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五代十國(907年-960年)是五代與十國的合稱
五代十國上承唐末亂世
五代皇帝列表
五代-后梁(907-923)
太祖朱溫(852-912)907年稱帝在位6年朱溫
五代-后唐(923-936)
莊宗李存勖(885-926)923年稱帝在位3年李存勖
五代-后晉(936-946)
高祖石敬瑭(892-942)936年稱帝在位7年石敬瑭
五代-后漢(947-950)
高祖劉知遠(895-948)946年稱帝在位1年劉知遠,后晉時任河東節(jié)度使
五代-后周(951-960)
太祖郭威(904-954)951年稱帝在位4年郭威
,后漢時任樞密使,950年,攻入開封,951年稱帝,建立后周,他在五代的皇帝中較有文化,能招賢納士,革除弊政,保持節(jié)儉,他死于954年,時年51歲。十國皇帝列表
十國-前蜀(891-925)
高祖(847-918)891年執(zhí)政蜀地
,在位17年高祖王建,903年十國-后蜀(925-965)
高祖(874-934)934年稱帝在位半年高祖孟知祥
,后唐時西川節(jié)度使。934年稱帝,半年后死。時年61歲。十國-吳(892-937)
太祖(852-905)892年任淮南節(jié)度使在位14年太祖楊行密,892年任淮南節(jié)度使
,902年唐昭宗封他為吳王。死于905年,時年54歲。十國-南唐(937-975)
烈祖(888-943)937年稱帝在位6年烈祖李昪
十國-吳(892-937)
太祖(852-905)892年任淮南節(jié)度使 在位14年太祖楊行密,892年任淮南節(jié)度使
,902年唐昭宗封他為吳王十國-閩
909年-945年(當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太祖 忠懿王 王審知 909年-925年 無
-- ---王延翰 925年-926年 無
太宗 惠帝 王延鈞 926年-935年 龍啟 933年-935年 永和 935年
康宗 --- 王繼鵬 935年-939年 通文 936年-939年
景宗 --- 王延羲 939年-944年 永隆 939年-944年
-- 天德帝(殷王) 王延政 943年-945年 天德 943年-945年
十國-楚
武穆王 馬 殷 897年-930年
衡陽王 馬希聲 930年-932年
文昭王 馬希范 932年-947年
廢 王 馬希廣 947年-950年
恭孝王 馬希萼 950年
馬希崇 950年-951年
十國-南漢
高祖 天皇大帝 劉龑 917年-925年 乾亨 917年-925年 白龍 925年-928年 大有 928年-941年 無 殤 劉玢 941年-943年 光天 941年-943年
中宗 文武光圣明孝皇帝 劉晟 943年-958年 應乾 943年 乾和 943年-958年
后主 無 劉鋹 958年-971年 大寶 958年-971年
十國-南平-荊南
武信王 高季興 909年-928年
文獻王 高從誨 928年-948年
貞懿王 高保融 948年-960年
侍中 高保勖 960年-962年
高繼沖 962年-963年
十國-吳越
太祖 武肅 錢镠 904年-932年 天寶 908年-923年
寶大 923年-925年
寶正 925年-932年
世宗 文穆 錢元瓘 932年-941年 無
成宗 忠獻 錢佐 941年-947年 無
無 忠遜 錢倧 947年 無
無 忠懿 錢俶 947年-978年 無
十國-北漢
世祖 神武帝 劉旻 951年-954年 乾祐 951年-954年
睿宗 孝和帝 劉承鈞 954年-970年 乾祐 954年-957年 天會 957年-970年
少主 無 劉繼恩 970年 無 無
英武帝 劉繼元 970年-982年 廣運 970年-982年
【五代十國皇帝列表】后唐閔帝李從厚簡介
后唐閔帝李從厚(914年12月17日934年5月24日)
生平概述
后唐長興四年(933年)十一月
后唐長興五年(934)三月
現(xiàn)在看見閔帝單身逃來
李從厚個性仁慈,對兄弟很和睦
虞→夏→有窮→寒→夏→商(殷)→周【西周、東周(春秋
、戰(zhàn)國)】秦→西楚→漢【西漢】→新→漢【玄漢
、東漢、蜀漢(曹魏、孫吳)】三國【魏
、蜀漢、吳】→晉【西晉(東吳)、東晉(北魏)】南北朝【南朝
、劉宋(北魏)、南齊(北魏)、梁(北魏、東魏、西魏、北齊)、陳(北齊、北周、隋)】、北朝【北魏(劉宋、南齊、梁)、東魏(西魏、梁)、西魏(東魏五代十國【后梁、后唐
虞朝:約前36世紀初-約前21世紀初 有虞(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 黃帝 顓頊 虞幕。
夏朝:約前2070年-前1600年斟鄩陽城(今河南洛陽) (今河南登封)夏王禹 夏王啟 夏王少康
。有窮:前1981年-前1973年鉏(今河南滑縣) 有窮王夷羿
。寒朝:前1973年-前1933年寒水(今山東濰坊)寒王寒浞
。商(殷)朝:前1600年-前1046年前1600年-前1300年(商) 約前1300年-約前1046年(商(殷))亳 殷(今河南商丘)(今河南安陽)商王湯 商(殷)王盤庚。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鎬京(今陜西西安)西周文王姬昌
,西周武王姬發(fā)。東周:前770年-前256年洛邑(今河南洛陽)東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戰(zhàn)國:前475年-前221年。
封建社會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咸陽(今陜西咸陽) 秦始皇嬴政
。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彭城(今江蘇徐州) 西楚霸王項羽
。漢朝:前202年-263年(包括蜀漢)。
西漢:前202年-公元8年長安(今陜西西安)西漢高祖劉邦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長安(今陜西西安)新太祖王莽
。玄漢:公元23年-公元25年長安(今陜西西安)玄漢更始帝劉玄。
