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李恪是唐太宗李世民與隋煬帝之女楊妃的兒子
,排行第三。武德三年六月,封長沙郡王;八年,改封漢中郡王。貞觀元年永徽元年
話說永徽四年的時候
,年輕的新皇李治為了震懾宗室中那群輩分高而又蠢蠢欲動的皇叔皇兄,特地挑了兩個大頭出來殺雞儆猴李元景是死有余辜,因為高陽公主等人試圖謀反就是為了擁立他登基
李治登基后
《冊府元龜》上就記載了這樣一個細(xì)節(jié),李治曾召見房遺愛
甚至就在李恪等人被賜死后沒過幾天
不過李恪雖然是冤死
睦州刺史夏侯絢的墓志在提及永徽四年的謀反案時就明確寫道“荊吳構(gòu)逆”
而且雖然有后世的史官拼命地為李恪掙同情分
李恪曾在安州一地?fù)?dān)任了十多年的最高行政長官
,結(jié)果就在李恪被誣陷謀反后,且不說同樣出身安州的許圉師與郝處俊這兩位朝中重臣對此是未發(fā)一言;也不說安州境內(nèi)著名的富商彭志筠,明明富有到都能夠為朝廷的軍隊捐助大量的絹布了,卻沒想到要為自己“海內(nèi)冤之”的父母官上表求情或出資減罪;單說事過境遷多少年后,朝中根本沒有一人想過要請求皇帝將李恪被流放的兒子和幽禁的女兒給赦免了。從民間地方到朝廷中央
,都不見有人為這位“中外所向”“海內(nèi)冤之”的吳王求過什么情,更沒有人打著李恪的名號揭竿而起——就在李恪被殺的這一年,民間有位陳碩貞起義,卻壓根提都沒提要為冤死的吳王李恪復(fù)仇;而章懷太子李賢死后,徐敬業(yè)舉兵時就特地打出了李賢的旗號。李恪死后過了7年
等到李唐王室復(fù)辟后
,唐中宗在神龍年間大肆追封這些宗室時,只贈了一個司空的頭銜給李恪,然后改葬一下就完事了,并沒有將他陪葬昭陵。至于李恪是否恢復(fù)了正一品親王爵位,《舊唐書》沒有記載,《新唐書》同樣沒有記載,而且因為李元景等人均有“復(fù)官爵”的明確記載,唯獨李恪卻完全無此一提,所以歐陽修在《新唐書》中提到李恪時,只稱其為“郁林王恪”,而不是“吳王恪”。再說回李恪的親生兒女們。由于幼年即被流放或幽禁的經(jīng)歷
,從其諸子諸女的經(jīng)歷及事跡來看,李恪的這些后代在心理上被父親淪為政治炮灰的陰影所深深影響著不過這也怪不得李千里
,畢竟李千里流放嶺南的時候不過7歲,整整31年的人生大好時光卻不得不待在瘴氣盛行的嶺南不得回京,這漫長的大半生看盡人世冷暖,嘗盡人間酸苦。所以好不容易光宅元年得到大赦后,李千里回京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進獻吉祥的物品給武則天,再加上自身的確是“褊躁無才”,這才在宗室有才有德望者皆被誅殺的時候,撿回了一條命。不過也正因為在武后面前要各種卑躬屈膝強顏歡笑地討好,所以內(nèi)心壓抑太久的李千里在面對下屬時完全是另外一副殘暴的模樣。根據(jù)史書的記載
,李千里曾經(jīng)從嶺南帶回一條大蛇,他用繩子綁住蛇嘴將它橫放在門坎下邊,下級官員前來拜訪,因為只能向前看而不能上下亂瞅,所以往往會踏到蛇身上,然后摔倒在地上被大蛇緊緊地纏繞數(shù)圈后來李千里與節(jié)愍太子李重俊發(fā)動政變,結(jié)果卻是不鳴則已
李恪的女兒信安縣主,也是個深受其害的可憐人
,5歲的時候因父親被賜死而“陪奉獻陵”,名義上是看守曾祖父李淵的陵墓,實際上就是過著幽禁的生活也正因為自幼年起就過著這樣漫長而暗無天日的禁閉生活,所以即便是后來能夠如同普通婦人一般嫁人
毛澤東評價吳王李恪
李恪英物,李治朽物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992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646年4月17日鄖國公張亮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