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是中國北方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分散著居住在中國的各個角落
一
、滿族的民族前身明初女真人聚居區(qū)滿族歷史悠久
。其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中國史籍中所記載的肅慎人。肅慎人生活在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流域,東臨大海。到了周武王與周成王時,史書上曾記載他們進獻過“楛矢石始砮”。在中國以后的史書中,肅慎即被稱為“挹婁”。挹婁生活的地區(qū)大致與肅慎相同,不過一部分部落已遷徙到今吉林省和遼寧省東北部。這時挹婁與中央政權的關系更為密切。挹婁人以采獵為主,種五谷、養(yǎng)牲畜。到了北朝和隋唐時期,肅慎人和挹婁的后人被稱為“勿吉”和“靺鞨”。他們與中原王朝不僅有密切的經(jīng)濟聯(lián)系,而且也有了密切的政治聯(lián)系。隋煬帝曾封其首領突地稽為“遼西太守”,唐太宗封其為“右衛(wèi)將軍”。公元7世紀末
,因為戰(zhàn)亂一部分靺鞨人東遷,后定居于松花江上游、長白山之北,建立了“震國”,唐玄宗封其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自此以后便以“渤?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靺鞨部落中的另一部分黑水部分布很廣,其生活地域在今黑龍江省愛輝縣以東
二、女真的崛起
北宋初年
,女真部落中的完顏部逐漸強盛,統(tǒng)一了今吉林省以北各部女真。1114年,其首領阿骨打起兵反遼,翌年,建立金國,用10年時間滅掉了遼國,兩年后又征服了北宋。將都城從早期的上京(金上京在今黑龍江阿城市南)遷到中都城(今北京城西南隅),統(tǒng)一了河北及東北廣大地區(qū)。后在蒙古軍隊的強大壓力之下,遷都開封,企圖向南發(fā)展,并與南宋交戰(zhàn)10余年,致使腹背受敵。1234年金國被蒙古國所滅元末明初一部分女真人南遷,到達吉林省和遼寧省北部及東部一帶定居
建州女真
三、滿族的強大
努爾哈赤統(tǒng)一女真
明朝統(tǒng)治者一直極為重視北疆(即長城一線)的防御
努爾哈赤世為建州女真部首領
努爾哈赤憑著八旗勁旅,終于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統(tǒng)一事業(yè)
四
建立后金的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618年(明萬歷四十六年)
1619年夏
,后金取得了遼東地區(qū)以薩爾滸之戰(zhàn)為中心的總體戰(zhàn)役的勝利,士氣大振。七月清王朝及“滿洲”稱呼的確定
1636年三月
,漠南蒙古十六部49個大小領主齊聚沈陽,公推皇太極繼承蒙古可汗大統(tǒng),奉上“博格達·徹辰汗”尊號。這樣,和蒙古人一直有著聯(lián)姻關系(并被蒙古人認為有著同一祖源關系)的“滿洲”民族得到了強大而真誠的盟友。而蒙古則將“滅明復元”的希望托付于他們的合盟。同年,皇太極在盛京(沈陽)即位,改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在此前夕,即1635年11月22日(后金天聰九年十月十三日)
,后金國汗皇太極頒布了一項極為重要的命令。在這項命令中說:“我國原有滿洲、哈達、烏喇、葉赫、輝發(fā)等名,向者無知之人往往稱為諸申(女真)。夫諸申之號乃席北超墨爾根之裔,實與我國無涉。我國建號滿洲,統(tǒng)緒綿遠,相傳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稱我國滿洲原名,不得仍前妄”(《清太宗實錄》卷二十五)。自此以后,“滿洲”作為正式的民族稱謂被固定下來并統(tǒng)一使用。直到今天,滿族將這一天視為自己民族的誕生日,稱為“頒金節(jié)”。五
清軍入關
1644年
康乾盛世
康熙帝讀書像清王朝從維護政權長治久安的利益出發(fā)
