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只有不到1%的人關(guān)注我們
你真的很特別

寫在初冬
2021-1-17
文字/張建明
依稀記得少年時代的我就對白酒有了一定的認識
,出于獵奇心理,常常趁父母親不在家時偷喝幾口,卻是品不出美妙的滋味
,唯一的感受就是很辣。那時候,父親每天干完地里的農(nóng)活收工回家,到了吃飯時間總要喝上兩杯
,日常能供父親下酒的菜便是母親炒幾個雞蛋外加一盤花生米就很奢侈了,因為家養(yǎng)的雞蛋是要賣了貼補家用的
。平常父親喝著五角錢一斤的散裝白酒
,父親喝酒的器具是我們村里多數(shù)人家必備的一種口大底小、通體白底陶瓷
、外表釉面印花且?guī)О训男【浦?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村里喝酒人都能夠很精確的知道它的容量為一兩二錢五,我父親一般每天中午和晚上都要喝上三四杯
,每當?shù)谒谋惯M酒盅后
,母親就默默地把酒瓶拎到房間,防止父親貪杯
。在那個計劃經(jīng)濟的年代
,農(nóng)村家庭除了逢年過節(jié)領(lǐng)到生產(chǎn)隊的工分報酬才去集市割一斤豬肉回來打打牙祭,平常生活拮據(jù)得很
。至于喝酒
,能滿足父親喝得起五角錢的散裝酒已經(jīng)不錯了
,只有遠方重要親戚或者村里的父母官來訪才舍得去買瓶裝的八塊錢的“分金亭”,瓶裝分金亭和散裝白酒都是從村頭供銷社旗下的代銷店買來的
。分田到戶以后
,家家戶戶的糧食交完公糧之后都有些富余了,于是家鄉(xiāng)盛行土燒小麥酒
,土燒小麥酒需找鄉(xiāng)里專門做酒的師傅上門制作
,制酒工序大致分為浸泡、蒸糧
、拌曲
、發(fā)酵
、蒸餾出酒
、窖藏等,土燒小麥酒度數(shù)較高
,制作工藝流程也比較復(fù)雜
,做酒師傅一般也不輕易外傳技藝。雖說農(nóng)村土燒酒無法比擬工藝先進的瓶裝酒
,但絲毫不影響父輩們對那口烈酒的嗜好與渴望
。父親那年開始到鄉(xiāng)棉花收購站上班,結(jié)識了一位資深酒友后
,從此真正開啟了對酒的貪戀之路
。因為離開了母親的監(jiān)管,父親常常不醉不歸
,久而久之
,也就形成了酗酒的毛病,以至于在家獨飲也常把自己灌醉
。父親去世多年后
,母親還時常念叨父親醉酒后的恣意百態(tài),事實上
,打我記事起
,母親大半生都奔波在在勸戒、吵架和痛恨的歲月里
,實屬不易
。寫在過往日子里
東坡先生詩云“飲酒不醉最為高”。事實上
,醉酒對人體的傷害不容小覷
,酒精中的乙醇對大腦、心臟
、肝肺等器官功能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
,據(jù)說
,國人每年有大約二百萬人因飲酒過度導(dǎo)致肝臟等疾病的發(fā)生。
也許古人在發(fā)明酒的時候沒有預(yù)見它給人們帶來的傷害
,五千多年的酒文化又造就了文人騷客們關(guān)于酒和豪飲后的那些千古絕句
,詩人杜甫戲稱李白斗酒詩百篇,自己卻寫下“且看欲盡花經(jīng)眼
,莫厭傷多酒入唇”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這些傷感又喜悅的詩句
。我剛參加工作那時,在通州一家陶瓷建材公司從事瓷磚銷售工作
,因為公司的產(chǎn)品合格率偏低
,給銷售工作帶來很大的阻力,我和同事每天游走在建筑工地與土建材料員周旋
,應(yīng)酬也自然多了
。當然飯局上總得喝酒,起初
,我還能推脫
,因為有會喝酒的同事抵擋,有時候同事不在
,陪客戶的任務(wù)就落在我的身上
。記得有一次為了簽約一個大單,一桌四個男人喝了五斤白酒
,作為東道主的我可能喝了接近二斤
,是怎么回的家就不曉得了,只知道陪好“上帝”是任務(wù)
,拿下業(yè)務(wù)是目的
。寫在回憶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應(yīng)酬的需要,正常能喝八兩左右依然保持清醒的我酒量也算不差
