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天髓》任鐵樵注傳統(tǒng)命理學發(fā)展的全盛時期
《滴天髓》任鐵樵注傳統(tǒng)命理學發(fā)展的全盛時期
明清時期是傳統(tǒng)命理學發(fā)展的全盛時期
。明朝開國功臣宋廉(1310—1381年,字景濂,號潛溪,金華潛溪人,后遷浦江)所撰寫的《祿命辨》一文,第一次系統(tǒng)地論述了命理學的歷史淵源。在這一時期
,先后涌現(xiàn)出了萬民英、張楠、沈孝瞻
、任鐵樵等命學大家
,以及《三命通會》、《神峰通考》
、《子平真詮》
、《滴天髓》等命學名著。其中尤以《滴天髓》最為世人所推崇和稱道
。
《滴天髓》原只是一篇不足三千字的論文,相傳為宋京圖所撰
,明初劉基(1311—1375年
,字伯溫,浙江青田人)注釋
,
,也有人說原文和注釋均出自劉伯溫一人之手。至清道光年間
,命學大師任鐵樵對它詳細進行了疏解
,從而使該書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一躍而成為傳統(tǒng)命理學的巔峰之作
。這時的《滴天髓》
,盡管仍以傳統(tǒng)命學為關注主體,但已遠不止于此:開篇之初
,作者并沒有直接講述四柱的具體推算方法
,而是首先用了六章的篇幅從哲學的高度對世界模式、價值取向
、思想方法等一系列根本問題進行探討
。若再加上最后一章《貞元》,全書就至少有超過十分之一的篇幅是在探究基本原理
。這還不包括分散在其它各章節(jié)的部分
。這是其他任何古代數(shù)術類著作所沒有的。在立論上
,《滴天髓》不僅采用類比
、比喻、對比
、演繹
、歸納、舉例等多種論證方法
,有力地駁斥了當時命學界流行的各種荒謬錯誤的觀點和方法
,掃除了盛行一時的歪風邪氣,使命理學得以正本清源,并更加成熟
,而且還在不少地方提出了諸如"命理亦是人情"等極具哲理性的觀點
,從而大大提升了著作本身的思想內涵和現(xiàn)實指導意義,使讀者有可能從中汲取遠高于數(shù)術占測的人生教益和啟示
,這也是古今其他所有命書都沒有的
。同時,由于作者出身士林
,飽讀詩書
,故而該書在行文上也非常出色,堪稱言辭確當
,章句工雅
,每每讀來總能令人神舒意暢,心目豁然
。由于《滴天髓》任注本在這些方面的突出成就與價值
,一經(jīng)問世,便被爭相傳抄
,奉為圭臬
,還被后世公認為命理天書,“如江河日月不可廢者”
。
命理學發(fā)展的全盛時期.png)
《滴天髓》全書共分兩篇:其中《通神論》三十四章
,始于《天道》,終于《坎離》
,主要論述命理學所依據(jù)的世界觀
,命理學的思想方法,命理學的符號系統(tǒng)
、運算體系以及分析的原理和原則
;《六親論》共二十九章,始于《夫妻》
,終于《貞元》
,主要論述命理學在人事(個人與社會領域)的應用。每一章都包括原文
、原注和以“任氏曰”引出的疏解三部分
,絕大多數(shù)章節(jié)還有任氏所舉的時人命局實例,內容十分豐富
,基本涉及到了傳統(tǒng)命學的所有方面和問題
。
因此,要全面徹底地理解中華傳統(tǒng)命理學
,發(fā)掘其中所蘊含的“中國智慧”
,非深入研讀《滴天髓》不能實現(xiàn)
,否則就會使工作喪失意義或非常可笑
。就像要研究太陽系卻不研究太陽一樣
。因此,筆者將《滴天髓》選作了討論的基本素材
,希望借助對它的討論來闡釋古代命學的思想和觀點
,以及深藏其中的中國古代思想和文化。
關于研讀的方法
,筆者認為應該和其他文化古籍一樣
,把它放回到孕育它的特定的歷史文化當中,從當時的實際情況出發(fā)
,充分考慮古人的思維模式和認知習慣(如重視整體
、功能化認知、形象思維
、取象比類等),透過文字的表面意思認識作者的思想實質
,然后再去批判或者繼承
,否則就有可能犯錯誤。因為很多事物都沒有與生俱來的是非好壞
,是非好壞只存在于事物所處的環(huán)境背景以及觀察評價的標準和方法
。在政治、思想
、文化等領域
