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凱紫的詩詞之美(ID:kaizisc)
我一直覺得李煜應該是史上最令人同情的詞人了
。,大概只有他一人吧
他本是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的翩翩公子,卻因錯生帝王家,最后成了那無限屈辱的亡國之君。守不住江山
,護不住美人,成了他一生的痛。降宋之后他曾寫下一首《破陣子》
全詞如下:
四十年來家國
鳳閣龍樓連霄漢,
玉樹瓊枝作煙蘿
一旦歸為臣虜
最是倉皇辭廟日
教坊猶奏別離歌
,垂淚對宮娥。詞的上半闕寫的是南唐昔日的繁華
。南唐建國已有四十年的歷史
,方圓三千里,在五代十國中也算是大國。高大雄偉的宮殿棲鳳盤龍
,聳入云霄;宮苑內(nèi)遍布奇花異草,煙聚蘿纏,何其繁華。生活在這樣奢靡的宮殿中
,又怎會想到戰(zhàn)爭呢其實從南唐建國到李煜寫這首詞不過三十八年
,但詩詞中常常會取整,就像李商隱寫唐玄宗“如何四紀為天子”,一紀十二年,四紀四十八年,但其實唐玄宗在位大概只有四十五年,都是虛指罷了。第一句說的是開國的時間,而第二句說的是南唐的國土
。當時南唐共有三十五州
,三千里倒也不算夸張。而接下來的兩句則是極寫南唐的繁華景象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當初的宮廷生活有多豪華安逸,成為俘虜后就有多落魄失意。最后一句“幾曾”道出了心中的無奈悔恨。
也許他后悔當時沉迷享樂
,不理朝政了吧。只是大宋一統(tǒng)天下是大勢所趨,即使他勤于政事
,也挽救不了南唐的頹勢。比起“十四萬人齊解甲”的后蜀
,南唐君臣也算是有點骨氣了,至少曾反抗過下半闕寫的是降宋后的情景
自從成了宋朝的俘虜,心中憂愁苦悶
印象最深的便是
“一旦”二字既承接上闕的“幾曾”,又為下文的俘虜生涯做了鋪墊
。而接下來的“沈腰潘鬢”則是運用典故
,突出了俘虜生涯所遭受的折磨和痛苦。“沈腰”說的是南朝的沈約
。他曾和朋友說自己“革帶常應移孔,以手握臂,率計月小半分”,大概就是腰帶頻減,日漸消瘦的意思。“潘鬢”則是指古代的“第一美男”潘安
,他在《秋興賦》序中說自己“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所以潘鬢便成了中年華發(fā)的代稱。原本宋太祖趙匡胤對李煜還算優(yōu)待
,至少不刻意為難。而繼位的宋太宗就比較無恥了
,他常常召李煜的妻子小周后進宮作陪。國破家亡,本已悲傷到了極致
,又遭此侮辱,更是郁結(jié)于心,難以排遣,日漸消瘦,兩鬢發(fā)白也是情有可原的。而最后兩句說的是當年拜辭宗廟的情景
古人拜天地
而眾所周知
“男兒有淚不輕彈
全詞上半闕寫建國的繁華
通篇讀來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
不知你是否被打動了呢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cgf/1008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上一篇:
,風景這邊獨好
下一篇:
,而今邁步從頭越。" rel="prev">
雄關漫道真如鐵,但你溫暖有光.png" alt="你未必萬丈光芒
!.png" alt="非常在理的一段真實話
!.png" alt="8月30日最牛逼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