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第八子武陵王蕭紀
,父親給他奠定了成就霸業(yè)的基礎(chǔ),但偏偏極吝嗇。蕭紀出征前
,熔金成餅
,100個金餅裝一籃
,足足掛了100多籃
,說是論功行賞
,激勵將士殺敵
。但戰(zhàn)后蕭紀就是不發(fā)
,金銀財寶不過是讓大家瞧瞧!蕭紀率軍攻打江陵
,叛者十之八九
,自己也死于亂軍之中。
南梁后廢帝蕭紀(508年—553年8月5日)
,字世詢
,又字大智,為梁武帝蕭衍第八子
,梁元帝蕭繹之弟
。蕭紀自小勤學(xué),不好輕華
。后封武陵郡王
、彭城太守、揚州刺史等職
,后出任益州刺史
;侯景之亂時,蕭紀坐擁四川軍政資源
,不前往平亂
;梁武帝死后,蕭紀在世子蕭圓照的提議下
,于公元552年于成都即帝位
,年號天正。蕭紀稱帝之后就面臨西魏的進攻與梁元帝的討伐
;最后蕭紀被被梁元帝的部將樊猛所俘
,與其第三子蕭圓滿被殺于硤口
,蕭紀享年四十六歲。

2019.1.24 梁代宗室死亡情況調(diào)查報告
梁代宗室死亡情況調(diào)查報告
蕭衍8男
1
、長子:蕭統(tǒng)
,早逝。有五子蕭歡
,善終(歡有三子蕭棟
、蕭橋、蕭樛
,被侯景關(guān)押
,后被蕭繹害死,均無子記載
。)蕭譽(被蕭繹所殺
,無子記載)
蕭察,善終
。(又作蕭詧
,被西魏奉為西梁皇帝)蕭察有八個兒子,三個早逝
。蕭嶚
,善終,蕭巋
,善終
。無子記載。蕭巖
,蕭岌
,蕭岑,善終
,無子記載
。
蕭譼[jiān],善終
,無子記載
。
蕭鑒?
2
、次子:豫章王蕭綜
,一說為東昏侯蕭寶卷遺腹子,統(tǒng)計在南齊了
,這里就不算了
。
3、三子:梁簡文帝蕭綱
,被侯景所殺
。
4
、四子:南康簡王蕭績,因病早逝
。有六個兒子
,其中三子無記載。另外
,三子為蕭會理
,被侯景所殺,無子記載
。蕭通理
,被侯景所殺,無子記載
。蕭乂理
,被侯景所殺
,無子記載
。
5、五子:蕭續(xù)
,善終
。有二子,長子蕭憑因罪被誅
,次子應(yīng)
,不慧,善終
。均無子記載
。
6、六子:邵陵攜王蕭綸
,被西魏人殺死
。有二子,蕭堅
,蕭確均被侯景所殺
。
7、七子:梁元帝蕭繹
,被殺死
。
8、八子:武陵王蕭紀
,與蕭繹正皇位
,被殺。他有五個兒子
。第三子蕭圓滿一同被殺
。蕭圓照
、蕭圓正被蕭繹餓死。蕭圓肅,善終
。這四子無子記載
。蕭圓普,無記載
。
1+8+5+3+ 8+6+ 2+ 2+5? 共四十個。
被殺19個
無詳細記載5
病死1個
善終10個
早逝5個?
