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古詩詞唐詩宋詞查詢,古詩詞分享!
▲蘇曼殊(1884-1918)僧裝像。
作者:最愛君 來源:最愛歷史杭州西湖的碧波殘影里,藏著許多波光十色的往事
。那植滿梅花的孤山下,但很牛.png" />
一座是南齊名妓蘇小小的
事實上
因為
1912年,李叔同應(yīng)邀擔任上?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短窖髨蟆返闹鞴P和編輯
這部小說寫的是
這可以說是中國第一部正面描寫和尚談戀愛的小說,被視為鴛鴦蝴蝶派的奠基之作
同小說里的三郎一樣
他的父親蘇杰生是廣東珠海人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蘇曼殊都以為河合仙是他的生母
▲幼年蘇曼殊與義母河合仙
遠離生母的蘇曼殊
十二歲那年
奇跡般病愈后的蘇曼殊選擇了離家出走
多年以后
在長壽寺的日子也沒有持續(xù)多久
他先在上海姑母家寄食兩年,學習中文和英文
在日本
只可惜好景不長
孤燈引夢記朦朧
,風雨鄰庵夜半鐘。我再來時人已去
,涉江誰為采芙蓉——蘇曼殊《過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那個徒留在世上獨活的人
,萬念俱灰,哀莫大于心死,重新產(chǎn)生了皈依佛陀的念頭。他中止了在日本橫濱大同學校的學習,負氣回到廣州,決心第二次出家。在廣州白云山上菖蒲澗,有一座宋代建造的蒲澗寺
。蘇曼殊來到寺中,決心寂坐禪房,度其青燈古佛生涯。為了表示出家的誠意一次
他答道:“我是由于擺脫不了感情上的困境才出家的
有關(guān)蘇曼殊的第二次出家,好友章士釗有詩一首:
最高名處是無名
飛錫暫趨蒲澗寺,誦經(jīng)不避闔閭城
。為情出家
,以情求道,終究不能讓心上無掛礙。沒過多久,他又返回了橫濱,繼續(xù)未完成的學業(yè)。▲幼年蘇曼殊與外祖父
、外祖母。蘇曼殊在橫濱華僑所辦的大同學校先后學習了四年
,又往東京早稻田大學高等預(yù)科學習一年,成城學校學習數(shù)月。在這將近六年的留學期間,他的生活很清苦。后來,他的同學兼好友馮自由回憶
,蘇曼殊在東京上學時,由于林紫垣一個月只資助十元,入不敷出,他只得住最低劣的“下宿屋”,吃摻了石灰的米飯,晚上也不點燈,就為了節(jié)省火油錢。在這段啟蒙時期的艱難歲月中,蘇曼殊開始投身革命
,正如章太炎所言:“革命是補泄兼?zhèn)涞牧妓?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日本橫濱在中國民主革命中曾經(jīng)起過特殊的作用。孫中山對橫濱華僑的工作極為重視
,曾居住在橫濱,從事革命活動,達八年之久。1903年
,在橫濱僑商的保送下,蘇曼殊轉(zhuǎn)去了成城軍校,繼而加入以反清為宗旨的第一個革命團體青年會后海天龍戰(zhàn)血玄黃
,披發(fā)長歌覽大荒。易水蕭蕭人去也
,一天明月白如霜。——蘇曼殊《七絕·以詩并畫留別湯國頓》
無奈蘇曼殊積極參加革命活動的行為,遭到了林紫垣的極力反對
,并以斷絕資助相威脅。但蘇曼殊寧可丟掉飯碗和中輟學業(yè),也不肯放棄革命
,結(jié)果被林紫垣強迫回國。在返程的輪船上,他偽造了一封自己的“遺書”寄給林紫垣,聲言他已到黃浦灘,即將投海自殺,死生不復相見,隨后轉(zhuǎn)頭繼續(xù)投身革命。回國后,沒了經(jīng)濟來源
,蘇曼殊先任蘇州吳中公學教習,后為上海《國民日報》撰稿。期間
,曾和好友陳獨秀合作翻譯雨果的《悲慘世界》,以《慘社會》之名發(fā)表,批判清政府統(tǒng)治下的“悲慘世界”和數(shù)千年來的封建觀念?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契闊死生君莫問
無端狂笑無端哭,縱有歡腸已似冰
——蘇曼殊《七絕·過若松町有感示仲兄》
孫中山和黃興都很欣賞蘇曼殊的率真性格和革命熱情
某次,蘇曼殊為章士釗寫了一篇雜文《嗚呼廣東人》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螅K曼殊便到香港投靠興中會負責人之一的陳少白
1904年春
后來因為和陳少白發(fā)生誤會而遭到冷遇
,蘇曼殊感到自己不能有所作為,便選擇了再次出家生天成佛我何能 幽夢無憑恨不勝。