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洛陽(今河南洛陽)東漢光武帝劉秀
。三國時期:220年-280年
。曹魏:220年-265年洛陽(今河南洛陽)魏武帝曹操 魏文帝曹丕。
蜀漢:221年-26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蜀漢昭烈帝劉備 后主劉禪
。孫吳:222年-280年建業(yè)(今江蘇南京)吳大帝孫權
。晉朝:265年-420年。
西晉:266年-316年洛陽(今河南洛陽)西晉武帝司馬炎
。東晉:317年-420年建康(今江蘇南京)東晉元帝司馬睿
。十六國:304年-420年。十六國末期:420年-439年
。南北朝:386年-589年
。南朝:420年-589年。
劉宋:420年-479年建康(今江蘇南京)劉宋武帝劉裕
南齊:479年-502年建康(今江蘇南京)南齊高帝蕭道成
南梁:502年-557年建康(今江蘇南京)梁武帝蕭衍。
南陳:557年-589年建康(今江蘇南京)陳武帝陳霸先
北朝:386年-589年
北魏中后期:420年-557年平城 洛陽(今河南洛陽)(今山西大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孝文帝元宏。
東魏:534年-550年鄴城(今河北鄴鎮(zhèn)) 東魏孝靜帝元善見
西魏:532年-556年長安(今陜西西安)西魏文帝元寶炬
北齊:550年-577年鄴城(今河北鄴鎮(zhèn)) 北齊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年-581年長安(今陜西西安) 北周孝閔帝宇文覺
。隋朝:581年-618年長安(今陜西西安)隋文帝楊堅
。唐朝:618年-690年 705年-907年長安(今陜西西安)唐高祖李淵唐中宗李顯。
武周:690年-705年神都洛陽(今河南洛陽)武周圣神皇帝武則天。
五代:907年-960年
。后梁:907年-923年汴京(今河南開封) 后梁太祖朱溫
。后唐:923年-936年洛陽(今河南洛陽)后唐莊宗李存勖。
后晉:936年-947年汴京(今河南開封) 后晉高祖石敬瑭
。后漢:947年-950年汴京(今河南開封) 后漢高祖劉知遠(暠)
。后周:951年-960年汴京(今河南開封)后周太祖郭威。
十國:907年-979年
。遼朝(契丹):907年-1125年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西遼:1123年-1218年,都虎思翰耳朵
,遼德宗耶律大石。宋朝:960年-1279年。
北宋:960年-1127年東京(今河南開封)北宋太祖趙匡胤
。南宋:1127年-1279年臨安(今浙江杭州)南宋高宗趙構
。西夏:1038-1227年興慶(中興)(今寧夏銀川)西夏景宗李元昊。
金朝:1115年-1234年中京(今北京市)金太祖完顏阿骨打
。大蒙古國:1206年-1260年曲雕阿蘭(今蒙古國肯特省)蒙古(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
。元朝:
元:1271年-1368年大都(今北京市)元(蒙古)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
北元:1368年-1489大都(今北京市)元昭宗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
。韓宋:1355年-1366年
,都開封,小明王韓林兒。明朝:
明:1368年-1644年應天(今江蘇南京) 京師(今北京市)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南明 1644年-1683年 行在 (今北京)明安宗朱由崧
。南明:1644-1683年
清朝:1636年-1912年盛京 京師(今遼寧沈陽)(今北京市)清(后金)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中華民國:1912年-1949年北平 (今北京市)袁世凱(北洋軍)
擴展資料
中國歷史悠久
朝代名稱是由什么決定的
大致有五個來由:由部族
夏:據傳禹曾受封于夏伯
商:相傳商族的始祖契曾幫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來稱其部落(或部族)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時
,遷居于周原(今陜西岐山)。武王滅殷以后,就以“周”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鎬(今陜西西安西南),后來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因在鎬的東方秦:據《史記》記載,本為古部落
漢: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其封地在漢中
新:王莽所創(chuàng)的朝代(國號)“新”的含義:新的本義是改舊
漢為火德
魏:漢獻帝曾封曹操為“魏公”
蜀(漢):劉備以四川為活動地區(qū)
吳:孫權活動于長江下游一帶
晉:司馬昭逼魏帝封他為“晉公”,滅蜀后進爵為晉王。后來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他的爵位
隋: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
唐: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
遼:遼原稱“契丹”,契丹是族名
,改“遼”是因居于遼河上游之故宋:后周恭帝繼位后,命趙匡胤為歸德節(jié)度史
西夏:拓拔思恭占據夏州(今陜西橫山縣)
金:金都城上京會寧(今黑龍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
元:據《元史》記載:“元”的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