,同時身體也開始抗拒了
,三十多歲便有了脂肪肝,常覺得腸胃不適
,這些都是長期超量飲酒惹下的禍根
。對于喝酒這件事來說,無論主動或被動
,個人覺得自身的約束力才是引起喝酒的內(nèi)因
。不管多么重要的飯局,勸酒者即使施展各種招數(shù),原則上堅持滴酒不沾的人總能躲過一劫
,無非都是顧及面子而已
,所以人們常說喝酒喝面子,面子的定義有多種
,有長輩的
、領(lǐng)導(dǎo)的、客戶的
、大男子主義的
、......不勝枚舉。離開銷售行業(yè)后
,我一直從事著工程管理工作
,有時也和工作關(guān)系上的甲方等領(lǐng)導(dǎo)在酒桌上進行工作匯報或交流。喝酒的人總具有多面性的人性特征
,有直奔主題來喂食酒蟲的
,有為賣醉而來,有酒醉心明和酒不醉人也不醉的
,酒后吐露的不一定是真話
,且說且聽著
。寫在思念里
一個亦師亦友的兄臺曾勸慰我
,真正要戒掉的是貪杯成性,適可而止才是境界
。因此而感悟:當酒成為你情緒寄托的載體時
,飲之已然不再是酒,是纏綿
、是憂傷
、是工作煩惱、是兒女情長
、是說不清也道不完的滄桑往事......
。
記錄生活擴展閱讀原創(chuàng)夜讀散文|我和“武大郎”的愛情(原創(chuàng))2010臺灣最感人公益短片 母親的勇氣原創(chuàng)夜讀散文|邂逅深夜(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散文精選:而我,就是遠嫁的那個女人(原創(chuàng))
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散文|既見天池
,不負清秋原創(chuàng)散文精選:母親(原創(chuàng))聆聽|散文朗誦:金黃的大斗笠原創(chuàng)散文 | 《一棵梨花帶雨的樹》(原創(chuàng))
原創(chuàng)原創(chuàng)散文|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微信號 :aishangsanwenba散文詩精選朱自清散文基督教詩歌詩歌朗誦愛國詩歌散文精選
掃碼關(guān)注
回家過年主題散文
一到春節(jié),我們都要回到家鄉(xiāng)過年
,在過年期間
,我們有什么感想呢?以下是我精心準備的回家過年主題散文
,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nèi)容哦
!
回家過年【1】 回家過年,這本是很簡單的四個字,卻是許許多多游子一年中的期盼
,當然
,這也包括那些在外求學的莘莘學子們。
在外瓢潑久了
,多想回到家鄉(xiāng)看看為我們牽掛的父母親人
。曾經(jīng)多少個日日夜夜想及這些,我們可以做的只是一壺濁酒而后在心底默默的祝福與思念
。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xiāng)”一年到頭,隱藏在我們心底的除了深深的牽掛還剩下什么呢
?一年到頭
,又有多少父母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遠方的兒女?
記得還小的時候我們是多么的喜歡過年
,有新衣服穿
、有壓歲錢拿,好多好吃好玩的
,還不用擔心作業(yè)是否已經(jīng)完成
。而今我們盼望著過年,卻只是那短暫的團聚
,可以陪父母陪親人說說心里的話
。同時我們又多么地害怕,害怕父母那期望的眼神
,尤其是害怕看見父母那滿頭烏發(fā)漸漸泛白
,甚至脫落。雖然我知道
,人沒有不會老的
,但看見父母臉上漸添的皺紋,和那漸漸泛白的烏發(fā)
,心中總會有一種心酸的感覺
。
曾幾何時,我們?yōu)榱俗约旱膶W業(yè)
、工作離開他們
,透過父母那充滿期待的眼神可曾讀懂父母心中的那份牽掛寂寞?那充滿笑容的深處隱藏著多少期待的淚水
。從幼兒園
、小學、中學
、大學
,甚至工作
,父母無時無刻不在對我們充滿了期待,而我們卻一次又一次的讓他們失望
。就是一年一度的“除夕團圓夜”
,也總有那么一些人以各種各樣的借口不回家,于心何忍
?
