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7位
。
歷史上部分姓柏的名人

柏常:黃帝時有地官(司徒)
,帝顓頊有師傅柏亮父
,帝嚳有師傅柏昭。帝堯時
,柏皋封在柏(今在河南舞陽縣東南)
,號柏成子。柏
,神話傳說中的蜀王
。《漢·揚雄·蜀王本紀(jì)》:“蜀王之先名蠶叢
,后代名曰柏
,后者名鳧,此三代各數(shù)百歲
,皆神化不死?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
柏高:神話傳說中的仙人
。《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山青水之東
,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
。柏高上下于此,至於天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惫弊ⅲ骸鞍刈痈撸烧咭?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
柏良器:唐朝時人,他的父親被安祿山殺死
,他立志報仇
,少年從軍,打了六十多場戰(zhàn)
,當(dāng)上將官時
,才二十四歲,以后更立大功
,做了大官
。
柏叢桂:明朝寶應(yīng)人。洪武時
,他上書朝廷建議筑淮堤
,建槐樓40里
,以防備水患。后來
,明大祖皇帝采納了柏叢桂的建議
。在淮揚一帶征用民工56000人,給他率領(lǐng)修建河堤
、槐樓四十里這個宏偉的工程
,大功告成后,鄉(xiāng)人稱為“柏家堰”
。世代造福于民
,流芳千古。
柏文蔚:字烈武
。率鎮(zhèn)江新軍響應(yīng)辛亥武昌起義
,后被推為南京臨時政府北伐聯(lián)軍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安徽都督
。民國4年在上海參加護國運動
。民國6年在廣東參加護法戰(zhàn)爭。民國13年以后
,歷任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
、革命軍軍長、國民政府委員等職
。民國21年日軍進攻上海
,主張抵抗,為時論所推崇
。
此外
,還有西周時,柏國君柏冏曾任周的太仆
。
東周時有史官柏堂騫
。
漢有柏直、柏始昌
。
唐代有左拾遺柏耆
,左領(lǐng)軍衛(wèi)大將軍柏良器,封平原王
。
元代有畫家柏子庭
、柏招。明代有延安衛(wèi)指揮史柏英
。
清代有著名畫家
、詩人柏立本,書法家柏謙
,畫家
、書法家
、詩人柏古。
近代有資產(chǎn)階級革命家
、安徽都督柏文蔚
。
姓柏的明星:
柏青、柏原崇
、柏安妮
、柏雪、柏栩栩等等
。
張清柏名字的由來
字意
。根據(jù)查詢字意得知,中國人起名字常以姓加名字組成
,姓來自于家傳
,名字多以字意為基礎(chǔ)選擇。所以張清柏名字的由來是取決于字意
。清指水清澈
,有清廉、清正之意
。柏指繁茂長青的柏樹
。清柏象征堅毅的品質(zhì)。
明憲宗和明孝宗時期的歷史名人都有哪些?
達延汗
達延汗(約1474~1517) 明代蒙古可汗
。本名巴圖蒙克(一譯把禿猛可)
,孛爾只斤氏。成吉思汗十五世孫
。成化十六年(1480
,一說為成化十五年)即汗位,明人因其年幼而稱為“小王子”
。
李夢陽 (1472~1529) 明代文學(xué)家
。字天賜,又字獻吉
,號空同子
。陜西慶陽(今屬甘肅)人。弘治五年(1492)舉陜西鄉(xiāng)試第一
。次年成進士
,授戶部主事,遷郎中
。
唐寅
,(1470-1524),明朝人
,書畫詩全才,因生於寅年寅月寅時
,便取名「寅」
,因為寅為虎,又取字伯虎
,后改字子畏
。號桃花庵主。明代四大才子之一
。
王守仁 (1472~1529)字伯安
,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
,故又稱王陽明
。中國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xué)家
、文學(xué)家
、和軍事家。陸王心學(xué)之集大成者
,非但精通儒家
、佛家、道家
,而且能夠統(tǒng)軍征戰(zhàn)
,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封“先儒”
,奉祀孔廟東廡第58位
。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
