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曾國藩名言曾國藩語錄

    歷史典故 2023-07-22 07:36:59

    曾國藩名言

    1、久利之事勿為

    ,眾爭之地勿往
    。物極則反,害將及矣

    2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益薄矣
    。厚福者必寬厚
    ,寬厚則福亦厚矣。

    3

    、貧賤時眼中不著富貴
    ,他日得志必不驕
    。富貴時意中不忘貧賤,一旦退休必不怨

    4

    、靜坐自我妄為,讀書即是立德

    5

    、儉以養(yǎng)廉,譽洽鄉(xiāng)黨
    ;直而能忍
    ,慶流子孫。

    7

    、溺愛者受制于妻子
    ,患失者屈己于富貴。大丈夫見善明
    ,則重名節(jié)如泰山
    。用心剛,則輕死生如鴻毛

    8

    、衣冠之族,以清白遺世為本
    ,務要恬穆省事
    ,凡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與之相接

    9

    、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氣
    ,力戒自滿
    ,毋為人所笑,乃有進步也

    10

    、世間事各有恰好處,慎一分者得一分
    ,忽一分者失一分
    。全慎全得,全忽全失
    。小事多忽
    ,忽小則失大,易事多忽,忽易則失難
    。存心君子
    ,自得之體驗中耳。

    11

    、吾不知所謂善
    ,但使人感者即善也
    。吾不知所謂惡
    ,但使人恨者即惡也。

    12

    、畢竟先知后行
    ,至于純熟,乃能合一

    13

    、人皆有愛生惡死之心,人皆為舍生取死之道
    。何也
    ?見善不明耳。

    14

    、久視則熟字不識
    ,注視則靜物若動,乃知蓄疑者亂真
    ,過思者迷正應

    15、精明也要十分

    ,只須藏在渾厚里作用
    。古人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
    ,未有渾厚而得禍者
    。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所以為愚也

    16

    、定靜安慮得,此五字時時有
    ,事事有
    。離了此五字,便是孟浪做

    17

    、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紛,此亦不必過為退避也
    ,但因以為利
    ,則市道矣。

    18

    、為善最樂
    ,是不求人知。為惡最苦
    ,是惟恐人知

    19、君子不可以不忍也

    ,忍欲則不屈于物
    ,忍劇則不擾于事,忍撓則不折于勢
    ,忍窮則不茍于進
    ,故曰,必有忍乃有濟

    20

    、食能止饑,飲能止渴
    ,畏能止禍
    ,足能止貪。

    21

    、事后論人
    ,局外論人,是學者大病
    。事后論人
    ,每將智人說得極愚。局外論人
    ,每將難事說得極易
    。二者皆從不忠不恕生出。

    22

    、清則易柔
    ,惟志趣高堅,則可變柔為剛
    ;清則易刻
    ,惟襟懷閑遠,則可化刻為厚

    23

    、以忠沽名者訐
    ,以信沽名者詐,以廉沽名者貪
    ,以潔沽名者污
    。忠信廉潔,立身之本
    ,非釣名之具也
    。有一于此,鄉(xiāng)原之徒
    ,又何足取哉

    24、聞善言則拜

    ,告有過則喜
    ,有圣賢之氣象
    。坐密室如通衢
    ,馭寸心如六馬,可以免過
    。心不清則無以見道
    ,志不確則無以立功。

    25

    、女相妒于室
    ,士相妒于朝,古今通患也
    。若無貪榮擅寵之心
    ,何嫉妒之有?

    26

    、以德遺后者昌
    ,以禍遺后者亡。謙柔卑退者
    ,德之余
    ,強暴奸詐者,禍之始

    27

    、人生至愚是惡聞己過。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

    28

    、好譽者,常謗人
    ;市恩者
    ,常奪人
    。其傾危一也。

    29

    、小人專望人恩
    ,恩過不感。君子不輕受人恩
    ,受則難忘

    30、仁言不如仁心之誠

    ,利近不如利遠之博
    ,仁言或失于口惠,利近或失于姑息

    31

    、倚富者貧,倚貴者賤
    ,倚強者弱
    ,倚巧者拙。倚仁義不貧不賤不弱不拙

    32

    、禮義廉恥,可以律己
    ,不可以繩人
    ,律己則寡過,繩人則寡和
    。寡合則非涉世之道
    。故君子責己,小人責人
    。德有余而為不足者謙
    ,財有余而為不足者鄙。

    33

    、高才能文章
    ,善居之,足以成名
    ,不善居之
    ,足以致禍。

    34

    、事莫待來時忍
    ,欲莫待動時防。即來思隱
    ,即動思防
    ,如火熾水溢
    ,障之甚難。

    35

    、人之制性
    ,當如堤防之治水。?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制渎闹?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若不顧其泛濫,一傾而不可復也

    曾國藩語錄

    1

    、處毀譽要識有量,今之學者反有向上底
    ,見世所譽而趨之
    ,見世所毀而避之,只譽我而喜
    ,聞毀我而怒
    ,只是量不廣,真善真惡在我
    ,毀譽與我分毫無干

    2、一念之善

    ,吉神隨之。一念之惡
    ,厲鬼隨之
    。知此可以役使鬼神。

    3

    、聞人善則疑之
    ,聞人惡則信之,此滿腔殺機也

    4

    、無為名尸,勘破幻妄也
    。無為謀府
    ,無思也。無為事任
    ,無為也
    。無為知主,地知也
    。然須定得性了
    ,方行得四者
    ,不然實行不去。莊子曰:“吾以無為為樂矣
    ,又俗之所大苦也
    。”大顛曰:“眾人而不思不為
    ,則天下之理幾乎息矣
    。”應事接物只是一個情字為累
    ,若無情則無累矣在
    ,故曰圣人無情。