一年中的守候
,一年一度的團圓。在期待中我們過完了一年又一年
,也漸漸地長大了
,父母卻漸漸地老了。都說“小孩盼過年
,父母怕過年”
,而如今卻成了“父母比小孩更盼望過年”,其實父母盼望的不是過年
,只是那一年一度的團聚
。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
,掃房日;二十五
,凍豆腐
;二十六……小時候,常聽老一輩人這樣念叨著
,也在盼望著
,盼望著自己的孩子能夠早點回家過年
,哪怕你回家什么事都不干
,只是成天的摸麻將、打牌
、閑逛
,但只要見到你在身邊,父母總是笑咪咪的
。
鞭炮備好了
、年夜飯備好了、麻將備好了
、撲克備好了
、茶水點心也備好了,一切都準備停當
,只有父母仍在翹首期待
,期待著團圓的時刻早點到來。而當團圓的時刻到來了,他們總是會興奮地像個小孩
,為自己的兒女忙前忙后
。
大家肯定有這樣的經(jīng)歷,也許這種現(xiàn)象到現(xiàn)在還廣泛存在
,“回家過年時父母喜笑顏開
,而當正月里離別的時候,父母的臉上卻停止了笑容
,甚至會悄悄地抹眼淚
。”父母老啦
,身板也沒以前那么硬朗啦
,他們需要子女的陪伴,就像以前我們需要父母的陪伴
。
回家過年
,回到家中,不要一昧的只知道打牌娛樂
,也抽點空陪陪父母聊聊天
,就像小時候,父母也會經(jīng)常陪你聊聊天
。
回家過年【2】 一到農(nóng)歷的臘月
,空氣中驟然多了些年的味道。過年的氣氛
,也一日濃似一日
,老少男女,都在談?wù)撝^大年的種種趣事
;個性是那些常年漂在外養(yǎng)家過活的人們
,都在計劃著回家過年的事。謀生是大事
,淘金追夢也是大事
,回家過年,更是大事
。
這些如鳥兒一般
,離開了鄉(xiāng)土在異地他鄉(xiāng)生活勞碌的男女,又要開始一年一度的遷徙
,這樣的遷徙
,義無反顧,跟燕雀南飛幾乎毫無差別
;再累再苦
,旅途再長
,也擋不住回家的腳步;有雨有風
,鄉(xiāng)關(guān)再遠
,也熄不了心中企盼已久的熱烈。
回家過年
,是長久的等待
,是抑壓在心里的渴望,更是一年漂泊后的心靈慰藉
。行走得太久
,漂泊得太遠,掙扎的太累
,壓抑得太苦
,回家過年,正好能夠撣去兩肩的重壓
,在濃濃的家居氣息里
,安然睡一個好覺,能夠敞開情懷
,說自己想說的話
,做自己想做的事,把真實的生活
,把日子的濃釅拿捏得恰到好處
,把心中的情、心中的愛揮灑得酣暢淋漓
;回家過年
,就是跟家人團聚,就是天各一方的親戚朋友
,又能集中在一齊
,姐妹兄弟,又能夠集聚在父母的羽翼下
;父母欣慰
,夫妻和悅,兒女開心
,合家歡暢!
