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畫一詩一哲思
愁添絲幾縷
,老怯鬢雙白
。

年華莫相逼
,疏櫛已細繅
。
——(宋
,佚名)
哲思小語:拉硬屎
、放響屁
、摳腳丫
、流大汗
、喝熱茶
,外帶剃頭掏耳刮胡子
,皆是人生福大者才能享受的大樂子
。噓,且比洗頭房成本低
。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來明日愁
。
——(唐
,羅隱)
哲思小語:豁達、開朗和樂觀是人需要具備的重要品質(zhì)
,誰都不可免去痛苦和煩憂,背負淚水生活
,沒法活
。
閨中少婦不知愁
,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啤ね醪g哲思小語:貧富不均是當下社會最大矛盾
,不均,才會有向往
、追求和進?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同樣,不均也會滋生報怨
、愁恨,甚至犯罪
。貧富永遠是相對的,世界上沒有一個人事事都滿意
,樣樣皆順心
,帝王的帝王的憂煩
,百姓有百姓的快樂
,人永遠是相互羨慕
。心態(tài)好,一切均好
。
一缽千家飯
,孤身萬里游。青目睹人少
,問路白云頭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宕罅骸げ即蜕姓芩夹≌Z:云游僧看上去自由
,背包族看上去自由
,其實人沒有真正的自由身
,不是受累于物質(zhì)
,就是受困于精神
。自由
、自由身
,總是以童話的方式誘惑著世人
。
一擔干柴古渡頭
,盤纏一日頗優(yōu)游
。歸來澗底磨刀斧
,又作全家明日謀?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巍な挼略逭芩夹≌Z:世物總分“表面上”和“實際上”,表面上看是無甚壓力
,是“頗優(yōu)游”,實際上都在“磨刀斧”
、“明日謀”
。人生沒有那么暖。
我學(xué)彭城寫歲寒
,何緣春色忽黃檀
。正如三醉岳洛客,時訪青樓白牡丹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鳌ば煳颊芩夹≌Z:孔子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這話最通俗的講就是兩個問題
,一個是飲食
,一個是男女(性問題)?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在生活好
,飲食不可過
,過之會“三高”
;男女不可過,過者被舉報
。情多累美人,亦被美人累
。
枿坐云游出世塵, 兼無瓶缽可隨身。逢人不說人間事, 便是人間無事人
。——唐·杜荀鶴哲思小語:人無百歲壽
,常懷千歲憂
。人能平衡自己
,才能認識他人
。煩惱來自不合理的欲念
,快樂來自于善念和知足
。
三界如轉(zhuǎn)輪,浮生若流水
。汝看朝垂露,能得幾時子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啤な暗谜芩夹≌Z:精神到處文章老,學(xué)問深時意氣平
,不與人爭
,不與人搏
,即使大師住在隔壁
,恕我沒空
,因為我有兩件事太忙
,一件是讀書,一件是睡覺
。
數(shù)尺絲綸落水中
,金釣一拋蕩無蹤
。凡魚不敢見天子,萬歲君主只釣龍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鳌そ饪N哲思小語:坐在那里釣魚
,被大老板選中
,然后高薪聘請
,出任CEO
,那是大頭夢
。運氣靠實力來爭取
,有了實力
,還需要積極
。積極有時比實力更重要,積極是自救和成就的萬能搬手
。
寒夜讀書忘卻眠
,錦衾香燼爐無煙
。美人含怒奪燈去
,問郎知是幾更天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濉ぴ墩芩夹≌Z:美人含怒奪燈去
,問郎知是幾更天 多美好的意境
,誰不想有這種福氣
非相非非相
,無明無無明
。明從暗里生,明通暗非盡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啤ね蹊笾菊芩夹≌Z:當你有辦法時,別人就拿你沒辦法
。
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
,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愿孩兒愚且魯
,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
——(宋朝
,蘇軾)
哲思小語:世生萬物,萬物相克相生
,福兮禍來,禍兮福至
,所以
,古人常說:人勝我無害
,我勝人無福
。
我有一方便
,價值百匹練
。
相打長伏弱
,至死不入縣
。
——(唐代
,王梵志)
哲思小語:是否有點清高 是否有點孤傲 還是有些氣節(jié)和傲氣好
,凍死迎風站
,餓死不彎腰
。
掃葉何時盡
,秋風秋雨多。
四山聲不斷
,一樹寂如何
——(清,龔賢)
哲思小語:人的一生就是和是是非非打交道,就是說說別人
,被別人說說,即使想躲
,也會“四山聲不斷”,當下最高的奢侈是寂寞
。
智者當歸去,何勞論輸贏
。
凡塵俗物累
,瀟灑看蜂營
。
——(佚名)
哲思小語:我也想——偶視金錢如糞土
,問題是——偶一點糞土都沒有
,只能攀上樹
,看看那位有糞土……
白日看云坐,清秋對雨眠
