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闡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愛國青年,一生立志向學
而且與一般愛好經史儒學
王錫闡出身不高,家庭條件也不是很好
據史料記載
王錫闡自幼跟隨叔父生活,貧苦度日
明朝滅亡的時候
,王錫闡雖然年幼,但是那份愛國情懷,卻十分的堅定。當城破國滅的消息傳來之后,王錫闡決定以身殉國,以全氣節(jié)。他最開始選擇投水自盡
,想要一生清白的走。巧合的是,正好被過路的路人救起。雖然投水失敗,但是他卻并沒有放棄殉國明節(jié)的志向?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這個做法遭到了家中長輩的阻止,最后在家他們的勸導和強迫下
,王錫闡放棄了尋死的心思王錫闡立志隱居之后
西方學說的傳播
西方天文學知識
,給予王錫闡很多啟發(fā)。但是與其他人要么一味反對,要么一味接受的態(tài)度不同。王錫闡是抱著批判性的態(tài)度學習的。留下精華,去其糟粕。王錫闡余生以明末遺民自居,在改換服裝之時,仍然穿著明朝時的衣服
,鞋子也破得露出腳跟,一個人獨來獨往,因此有了“狂生”之稱。王錫闡一生最大的傷痛,莫過于亡國之痛,他本人高尚的愛國情懷,是今日的青年應該學習的地方。1682年10月18日,王錫闡在貧困交加中去世
。明末清初天文歷算學家王錫闡簡介
王錫闡(1628——1682)
,江蘇吳江人,天文歷算學家。生當明末,雖僅17歲卻極富愛國之情,時值清軍南下清順治七年(1650)
,吳江一帶文人成立了驚隱詩社,“以故國遺民,絕意仕進,相與遁跡林泉,優(yōu)游文酒,芒鞋箬笠,時往來于五湖三泖之間”。當時入社的有顧炎武、潘檉章、吳炎等諸多名流,王錫闡也為成員之一。潘、吳都是王錫闡的摯友,潘檉章的弟弟潘耒還曾受業(yè)于王錫闡數年。潘檉章、吳炎兩人精通史事,因念明代沒有成史,他們仿《史記》體例合著了一部《明史記》,由王錫闡負責撰寫其中“表歷諸志”?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除了與詩社友人的交游,對于王錫闡的生平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985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