傳統(tǒng)的中國年
,賦予人們很多難以言表的光陰韻味
。聚居在一齊時,有時候真的少了些天各一方的刻骨和企盼
,甚至是按捺不住
。過年成了向心力
,活躍于每個人的心頭,隨著時刻的流淌
,又會產(chǎn)生不可抗拒的凝聚力
。是故,在每一次過年的團聚中
,人們都把親情
,友情,感情
,夫妻情
,兒女情,演繹得回腸蕩氣
、洶涌跌宕
,正因聚的背后就是再一次的分別,再一次的離開
,又是再一次的守候和期盼
。過年,無形當中成了一種紐帶
,成了一種媒介
,或者說,一種不遠千里萬里奔向一處的契機和動力
。正是正因有一次一次的分開
,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相聚時的滿心歡喜,也正因一次次守望已久的團聚
,更讓人們對生活
、對光陰,有著太多的銘心刻骨和念念不忘
。株組詞
每年的春運都會正因人滿為患
、被不一樣的聲音質(zhì)疑和詬病,即便如此
,每年的春運中
,都會有那么多的人不顧擁擠,不顧一票難求
,不顧路途遙遠
,毅然決然踏上返鄉(xiāng)的路。質(zhì)疑和詬病的聲音
,只關(guān)注了人流滾滾對客運所造成的莫大壓力
,卻忽視或者說起碼不夠關(guān)心,過年對許許多多謀生在外的人們對鄉(xiāng)情的眷戀
,對故土的魂牽夢縈
,對家園的念念不忘
,對親情的依靠和向往。如今的城市
,離不開這些群體
,但是這些群體未必真正融入到城市的生活中來。在他們的心里
,城市依然是別人的城市
,他們骨子里的鄉(xiāng)音鄉(xiāng)情,民情風俗
,還完整保留著鄉(xiāng)土的印記
,回家過年,就理所當然
,天經(jīng)地義
;似乎也只有回到了那一方天地,才能真正的自在
,才能真正的坦然
;財富,不必須就是首要的因素
,更重要的
、更在乎的,是身心的放松
,是俚語村言里的稔熟和隨意
。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是一句俗語
,更是游歷在外的人們心里邊的某種自我安慰。許許多多的人心里
,都有這樣的觀念
,家在哪里,根就在哪里
,回家過年
,也是對自身根本的一種認同和重溫。做人
,斷斷不能忘了自己的根本
。所謂水有源,樹有根
,人定然有自己的根本
。回家過年
,從某種好處上
,也是這種根本認識的形象表述。
現(xiàn)如今
,也有許多人由于種種原因
,留在工作和學習的地方,不能回家過年
,這并不是說
,他們沒有回家的愿望,少了這樣的念頭
,確是由于條件限制
,不得不做出這樣的決定,在他們的心里
,怎樣能少卻過年回家的想法
,他們何嘗不想同絕大多數(shù)人一樣,帶著滿身年的氣息
,走上那一條縈繞于懷的回鄉(xiāng)路
,無論是誰,無論是哪一年
,回家過年的念想都會讓人心潮難平
,迫于現(xiàn)實,取取舍舍罷了
。齊的組詞
回家過年
,是一種民俗,更是一種文化情結(jié)
,家和親人
,是永恒不變的主題,也會在每一年
,衍生出新的風味
,新的意境。
帶著鄉(xiāng)愁回家過年【3】 帶著鄉(xiāng)愁回家過年歲月的腳步邁進了寒冬臘月
,古城西寧過年的氛圍漸漸濃厚起來
。此時此刻,回家過年
,成為我年復(fù)一年的一種期盼
。凝望著窗外飛舞的雪花,翻閱著辦公桌上的臺歷
,恨不得將日子一下子掀到大年三十
,便可打包起一年的辛勞,收拾起一年的思緒
。丟開沒完沒了的工作
,與妻兒一起懷抱赤誠孝心
,奔向夢牽魂繞的土鄉(xiāng)小村,奔向生我養(yǎng)我的那片熱土
,奔向慈母溫暖的懷抱
。
離開彩虹的故鄉(xiāng),奔波鬧市,已有二十幾度春秋
。每逢臘月
,回家過年,這內(nèi)心深處難以釋懷的厚重情節(jié)
,就像一壇飄香的互助陳年青稞老酒
,繾綣的鄉(xiāng)愁就以流動的方式,在我的血液里輕輕淺唱
,給風風雨雨的過程
,增添一抹想要撫平但卻無法愈合的傷痛。