,這種現(xiàn)象尤其明顯。如孔子對顏淵(顏回)說“行夏之時”
,從表面上看
,似乎是提倡倒退,而事實卻未必就是這樣:在孔子那個時代
,夏歷是最順應自然時序變化
,最有利于安排農時的一種歷法(至少孔子和古人是這么認為的),農業(yè)是當時最重要的生產領域
,而歷法又是當時最重要的國家制度之一
。“行夏之時”完全可以理解為建立和施行合乎自然法則
,有利于生產發(fā)展的制度和政策
。因此,筆者在圍繞《滴天髓》進行討論時
,并不刻意拘泥文字
,而是力求在不脫離原著的前提下
,發(fā)掘文字背后隱藏的有意義的思想和方法。
為了適應大多數(shù)讀者的閱讀要求
,筆者將省去大量繁復的考據(jù)和論證
,而代之以見解的直接表述,并配以實例和點證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舉出實例
,用“中國智慧”進行分析評價,并不是為了挑戰(zhàn)或逢迎已有的觀念或結論
,只是為了更直觀地將另一類理念介紹給讀者
。這就好比一個病人,可以由西醫(yī)從器官
、電解質
、病毒等角度對其進行診療,也可以由中醫(yī)從氣
、血
、經(jīng)絡等角度對其進行診療,不能因為雙方的理念和方法不同就可以用其中一方否定或者打倒另一方
。這里所要展示給讀者的就是“中醫(yī)”的診療
,而無意曲同或立異于“西醫(yī)”。這些做法是否妥當
,還望讀者指教
。
命理,顧名思義就是命運的道理
,意義有廣狹兩種
。廣義指的是人和事物發(fā) 展變化的一切規(guī)律和道理。狹義則是指產生于中國古代的
,以陰陽五行等為說理 工具的
,關于人類個體吉兇禍福、壽夭窮通等狀況和演化軌跡的理論和方法
。本 書討論的主要是后者
。
在古代中國,命理學不是一個孤立的思想或文化存在
,而是中國古代哲學在 命運探究領域的具體應用
。就這一點而言,它與同源的其他思想和文化存在沒有 任何本質的區(qū)別
。命理學深植于中國古代思想和文化
,并時時處處體現(xiàn)著這些思 想和文化。深入研究傳統(tǒng)命理學
,對于正確地理解中國古代思想和文化
,發(fā)掘其 內核與精華
,真正實現(xiàn)古為今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書正是在這一方向上 的探索和嘗試
。傳統(tǒng)命理學著述豐富,但若求理論潔靜精微
,體系完備精審者
, 則非《滴天髓》莫屬。因此本書選擇了它
,希望通過對它的注解詮釋來實現(xiàn)對命 理學內核的探究
。
為適應廣大普通讀者的閱讀,本書舍棄了全部四柱實例
,而代之以古今中外的具體真買事例
,以求直觀明了;同時
,為避免艱澀枯燥
,本書省去了繁蕪的學 術考證和分析,而代之以簡潔曉暢的直接表述
。這樣或許更能適應當今快節(jié)奏的 社會與生活
,更符合本書作為普及性讀物的要求。
請教:我國傳統(tǒng)星相學之著作
《參同契》其實原先只是煉丹(外丹還是內丹有爭議)的著作
。
醫(yī)卜星相,古代是不分的
,彼此之關聯(lián)緊密
。《易經(jīng)》遠在《參同契》之前
,為萬古經(jīng)王
。《參同契》不過以煉丹之道與《易經(jīng)》所喻合一而述金丹之可行而已
。
星相之書其實甚多
。歷代道士均有涉足此道,朝中欽天監(jiān)亦多有述著
。且星相若分而論之
,為星(天文學與占星)與相(八字、面相
、手相
、風水之類),其間著作汗牛充棟
。道藏
、歷書及民間術士之流
,皆有收錄。
現(xiàn)舉若干:
《麟德歷》《推背圖》《乙巳占》
,唐
,李淳風 著。
《淵海子平》
,宋·徐子平 著
。
《滴天髓》,相傳為明·劉基 原著/清·任鐵樵 征義/民國·徐樂吾 補注
。
《三命通會》
,明·萬育吾 著。
《子平真詮》
,清·沈孝瞻 原著/民國·徐樂吾 評注
。
《窮通寶鑒》(《欄江網(wǎng)》),民國·徐樂吾 著
。
《命理新論》
,民國·吳俊民 著。
《太乙金鏡式經(jīng)》,唐,王希明 著
。
....
