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4iwoc"><pre id="4iwoc"></pre></ul>
    <blockquote id="4iwoc"><tfoot id="4iwoc"></tfoot></blockquote>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大宋王朝有廉租房嗎

      人生百味 2023-07-22 12:09:12

      說起廉租房的歷史

      ,人們一般都認(rèn)為廉租房誕生于西歐國家的近代化過程
      ,比如說英國早在1844年就成立了住房協(xié)會
      ,為工資收入最低的工人租賃廉價住房
      。沒錯
      ,廉租房的確是近代化的產(chǎn)物,因為近代化產(chǎn)生了一個龐大的城市貧民階層
      ,住房問題的嚴(yán)重性前所未有地突顯出來
      ,迫切要求政府供應(yīng)廉價租房。

      但許多人未必知道中國宋代已被海外漢學(xué)家稱為“現(xiàn)代的拂曉時辰”

      ,而且
      ,也恰恰在宋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比較完備的廉租房制度
      ,即政府長期性
      、規(guī)模化向城市的中下層居民提供廉價的公租房

      我們要說的宋朝廉租房便是宋政府“店宅務(wù)”轄下的公屋

      。店宅務(wù),宋初又稱“樓店務(wù)”
      , 太平興國初年改名“店宅務(wù)”
      。宋朝的京城及各州縣均設(shè)有店宅務(wù),負(fù)責(zé)政府公屋的租賃
      、管理與維修
      。店宅務(wù)名下的公租房規(guī)模相當(dāng)大,宋真宗天禧年間
      ,汴京左右?guī)暾瑒?wù)共有公租房23300間
      ,宋仁宗天圣年間是26100間,宋神宗熙寧年間有平房14626間
      、宅子(別墅)164所
      。以汴京常住人口一百多萬人、每口需住房一間計算
      ,這批公租房至少可供1%~2%的汴京人口居住

      問題是,你怎么斷定店宅務(wù)提供的公租房就是廉租房

      ?只要我們找出店宅務(wù)公屋的租賃價
      ,并與當(dāng)時同一城市的私房租賃價、城市中下層市民的收入相比,這個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恰好《宋會要輯稿》收錄有天禧元年與天圣三年汴京店宅務(wù)的出租屋間數(shù)及租金收入總數(shù)
      ,不難計算出北宋京城的公租房租金。


      北宋開封府地圖

      政府公屋的月租金只需500文錢

      天禧元年(1017年)

      ,汴京左右?guī)暾瑒?wù)名下共有23300間公租房
      ,當(dāng)年收到租金共140093 貫,可以算出
      ,平均每間房的年租金約6貫
      ,月租金為500文錢;天圣三年(1025年)
      ,京城店宅務(wù)轄下的公租房增加到26100間
      ,當(dāng)年的租金收入為134629 貫,平均每間房屋的年租金約5貫多一點
      ,月租為400多文錢
      。程民生先生的《宋代物價研究》將開封店宅務(wù)公屋的賃錢算為“每間每天平均164文”,賃價相當(dāng)昂貴
      ,但這應(yīng)該是程先生的計算出錯了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的一道減租法令也透露了店宅務(wù)公屋的租金水平并不高:“八年正月詔,市中延燔官舍

      ,其修益訖移居者
      ,免僦居二十日;應(yīng)僦官舍居
      ,賦直十五錢者
      ,每正至寒食免三日之直?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碑?dāng)時
      ,由于店宅務(wù)一批公屋發(fā)生了火災(zāi),朝廷決定
      ,凡房屋被燒
      、需要搬遷整修的人家,可以安排在政府公屋免費居住二十天
      ;凡租住店宅務(wù)公屋
      、日租金15文錢以下的貧困住戶,逢正至寒食節(jié)
      ,可免收三日房租
      。日租15文錢,月租即450文
      ,跟我們上面的計算結(jié)果差不多