我出生在土鄉(xiāng)一個美麗的小村莊
,在我的記憶中
,每逢臘月,濃濃的年味氤氳在村野的上空
。殺豬宰羊的熱鬧此起彼伏
,做油餅、炸馓子
、貼對聯(lián)
、掛燈籠……年的味道在帶著泥土氣息的空氣里醞釀。
在記憶深處
,“有錢沒錢
,光光頭兒過年”,生活再拮據(jù)
,也要殺豬
。一戶殺豬,全村熱鬧
。下午三四點
,小孩們帶著請人吃肉的'任務(wù)忙碌在村東村西,一家不到
,第二三天也會誠摯邀請
,凡有老人之家,還要送一碗送過去
;過年拜年
,家家互拜,不將客人灌醉,實屬待客不周
,雖說酒水只有廉價的互大
、黑老二,但一切情誼凝聚在酒水里
,舉手劃拳
,在推杯換盞中
,在“感情深
,一口悶,感情淺
,舔一舔”的豪語中
,往昔的矛盾與隔閡,一概冰釋前嫌
。那濃濃的年味
,一直延續(xù)到二月二的歲月里。
曾幾何時
,“年味淡了”的感慨
,不僅僅在城市,也擴散到我那思念的土鄉(xiāng)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剜l(xiāng)過年,回家團圓
,除了親情的黏合
,也少不了舌尖上的誘惑,土鄉(xiāng)獨具特色的美食
,那獨領(lǐng)風騷的年俗
、永不褪色的年飯味道,鄰里間的歡聲笑語
,十幾年來
,成為我漂泊鬧市時難解的濃濃鄉(xiāng)愁。
在兒時的記憶中
,“過冬至宰聾子(羊)
,過臘八宰瞎娃(豬)”。的青海俗語成為故鄉(xiāng)孩子們的期盼
。每逢冬至
,村莊便流淌著一絲絲榨油餅、炒油飯
、馓油攪團的甜味
,以示慶祝豐收和團圓,過完團圓的“冬至”后,鄉(xiāng)村就開始忙碌起來了
。臘八粥也豐富了鄉(xiāng)村年的味道
。記得老舍的《北京的春節(jié)》中也記述了此習俗的難忘與隆重。青海的臘八粥就是麥仁飯
,有句順口溜:“吃了麥仁飯
,天天忙過年”。在臘八
,青海人還有獻冰
、吃冰的習俗。臘月初八
,正當三九
,天寒地凍,河床堅冰如鐵
,天亮前人們便到河床
,取來如白玉水晶般的冰塊,供獻在糞堆
、地頭
、院墻、庭院中心
、槽頭棚圈中
、果樹樹杈間,以示來年雨水充足
,風調(diào)雨順
。這天,村里男女老少不怕牙冷舌凍
,如吃冰糖一般
,“嘎巴嘎巴”嚼下幾塊冰下肚,寓意消病除災(zāi)
。喝著那麥仁與牛羊肉共舞的麥仁飯
,嚼著甘甜冰涼臘八冰,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
飛舞的雪花將我記憶的影子拉長變粗
,在這影子里,在臘八冰的回味中
,我渴望過年的思緒融入了淡淡的憂愁
。多少年來,鄉(xiāng)愁
,是童年記憶里盼望了一年的豐盛年貨
;鄉(xiāng)愁
,是那久別的鄉(xiāng)土、鄉(xiāng)俗和鄉(xiāng)情
;鄉(xiāng)愁
,成為我內(nèi)心最柔軟最憂傷的情愫。
窗外的雪花飄飄灑灑
,片片如翎
,仿佛是漫唱在鄉(xiāng)野的花兒穿空而來,悠揚著一顆心的向往
,也濕潤了雙眸的眺望
!此刻我的心中升騰起一種“飄落異鄉(xiāng)心獨潸然,掰起一片清冽村前純潔的河冰
,溫潤濃濃戀鄉(xiāng)的心田
。深情翹望藍天云端,聆聽娘親長長的呼喚
,傾瀉那滿是回家過年鄉(xiāng)愁的記憶?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钡募拍寄?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隨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時至今日
,工業(yè)化生產(chǎn)為生活提供了更多便捷
,但也讓大量傳統(tǒng)手工制作的年貨慢慢消失了蹤影。吃油攪團
、吃油飯
、吃臘八冰也逐步成為歷史,一種符號
。而如今每遇“冬至”
、“臘八”,食之無味的大魚大肉替代了往日難忘的油飯