共四十個
蕭綱20男
1
、長子
,蕭大器,為侯景所殺
,無子記載
。
2、二子
,蕭大心
,被侯景所殺,無子記載
。
3
、三子,蕭大款
,被西魏所殺
,無子記載。
4
、四子
,蕭大臨,死于侯景之亂
,無子記載
。
5、五子
,蕭大連
,被侯景所殺,無子記載
。
6
、六子,蕭大春
,被侯景所殺
,無子記載。
7、七子
,無記載
。
8、八子
,蕭大成
,被侯景所害,無子記載
。
9
、九子,蕭大封
,被西魏所殺
,無子記載。
10
、十子
,無記載。
11
、十一子
,無記載。
12
、十二子
,蕭大雅
,為西魏所害
,發(fā)憤感疾,無子記載
。
13
、十三子,蕭大莊
,為侯景所害
,無子記載。
14
、十四子
,蕭大鈞,為侯景所害
,無子記載
。
15、十五子
,蕭大威
,為侯景所害,無子記載。
16
、十六子
,蕭大訓(xùn),為侯景所害
,無子記載
。
17、十七子
,蕭大球
,為侯景所害,無子記載
。
18
、十八子,蕭大昕
,為侯景所害
,無子記載。
19
、十九子
,蕭大摯,為侯景所害
,無子記載
。
20、二十子
,蕭大圜
,入西魏做官,善終
,無子記載
。
共二十個
被殺死16個
善終1個
無記載3個
蕭繹十男
1、長子
,蕭方等
,出征蕭譽而戰(zhàn)死。兒子蕭莊被立為皇帝
,后逃北齊
,自縊死。無子記載
。
2
、次子,蕭方諸
,被侯景殺死
。
3、三子,早亡
。
4
、四子,蕭方矩
,曾被立為太子
,西魏攻陷江陵被殺。
5
、五子
,早亡
6、六子
,早亡
7
、七子,早亡
8
、八子
,早亡
9、九子
,梁敬帝蕭方智
,為陳霸先殺死,兒子蕭文華
,無記載
。
10、十子
,始安王蕭方略
,西魏攻破江陵,被殺
,無子記載
。
共10人
無記載1
早亡5
被殺4個
共70人
被殺39
早亡10
無記載9個
善終11個
病死1個
?
《陳書樊猛傳》古詩文賞析
原文 :
樊猛,字智武
。幼倜儻,有干略
;既壯
,便弓馬,膽氣過人
。青溪之戰(zhàn)
,猛自旦訖暮,與虜短兵接
,殺傷甚眾
。臺城陷,隨兄毅西上京,累戰(zhàn)功為威戎將軍
。
梁南安侯蕭方矩為湘州刺史
,以猛為司馬。會武陵王蕭紀舉兵自漢江東下
,方矩遣猛率湘
、郢之卒,隨都督陸法和進軍以拒之
。時紀已下
,樓船戰(zhàn)艦據(jù)巴江,爭峽口
,相持久之
,不能決。法和揣紀師老卒墮
,因令猛率驍勇三千
,輕舸百馀乘,沖流直上
,出其不意
,鼓噪薄之。紀眾倉卒驚駭
,不及整列
,皆棄艦登岸,赴水死者以千數(shù)
。時紀心膂數(shù)百人猶在左右猛將部曲三十馀人蒙楯橫戈直登紀舟瞋目大呼紀侍衛(wèi)皆披靡相枕藉不敢動
。猛手擒紀父子三人,斬于絺中
,盡收其船艦器械
。以功授游騎將軍,封安山縣伯
,邑一千戶
。仍進軍撫定梁、益
,蜀境悉平
。
軍還,遷持節(jié)
、散騎常侍
、輕車將軍、司州刺史
,進爵為侯
,增邑并前二千戶
。
永定元年,周文育等敗于沌口
,為王琳所獲
。琳乘勝將略南中諸郡,遣猛與李孝欽等將兵攻豫章
,進逼周迪
,軍敗,為迪斬執(zhí)
。尋遁歸王琳
。王琳敗,還朝
。天嘉二年
,授通直散騎常侍、永陽太守
。遷安成王府司馬
。光大元年,授壯武將軍
、廬陵內(nèi)史
。太建初,遷武毅將軍
、始興平南府長史
,領(lǐng)長沙內(nèi)史。尋隸章昭達西討江陵
