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開皇年間改新安郡為谷州,后谷州與新安郡交相代替
,隋大業(yè)初年省東垣入新安。隋朝時(shí)期的新安郡是由歙州改置
,后移治休寧(今安徽休寧),再后移治到歙縣(今安徽歙縣)
。唐貞觀年間移治于今新安,后不復(fù)變
。
清河郡:西漢高祖劉邦五年(己亥
,公元前202年)置郡,后屢改為國
,漢元帝永光年間(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為郡,治所在清陽(今河北清河)
。東漢改為國
,移治甘陵(今山東臨清)
,其時(shí)轄地在今河北省清河縣至山東省博興縣
、臨清縣一帶地區(qū)
。元朝以后轄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棗強(qiáng)縣、南宮縣各一部分
、山東省臨清縣、夏津縣
、武城縣及高唐縣、平原縣各一部分地
。
堂號(hào)
河?xùn)|堂:以望立堂。現(xiàn)居青海省民和縣松樹鄉(xiāng)一帶有一小部分聶氏家族
。
新安堂:以望立堂。荊林聶族
、升山聶族等堂號(hào)。
憫農(nóng)堂:唐朝進(jìn)士聶夷中
,很同情農(nóng)民,寫有《憫農(nóng)詩》(二月賣新絲
,五月舂新谷。醫(yī)得眼前瘡
,挖卻心頭肉。)
。膾炙人口。
垂裕堂:湖南衡陽縣金蘭鎮(zhèn)雙厚聶族的堂號(hào)
,人口五萬余。
光裕堂:江西豐城、湖南衡山后山
、常寧松柏答家洞等聶族堂號(hào)。
崇德堂:江西樟樹
、湖南衡山前山的荊林聶族堂號(hào)
。
三禮堂:湖北監(jiān)利聶族的堂號(hào)
,人口七萬余
。
崇本堂:江西泰和縣塘州鎮(zhèn)桃源聶族堂號(hào)。
理學(xué)堂:湖南省武岡市稠樹塘鎮(zhèn)楊柳村聶族堂號(hào)
。
問政堂:安徽潛山、江蘇溧水北山底支
、江西九江市沙河毛橋村聶族堂號(hào)。[4]
東郡堂:江蘇徐州市云龍區(qū)聶族堂號(hào)
。
宗族特征
聶姓家族優(yōu)異無比,人才濟(jì)濟(jì)
。不但節(jié)義之士滿載于他們的家譜之中,而且出了不少的名臣良吏和飽學(xué)之士
,留給千秋萬世的子孫以無盡的光輝。
現(xiàn)今當(dāng)代聶姓多將領(lǐng)
。除音樂家聶耳外,共和國共有四位聶姓將帥
。大名鼎鼎的聶榮臻元帥,還有中將兩位
,他們是湖北省禮山人聶鳳智,安徽省阜南人聶鶴亭
,巧合的是,此三人均卒于1992年
。另有少將聶濟(jì)峰,河北省晉州人
。
家譜文獻(xiàn)
江西宜黃聶氏宗譜十六卷,(清)聶心良
、聶心煥等纂,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木刻活字印本?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市獅子口鄉(xiāng)丁家塢村。
浙江衢州聶氏重修宗譜
,(清)聶紹標(biāo)等修,清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三禮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冊(cè)?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檔案館。
湖南沅江聶氏四修族譜十二卷
,首三卷,(清)聶正貽
、聶正澐、聶大并等纂
,清光緒四年(公元1877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
、第一~二卷。現(xiàn)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
湖南臨湘聶市南莊謝氏九續(xù)族譜,(清)謝守琨纂
,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xiàn)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今僅存第一卷
。
重慶長壽聶氏族譜四卷
,(清)聶合忠
、聶獻(xiàn)廷修
,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被收藏在重慶市長壽縣晏家鄉(xiāng)紅旗村。
湖莊聶氏四修譜兩卷
,(清)聶典順等纂修
,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肇修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冊(cè)。現(xiàn)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wǎng)站檔案館
。
江西清江湖莊聶氏四修族譜二卷
,(清)聶典順、聶凌漢等修
,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肇修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冊(cè)?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被收藏在中國社會(huì)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吉林大學(xué)圖書館
。
江西清江城西香田聶氏重修族譜三卷
,(清)聶志劍纂,清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三禮堂木刻活字印本?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被收藏在江西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
湖南臨澧縣聶氏族譜六卷
,(民國)宋云清纂,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木刻活字印本
,今缺第三卷。現(xiàn)被收藏在湖南省灃縣檔案館
。
湖南衡山聶氏家譜四卷,(民國)聶其昌
、聶其煌等編
,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鉛印本?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被收藏在遼寧省大連市圖書館
。
安徽潛山聶氏六修族譜三十卷,首一卷
,(民國)聶驥君修,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問政堂木刻活字印本,今缺第二卷
、第八卷、第十四卷
、第十九卷、第二十四卷
、第二十八卷。現(xiàn)被收藏在安徽省安慶市圖書館
。
廣東南海聶氏家譜,(清)聶綽彝編
,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一冊(cè)。現(xiàn)被收藏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
廣東新會(huì)河?xùn)|郡鹿頸崗聶氏家譜,(民國)聶祿初校訂
,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德慶新新印務(wù)局鉛印本一冊(cè)。現(xiàn)被收藏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
。[5]
更多[6] 見聶氏族譜
排行詩
山東省濟(jì)南市濟(jì)陽縣聶氏字輩:.....三中建立振月。
山東省德州市聶氏字輩:“宜司振培志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