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世界上統(tǒng)治時間最長的君王
。被觀眾所熟知的乾隆皇帝,手中總有一把一年四季不曾離手的折扇當然
公元1644 年,滿洲貴族率兵攻進了山海關
所謂的“十全武功”
這一次次的出兵討伐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中,就有著這樣一組珍貴的文物——乾隆御用刀
這些被珍藏于故宮中的御用刀具
根據(jù)北京故宮博物院現(xiàn)存的實物與檔案中的記載,乾隆皇帝共命清朝內務府造辦處制作了四批
據(jù)說
每當造辦處完成一道制作工序后,都要由司庫白世秀與七品首領薩木哈親自帶進宮內
然后
乾隆皇帝對這批刀具的用心及重視程度
,在清朝時期是比較罕見的,而造刀有功的司庫白世秀,也因此被提升為員外郎。在此之后,乾隆皇帝又陸續(xù)命人制作了三批刀具。這三批刀具每把的重量均在十八兩左右
,其造型、長度、款識、圖記等方面,皆與第一批刀具基本相同,只是在刀柄、皮鞘、護手方面,略有區(qū)別。乾隆在位期間,除了有計劃
、有規(guī)范地制造了四批御用寶刀之外且玉柄
乾隆御用寶刀是清朝冷兵器的代表之作
,它集中了中國古代刀具的傳統(tǒng)樣式與制作方法,反映了當時的歷史特點與工藝水平。這些寶刀工藝精細,裝飾精美,充分體現(xiàn)了乾隆時期的富有與奢侈。如今,這些造型古雅莊重
,裝飾富麗,美觀的御用寶刀被珍藏在了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中,供廣大游客參觀鑒賞。這些刀具雖然歷經(jīng)200 多年的歲月洗禮,卻依然鋒銳無比、寒氣逼人,不失其奪目的風姿,真可謂代表了中國清代刀劍制作的最高工藝水平。乾隆盡管給后世留下寶貴的財富,但同時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專制者
。嚴重壓抑了民眾甚至官僚階層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強化了同時也僵化了專制體制,給以后的發(fā)展制造了巨大障礙。他對社會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嚴密控制,滅了任何不穩(wěn)定的萌芽。
新版廣告法被稱為“史上最嚴”
說起盜墓這個存在千年的職業(yè),大家肯定都覺得只有潑皮混混才會干此勾當
,其實盜墓者中不乏一些大人物,比如今天故事的主角——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劇照
客觀來說
,清朝對前朝皇陵的保護還是挺到位的,不僅對明十三陵加以修繕,每逢年節(jié)還會率領一大班人親自去祭拜,康熙皇帝甚至還在明太祖陵前敬立了一塊刻有“治隆唐宋”字樣的石碑。然而數(shù)代皇帝苦心營造的良好形象卻被乾隆帝給毀了
▲明十三陵攝影
乍一看
這是一種生長極其緩慢
、數(shù)量極其稀少的珍貴木材,因紋理細直、結構緊密、在陽光下有金絲浮現(xiàn)而聞名。由于其歷經(jīng)百年仍不腐不朽,金絲楠木也成為了皇帝棺材的不二之選。
▲珍貴的金絲楠木
在明朝
,大量金絲楠木被用在各處宮殿廟宇和皇家陵寢之中,到清朝皇帝入關時已成稀缺資源。問題是清朝皇帝也覺得只有用金絲楠木才能彰顯自己的高貴身份,于是就讓手下人想法設法搞來。這些官員們就盯上了明朝廟宇和行宮,通過大肆拆毀地面建筑來獲得足夠數(shù)量的金絲楠木進行再利用。
▲故宮金絲楠木包金龍椅
這樣的辦法確實簡單有效
,然而卻無法長期使用。乾隆皇帝即位后,也想在自己的陵寢中用上金絲楠木,可許多宮殿的楠木基本已被拆光,于是他盯上了前朝皇陵。在他將這一意圖透漏給親信大臣時,當即遭到了紀曉嵐的反對,他甚至還援引《大清律》的有關條文進行勸諫。
▲明十三陵中的永陵
這下可就捅了馬蜂窩
,文官們紛紛上奏要求皇帝起好表率作用。乾隆皇帝見此情景只得悻悻作罷就這樣,浩浩蕩蕩的“明陵修葺”工程開始了
▲現(xiàn)已對外展出的乾隆裕陵地宮
至于這一事件的主導者——乾隆皇帝,既偷走了珍貴木材又贏了個修繕明陵的好名聲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975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