,在康乾盛世時期,進行了一系列鞏固邊疆、抵抗外國侵略、維護祖國統(tǒng)一的政治軍事活動。如康熙年間,平息吳三桂“三蕃之亂”,維護了國家的統(tǒng)一;收復臺灣,并設立一府三縣,隸福建省。經(jīng)過雅克薩反擊戰(zhàn),阻止了沙俄侵略者對中國東北邊疆的蠶食。清俄雙方締結了《中俄尼布楚條約》,劃定中俄東段邊界。清政府歷經(jīng)康熙
、雍正、乾隆三代,用了70余年時間,征服了雄踞西北的準噶爾蒙古汗國,統(tǒng)一了天山南北,設立伊犁將軍嚴兵把守,粉碎了沙俄向中國西北邊疆擴張的陰謀。在西藏地區(qū),清政府選派駐藏大臣,實行政教合一的統(tǒng)治體制,并且確立了達賴與班禪轉(zhuǎn)世的“金瓶掣簽”制度滿族上層統(tǒng)治者還與蒙古貴族世代聯(lián)姻,給他們優(yōu)厚的俸祿和顯赫的爵位等
,以此體現(xiàn)“滿蒙一家”的長治久安局面,有效地消除了“貼身隱患”。另一方面,清朝統(tǒng)治者對蒙古地區(qū)一直采取保護和隔離于漢人的措施,限制漢人開墾蒙地。回過頭來看,這在客觀上有效地保護了草原。六、抗擊帝國主義
在中國近代史上
,盡管清政府腐敗沒落,但滿族人民及八旗官兵卻為抗擊帝國主義侵略,浴血奮戰(zhàn),譜寫了許多震撼人心的英勇事跡。在鴉片戰(zhàn)爭中,駐防在山東青州的滿洲八旗幾百名將士與數(shù)十倍于己的英軍展開了殊死搏斗清朝滅亡
清朝后期
民國時期
1912年民國成立之后
京旗滿族通常用組織協(xié)會、社團的方式來維護自身權益
同京旗和關內(nèi)各地的滿族不同,東北滿族大多保有前清時期的旗地
1931年
但由于滿族統(tǒng)治者所建立的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與中國近代史上的腐敗屈辱相關
七
、共和國時期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承認滿族為中國境內(nèi)的少數(shù)民族之一
,恢復了滿族作為少數(shù)民族應有的待遇。許多之前隱瞞民族身份的滿族人恢復了民族身份,滿族的人口數(shù)量也因此成倍增長。新中國成立以后
,滿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人民一樣,獲得了參與國家管理的政治平等權利。1956年2月18日,由國務院發(fā)出《關于今后在行文中和書報雜志里一律不用“滿清”的稱謂的通知》。通知指出“滿清”這個名詞是在清朝末年中國人民反對當時封建統(tǒng)治者這一段歷史遺留下來的稱謂,為了增進民族團結,今后除了引用歷史文獻外,一律不要用“滿清”這個名稱,將滿族人民同滿族統(tǒng)治者區(qū)別開來1957年
1981年
,國家有關部門發(fā)布《關于恢復或改正民族成分的處理原則的通知》。許多滿族人恢復或改正了滿族成分。這其中包括一部分“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旗人后裔。在經(jīng)過經(jīng)濟和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充分準備之后,滿族實行區(qū)域自治的條件已經(jīng)成熟
,1985年1月7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在遼寧省成立了首批滿族自治縣–新賓、鳳城、岫巖3個自治縣。此后又陸續(xù)于1986年12月2日在河北省建立青龍、豐寧兩個滿族自治縣;1988年8月30日在吉林省建立伊通滿族自治縣;1989年6月29日在遼寧省建立桓仁、寬甸、本溪、清原、北鎮(zhèn)5個滿族自治縣(現(xiàn)鳳城、北鎮(zhèn)已撤縣改市);在河北建立寬城滿族自治縣和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除自治縣外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
,滿族總人口已躍居中國少數(shù)民族第二位(僅次于壯族總人口)。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9551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明朝時期首都北京發(fā)達程度如何,資本主···
下一篇: 劉宗敏簡介劉宗敏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