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三變
,其實就是婉約詞派代表人物,北宋著名詞人柳永。柳永大名,大家不可能沒有聽過。他是公認的大才子柳永雖然很有才華
柳永出生官宦之家,祖父和父親都曾為官
咸平五年,柳永計劃入京參加禮部考試
杭州之美
大中祥符元年
上文已經(jīng)說過
不是說這詞不好
大中祥符二年開春闈
原來在此次考試中
因為此事
這詞后來傳到宮中
后來有人向皇帝舉薦柳永,皇帝想到前番之事
,就回了個“且去填詞”。此后柳永不得志,遂出入娼館酒樓,自號“奉圣旨填詞柳三變”。當然這只是一個故事,歷史上是否真實發(fā)生
,并不清楚。但柳永科舉仕途不順 ,卻實實在在的。大中祥符二年之后
,柳永又分別參加了大中祥符八年、天禧二年和天圣二年的考試,皆名落孫山。四次考試都落榜,終于讓柳永失去信心,此后一路南下柳永深入市民生活
柳永是第一位對詞進行徹底改革之人
蘇軾是豪放派開山鼻祖
,是詞派大家,其詞也是在學(xué)習(xí)“柳七郎之風(fēng)味”外自成一家。柳永在詞壇的影響力,對北宋詞的發(fā)展的貢獻由此可知。景祐元年,宋仁宗親政
,特開恩科,對歷屆科場沉淪之士的錄取放寬尺度?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事有兩面,雖然仕途不順
,但是柳永卻得以有更多的精力放在“詞”上,得以讓后世看到如此多的佳作!很多人應(yīng)該都對柳永這個人物不陌生吧
這樣到了7歲時
,柳永就成了鄉(xiāng)里的神童,才名傳遍崇安城。柳永年少多才,擅長寫詞曲,為人狂放不羈。他少年時到汴京應(yīng)試,留戀于歌館樓臺后來一些文人們也興之所至
這時他寫了一首詞《鶴沖天》,抒發(fā)自己落榜后的滿腹牢騷
他在詞中寫道:“且恁偎紅倚翠
,風(fēng)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這本來是柳永科舉失意后的恃才負氣既然皇帝親自把他除名
他戲譫地稱自己是“奉旨填詞柳三變”
這則故事中
那么這位皇帝究竟是宋仁宗還是宋真宗?
南宋人吳曾在《能改齋漫錄》中也記載了類似的故事
吳曾的這則故事曾多次被人質(zhì)疑
以上兩種說法中
柳永第一次落第是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大中祥符二年,柳三變信心滿滿地參加科舉
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
,途經(jīng)蘇州,時范仲淹知蘇州,柳永遂前往拜謁,并作詞進獻。九月,睦州知州呂蔚愛慕柳永才華,向朝廷舉薦景祐四年(1037年)
慶歷三年(1043年)
,調(diào)任泗州判官。時柳永已為地方官三任九年,且皆有政績,按宋制理應(yīng)磨勘改官,竟未成行,柳永“久困選調(diào)”,遂有“游宦成羈旅”之嘆。秋,柳永進獻新詞《醉蓬萊·漸亭皋葉下》,因有“太液波翻”等語,不合圣意,改官投訴無果而終。八月,范仲淹拜參知政事,頒行慶歷新政,重訂官員磨勘之法。柳永申雪投訴,改為著作佐郎,授西京靈臺山令。慶歷六年(1046年),轉(zhuǎn)官著作郎
。次年,柳永再度游蘇州,作詞贈蘇州知州滕宗諒。皇祐元年(1049年)
,轉(zhuǎn)官太常博士。次年,改任屯田員外郎,遂以此致仕,定居潤州。皇祐五年(1053年)
,柳永與世長辭。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