。眉頭無一事,筆下有千年
。——宋·邵定哲思小語:每臨大事需靜氣
,靜下來想事,才會更加有次序和條理
,若再有智慧之心
,定能達到凡人不及
。
關(guān)于佛教的詩句
1. 關(guān)于佛教的詩句
關(guān)于佛教的詩句 1.關(guān)于佛教的詩句
剛好收集了一些佛詩
,摘錄幾首提供您參考
插 秧 詩 —南北朝?契此和尚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
心地清凈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在前
。
贈質(zhì)上人 —唐?杜荀鶴
枿坐云游出世塵,兼無瓶缽可隨身
。
逢人不說人間事
,便是人間無事人
。
魚鼓頌 ——唐?趙州從諗
四大由來造化功
,有聲全貴里頭空
。
莫嫌不與凡夫說
,只為宮商調(diào)不同。
來時無跡去無蹤 ——唐?鳥巢禪師
來時無跡去無蹤
,去與來時事一同
。
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是夢中
。
學(xué)道 ——唐?龍牙居遁
夫人學(xué)道莫貪求,萬事無心道合頭
。
無心始體無心道,體得無心道亦休
。
悟道詩 —唐?某比丘尼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云
。
歸來笑牛梅花嗅
,春在枝頭已十分
。
不是眾生不是相
——唐?大川禪師
不是眾生不是相
,春暖黃鶯啼柳上。
說盡山河海月情
,依前不會還悵惆。
休惆悵
,萬里無云天一樣
。
山高豈礙白云飛
——唐?大川禪師
舊竹生新筍
,新花長舊枝
。
雨催行客到
,風送片帆歸
。
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云飛
。
終南別業(yè)
——唐?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
父子相守空山坐
——唐?龐蘊
父子相守空山坐
,無相如如寄有閑
。
世人見靜元無靜
,看似閑時亦不閑
。
2.關(guān)于佛教的詩詞
1.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莫使有塵埃
。
(神秀示法詩)2.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六祖示法詩)3.處處逢歸路,頭頭達故鄉(xiāng)
。
本來成現(xiàn)事
,何必待思量。(神照本如開悟詩)4.金屑眼中翳
,衣珠法上塵
。
已靈猶不重
,佛視為何人
。(文偃詩)5.幾年個事掛胸懷,問盡諸方眼不開
。
肝膽此時俱破裂
,一聲江上待郎來
。(分庵主開悟詩)6.焰里寒冰結(jié)
,楊花九月飛
。
泥牛吼水面
,木馬逐風嘶
。(本寂詩)7.三十年來尋劍客
,幾回落葉又抽枝。
自從一見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靈云志勤開悟詩)8.山前一片閑田地
,叉手叮嚀問祖翁;幾度賣來還自買
,為憐松竹引清風
。
(五祖清演開悟詩)9.空門不肯出
,投窗也太癡
。百年鉆故紙,何日出頭時
。
(神贊蜂子投窗詩)10.常憶西湖處士家
,疏枝冷蕊自橫斜
。精時一片當時事
,只欠清香不欠花
。
(虛舟普度墨梅詩)11.南去北來休便休
,白草吹盡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
,一任晚山相對悉。
(程顥題淮南寺詩)12.巖上桃花開
,花從何處來
?靈支才一見,回首舞三臺
。(覺海法因庵主開悟詩)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
。
列物堪比倫
,教我如何說
。(寒山吾心詩)14.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磕I沃洲山
,時人已知處!(劉長卿送上人詩)15.我有一方便
,價值百匹練
。
相打長伏弱
,到死不入縣
。(王梵志我有詩)16.南臺靜坐一爐香
,終日凝然萬慮忘
。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緣無事可商量
。(守安南臺靜坐詩)17.六祖當年不丈夫
,倩人書壁自糊涂。
分明有偈言無信
,卻受他家一缽盂
。(悟新詩)18.山縣蕭條早放衙,蓮塘無主自開花
。
三叉路口炊煙起,自瓦青旗一二家
。(惠洪詩)19.他人騎大馬,我獨騎驢子
。
回顧擔柴漢
,心下較些子。(王楚志他人詩)20.一樹春風有兩般
,南枝身曖北枝寒
。
現(xiàn)前一段西來意
,一片西飛一片東
。(了元詩)21.祖師遺下一只履
,千古萬古播人耳
。
空自肩擔跣足行,何曾踏著自家底
。(五祖演云詩)22.瞋是心中火
,能燒功德林。
欲行菩薩道
,忍辱護真心
。(寒山詩)23.獨坐清談久亦勞
,碧松燃火暖衾袍
。
夜深童子喚不起,猛虎一聲山月高
。(俞紫芝詩)24.碧澗泉水清,寒山月華白
。
默知神自明,觀空境逾寂
。(寒山詩)25.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
荷笠?guī)标?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青山獨歸遠。(劉長卿送靈澈詩)
。
3.和佛有關(guān)的古詩主要是寫有關(guān)忠心向佛的.