    5

    、君子貴通天下之志
    ,疾惡太嚴則傷公明之體。

    6

    、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
    ,我雖不與謀,若從旁附和一句
    ,便自有罪
    。故處此有三道,以至誠感悟之
    ,上也
    。去其太甚,次也
    。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間
    ,又其次也。

    7

    、事涉刻薄者
    ,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開端

    8

    、凡處事但自家踏得田地穩(wěn),一任間言語

    9

    、傷化毀俗者,雖親雖貴
    ,必疏而遠之
    。清公貞修者,雖微雖踐
    ,必親而近之

    10

    、善人固可親,未能知
    ,不可急合
    。惡人固可疏,未能遠
    ,不可急去

    11、小人如虎狼蛇蝎

    ,殆又甚焉
    。虎狼之威
    ,蛇蝎之狀
    ,皆知其足以害己,深避而預防之
    。小人則心如虎狼
    ,其貌騶虞,念如蛇蝎
    ,其言鸞和
    ,人不知其將害己而狎之,鮮弗及矣

    12

    、稱人之善,我有一善
    ,又何妒焉
    ?稱人一惡,我有一惡
    ,又何毀焉?

    13

    、聞人之善而掩覆之
    ,或文致以誣其心。聞人之過而播揚之
    ,或枝葉以多其罪
    ,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吾黨戒之

    14

    、論人情只往薄處求說,人心只往惡邊想
    ,此是私而該底念頭
    ,自家便是個小人
    。古人責人,每于有過中求無過
    。此是長厚心
    ,盛德事。學者熟思
    ,自有滋味

    15、古人愛人之意多

    ,今人惡人之意多
    。愛人,故人易于改過
    ,而視我也常親
    ,我之教益易行。惡人
    ,故人甘于自棄
    ,而視我也常仇,我之言必不入

    16

    、將古人心信今人,真是信不過
    。若以古人至誠之道感今人
    ,今人未必在豚魚下也。

    17

    、水激逆流
    ,火激橫發(fā),人激亂作
    ,君子慎其所以激之者
    。愧之則小人可使為君子,激之則君子可使為小人

    18

    、君子稱人之善而非譽也,折人之過而非毀也
    ,毀其勸善而改過也
    。小人不然,善則忌之
    ,過則揚之

    19、小人專望人恩,恩過不感

    。君子不輕受人恩
    ,受則難忘。

    20

    、衣冠之族
    ,以清白遺世為本,務要恬穆省事
    ,凡貪戾刻薄之夫
    ,皆不宜與之相接。

    21

    、人若一味見人不是
    ,則到處可憎,終日落嗔

    22

    、凡權要人聲勢赫然時,我不可犯其鋒
    ,亦不可與之狎
    ,敬而遠之,全身全名之道也

    23

    、將事而能弭,遇事而能捄
    ,既事而能挽
    ,此之謂達權。此之謂才
    。未事而知其來
    ,始事而要其終,定事而要其變
    ,此之謂長慮
    ,此之謂識。

    24

    、人只是怕當局
    ,當局者之十,不足以旁觀者之五
    。智臣以得失而昏也,膽氣以得失而奮也
    。只沒了得失心
    ,則聲氣舒展,此心與旁觀者一般
    ,何事不濟

    25

    、兩君子無爭,相讓故也
    。一君子一小人無爭
    ,有容故也。爭者兩小人也
    ,有識者奈何自處于小人

    26、君子不可以不忍也

    ,忍欲則不屈于物
    ,忍劇則不擾于事,忍撓則不折于勢
    ,忍窮則不茍于進
    ,故曰,必有忍乃有濟

    27

    、君子多思不若養(yǎng)志,多言不若守靜
    ,多才不若蓄德

    28、凡遇事須安祥和緩以處之

    ,若一慌忙
    ,便恐有錯。蓋天下何事不從忙中錯了
    。故從容安祥
    ,為處事第一法。

    29

    、人生一日或聞一善言
    ,見一善行,行一善事
    ,此日方不虛生
    。遇富貴人,宜勸他寬
    ,見聰明人宜勸他厚

    30、得失有定數(shù)

    ,求而不得者多矣
    ,縱求而得,亦是命所應有。安然則受
    ,未必不得
    ,自多營營耳。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956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
    ,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
    。這只由各部落首領長子構成的西征軍,先后征服了北歐
    、西歐
    ,中亞等廣大區(qū)域,迅速擴大了元朝的地盤
    。元朝的疆域最大時達到2000萬平方公里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最近有唐嫣羅晉主演的歷史大劇《錦繡未央》熱播,這部電視劇雖然制作有些粗糙
    ,但還是深受好評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以前常用來當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
    ,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
    。《灰姑娘》是《格林童話》中的一個故事
    ,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畫電影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
    ,拓跋珪曾經(jīng)看上了一個女人,叫賀夫人,這個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
    ,也就是拓跋珪的姨母,拓跋珪和這位姨母生下了一個兒子叫拓跋紹
    ,拓跋紹性情很殘暴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中華璀璨的文明中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被改進之后
    ,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
    ,宋之蔡京,明之嚴嵩
    ,清之和珅”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唐代元載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onerror="nofind(this)" >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秦朝的滅亡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之人
    ,進士出身
    ,官升至四川總督、川陜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