,潛軍入峽
,焚周軍船艦,以功封富川縣侯
,邑五百戶
。歷散騎常侍,遷使持節(jié)
、都督荊信二州諸軍事
、宣遠將軍、荊州刺史
。入為左衛(wèi)將軍
。
后主即位,增邑并前一千戶
,馀并如故。至德四年
,授使持節(jié)
、都督南豫州諸軍事
、忠武將軍、南豫州刺史
。隋將韓擒虎之濟江也
,第六子巡攝行州事,擒虎進軍攻陷之
,巡及家口并見執(zhí)
。時猛與左衛(wèi)將軍蔣元遜領(lǐng)青龍八十艘為水軍,于白下游弈
,以御隋六合兵
,后主知猛妻子在隋軍,懼其有異志
,欲使任忠代之
,又重傷其意,乃止
。禎明三年入于隋
。
(節(jié)選自《陳書·樊猛傳》,有刪改)
譯文 :
樊猛
,字智武
。幼時卓異不凡,有才干謀略
。青壯年時
,能射箭騎馬,膽氣過人
。青溪之戰(zhàn)
,樊猛從早晨到傍晚,與敵短兵相接
,殺傷敵人很多
。臺城陷落,隨兄樊毅西上京城
,因戰(zhàn)功被封為威戎將軍
。
梁朝南安侯蕭方矩為湘州刺史,以樊猛為司馬
。正值武陵王蕭紀舉兵自漢江東下
,蕭方紀派樊猛率領(lǐng)湘、郢之兵
,隨都督陸法和進軍以抵抗蕭紀兵
。其時蕭紀已東下,樓船戰(zhàn)艦占據(jù)了巴江
,爭奪峽口
,相持很久
,不能解決。陸法和估計蕭紀軍隊的士兵疲勞
,便令樊猛率精兵三千
,乘輕便戰(zhàn)船百余艘,逆流直上
,出其不意
,鼓噪而迫近。蕭紀眾兵倉促間十分驚駭
,來不及整頓戰(zhàn)列
,都棄艦登岸,落水而死者以千數(shù)
。此時蕭紀的心腹將士數(shù)百人
,還在他的身邊,樊猛率部伍三十余人
,舉著盾橫著戈
,直登蕭紀的`戰(zhàn)艦,瞪眼大呼
,蕭紀侍衛(wèi)都應(yīng)聲而撲倒
,相互枕藉而不敢動。樊猛親手擒住蕭紀父子三人
,在船艙中將他們斬殺
,將他們的船艦器械全部收繳。蕭猛因功授游騎將軍
,封安山縣伯
,邑一千戶。繼而進軍安撫平定梁
、益二州
,蜀境內(nèi)全部平定。
軍隊回來
,樊猛改任持節(jié)
、散騎常侍、輕車將軍
、司州刺史
,進爵為侯,增邑到二千戶
。
永定元年
,周文育等敗于沌口,被王琳所俘獲
。王琳乘勝將攻南中諸郡
,派樊猛與李孝欽等率兵攻打豫章
,進軍逼近周迪
,失敗
,被周迪所擒。不久逃歸王琳
。王琳失敗
,還朝。天嘉二年
,授樊猛通直散騎常侍
、永陽太守。改任安成王府司馬
。光大元年
,授壯武將軍、廬陵內(nèi)史
。太建初年
,改為武毅將軍、始興平南府長史
,兼任長沙內(nèi)史
。不久隸屬章昭達向西討伐江陵,潛伏軍隊入峽
,焚燒了周軍船艦
,以功被封富川縣侯,邑五百戶
。歷任散騎常侍
,改任使持節(jié)、都督荊信二州諸軍事
、宣遠將軍
、荊州刺史。入為左衛(wèi)將軍
。
后主登基
,增邑到一千戶,其余都照舊
。至德四年
,授使持節(jié)、都督南豫州諸軍事
、忠武將軍
、南豫州刺史。隋將韓擒虎渡過長江的時候
,他的第六個兒子樊巡代行州事
,韓擒虎進軍攻陷州城
,樊巡及家人都被擒。當時樊猛與左衛(wèi)將軍蔣元遜率領(lǐng)青龍八十艘為水軍
,在白下游弋
,以防御隋軍六合兵,后主知道樊猛妻兒在隋軍中
,怕他有異志
,想命任忠代替他,又恐傷他的心
,便停止了
。禎明三年,樊猛降入隋朝
。
南朝梁文學(xué)家、昭明太子蕭統(tǒng)簡介,蕭統(tǒng)怎么死的
?