命理起源與發(fā)展
? ?在講之前
,我們要先弄清楚一個概念,命理學不等于易學
。易學的起源非常非常早
,而命理學則要晚的多。有很多人分不清命學和易學
,這很正常
。易學是個統(tǒng)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源頭
,而命理學則是他的分支
,從此之外,比如還有中醫(yī)
、風水
、數(shù)理學、哲學等等
,易學只是提供一個哲學層面的支持
,并不涉及具體操作。比如說易學中不會講如何排八字
,不會講風水中如何定向等等
,易學只是提供了一個大的邏輯框架,就是我們所謂的三易原則
,不易
、變易
、簡易,可以說學命理看《易經(jīng)》意義不大
,只要了解了三易即可
。
命學的歷史按傳統(tǒng)的說法,萌芽于漢
,成長于唐
,鼎盛于宋,重創(chuàng)于元
,在元蒙時期遭到了重創(chuàng)
,明清兩朝修修補補,民國以后開始走下坡路
,解放以后就不用說了
,到上世紀80 年代后才開始解禁,到現(xiàn)在算是發(fā)展了30 多年
。
說命理學萌芽于漢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漢以前的,比如春秋戰(zhàn)國的史料不可考
,也可能在漢之前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命理學
,但現(xiàn)在無法證實。
漢
漢朝楊雄寫了一本書叫《太玄經(jīng)》
,這個是有明確記載的
,《太玄經(jīng)》是一本特殊的書,他完全模仿了《周易》
,《周易》是一卦分六爻
,它是一家(相當于卦)分九爻,稱為九贊
,無論推算方法還是爻辭結構都與《周易》非常相似
。有趣的是
,在宋朝司馬光又模仿《太玄經(jīng)》寫了本書叫《潛虛》
。《太玄經(jīng)》更像是一種能力的證明
,就是說我已經(jīng)把《周易》讀通了
,怎么證明自己讀通了呢?我模仿周易寫一本
,思想體系完全一樣
,但架構完全不同的書。就好像
,第一個人跑完了馬拉松
,后人想證明自己不比他差
,怎么辦呢?再跑一遍
。楊雄算是開了楊雄 《太玄經(jīng)》
、風水學 《堪輿金匱》、《宮宅地形》
。個先例
,相信后來肯定又有很多人也想學楊雄,但是《周易》太難了
,之后只有司馬光一人成功
。但是因為《太玄》和《潛虛》都是山寨,《周易》又沒有失傳
,有原版誰還看槍片啊
,所以最后還是《周易》作為正統(tǒng)一直流傳了下來,而《太玄》和《潛虛》只能是課外讀物
。同時期風水也出現(xiàn)了兩本書
,一本是《堪輿金匱》,一本是《宮宅地形》
,這兩本書的出現(xiàn)也標志著風水學理論的初步形成
。
唐
唐朝屬于命理學從量變到質變的一個過程,在這期間李虛中創(chuàng)立了《八字命理》
,不過當時他只用年月日三柱
,可以被稱為八字命理的雛形。
宋
經(jīng)過漢唐一千多年的發(fā)展
,命理學在宋朝達到了一個巔峰
。當時出現(xiàn)了一大批的文化精英,比如說陳傳
、徐子平
、司馬光、京圖
、邵雍
,就是這些人奠定了今天命理界的格局。
比如我們所熟知的《紫薇斗數(shù)》是由陳傳創(chuàng)立的
,《八字命理》是由徐子平完善定型
,司馬光寫了《潛虛》,《滴天髓》也是在這個時期由京圖完成的
,其中最厲害的是邵雍
,邵雍一人開三宗,其中我們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是《梅花易術》,其實他最厲害的并不是《梅花易術》
,而是《邵子術》和《皇極經(jīng)世》
。《皇極經(jīng)世》是測國運所用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有三本預言書《推背圖》
、《燒餅歌》、《梅花詩》
,其中《梅花詩》就是邵雍所做
,用的推算方法就是《皇極經(jīng)世》。而《邵子術》更是神奇
,《邵子術》可以推算一個人父母的屬相
、母親的姓氏,配偶的屬相和姓氏
。
元
元蒙時期是中華文明的一次浩劫
,我們知道文明的傳承有兩種途徑,一種是人
,就是我們常說的口傳心授
,另外一種就是書。而元蒙的入侵把這兩種途徑全部毀掉了
。
明清
由于元蒙毀滅性的破壞
