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姓
歷史上部分姓懷的名人
有關(guān)懷姓在歷史上的活動情況
,文獻記載比較缺乏,除了《吳志》的《顧雍傳》中有過一位官拜尚書郎的懷敘之外,還有唐朝高僧懷讓、懷暉、懷海,元代鎮(zhèn)國上將軍懷都,明代司禮監(jiān)懷思。懷應聘
秀水(今浙江省嘉興)人
,清朝時的文士,好文學,文章詩詞都好,寫了一部好書叫《冰齋文集》,刊發(fā)流傳后人而知名。懷敘
(生卒年待考)
,著名孫吳國尚書。三國時期孫吳國的尚書,有顯著政績。懷讓
(公元677~744年)
,安康人。著名唐朝高僧懷素
(公元737~799年)
懷素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書法家
,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zhuǎn)如環(huán),奔放流暢,一氣呵成,和張旭齊名。后世有“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之稱?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懷素所寫的《食魚帖》極為瘦削,骨力強健
,謹嚴沉著。而《自敘帖》其書由于與書《食魚帖》時心情不同,風韻蕩漾唐朝詩人對懷素多有贊頌
今存有墨跡《自敘帖》、《苦筍帖》
、《食魚帖》、《圣母帖》、《論書帖》、《大草千文》、《小草千字文》《四十二章經(jīng)》、《千字文》、《藏真帖》、《七帖》、《北亭草筆》等等傳世。懷恩
(生卒年待考)
,原姓戴氏;高密人(今山東高密)。著名明朝宦官。幼年時曾為黃小門(中官,太監(jiān)),掌管司禮監(jiān)。性忠鯁,掌司監(jiān)。明憲宗朱見深成化年間惑萬貴妃言,欲易儲,恩固爭,被斥居鳳陽(今安徽鳳陽)懷塔布
(公元
懷塔布是由蔭生授刑部主事晉員外郎
公元1896年遷禮部尚書
當時贊成變法的禮部主事王照上疏言事
,懷塔布加以壓制懷塔布在9月5日趕赴天津,與直隸總督榮祿密謀發(fā)動政變
歷史名人
余靖(1000~1064):
曲江(今屬廣東)人
他以敢直言著稱,在宋仁宗天圣年間
范仲淹被貶時
后任右正言
他又曾三次出使遼國
不久又被起用,加集賢院學士
后來
余端禮(1135~1201):
衢州龍游(今浙江省衢縣)人
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
歷知湖州烏程縣
光宗紹熙四年(1193)
與趙汝愚共贊寧宗即位
慶元元年(1195)
嘉泰元年卒,年六十七
事見《誠齋集》卷一二四《左丞相余公墓志銘》
余 玠(
字義夫
嘉熙年間任知招信軍
,于汴城、河陰戰(zhàn)敗蒙古軍。淳佑元年(1241)
,赴援安豐,敗蒙古軍,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四川總領(lǐng),兼夔州路轉(zhuǎn)運使從淳佑三年到四年
后又率軍北攻興元府(今陜西漢中)
寶佑元年(1253)
余玠聞召不安
余玠領(lǐng)導的抗蒙山城防御體系特別是釣魚城堡壘
余 闕(1303-1358):
廬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元代監(jiān)察御史(先祖為唐兀人)
余象斗(生卒年不詳):
福建建安人
,著名的通俗小說編著者和刊行者,經(jīng)他編著和刊行的小說有《四游記》、《列國志傳》、《全漢志傳》、《三國志傳評林》、《東西晉演義》、《大宋中興岳王傳》等。余 懷(1616~1696):
福建省莆田人,清代文學家
,僑居南京,因此自稱江寧余懷、白下余懷。晚年退隱吳門
,漫游支硎、靈巖之間,征歌選曲,與杜浚、白夢鼎齊名,時稱“余、杜、白”。詩文為王士禎等推許
,有《味外軒文集》、《研山堂集》、《秋雪詞》及筆記《板橋雜記》。余三勝、余紫云
、余叔巖:湖北省羅田人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余三勝于道光初年進京搭徽班演唱
在前三鼎甲中,從唱腔來看
,宗余三勝的最多,后來做出劃時代貢獻的譚鑫培,他的唱腔也是在余三勝的唱腔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余三勝的后人里
,其子余紫云是著名的旦角,為“同光名伶十三絕”之一,其孫余叔巖是著名的老生,并積百家之長,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世稱“余派”。余棟臣(1851~1912):
重慶市雙橋區(qū)人
,著名的反洋教英雄。1890年
、1898年兩次在四川舉行反帝起義,焚教堂,打擊反動教士,影響30余縣,震動朝野。問題一:中國有姓“都”的嗎
?都敏俊不是姓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