《謁》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謁》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一日,五祖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
,汝 等終日只求福田
,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
,福何可救
?汝 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
,各作一偈
,來呈吾看.若 悟大意,付汝衣法
,為第六代祖.” 眾人只等神秀作偈
,神秀偷偷在墻上書一偈曰: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五祖令門人炷香禮敬
,盡誦此偈.但親告神秀曰:“汝作此 偈
,未見本性
,只到門外
,未入門內(nèi).如此見解
,覓無上菩提
, 了不可得.” 惠能雖不識字
,一聞此偈,便知未見本性.托人亦書一偈曰: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一眾皆驚.五祖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 次日祖潛至碓坊
,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遂三鼓入室,五 祖以袈裟遮圍
,不令人見
,為說《金剛經(jīng)》.至“應(yīng)無所住而生 其心”
,惠能言下大悟
,一切萬法
,不離自性. 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凈
;何期自性
,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
,本自具足;何期自性
,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 法.” 三更受法
,人盡不知
,便傳頓教及衣缽. 神秀的這首詩代表了小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身是菩提樹,意思是我們的身體要象菩提樹一樣
,保持端正的體態(tài)
,不斷修持精進. 心如明鏡臺,是把我們的心比喻為明鏡臺
,如果灰塵粘染則不明澈.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字面意思為明鏡臺要不停地擦拭,才不會沾染上灰塵.意思是說我們要不斷地勤修
,保持心境的平和
,才能恢復(fù)本心得悟正果. 該詩前兩句是講的身心方面的修行,后兩句是修行的結(jié)果
,明心見性.小乘佛教注重的是自身的苦修實證
,見性成佛.小乘的思想是本心即佛.這些在神秀的詩中都體現(xiàn)出來. 而“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突顯了大乘佛教的思想意境. 菩提本來是指的菩提樹
,菩提本無樹,就是否定了菩提樹的有形實質(zhì).明鏡亦非臺
,同樣也是否定明鏡臺的有形實質(zhì).這兩句是說,菩提就在你的心中
,明鏡也只是你的心.菩提樹也好
,明鏡臺也好
,本來都是空.本來無一物
,何處若塵埃?意思是說
,既然本來一切事物都是空
,那么沾染塵埃又從何說起呢?塵埃也是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首詩的意境就在于空得徹底
,一切事物都是空,就連小乘的本心
、本性也是空. 這兩首詩已成為佛教歷史的一段佳話.大家普遍都認為慧能的詩悟性更高
,境界更深.從境界上講感覺是這樣
,但是慧能的詩給人的感覺太空了
,空得讓人摸不著邊際.而神秀的詩體現(xiàn)真修實悟
,給人更腳踏實地的感覺.也許這正是小乘和大乘的區(qū)別之處.