,字征明
,后更字征仲,號停云
,別號衡山居士
,人稱文衡山。長洲(今蘇州)人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皡情T畫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畫家
,大書法家
。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汪 機(1463~1539) 字省之,明代名醫(yī)
,號石山居士
。 著作甚豐
,有《醫(yī)學(xué)原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侗静輹帯?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讀素問鈔》、《脈訣刊誤集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魍闹睹}訣刊誤》而作)
、《外科理例》、《痘治理辨》
、《針灸問對》
、《傷寒選錄》、《運氣易覽》
、《醫(yī)讀》
、《內(nèi)經(jīng)補注》
王磐(約1470~1530)明代散曲家。字鴻漸
。高郵(今屬江蘇)人
。生于富室,好讀書
,曾為諸生
,嫌拘束而棄之,終身不再應(yīng)舉作官
,縱情于山水詩酒
。性好樓居,筑樓于高郵城西僻地
,常與名士談詠其間
,因自號“西樓”。他工詩能畫
,善音律,脫口而出
,即合格調(diào)
;常常絲竹觴詠
,徹夜忘倦;性格飄灑,一時名重
。
姓柏的有多少人
問題一:有多少姓柏的人,什么姓氏的人最少一
、姓氏源流
柏(Bǎi
,舊讀Bó)姓源起有四:
1、遠古舜帝時候
,有個賢人叫始祖為柏翳(即伯益)
,為舜時 司徒
,舜賜姓贏,自此之 后柏翳便有了兩個姓屬
,即柏姓和贏姓
,他的后代子孫也形成了兩支,其中一支是為柏姓
。柏翳就是柏姓的始祖
,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了。據(jù)古書記載
,伯益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他幫助舜帝馴養(yǎng)鳥獸。也就是說
,他教人們將牛羊豬狗雞鵝馴養(yǎng)后
,物質(zhì)生活的來源就更有保障了。伯益還幫助大禹治水
,也立了大功
。柏姓還有另一位人物,就是伯夷
,伯夷是炎帝憨后代
。遠古時期另有柏姓,而古書記載柏姓古時也有寫作伯姓的
。
2
、以封國命姓。它的來源可經(jīng)追溯到三代以前
。早在周朝的時候就有柏國
,也叫柏子國,故址在今河南西平柏亭一帶
。相傳柏國的開國君王是黃帝的臣子柏高
。春秋時,柏國被楚國所滅
,柏國國君的后代就用原來的國名柏作為自己的姓氏
。《通志.氏族略》載:“柏國在今蔡州西平縣
,為楚所滅
,子孫以國為氏”
。
3
、以人名命氏。始祖為柏翳,起源于堯為部族首領(lǐng)之時
,系出嬴姓
。《史記.秦本經(jīng)》載:“大費拜受佐舜
,調(diào)訓(xùn)鳥獸
,鳥獸多訓(xùn)服,是為柏翳
,舜賜嬴姓
。”自此之后
,柏翳使有了兩個姓屬
,即柏姓和嬴姓,他的后代子孫也形成了兩到
,其中一支
,是為柏姓。
4
、以木名命姓
。相傳遠古時代有柏皇氏,是東方部族的首領(lǐng)
,名叫芝
,因為以柏木為圖騰,所以稱為伯芝
。據(jù)說
,伯芝曾擔(dān)任
伏羲的助手,勤勞于天下而不居功
,造福于民眾而無所求
,所以深得百姓擁護,被尊為皇伯
。他住在皇伯山(在今河南陳留縣)上
,他的子孫就姓伯。伯姓
,古時也作伯姓
。 柏姓望族居濟陰、魏郡
。
姓氏由來:傳說遠古時三皇之首的伏羲,手下有個大臣
,名芝
,以柏木為圖騰,人稱柏芝。他協(xié)助伏羲治理天下立了諸多功勞
,但并不因此而自滿
,深得伏羲的信任,后當(dāng)上東方部落的首領(lǐng)
,所以史家又稱他為柏皇氏
。 有一次,孟津河中突然出現(xiàn)了一只怪獸
,龍首而蛇身
,遍身長滿龍鱗,高八尺五寸
,形狀象魚又象駝
,左右各生一個肉翅,在波濤中游來游去
。伏羲聞訊后
,趕到孟津河邊。那怪獸看見伏羲后
,更是精神抖擻
,背上的龍鱗閃閃發(fā)起光來,似乎組成一種圖案
。伏羲似有所動
,知是神靈指點,忙命排香案頂禮膜拜
。 當(dāng)時柏皇隨伏羲一起
,見此靈機一動,趕快撿起一塊燒過的木炭
,迅速把怪獸身上的圖案畫在一塊大石上
。等伏羲祀拜完畢,那怪獸即沉入水中不見
,伏羲這才想起怪獸身上的圖案沒有記下來
,十分遺憾。這時
,柏皇已把圖案抄在木板上獻給伏羲
