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下屬
,都有非常強(qiáng)烈的愿望希望多立功、立大功,以此得到領(lǐng)導(dǎo)的賞識和信任
,從而提升自身的地位
、得到令人羨慕的獎賞
、獲得能夠進(jìn)一步發(fā)揮自身才能的職位和權(quán)力
。但是
,從歷史上看
,功高者很少能善始善終
,許多功臣最后變成了罪臣,留下了歷史和個人的悲劇
,令人唏噓扼腕
。
下面以侯君集和年羹堯?yàn)槔右苑治觯蛟S對各級領(lǐng)導(dǎo)者如何對待自身的功勞有些許啟發(fā)
。一侯君集的功勞很大
。侯君集很早就加入秦王李世民的幕府,多次隨軍出征
,歷任左虞侯
、車騎將軍,封全椒縣子。此后漸受恩遇
,參預(yù)謀議
。他的大功有三:一是積極謀劃和參與玄武門政變,史稱“建成
、元吉之誅
,君集之策居多”,作用舉足輕重
,立有擁立大功
;二是貞觀九年(635年),在征伐吐谷渾的戰(zhàn)役中
,力主分進(jìn)合擊
、窮追猛打的戰(zhàn)術(shù),并被主帥李靖采納
,為擊敗吐谷渾軍
、徹底解除吐谷渾對唐朝邊疆的騷擾和威脅作用最關(guān)鍵,充分顯示了侯君集清醒的戰(zhàn)場意識以及較出色的指揮才能
;三是貞觀十三年(639年)
,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率步騎數(shù)萬及突厥部眾奔襲七千里
,其中跋涉闊達(dá)二千里
、地?zé)o水草、冬風(fēng)凍寒
、夏風(fēng)如焚的流沙
,通過堅(jiān)苦卓絕的征戰(zhàn),以自己的智勇滅掉了西域高昌國
,使唐打通了去西域各國的通道
,促進(jìn)了和西方諸國的聯(lián)系,同時也起到遏制西突厥的作用
。
侯君集的恩遇深厚
、位高權(quán)重。李世民即位后
,封侯君集為潞國公
。當(dāng)年十月,唐太宗又賜封侯君集食邑一千戶
。貞觀四年(630年)十一月
,侯君集又任兵部尚書,參議朝政
。貞觀十一年(637年)
,侯君集與長孫無忌等俱受世封
,授君集陳州刺史,改封陳國公
。貞觀十二年(638年)
,侯君集拜吏部尚書,進(jìn)位光祿大夫
。侯君集行伍出身
,從未學(xué)文,擔(dān)任吏部尚書后
,開始認(rèn)真讀書
,“典選舉,定考課
,出為將領(lǐng)
,入?yún)⒊⒂袝r譽(yù)” 《舊唐書·侯君集列傳》
。貞觀名臣魏征就很推崇侯君集
,謂其有宰相之才,曾向唐太宗建議讓侯君集任仆射(宰相)
,并說:“國家安不忘危
,不可無大將,諸衛(wèi)兵馬宜委君集專知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ā顿Y治通鑒·卷第一百九十七》)但唐太宗認(rèn)為君集喜歡自我夸耀,所以沒有聽取魏征的意見
。但侯君集作為唐朝開國二十四功臣之一
,位列第十七名,圖形于凌煙閣
,可謂備極尊榮。
防變罪臣:侯君集和年羹堯之鑒.png)
侯君集的個性和品行瑕疵較多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杜f唐書·侯君集列傳》載,侯君集自幼“性矯飾
,好矜夸
,玩弓矢而不能成其藝,乃以武勇自稱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焙罹响栊载潱瑴绺卟龂鴷r
,沒有奏請朝廷便自作主張委任官員
,同時還私自掠奪大量的珍奇寶物
、婦女,手下將士知道后
,競相偷盜
,侯君集恐其事被人揭發(fā),不敢制止
。而且侯君集性格不好是出名的
,為人狂妄自大,不甘居人下
。早在平定高昌的慶功宴上
,江夏王李道宗就對唐太宗說:“君集智小言大,舉止不倫
,以臣觀之
,必為戎首?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碧铺趩柕溃骸昂我灾?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李道宗回答:“見其恃有微功,深懷矜伐
,恥在房玄齡
、李靖之下。雖為吏部尚書
,未滿其志
,非毀時賢,常有不平之語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碧铺谡f:“不可臆度,浪生猜貳
。其功勛才用
,無所不堪,朕豈惜重位
?第未到耳
。”(《舊唐書·李道宗列傳》)侯君集的生活腐化也非同尋常
,他家里專門養(yǎng)了乳娘以供他每日喝人奶
。
侯君集確有為攫取權(quán)力鋌而走險的叛逆之心。建立滅高昌的大功后
,侯君集處于榮名和權(quán)位的高峰
,但不久就有人舉報他滅高昌時貪掠、擅法等不法行徑
,按律當(dāng)治重罪
。中書侍郎岑文本認(rèn)為功臣大將不可輕加屈辱
,便上疏道:“臣聞古之人君,出師命將
,克敵則獲重賞
,不克則受嚴(yán)刑。是以賞其有功也
,雖貪殘淫縱