。
4.關(guān)于佛法的句子
關(guān)于佛家的句子有很多
,以下為摘自《金剛經(jīng)》
、《六祖壇經(jīng)》以及《心經(jīng)》的部分經(jīng)文
。
如下:1、如是滅度無量無數(shù)無邊眾生
,實無眾生得滅度者?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督饎偨?jīng)》大意:佛教化救度了無量無數(shù)無邊的眾生
,心里并沒有說某一個眾生是我度的,絕沒有這個觀念
。
2
、若菩薩有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即非菩薩?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督饎偨?jīng)》大意:一個學(xué)大乘菩薩道的人
,心胸里頭還有你
、我
、他,甚至給了人家好處時
,這個家伙應(yīng)該賣賣我的交情才對!這是世間法的作風
,佛法沒有,給了就給了
,要像“事如春夢了無痕”一樣的忘掉它
。
3、菩薩于法
,應(yīng)無所住行于布施
,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金剛經(jīng)》大意:是叫我們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
,不要有對象的觀念
。
譬如說要做一點功德
,出一點錢
,或者救濟一個人,然后說救濟了某一個人
,那是住相布施。4
、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金剛經(jīng)》大意:佛是不可以形相來見的
,拿形相來見佛
,就錯了
。5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
若見諸相非相
,則見如來?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督饎偨?jīng)》大意:凡是你有什么境界
,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來的
,不修就沒有了
。
若見諸相非相,你就見到佛了
,見到佛的法身了
。6、不應(yīng)取法
,不應(yīng)取非法。
——《金剛經(jīng)》大意:你講空也不對
,不是佛法
,執(zhí)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對
,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7
、法尚應(yīng)舍
,何況非法
。
——《金剛經(jīng)》大意: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
,像過了河的船
,都要丟掉。何況一切不是法呢
!8、無有定法
,如來可說
。
——《金剛經(jīng)》大意:佛法在哪里
?不一定在佛經(jīng)上?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篱g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學(xué)佛的精神和生活與現(xiàn)實人生分開
。9
、如來所說法
,皆不可取
、不可說
,非法
、非非法。
——《金剛經(jīng)》大意:如來所說法
,你也不可抓住
!你聽了他老人家的話,認為這樣就對
,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當了說得出來的
,表達得出來的
,已經(jīng)不是它了
。10
、一切賢圣
,皆以
無為法而有差別
。
——《金剛經(jīng)》大意:這是佛法的精神
,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
,佛法是承認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師
,乃至到了華嚴境界,連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對了一點
。11
、所謂佛法者
,即非佛法
。
——《金剛經(jīng)》大意:真正的佛不認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
,不認為自己是圣人
,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個佛法的觀念存在
,你已經(jīng)著相了
,說得好聽是著相了,不好聽是著魔了
。
12
、應(yīng)如是生清凈心,不應(yīng)住色生心
,不應(yīng)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
。——《金剛經(jīng)》大意:真正的清凈心
,不是有個光
,有個境界
,而是不住色
,不住聲香味觸法
,他說真正的修行
,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
。
應(yīng)該隨時隨地無所住
,坦坦然,物來則應(yīng)
,過去不留
。13、如來說世界
,非世界,是名世界
。
——《金剛經(jīng)》大意:佛告訴你
,這個世界一個一個灰塵
,一粒一?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覊m
,一個分子一個分子
,組合攏來
,構(gòu)成了一個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爛了
,分析了,本來就是空的
,沒有世界的存在。
14
、離一切諸相
,則名諸佛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督饎偨?jīng)》大意:離開了一切的相就是佛,這是真正的佛
。
15、若心有住
,則為非住?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督饎偨?jīng)》大意:若心有住
,可以訓(xùn)練意識專一
,比較能夠?qū)庫o
,但是認為這個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為非住
,這是最好的觀心法門
。
16、如來說一切諸相
,即是非相
。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
——《金剛經(jīng)》大意:不要著相
,哪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
,都是非相再進一步說
,不但無我
,也無人
,也無眾生。17
、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
、如語者、不誑語者
、不異語者
。
——《金剛經(jīng)》大意:佛說法是真實的
,不說假話
,說的是老實話
,實實在在
,是什么樣子就說什么樣子。18
、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
——《金剛經(jīng)》大意:無實
,沒有個東西;無虛
,但是不假的
。所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
,不真不假
,也就是金剛經(jīng)的中心重點,這里已經(jīng)全部點出來了。
19
、如來者
,即諸法如義?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督饎偨?jīng)》大意:世間一切法
,都是佛法
,沒有哪一點法不是佛法隨時隨地的任何一顆灰塵,清凈的地方
,臟的地方
,處處佛在現(xiàn)前
,這就是如來
。
20
、實無有法
,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督饎偨?jīng)》大意:真正的佛法,并沒有個固定的東西
,你如果得到一個固定的東西就是錯了。
實實在在沒有一個東西
,身體都沒有了
,連感覺都沒有了
,所以五蘊皆空
,連光也沒有
,色相也沒有
,一切都不可得,這個時候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徹大悟。21
、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
,是故名一切法
。——《金剛經(jīng)》大意:什么叫一切法
?一切法皆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