,到了明清兩季基本上就是修修補補,所以明清的命理學著作呈現(xiàn)出一種不完整性
,好像很多東西后人搞不清楚了
,要么不寫、要么一筆帶過
。但依然有不少著作如明?萬民英 《三命通會》
、明?張楠 《神峰通考》、清?沈孝瞻 《子平真詮》
、清?任鐵樵 《滴天髓闡微》
、清?余春臺 《窮通寶鑒》。
民國
到了民國命理學開始走下坡路
,原因你肯定想不到
,其實是白話文的推廣,越來越多的人對古文失去興趣
。
在民國以前
,易學屬于大眾文化
,很多科舉考試的題目都是《易經(jīng)》中的一句話
,相當于今天的高考作文題目是:請以“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為題,寫一篇論文
。在這種氛圍下
,很多文人都留下了自己的易學著作
。比如說清朝的李光地,在今天也是部長了
,寫下了《周易通論》四卷
、《周易觀象》十二卷。曾國藩——當朝宰相
,寫下了相學的重要著作《冰鑒》
,這些人可都不是命理師。所以清以后
,隨著大眾氛圍的消失
,命理學開始走下坡路。在民國兩大命理家袁樹珊和韋千里的著作中
,可以明顯的看到
,已經(jīng)變成了引用古人的一句話,如:《窮通寶鑒》云如何如何
,然后自己解釋一下
。他們的著作變成了解讀性的著作,并沒有太多新意
。
建國后
解放后
,簡體字的推廣加劇了這種情況,命理學逐漸從大眾文化變成了小眾的知識
。人們對命理學逐漸從無知變成了偏見
,整天把封建迷信掛在嘴邊的人,有幾個讀過《易經(jīng)》
?蒙古人毀滅的我們的文明
,我們可以說他們是野蠻人,今天我們不斷的毀滅自己文明又算是什么呢
?無知者無畏
?
八十年代后期,大陸的易學開始復蘇
,但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
,命理學不過從谷底剛剛向上走了一兩步。現(xiàn)實中命理界的繁榮
,不過是市場經(jīng)濟下的假象
。
命理學發(fā)展到今天一千多年,大浪淘沙能留下來的不過七八個人
,五六本書而已
。而從80 年到今天為止不過才恢復了30 多年,又怎么可能產生那么多流派、那么多大師呢
?
實際上命理學的發(fā)展任重而道遠
,這一代命理師基本上可以算是鋪路石,希望能通過大家的努力
,能讓更多的人了解易學
,學習易學。希望在五十年后
,能出現(xiàn)一兩個精英將易學向前推進一步
。
明清兩代子平命理經(jīng)典書籍
1,《淵海子平》:《淵海子平》由宋代徐大升據(jù)鬼谷子
,李虛中
,徐子平等先師論命成果而編著。是八字命理學的宗祖之作
。民間盲派高人的基本經(jīng)典
,民間盲派一般都需整本背熟。經(jīng)典的地位等同于佛教的《金剛經(jīng)》
,中醫(yī)的《
黃帝內經(jīng)》
,屬于古法論命的根本根基。
?
《淵海子平》是古法格局派
、盲派的根本經(jīng)典
。
?
2,《滴天髓》:(又名誠意伯秘授天官五星玄徹通旨滴天髓)一書
,相傳為宋人京圖撰
,也有人說是明朝軍師劉伯溫所作?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兜翁焖桕U微》是清代道光年間
,命理師任鐵樵的畢生研究命學的成果。
?
《滴天髓》是當代命理旺衰派的根本經(jīng)典
。
?
3
,《三命通會》:《三命通會》作者為明朝進士萬民英。該書在傳統(tǒng)命學的歷史上擁有非常高的官方地位
,而清朝編修的四庫全書將其著作《三命通會》《星學大成》收錄
,并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該書總結了八字推命術二百多年發(fā)展的歷史
,《三命通會》的體系和構成上以正宗古命法和財官格局命法為主
。
?
《三命通會》是書房派、格局派的經(jīng)典
。
?
4
,《窮通寶鑒》:《窮通寶鑒》是清代的余春臺將江湖舊籍《攔江網(wǎng)》加以整理
、歸納而成。而數(shù)百年間由于江湖人士傳抄錯誤甚多
,后經(jīng)徐樂吾精選典藏本加以評注,自此揚名
。它是諸多命理著作中內容最易懂的一部古籍
,更重要的是,它首次提出“調候”這一獨特的論命方法
,為命理學者開拓了嶄新的思路
。書中收錄的《月談賦》是民間盲派經(jīng)典口訣。
?
《窮通寶鑒》是書房派
、格局派
、旺衰派的經(jīng)典。
?