,必蒙青紫之寵;當(dāng)其有罪也
,雖勤躬潔己
,不免斧鉞之誅?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瓕浿?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廉慎者寡,貪求者眾
,是以黃石公《軍勢》曰:‘使智
,使勇,使貪
,使愚
。故智者樂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
,貪者邀趨其利
,愚者不計(jì)其死?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侵笆ツ皇杖酥L
,棄人之短,良為此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保ā杜f唐書·侯君集列傳》)唐太宗看后,覺得岑文本言之有理
,便開釋了侯君集等人
。以此而言,侯君集應(yīng)該感戴圣恩
,但他本以為兩番出征西域
,戰(zhàn)功卓著
,因受嘉獎
,結(jié)果卻因貪污而被下獄,雖然后來被釋放
,但因此憤憤不平
,心情郁悶
,怏怏不樂,漸有反叛之心
。他先是拉不甚得意的功臣張亮一同謀反
,未能得逞。后來見太子李承乾不太受唐太宗的的信任
,兩人同氣相求
,遂約為謀反同盟。他曾舉起手對太子說:“此好手
,當(dāng)為用之
。”(同上)后來事發(fā)
,侯君集于是走上了萬劫不復(fù)的絕路
。《舊唐書·侯君集列傳》評價說:“侯君集摧兇克敵
,效用居多
;恃寵矜功,粗率無檢
,棄前功而罹后患
,貪愚之將明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币虼斯湃苏f:“君子立功
,守以謙沖;小人得位
,足為身害
。”
二與侯君集的人生際遇驚人相似的還有清雍正帝的寵臣
、功臣
、權(quán)臣年羹堯。少年得志
,功勛卓著
。年羹堯的妹妹是胤禛的側(cè)福晉,雍正即位后封為貴妃
。雖然年羹堯后來建功沙場
,以武功著稱,但他卻是自幼讀書
,頗有才識
。他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中進(jìn)士,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年羹堯遷內(nèi)閣學(xué)士
,不久升任四川巡撫
,成為封疆大吏。據(jù)清人蕭奭所著的《永憲錄》記載
,這時的年羹堯還不到30歲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
,授年羹堯?yàn)樗拇偠?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兼管巡撫事,統(tǒng)領(lǐng)軍政和民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滴趿辏?721年),升為川陜總督
,成為西陲的重臣要員
。雍正即位之后,年羹堯更是備受倚重
,和隆科多并稱雍正的左膀右臂
。年羹堯在胤禛繼位前已為他效力多年,二人的親密程度自不必多言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
,雍正發(fā)出上諭,欽命年羹堯總攬西部一切事務(wù)
。雍正還告誡云
、貴、川的地方官員要秉命于年羹堯
。同年十月青海發(fā)生叛亂
,雍正命年羹堯接任撫遠(yuǎn)大將軍,駐西寧坐鎮(zhèn)指揮平叛
,大獲全勝
,對安定邊疆、穩(wěn)定雍正即位之初波詭云譎的朝局起到了關(guān)鍵的作用
。年羹堯“年大將軍”的威名也從此震懾西陲
,享譽(yù)朝野。
君臣知遇
,千載一時
。年羹堯不僅在涉及西部的一切問題上大權(quán)獨(dú)攬,而且還一直奉命直接參與朝政
,每逢重大政事雍正都向年征詢意見
,以年的行止來定其他地方督撫的行動,可見雍正把年羹堯的地位置于其他督撫之上,其政見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
在有關(guān)重要官員的任免和人事安排上,雍正更是頻頻詢問年羹堯的意見
,并給予他很大的權(quán)力
。年羹堯進(jìn)京期間,即與總理事務(wù)大臣馬齊
、隆科多一同處理軍國大政
。雍正還因?yàn)樗澳苄扪浴保钇洹皞鬟_(dá)旨意
,書寫上諭”
。年羹堯儼然成了總理事務(wù)大臣。平定青海叛亂后
,雍正極為興奮
,把年視為自己的“恩人”,還要求世世代代都要牢記年羹堯的豐功偉績
,否則便不是他的子孫臣民了:“不但朕心倚眷嘉獎
,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dāng)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fù)心
,便非朕之子孫也