人物生平 南朝齊中興元年(501年)
,蕭統(tǒng)生于襄陽。父親蕭衍時任雍州刺史
,鎮(zhèn)守襄陽
,后乘南朝齊內(nèi)亂,起兵奪取帝位
,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梁朝
。
天監(jiān)元年(502年),十一月
,蕭統(tǒng)被立為皇太子
。
天監(jiān)八年(510年)九月,蕭統(tǒng)于壽安殿講《孝經(jīng)》
,盡通大義
。講畢,親臨釋奠于國學(xué)
。年十二
,蕭統(tǒng)極富同情心。他十二歲時
,去觀看審判犯人
,他仔細研究案卷之后,說:“這人的過錯情有可原,我來判決可以嗎?” 刑官答應(yīng)了
,于是他就作了從輕的判決
。事后,刑官向梁武帝蕭衍匯報了情況
,蕭衍對他表示嘉許
。
天監(jiān)十四年(516年)正月朔旦,梁武帝臨軒
,冠太子于太極殿
。舊制太子著遠游冠、金蟬翠纓
,至是詔加金博山。太子儀態(tài)優(yōu)美
,舉止端正
,讀書數(shù)行并下,過目都記憶下來了
。每游宴祖道
,賦詩至十數(shù)韻,有的時候作劇韻
,都思考一下便出來了
,無所點易。帝大弘佛教
,親自講說
。太子亦素信三寶,遍覽眾經(jīng)
。乃于宮內(nèi)別立慧義殿
,專為法集之所,招引名僧
。自立《三諦法義》
。
蕭統(tǒng)畫像、塑像普通元年(519年)四月
,甘露降于慧義殿
,都認為是至德所感。時俗稍奢
,太子欲以己率物
,服御樸素,身衣浣衣
,膳不兼肉
。
普通七年(526年),蕭統(tǒng)因為蠟鵝厭禱事件與父親有嫌隙。
中大通三年(531年)三月
,游后池
,乘船摘芙蓉,姬人蕩舟
,落水后被救出
,傷到大腿,未及即位而卒
,謚昭明
,世稱昭明太子。葬安寧陵
。有子蕭歡
、蕭譽、蕭
、蕭譬
、蕭鑒。
天正元年(551年)
,侯景立豫章王蕭棟即位
,追尊蕭統(tǒng)為昭明皇帝。
大定元年(555年)
,其子蕭建立西梁
,追尊蕭統(tǒng)為昭明皇帝,廟號高宗
。
主要成就
文學(xué)
蕭統(tǒng)篤好玄學(xué)
,編有或著有《文集》二十卷,典誥類的《正序》十卷
,五言詩精華《英華集》二十卷
,歷代詩文而成的總集《文選》三十卷。原有集
,已散佚
,后人輯有《昭明太子集》。亦信道教
、術(shù)數(shù)
、佛教,相傳曾為漢傳大乘佛教經(jīng)典《金剛經(jīng)》
。蕭統(tǒng)酷愛讀書
,記憶力極強。五歲就讀遍儒家的“五經(jīng)”
,讀書時
,“數(shù)行并下
,過目皆憶”。他更喜歡“引納才學(xué)之士
,賞愛無倦”
。所以他身邊團結(jié)了一大批有學(xué)識的知識分子,經(jīng)常在一起“討論文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