、油攪團……雖然吃的還是那些食物
,但已經(jīng)不是原來的味道,那些傾注了農(nóng)民們一年勞作下來之后的欣喜和情感的食物
,在工業(yè)化生產(chǎn)的沖擊下
,失去了濃郁的芳香。我們懷念的是食物
,是誰也說不清道不明的年味
,藏在其中的,是潛伏在內(nèi)心深處的那份鄉(xiāng)愁
。往昔的甜甜年味
,往昔的情調(diào)與味道
,只給人們留下淡淡的記憶,如煙似霧
,逝去在心底的盡頭
。
翻著辦公桌上的臺歷,“除夕”赫然跳入眼簾
,喜紅的對聯(lián)
、春意無限的窗花、忙碌挑水的身影
、此起彼伏的笑語
,掩耳點炮的膽怯,上墳請祖過年的忙碌
,打醋壇除邪的神秘
。詩意著我的久違的記憶。
大年三十是一年中最忙碌的一天
。這一天家家戶戶在臘月二十四掃房的基礎(chǔ)上
,再次清掃庭院街道小巷,人人換上新衣
,喜紅對聯(lián)貼滿庭院
,加上農(nóng)村婦女心靈手巧的剪紙,庭院琳瑯滿目
,處處見紅
,平添了無限春意。在這一天
,家里家外
、角角落落要清掃干凈,從大年初一子夜時分一直到初三不得打掃院里院外
、室內(nèi)室外衛(wèi)生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農(nóng)村家家戶戶飲用甘甜的地下水
,自來水一度是城市人的專利
。所以在大年三十這一天,家家戶戶將盛水的大缸清洗干凈
,儲備好初一至初三的生活用水
,在這三天里,不得到泉里挑水吃
。老人們說大年初一至初三是鬼洗腳的日子
,泉水不干凈……
突然,窗外一聲爆竹聲
,驚醒了我的回憶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皷|風夜放花千樹”“一夜魚龍舞”,這些帶著強烈地域文化色彩的年俗
,曾賦予故鄉(xiāng)“過年”隆重的儀式感
。年年有余的期盼、來年祈福消災(zāi)的向往
、一年辛苦耕耘的犒勞……傳統(tǒng)的年俗給了大家物質(zhì)和精神的滿足
。望著高樓林立的都市,鞭炮聲漸少
,廟會變身商業(yè)促銷平臺的憂愁悄然潛入
,住在樓房的年輕人甚至不知灶神為何物,這些年俗成了留在我們這一代記憶深處難以再現(xiàn)的影像
,也成了我們這一代心中稠稠的年愁
。
在濃濃的年愁中,我打開收音機
,聽著一個關(guān)于“過年”的話題
。話題之余,一首《另一種鄉(xiāng)愁》飄然而至
,“沒有哭泣的那一種滋味
,那種使人刻骨銘心的鄉(xiāng)愁,如果深深經(jīng)歷那種感受
,才會明白為何占滿心頭……”聽著曲子,我不由的淚流滿面……
曾幾何時
,除夕夜
,一家人圍坐小火爐閑話家常的記憶;曾幾何時
,踏火追風跳茅火那美不勝收的感覺
;曾幾何時,除夕祭祖莊嚴凝重的痕跡?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F(xiàn)如今
,卻剝離了“祝福”的年俗只剩下吃吃喝喝
,不咸不淡的客套
,那初一至初三不得打掃衛(wèi)生、不得挑水吃的習俗只給人們留下悠悠的年的回憶
,心中也只留下那淡淡的惆悵
。
望著窗外的一切,思想著山那邊的故鄉(xiāng)
,月亮之上升起一縷藍色的鄉(xiāng)愁
。
思緒中
,我的心顫了!
回家過年
,勾起了一縷淡淡的憂愁
。
此刻,心底突然疼痛著那一句縈繞
,“我在這里
,而你在遠方……”耳畔響起父輩的嘆息:“唉!村莊還是不占的好……”我的家鄉(xiāng)在東部城市群發(fā)展的浪潮下
,也走上了城鎮(zhèn)化發(fā)展的道路
。望著消失的村莊,望著正在興起的“千城一面”的海東臨空工業(yè)園居民生活園區(qū)
,我回家過年的期盼情緒夾雜了一絲稠稠的失落
,以至于不敢回家的念頭潛入心頭。
想著著即將消失的村莊
,想著我再也不能在靜靜的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