多謝劉三問消息,尚留微命作詩僧
——蘇曼殊《柬金鳳兼示劉三》節(jié)選
他前往廣州番禺海云寺落發(fā)為僧
有一天他趁住持外出之機
南懷瑾《中國佛教發(fā)展史略》曾這樣評價他:
“行跡放浪于形骸之外
▲蘇曼殊西裝像。
蘇曼殊的確是個性情中人
他時而祝發(fā)托缽
風流倜儻的蘇曼殊很喜歡歌妓舞女
蘇曼殊每筆花銷都會細心記錄,甚至幾個銅板的小事也不放過
但他對于女人只是“品”
1908年
百助楓子問:“你對我心存芥蒂嗎 ”
蘇曼殊回答:“我怕達到沸點?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后來百助楓子主動提出訂婚
烏舍凌波肌似雪
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蘇曼殊《本事詩》節(jié)選
當年蘇曼殊在南社人士主辦的《太平洋報》連載《斷鴻零雁記》
,李叔同和蘇曼殊兩人都非常擅長美術(shù),后來被合稱為“南社二僧”蘇曼殊畫山水
▲蘇曼殊畫作
當時南社詩人葉楚傖也想要一幅蘇曼殊的畫,向他提了很多次
有一天
沒有了借口,蘇曼殊只好為葉楚傖畫了一幅畫
▲蘇曼殊《汾堤吊夢圖》。
對此
池上人尋午夢,畫中月罨孤墳
難得和尚謝客,坐殘一個黃昏
蘇曼殊生平不肯多作畫
,革命先烈趙伯先和蘇曼殊相識于南京陸軍小學,曾請他畫一幅《長城飲馬圖》,但是他沒有畫。后來黃花崗起義失敗,趙伯先憤懣嘔血而死。蘇曼殊十分痛惜
,把自己關(guān)在房中,把畫畫好,叫人帶去了香港,燒在趙伯先的墓前,并宣布從此以后,不再作畫。以致他流傳世間的畫稿就更少了。魯迅曾這樣描述:“我的朋友中有一個古怪的人,一有了錢就喝酒用光
,沒有了錢就到寺里老老實實過活。”這位有錢就花個光,無錢就落廟堂的怪人,就是蘇曼殊。蘇曼殊身體不好
,但極其貪吃小說名家包天笑還專門寫過一首詩來調(diào)侃蘇曼殊的嗜糖頑習:
松糖橘餅又玫瑰
想是大師心里苦,要從苦處得甘來
蘇曼殊還喜歡喝冰水
還有一則與他有關(guān)的故事,可以瞧見他的確生性率真無邪
,大概是這么回事:有一天
,蘇曼殊走在路上,碰到他的朋友胡蘊玉。胡蘊玉沖他打招呼:“你去哪里 ”蘇曼殊回答:“赴友飲。”胡蘊玉接著問:“你的朋友在哪里宴請你啊 ”蘇曼殊說不知道,然后反問胡蘊玉:“你又干什么去 ”胡蘊玉覺得有些好笑,但還是同他說:“我亦赴友飲。”“然則同行耳?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不知道上哪赴宴的蘇曼殊,最后跟著胡蘊玉到了胡蘊玉朋友的宴會上
,坐下拿起筷子就吃,也不和胡蘊玉的朋友打招呼,一直埋頭苦吃,吃到肚子發(fā)脹,離席而去。▲蘇曼殊的墨寶
。等蘇曼殊死后
,這樣的故事越編越多。準確來說,沒等蘇曼殊病逝,這種段子就流行了。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前文所提章太炎說的“飲冰”,冰是日本流行的一種解暑冰水
,后來又有“吃包子”對于蘇曼殊這樣作死般的貪吃,陳獨秀有自己的理解:
“他眼見舉世污濁
,厭世的心腸很熱烈,但又找不到其他出路,于是便亂吃亂喝起來,以求速死。在許多舊朋友中間,像曼殊這樣清白的人,真是不可多得的了?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1918年春
,蘇曼殊病卒于上海廣慈醫(yī)院。據(jù)傳說,住院期間醫(yī)生對他的飲食嚴加控制
,不準吃糖,可他卻逃出醫(yī)院,去街上大吃八寶飯、年糕、栗子和冰淇淋,致腸胃病加劇而死。死后,在他的床底下、枕頭旁都翻找出不少糖紙。蘇曼殊病逝的時候
,年僅三十四歲。如此一位集才、情、膽識于一身的人,竟然半僧半俗地孤獨一生。紅塵俗事眼前過
他的好友郁達夫?qū)μK曼殊有一段評價
“籠統(tǒng)講起來,他的譯詩
這樣的怪咖,生在晚清民初的時代
參考資料:1. 孟暉:《蘇曼殊傳記研究探析》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cgf/1066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李白《胡無人》" rel="prev">
一天一首古詩詞唐詩
下一篇:
人在困難時 ,但你溫暖有光"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