。 伏羲大喜,回去后日夜鉆研
,終于畫成對后世產(chǎn)生極大影響的天下第一圖:太極八卦圖
。 由于柏皇氏聰明睿智,所以一直到周朝
,他的后代都為帝王師
,如顓頊帝的老師為柏夷亮父
,嚳的老師為柏招。另外
,黃帝的地官是柏常
,佐禹治水的則是柏翳等。所以
,柏姓是古姓中的貴族
。后來,柏姓大多轉(zhuǎn)化為其它姓氏
,所以現(xiàn)在反倒不多了
。
二、遷徙分布
按史料記載
,柏姓曾是華夏民族在遠古時期的貴族姓氏
,因為柏姓人天資聰穎,所以曾有多人當(dāng)過上古皇帝的老師
。這些上古先哲的后代曾在河南西平縣西部建立過一個柏國
,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這個弱小的柏國被楚國滅掉了
。如今
,在柏國故地,仍矗立著一座建于北宋時期的寶巖寺塔
,這座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塔于塔下民間盛傳的柏皇氏的傳說相映成趣
。相傳上古時期東方部族的一個首領(lǐng)叫做柏皇氏,因為他們以柏樹作為圖騰對象
,所以又稱柏皇氏為柏芝
。柏芝曾擔(dān)任過伏羲的助手,傳說
,聞名中外的中華太極八卦圖
,便是遠古時期三皇之首的伏羲發(fā)明的。當(dāng)時有一只龍首蛇身的怪物
,見到伏羲后便精神抖擻
,背上龍磷閃閃發(fā)光,構(gòu)成一組圖案
,伏羲見狀只顧頂禮膜拜
,而柏皇氏卻用燒過的木炭將圖案......>>
問題二:姓柏有多少人問這個問題沒意義。
誰也答不了
。
如真想知
,
可直接詢問: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
負(fù)責(zé)管理戶籍、居民身份證 的
。
========================
祝你好運
。
問題三:古代姓柏的人有哪些柏常:黃帝時有地官(司徒)
,帝顓頊有師傅柏亮父,帝嚳有師傅柏昭
。帝堯時,柏皋封在柏(今在河南舞陽縣東南)
,號柏成子
。柏,神話傳說中的蜀王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稘h?揚雄?蜀王本紀(jì)》:“蜀王之先名蠶叢,后代名曰柏
,后者名鳧
,此三代各數(shù)百歲,皆神化不死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柏高:神話傳說中的仙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渡胶=?jīng)?海內(nèi)經(jīng)》:“山青水之東
,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于此
,至於天
。”郭璞注:“柏子高
,仙者也
。”
柏良器:唐朝時人
,他的父親被安祿山殺死
,他立志報仇,少年從軍
,打了六十多場戰(zhàn)
,當(dāng)上將官時,才二十四歲
,以后更立大功
,做了大官。
柏叢桂:明朝寶應(yīng)人
。洪武時
,他上書朝廷建議筑淮堤,建槐樓40里
,以防備水患
。后來
,明大祖皇帝采納了柏叢桂的建議。在淮揚一帶征用民工56000人
,給他率領(lǐng)修建河堤
、槐樓四十里這個宏偉的工程,大功告成后
,鄉(xiāng)人稱為“柏家堰”
。世代造福于民,流芳千古
。
柏文蔚:字烈武
。率鎮(zhèn)江新軍響應(yīng)辛亥武昌起義,后被推為南京臨時 *** 北伐聯(lián)軍總司令兼第一軍軍長
、安徽都督
。民國4年在上海參加護國運動。民國6年在廣東參加護法戰(zhàn)爭
。民國13年以后
,歷任 *** 中央執(zhí)行委員、革命軍軍長
、國民 *** 委員等職
。民國21年日軍進攻上海,主張抵抗
,為時論所推崇
。
此外,還有西周時
,柏國君柏曾任周的太仆
。
東周時有史官柏堂騫。
漢有柏直
、柏始昌
。
唐代有左拾遺柏耆,左領(lǐng)軍衛(wèi)大將軍柏良器
,封平原王
。
元代有畫家柏子庭、柏招
。明代有延安衛(wèi)指揮史柏英
。
清代有著名畫家、詩人柏立本
,書法家柏謙
,畫家、書法家
、詩人柏古
。 ( 肇慶生活網(wǎng) zq758)
近代有資產(chǎn)階級革命家
、安徽都督柏文蔚。
問題四:全中國大約多少人姓柏
?就記得一個香港的女演員
,柏安妮
問題五:百家姓有姓柏了不柏
一、姓氏來源:
①《尚友錄>>記載:“古柏氏之后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毕鄠魃瞎艜r代有柏皇氏,是東方部族的首領(lǐng)