;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边@簡直就是以對年羹堯的態(tài)度來判斷人們的正確與否。至此
,雍正對年羹堯的寵信到了無以復(fù)加的地步
,年羹堯所受的恩遇之隆,也是古來人臣罕能相匹的
。雍正對年羹堯?qū)櫺艃?yōu)渥
,并希望他們彼此做個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樣。他對年說:“朕不為出色的皇帝
,不能酬賞爾之待朕
;爾不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應(yīng)朕之知遇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谀钭銮Ч虐駱尤宋镆病
!贝藭r的年羹堯
,志得意滿,完全處于一種被奉承被恩寵的自我陶醉中,進(jìn)而做出了許多超越本分的事情
,最終招致雍正的警覺和忌恨
,以致家破人亡。驕橫狂悖
,自貽其禍
。年羹堯的失寵和繼而被整肅是以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第二次進(jìn)京陛見為導(dǎo)火線的。他不僅對王公大臣驕橫無禮
,更有甚者
,他在雍正面前,態(tài)度竟也十分傲慢
,行止失儀
,“御前箕坐,無人臣禮”
,雍正心中極為不快
。年羹堯結(jié)束陛見回任后,接到了雍正的諭旨
,上面有一段論述功臣保全名節(jié)的話:“凡人臣圖功易
,成功難;成功易
,守功難
;守功易,終功難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粢泄υ爝^,必致反恩為仇
,此從來人情常有者
。”在這個朱諭中
,雍正改變了過去嘉獎稱贊的語調(diào)
,警告年要慎重自持,此后年羹堯的處境便急轉(zhuǎn)直下
。年羹堯失寵獲罪的原因
,大致有以下幾點(diǎn):第一,擅作威福
,怨聲載道
。年羹堯自恃功高,驕橫跋扈之風(fēng)日甚一日
。他在官場往來中趾高氣揚(yáng)
、氣勢凌人:贈送給屬下官員物件
,“令北向叩頭謝恩”;發(fā)給總督
、將軍的文書
,本屬平行公文,卻擅稱“令諭”
,把同官視為下屬
,還把朝廷派來的御前侍衛(wèi)當(dāng)做“前后導(dǎo)引,執(zhí)鞭墜鐙”的奴仆使用
。另據(jù)清人葛虛存撰寫的《清代名人軼事》載,年羹堯治軍嚴(yán)苛
,法令酷暴
,言出法隨。一次他乘轎出行
,當(dāng)時正降大雪
,隨扈扶轎的手上不一會就積滿了雪,但誰也不敢拂掉
。年羹堯難得地心生憐意
,輕聲說道:“去手!”意即讓隨扈把扶轎的手放下
,不必那么受凍
。然而隨扈想到年平時讓違令者砍掉手臂的“去手”刑罰,就不敢遲疑地拔出各自的佩刀斬掉了扶轎的手
。從這件偶發(fā)的小事中
,足可見年羹堯平日的暴戾和兇殘。
第二
,結(jié)黨營私
,威逼朝廷。當(dāng)時在文武官員的選任上
,凡是年羹堯所保舉之人
,吏、兵二部一律優(yōu)先錄用
,號稱“年選”
。他還排斥異己,任用私人
,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
,以陜甘川官員為骨干,包括其他地區(qū)官員在內(nèi)的小集團(tuán)
。許多混跡官場的拍馬鉆營之輩眼見年羹堯勢頭正勁
、權(quán)力日益膨脹,遂競相奔走其門。而年羹堯也是個注重培植私人勢力的人
,每有肥缺美差必定安插其私人親信
,“異己者屏斥,趨赴者薦拔”
。第三
,貪斂財(cái)富,自取其禍
。年羹堯貪贓受賄
、侵蝕錢糧,累計(jì)達(dá)數(shù)百萬兩之多
。而在雍正朝初年
,整頓吏治、懲治貪贓枉法是一項(xiàng)重要的改革措施
。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
,雍正是不會輕易放過的。雍正三年(1725年)
,年羹堯被賜獄中自裁
,年羹堯父兄族中任官者俱被革職,嫡親子孫發(fā)遣邊地充軍
,家產(chǎn)抄沒入官
,叱咤一時的“年大將軍”以身敗名裂、家破人亡告終
。三侯君集和年羹堯的悲劇命運(yùn)從某種程度上說
,是封建專制時代上下級關(guān)系難以擺脫的歷史宿命。因?yàn)樯舷录夑P(guān)系是靠實(shí)力或者暴力決定的
,得勢則昌
,失勢則亡;勢強(qiáng)者則為主
,勢弱者則為奴
;利同者則為心腹,利異者則為寇仇
。但是
,他們的悲劇命運(yùn)也是他們性格、品質(zhì)和行為方式的缺陷釀成的苦果
。因此
,各級領(lǐng)導(dǎo)干部應(yīng)該引以為戒,特別注意以下問題
,以有效消除功高造成的“眩暈”效應(yīng)
,從而正確對待自身的功勞
,保持健康和諧的上下級關(guān)系。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