5
,《星平會?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罚罕緯鸭⒄?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并參校了明以來了多種民間命學版本
,互相參照,校訂訛誤
,當是此書有史以來最完整
、最權威的版本。子平命理部分
,除《起八字例》
、《六親論》、《子平舉要歌》外
,尚有《天元秀氣巫咸經(jīng)》
、《愛憎賦》、《萬金賦》
、《金玉賦》
、《一行禪師天元賦》、《玉照神應真經(jīng)》
、《蘭臺妙選》
、《取格指訣》等。
?
《星平會?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肥歉窬峙傻慕?jīng)典.
?
6
,《神峰通考》:《神峰通考》是四柱八字命理古籍之一,被稱為但凡研究八字算命者必看的命理古籍資料
,在命理學術界中其地位非常之高
。原名為《神峰張先生通考命理正宗辟謬大全》為明朝神峰子張楠所著
。
?
作者張楠是中醫(yī)醫(yī)生,細究和研用子平命學四十余年
,此書是他晚年七十多歲時才寫的
,可以說是積幾十年實戰(zhàn)經(jīng)驗心血結晶,與野鶴老人晚年所寫六爻巨著《增刪卜易》的情形有些相似
。神峰通考一書在結構體系上繼承了《淵海子平》的傳統(tǒng)子平論命體系
,同時作者也結合自己的經(jīng)驗心得立有 ? 動靜說、蓋頭說
、六親說
、病藥說、雕枯旺弱損益長生八法說
、人命見驗說等
,而且作者用非常直白的語言對許多子平經(jīng)典古歌賦進行了注解,令當今學者研讀起來非常容易理解
。
?
《神峰通考》是書房派
、格局派的經(jīng)典。
?
7
,《子平真詮》:由清乾隆進士沈孝瞻先生所著
,是一部專門以格局來論命的著作。
?
《子平真詮》是當代書房派
、格局派的最推崇的經(jīng)典
。
?
8,《命理約言》:是清代的命理典籍
。清代中醫(yī)陳素庵對命理學做出了全面清理和標準化創(chuàng)建
,是一次規(guī)范性的小結。
?
《命理約言》不重視格局論命
,屬于旺衰派的經(jīng)典
。
?
9,《千里命稿》:此書是民國時期上海的韋千里先生所著
,是他主講的命學培訓班的講義
,成書時間在1935年。
民國以來素有“南袁北韋”盛譽的兩位大師——袁樹珊和韋千里
,并譽為吾國南北兩大師
。韋先生寫《千里命稿》當時雖然只有24歲,但蔣介石等當時的風云人物都前往求教
,可見韋氏名聲之盛
。
?
?《千里命稿》,韋千里命學培訓班的講義
,屬于旺衰派的經(jīng)典
,對于具體格局論述不深
。
?
10,《命理探源》:袁樹珊是民國時期名氣最大的命理師
,素有“南袁北韋”的盛譽
。同時也是是聞名海內的醫(yī)學家、星相家
。其人精通中醫(yī)
、針灸、八字命理
、占星
、手面相
,大六壬
。民國時期國民黨眾多的高官權貴、富商名流都是他的座上賓
。三十年代
,袁先生學問已成,遂不再行醫(yī)
,正式投身于星相界
。
?
袁樹珊一生著述頗豐,醫(yī)學著作有《婦科準繩》
、《生理衛(wèi)生》
、《診斷匯要》、《行醫(yī)良方》
、《圖翼治法》
、《針灸治療方法》、《中醫(yī)序跋擷英》
、《本草萬方擷英》和《十二經(jīng)動脈表》
;命理著作有《命理探源》、《六壬探源》
、《選吉探源》
、《歷代卜人傳》、《中西相人探源》以及《命譜》
、《標準萬年歷》等
。
?
?《命理探源》,屬于旺衰派的經(jīng)典
,對于具體格局論述不深
。
?
11,《御定子平》:《御定子平》一書
,乃命理秘本
,清初學者編撰
,康熙御定,多年藏之大內
,并無刻本傳世
。《御定子平》收入了歷代子平學的重要典籍并加以解說
,議論精當
,文采斐然;更有諸多秘本秘法
,世所未見
,有極高的研究價值。世所未見
,當代才公開十來年左右
。
?
《御定子平》是古法格局派的經(jīng)典。
?
12
,《子平管見》:此書是明朝雷鳴夏著
,按他自己的說法是,睡夢中見一異人傳授其子平要理
。是民間學術的重要研究之作
。
?
作者雷鳴夏言:“丁亥入都,抱病旅邸
,夢一異人授余子平要理
,余訝其言與平日所聞者異。大約言命理與天理相通
,其旨甚微
,不能易曉。至于見不見之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