      宋本《清明上河圖》上的城市民宅。

      每個月400~500文錢的房租,是汴京公租房月租金的平均值

      。實際上店宅務(wù)放租的房屋各個檔次的都有
      ,既有尋常平房,也有比較高檔的宅子
      ,還有一些簡陋的破屋
      。向店宅務(wù)租房子的住戶也是各個階層的都有,既有政府高官(北宋前期
      ,連宰相也是租房族)
      ,有做小生意的商人,當(dāng)然也有生活于城市底層的貧民
      。面向高收入階層的高檔公屋
      ,月租肯定不止500文錢
      ;而簡陋的公屋
      ,一般來說,只有低收入者才會租住
      ,月租應(yīng)該在500文以下

      那么月均500文以下的租金水平,放在11世紀(jì)的開封府

      、國家首善之地
      ,究竟是高了還是低了?我們先跟當(dāng)時開封府的私人房產(chǎn)租賃價格相比較
      。大中祥符年間
      ,“衛(wèi)國長公主嘗請市比鄰張氏舍,以廣其居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霸儚埵希迫召皱X五百
      ,方所仰給”
      。張氏的宅第每日租金為500文,月租即為15貫
      。元祐年間
      ,御史中丞胡宗愈租住“周氏居第,每月僦直一十八千”
      ,月租18貫
      。可見汴京的高檔住宅月租金當(dāng)在十幾
      、二十貫上下
      。而一般的住宅賃價,每月少說也要幾貫錢,皇祐年間
      ,蘇頌擔(dān)任大理寺丞
      、館閣校勘
      ,“月俸共十七千
      ,賃宅養(yǎng)馬已費三之一”,17貫錢的三分之一即五六貫
      ,當(dāng)時養(yǎng)一匹馬的費用大約每月2貫錢
      ,扣除了養(yǎng)馬成本,可知蘇頌當(dāng)時租住的房子月租金需要三四貫錢
      。而店宅務(wù)的月均租金才四五百文錢
      ,可謂低廉。

      一名開封下層市民的日收入有200文

      對于汴京的中低收入市民來說

      ,每個月四五百文錢的房租又是否承受得起呢
      ?這得參照他們的收入水平與當(dāng)時的生活消費成本。

      一名生活在汴京的小市民

      ,每天能賺到多少錢呢
      ?據(jù)蘇轍《論雇河夫不便札子》,“民間出雇夫錢
      ,不論遠(yuǎn)近
      ,一例只出二百三十文省”,即元祐年間
      ,京師雇傭夫役的勞動力價格為每人每日230文
      ;又據(jù)朱彧《萍洲可談》,官員上任
      ,雇人搬家
      ,“日給雇錢人二百(文),往往遠(yuǎn)指程驛
      ,務(wù)多得雇錢”
      ,搬運工的日工價是200文以上;崇寧年間
      ,校書省雇請人抄書
      ,“每月各人支錢三貫五百文,每日寫字二千五百”
      ,每日工價約116文

      程民生先生的研究也表明:不管是當(dāng)傭工,還是在城市做點小生意

      ,一名宋代城市中下層人的日收入約100~300文錢
      。我們按日均200文計算
      ,月收入即有6貫錢。四五百文錢的房租額
      ,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到10%
      ,相當(dāng)于今天一名月收入3000元的市民每月交300元房租。應(yīng)當(dāng)說
      ,這個居住成本是可以承受的


      宋本《清明上河圖》上的傭工。

      在宋代汴京

      ,一戶尋常市民的生活成本一般又是多少文錢呢
      ?北宋政府對城市貧民的救濟標(biāo)準(zhǔn)是每人“日給錢二十”。每日二十文錢
      ,應(yīng)該就是一名城市底層人的最低生活費用了
      。換言之,當(dāng)時維持一個五口之家的基本生活開銷
      ,每月至少要3貫錢
      。生活在汴京的中下層市民家庭,如果家中有一名勞動力每日能賺取200文錢
      ,或者家中有兩名勞動力
      ,每人每日賺100文錢,那么在刨掉衣食方面的必要開支之后
      ,每月四五百文的房租,還是支付得起的
      。如果家庭日收入不足100文
      ,則溫飽堪憂,屬于需要政府救濟的“不能自存者”

