啟超在北京創(chuàng)辦了《萬國公報》
,后改名《中外紀要聞》
,同時以康有為首倡在北京成立了第一個政治團體《強學會》
,并出版《強學報》
。翌年,強學會被頑固派查封
,維新派又創(chuàng)辦了《時務報》
。《時務報》在當時的變法運動中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
,主筆是康有為的學生梁啟超。1897年
,德國借口“巨野教案”派軍艦強行占領了膠州灣
,并強迫清政府訂立《膠澳租界條約》
,把山東劃為自己的勢力范圍
。康有為這時又第五次上書光緒皇帝
,要求取法俄
、日以定國是
。1898年1月29日康有為又向光緒皇帝上第六書
,幾天之后又上了第七書。
在維新運動日益高漲的形勢下
,光緒皇帝被不斷惡化的政局所迫
,下決心利用維新派的力量,通過改革從后黨的手中奪權(quán)
。受維新高潮的影響
,一些傾向變法的官員也紛紛呈上奏折要求變法,這也使光緒皇帝的決心更為堅定
。1898年
,康有為為帝黨草擬奏章,由楊深秀
、徐致靖等人上奏?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涤袨橐渤式涣恕墩埜嫣熳媸娜撼家宰兎ǘ▏钦邸?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于是,在1898年6月
,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指出:“維國是不定
,則號令不行”
。至9月21日
,在短短的三個多月的時間里
,光緒皇帝頒布了一系列詔諭
,內(nèi)容涉及政治
、經(jīng)濟
、軍事、文化等方面
。光緒皇帝還在6月16日破例召見了康有為。光緒皇帝本有心重用康有為等維新派人士
,但由于后黨頑固派的阻撓,只安排了康有為任總理衙門章京行走
,專摺奏事
。
從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下“明定國是”詔推行新政,到同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發(fā)動政變幽禁光緒皇帝于瀛臺致新政失敗
,共103 天。史稱“百日維新”
。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后黨頑固派
,看到維新派與帝黨結(jié)合,把維新運動推向高潮
,他們極為恐慌和仇視。慈禧太后迫于形勢
,一方面對光緒皇帝頒行新政的作法任其“自酌”
;另一方面則加緊謀劃破壞新政
,并擇機發(fā)動政變
。就在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后的第四天,慈禧太后強迫光緒帝接連下了三道諭旨:將光緒帝的老師
,帝黨的首要人物翁同龢革職,逐回原籍
;明令二品以上大臣授新職后必須到慈禧太后前謝恩
;命榮祿署理直隸總督
,統(tǒng)率甘軍
、武毅軍和新建陸軍三軍。9月21日慈禧發(fā)動政變
,下令捕殺維新派首領和維新志士
。康有為由于9月20日已離京
,乘船轉(zhuǎn)赴香港而幸免于難。梁啟超于22日乘日本輪船東渡日本也脫離虎口
。而譚嗣同
、楊深秀
、林旭
、楊銳、劉光弟
、康廣仁則先后被捕。被捕后譚嗣同等6人被關在刑部監(jiān)獄
。原定9月26日由軍機大臣會同刑部
、督察院對他們進行審訊
,但這一程序根本就未進行
。9月28日
,未經(jīng)審訊的6 人被直接押赴菜市口刑場處決。六位維新志士在刑場上大義凜然
,面對劊子手
,譚嗣同以“有心殺賊
,無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豪言壯語作為絕命辭表現(xiàn)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在后黨發(fā)動政變的時候,有人曾勸譚嗣同避難外逃
,但他謝絕了
。他說:“不有行者
,誰圖將來
;不有死者,誰鼓士氣
?自古至今
,地球萬國,為民變法
,必先流血。我國二百年來
,未有為民變法流血者
,流血請自譚嗣同始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痹谛虉錾希蝗嗜酥臼恳曀廊鐨w
,浩然之氣,氣貫長虹
。
戊戌變法失敗了
。在中國近代史上最黑暗的一夜
,封建統(tǒng)治的余威在歷史的風雨中發(fā)出回光返照的獰笑
。譚嗣同等六位志士,以流血見證歷史
,為維新變法獻出了生命。他們被后人尊敬
,稱其為“戊戌六君子”
。
(三)義和團運動在北京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所進行的變法運動失敗了
。但它的影響對封建統(tǒng)治的動搖和沖擊作用是巨大的
。
在戊戌變法失敗后不到兩年的時間里,1900年
,以農(nóng)民為主體的反帝愛國運動興起,北京又成了這次聲勢浩大的反帝斗爭的中心
。義和團由義和拳
、梅花拳
、大刀會等民間秘密社團和秘密宗教白蓮教組成
。參加義和團的主要是農(nóng)民、手工業(yè)者
、腳A
、水手、漁民和其他勞動群眾
。由我國下層民眾組織的義和團在19世紀末期,在民族矛盾日益加深的形勢下
,組成一支強大的力量
,匯成為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
。
義和團沒有統(tǒng)一的組織和統(tǒng)一的領導
。其組織按照中國的八卦八卦:《周易》中筮占所用的8種基本圖像。成書于戰(zhàn)國末期的《易傳》
,以“乾為天,坤為地
,震為雷
,巽為風
,坎為水
,離為火,艮為山
,兌為澤”,采取分析說理和邏輯論證方法解釋卦像
,探討萬物本原和物質(zhì)世界運動的一般規(guī)律
。認為天地
、雷風、水火
、山澤等一切事物都兩兩相對
,互相作用
,并以陰陽對立為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
,體現(xiàn)著樸素的唯物辯證觀點。因而,八卦不但在中國哲學史上有很大影響
,而且在今天的哲學
、社會科學以及自然科學研究中
,亦給人們以很多啟示
。分為8個系統(tǒng),每個系統(tǒng)又分總壇
、和壇。壇的首領分別稱為大師兄
、二師兄等不同的稱呼
。婦女則有紅燈照
、青燈照等組織
。壇與壇之間各自獨立,互不統(tǒng)屬
。義和團的活動口號是“扶清滅洋”,打擊對象直指教會等外來侵略勢力
。1900年
,義和團在華北、東北各地迅速發(fā)展
,在北京、天津
、保定等地區(qū)形成強大的聲勢
。據(jù)統(tǒng)計,當時僅在北京城內(nèi)的壇廠就有800余所
。
義和團運動的出現(xiàn)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國近代民族矛盾空前尖銳的情況下群眾性的反洋教斗爭的產(chǎn)物
。在清代
,自康熙
、雍正以來實行了禁教政策
,除了在京城居職的西方天主教士外,其余的外國教士是不得在中國傳教的
。然而,自鴉片戰(zhàn)爭后,外國在華勢力不斷擴大
,1844年中法簽訂的《黃浦條約》
,恢復了法國傳教士在五口五口:1842年8月
,清政府代表耆英
、伊里希與英國代表璞鼎查在南京下關簽訂了中英《江寧條約》(即《南京條約》)內(nèi)容有十三款條約。其中有:開放沿海城市廣州
、福州、廈門
、寧波
、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準許英國人寄居貿(mào)易
。地方的傳教權(quán),并規(guī)定中國政府必須保護教堂和法國人在中國的傳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