,名叫芝,因以柏木為圖騰
,所以稱為柏芝
。據(jù)說他曾擔(dān)任伏羲的助手,勤勞于天下而不居功
,造福于民而無所欲求
,所以深得百姓擁護,被尊為柏皇
。他住在皇柏山(在河南陳留縣)上
,他的子孫就是柏氏。
②《姓氏考略》記載:“春秋柏國
,為楚所滅
,子孫以為氏,望出魏郡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贝呵飼r的柏國,在現(xiàn)在的河南省西平縣的西方
,至今還有一個柏亭
。柏姓的發(fā)祥之地就在這里,后來國滅之后
,子孫逐漸繁衍到魏郡(今河南臨漳縣)
、濟陽(今山東省定陶縣)。
二
、姓氏由來 傳說遠古時三皇之首的伏羲
,手下有個大臣,名芝
,以柏木為圖騰
,人稱柏芝。他協(xié)助伏羲治理天下立了諸多功勞
,但并不因此而自滿
,深得伏羲的信任
,后當(dāng)上東方部落的首領(lǐng),所以史家又稱他為柏皇氏
。 有一次
,孟津河中突然出現(xiàn)了一只怪獸,龍首而蛇身
,遍身長滿龍鱗
,高八尺五寸,形狀象魚又象駝
,左右各生一個肉翅
,在波濤中游來游去。伏羲聞訊后
,趕到孟津河邊
。那怪獸看見伏羲后,更是精神抖擻
,背上的龍鱗閃閃發(fā)起光來
,似乎組成一種圖案。伏羲似有所動
,知是神靈指點
,忙命排香案*禮膜拜。 當(dāng)時柏皇隨伏羲一起
,見此靈機一動
,趕快撿起一塊燒過的木炭,迅速把怪獸身上的圖案畫在一塊大石上
。等伏羲祀拜完畢
,那怪獸即沉入水中不見,伏羲這才想起怪獸身上的圖案沒有記下來
,十分遺憾
。這時,柏皇已把圖案抄在木板上獻給伏羲
。 伏羲大喜
,回去后日夜鉆研,終于畫成對后世產(chǎn)生極大影響的天下第一圖:太極八卦圖
。 由于柏皇氏聰明睿智
,所以一直到周朝,他的后代都為帝王師
,如顓頊帝的老師為柏夷亮父
,嚳的老師為柏招。另外,黃帝的地官是柏常
,佐禹治水的則是柏翳等
。所以,柏姓是古姓中的貴族
。后來
,柏姓大多轉(zhuǎn)化為其它姓氏,所以現(xiàn)在反倒不多了
。
三
、遷徙分布:分布在各地的柏氏,大體上都有分支始祖及遷徙原因
。
四
、宗祠堂號:忠恕堂。望出魏郡
五
、歷史名人: 黃帝時有地官(司徒)柏常
,帝顓頊有師傅柏亮父,帝嚳有師傅柏昭
。帝堯時,柏皋封在柏(今在河南舞陽縣東南)
,號柏成子
。 柏,神話傳說中的蜀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稘h?揚雄?蜀王本紀(jì)》:“蜀王之先名蠶叢,后代名曰柏
,后者名鳧
,此三代各數(shù)百歲,皆神化不死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柏高,神話傳說中的仙人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渡胶=?jīng)?海內(nèi)經(jīng)》:“山青水之東,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
。柏高上下于此
,至於天?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惫弊ⅲ骸鞍刈痈?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仙者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西周時
,柏國君柏曾任周的太仆
。東周時有史官柏堂騫。漢有柏直
、柏始昌
。唐代有左拾遺柏耆,左領(lǐng)軍衛(wèi)大將軍柏良器
,封平原王
。元代有畫家柏子庭、柏招
。明代有延安衛(wèi)指揮史柏英
。清代有著名畫家、詩人柏立本
,書法家柏謙
,畫家、書法家
、詩人柏古
。近代有資產(chǎn)階級革命家、安徽都督柏文蔚
。
問題六:你們身邊有姓柏的人嗎
?有
問題七:姓柏的名人有哪些?我就是姓柏的
,為什么百家姓里沒有姓柏的
?我也是姓柏的
問題八:目前柏姓人口總數(shù)有多少?柏姓人口約五十萬四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0031%左右
,在當(dāng)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六位(2010年人口普查時的數(shù)據(jù))
如果按照接近中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的0.5%來算