      通過考察汴京公私房屋的租金水平

      、城市居民的收入水準(zhǔn)與生活成本,我們可以肯定地說
      ,店宅務(wù)轄下的公屋
      ,是具有廉租房性質(zhì)的,至少那部分月租金在500文以下的公屋屬于廉租房無疑


      宋畫《茗園賭市圖》中的小商販

      租住政府公屋可享受到的優(yōu)恤

      店宅務(wù)公屋除了租金相對低廉之外,住戶還可以享受到其他方面的優(yōu)恤:

      其一

      ,店宅務(wù)不得隨意增加房租
      。景德年間,“有司言
      ,京師民僦官舍
      ,居人獲利多而輸官少
      ,乞增所輸,許奪賃
      。若人重遷
      ,必自增其數(shù)”。店宅務(wù)向朝廷報告說
      ,京城市民租賃公屋
      ,由于所納租金低廉,導(dǎo)致店宅務(wù)收入過少
      。請求政府批準(zhǔn)提高賃價
      ,如果住戶不同意增租,店宅務(wù)有權(quán)中止跟他們的租賃合約
      。這樣
      ,住戶如果嫌搬家太麻煩,必會同意增加租金

      但宋真宗拒絕了店宅務(wù)的這一請求:“豈不太刻耶

      ?先帝屢常止絕,其申戒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贝笾邢榉辏⒏纱嗔⑾乱粭l法令:“在京店宅
      ,自今止以元額為定
      ,不得輒增數(shù)剗奪。違者
      ,罪在官吏
      。”到了宋仁宗天圣年間
      ,由于“店宅務(wù)積年虧少課利”
      ,以致“失陷舍屋”,無力修葺
      ,宋政府決定對“侵占官地
      、修蓋屋舍、收掠房錢”的形勢戶增收房租
      ,而對廉租房住戶
      ,則“慮其中有貧民供納不易,宜特與免添長房錢”


      宋本《清明上河圖》上的“久住王員外家”

      ,是一家私人租賃住房。

      其二

      ,開封市民租住店宅務(wù)公屋
      ,房租從簽約生效的第六日起算
      ,前五日免租金,作為給住戶搬家
      、收拾物件的期限:“每人戶賃屋
      ,免五日,為修移之限
      ,以第六日起掠
      。”我覺得這是很人性化的規(guī)定
      。你說呢

      其三,政府經(jīng)常會宣布減免房租

      ,如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九月
      ,因陰雨連綿,宋真宗詔:“京城民僦官舍者
      ,免其直三日”
      ;次年(1012年)正月,又“以雪寒
      ,店宅務(wù)賃屋者
      ,免僦錢三日”;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二月
      ,又詔:“貧民住官舍者
      ,遇冬至、寒食
      ,免僦值三日”
      。這里的“官舍”,即店宅務(wù)經(jīng)營的廉租房

      這些優(yōu)恤舉措表明,宋政府設(shè)立店宅務(wù)經(jīng)營公租房

      ,盡管也有圖利的考慮(店宅務(wù)就如一個國營的房地產(chǎn)公司
      。每年10多萬貫的租金收入,對財政不無小補)
      ,但向城市中下層市民提供基本住房
      ,使“居者有其屋”,也應(yīng)該是宋政府實行公租房制度的初衷
      ,否則
      ,店宅務(wù)便不可能將租金維持在低水平線上,政府也不可能禁止店宅務(wù)動輒增加房租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969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
      ,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
      。這只由各部落首領(lǐng)長子構(gòu)成的西征軍,先后征服了北歐
      、西歐
      ,中亞等廣大區(qū)域,迅速擴大了元朝的地盤
      。元朝的疆域最大時達到2000萬平方公里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shù)被改進之后
      ,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