,到現(xiàn)在人口大約五十一萬五千多
問題九:姓柏的由來 [ 歷史]柏(Bǎi,舊讀Bó)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贏姓
,出自遠古舜帝時候的賢人柏翳(伯益)
,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在史籍《史記?秦本經(jīng)》中記載:“大費拜受佐舜
,調(diào)訓(xùn)鳥獸
,鳥獸多訓(xùn)服,是為柏翳
,舜賜嬴姓
。”柏翳
,就是大費
,又稱伯益,為舜帝執(zhí)政時期的司徒,專職負(fù)責(zé)畜牧之事
,因功被舜帝賜姓為贏
,此之后柏翳便有了兩個姓氏,即贏姓和柏氏
。柏翳就是柏氏的始祖
,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了。據(jù)古書記載
,伯益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他幫助舜帝馴養(yǎng)鳥獸,教人們將牛
、羊
、豬、狗
、雞
、鵝馴養(yǎng)后,物質(zhì)生活的來源就更有保障了
。
伯益還曾積極幫助大禹治水
,也立了大功。在伯益的后裔子孫中
,形成了兩支主流姓氏
,其中一支稱柏氏,世代相傳至今
。
源流二:
源于柏皇氏后代
,出自周朝時期的柏國
,屬于以國名稱為氏
。早在周朝的時候就有一個柏國,亦稱柏子國
,是周公旦賜封柏皇氏后裔的一個子爵小諸侯國
,故址在今河南中部。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記載:“柏國在今蔡州西平縣
,為楚國所滅
,子孫以國為氏”?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疾彀鼗使实?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古籍記載其古柏子國“立于正陽之南”,開國君王就是黃帝的臣子柏高
。上古時期所說的“地中”
,一般是指黃帝定都之地新鄭,后來的柏子國封地應(yīng)距其地不遠,古西平位于新鄭之南
,應(yīng)為柏皇氏之祖地
,柏子國都城古稱柏亭,即在今河南省平頂山市舞鋼市及周圍地區(qū)
。今史學(xué)界相辯
,一說柏子國當(dāng)在河南省駐馬店市的西平縣,一說柏子國在河南省平頂山市的舞鋼市
,其實并沒有根本沖突
,漢、唐
、宋時期的蔡州西平
,其地囊括今西平縣和舞鋼市,實為一地之稱
。2006年11月
,古柏國都城柏亭遺址在今舞鋼市尹集鎮(zhèn)謝古洞村一帶被發(fā)現(xiàn),都城南門就在肖灣村東
,而田崗水庫東岸一條兩千多米長的古柏國城郭遺址
,就是古柏國西門所在。
西周時期
,柏皇氏后裔所建柏子國
,其國人將先祖時期的一些地名帶到了封國,如“皇人山”
。著名的南宋學(xué)者羅泌在《路史?前紀(jì)六》中記載:“皇人山
,謂之伏羲山?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卑鼗适蠟榉耸现?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因此稱“伏羲山”有證可循。柏子國人崇尚柏樹
,稱頑強
、高大而長壽的古柏為柏皇,并以柏為氏族圖騰
,可見柏皇氏影響之久遠
。柏子國在春秋時期是個弱小的諸侯國,因此依附于強大的齊國
,為齊國的盟國之一
,在史籍《左傳?僖公五年》中記載:“江、黃
、道
、柏方睦于齊”
。在齊桓公姜小白霸業(yè)鼎盛時期,柏子國與江國
、黃國
、道國等小國與齊國十分和睦。
春秋末期
,柏子國為楚國所滅
。國滅后,柏子國王族后代和國民就用原來的國名作為姓氏
,稱柏氏
,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源于贏姓
,出自遠古嚳帝時候的賢人招
,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招
,為帝嚳之師
,史稱公。傳說他曾力促帝嚳“掃夔門之陋
,惟嘉植之足珍
,故美名之可究?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惫?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就是古代的俗“柏”字,與柏字同義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