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4iwoc"><pre id="4iwoc"></pre></ul>
    <blockquote id="4iwoc"><tfoot id="4iwoc"></tfoot></blockquote>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詩詞歌賦

      古代3部處世奇書
      ,古人60句人生智慧,字字珠璣

      佩蘭 2023-07-24 23:35:26

      唐詩宋詞古詩詞唐詩宋詞查詢,古詩詞分享

      《紅樓夢》中有幅對聯(lián):世事洞明皆學問

      ,人情練達即文章
      。南懷瑾先生也說“不管是為政或做事
      ,要靠人生經驗的累積
      。而人生經驗累積成什么東西呢 簡單的四個字——人情世故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的確,為人處世懂點“人情世故”

      ,人生會暢達很多
      。而為人處世的學問,我們老祖宗也留下諸多寶典
      。其中
      ,《菜根譚》《小窗幽記》《圍爐夜話》被稱為“處世三大奇書”,自問世以來一直備受推崇
      。三部曠世奇書
      ,精選60句人生智慧,感受中國文化
      ,體悟修養(yǎng)心性
      、做人處世之道。

      ,古人60句人生智慧

      ,字字珠璣.png" />

      01

      《菜根譚》

      1、涉世淺

      ,點染亦淺
      ;歷事深,機械亦深
      。故君子與其練達
      ,不若樸魯
      ;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一個剛剛涉足社會的人

      ,閱歷不深,受到不良習氣的影響也少
      ;而閱歷豐富的人
      ,各種奸謀技巧也很多。所以
      ,一個堅守道德準則的君子
      ,與其過于精明圓滑,不妨樸實篤厚
      ;與其謹小慎微曲意迎合
      ,不如坦蕩大度。

      2

      、君子之心事
      ,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
      ;君子之才華
      ,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有道德有修養(yǎng)的正人君子

      ,他的思想行為應該像青天白日一樣光明磊落,沒有什么需要隱藏的陰暗行為
      ;而他的才情和能力應該像珍貴的珠寶一樣不浮淺外露
      ,從不輕易地向人炫耀。

      3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
      ,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
      。若言言悅耳
      ,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耳中能夠經常聽到一些不順耳的話

      ,心里常常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這樣才是修身養(yǎng)性提高道行的磨礪方法
      ;如果聽到的句句話都順耳
      ,遇到的件件事都順心,那么這一生就如同浸在甜蜜的毒藥中一樣

      4

      、疾風怒雨
      ,禽鳥戚戚;霽日光風
      ,草木欣欣
      。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
      ,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急風暴雨會使飛鳥走獸都感到哀婉悲傷

      ;風和日麗會使花草樹木都充滿欣欣向榮的生機
      。從這些自然現(xiàn)象中都可以看到人間不能夠一天沒有祥和安寧的氣氛,人的心中不能夠一天沒有欣喜樂觀的心情

      5

      、天地寂然不動,而氣機無息稍停
      ;日月晝夜奔馳
      ,而貞明萬古不易。故君子閑時要有吃緊的心思
      ,忙處要有悠閑的趣味

      天地看起來好像很安寧沒有什么變動,其實充盈在里面的陰陽之氣時時在運動

      ,沒有一刻會停歇
      ;太陽和月亮白天黑夜不停地運轉,但它的光明自古以來沒有改變
      。所以君子在閑散時要有緊迫感
      ,在忙碌時要有悠閑的情趣。

      6

      、恩里由來生害
      ,故快意時,須早回首
      ;敗后或反成功
      ,故拂心處,莫便放手

      在得到恩惠時往往會招來禍害

      ,所以在得心快意的時候要想到早點回頭;在遇到失敗挫折時或許反而有助于成功
      ,所以在不如意的時候不要輕易放棄追求

      7、面前的田地

      ,要放得寬
      ,使人無不平之嘆
      ;身后的惠澤,要流得久
      ,使人有不匱之思

      待人處事要心胸開闊,與人為善

      ,使人不會有不平的怨恨
      ;死后留下的福澤,要能夠流傳得長久
      ,才會贏得后人無窮的懷念

      8、徑路窄處

      ,留一步與人行
      ;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
      。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

      在經過狹窄的道路時,要留一步讓別人走得過去

      ;在享受甘美的滋味時
      ,要分一些給別人品嘗。這就是為人處世中取得快樂的最好方法

      9

      、交友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

      交朋友要有幾分俠肝義膽的氣概

      ,為人處世要保存一種赤子的情懷。

      10

      、寵利毋居人前
      ,德業(yè)毋落人后,受享毋逾分外
      ,修為毋減分中

      獲得名利的事情不要搶在別人前面去爭取,積德修身的事情不要落在別人后面

      ,對于應得的東西要謹守本分
      ,修身養(yǎng)性時則不要放棄自己應該遵守的標準。

      11

      、處世讓一步為高
      ,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
      ,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為人處世能夠做到忍讓是很高明的方法

      ,因為退讓一步往往是更好地進步的階梯;對待他人寬容大度就是有福之人
      ,因為在便利別人的同時也為方便自己奠定了基礎

      12、蓋世功勞

      ,當不得一個矜字
      ;彌天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

      一個人即使立下了舉世無雙的汗馬功勞

      ,如果他恃功自傲自以為是的話,他的功勞很快就會消失殆盡
      ;一個人即使犯下了滔天大罪
      ,卻能夠浪子回頭改邪歸正的話
      ,那么他的罪過也會被他的悔悟所洗凈

      13、事事留個有余不盡的意思

      ,便造物不能忌我
      ,鬼神不能損我。若業(yè)必求滿
      ,功必求盈者
      ,不生內變,必招外憂

      如果做任何事都能留些余地

      ,那么全能的造物主就不會忌恨我,鬼神也不能對我有所傷害
      。如果做事情一定要做到極點
      ,求取功名一定要得到最高,那么即使內部不發(fā)生變化
      ,也必然會招來外面的憂患

      14、攻人之惡

      ,毋太嚴
      ,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
      ,毋過高
      ,當使其可從。

      批評別人的過錯不要太嚴厲

      ,要顧及到別人是否能夠承受
      ;教人家做善事
      ,也不要要求過高,要考慮對方是否能夠做到
      ,不要使其感到太困難

      15、處世不必邀功

      ,無過便是功
      ;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

      為人處世不能夠刻意去追逐名利

      ,能夠做到不犯錯誤就是最大的功勞;對他人給予施舍不一定要求回報
      ,只要別人沒有怨恨
      ,就是最好的回報。

      16

      、人情反復
      ,世路崎嶇。行不去處
      ,須知退一步之法
      ;行得去處,務加讓三分之功

      人間世情的反復變化不定

      ,人生之路曲折艱難充滿坎坷。在人生之路走不通的地方
      ,要知道退讓一步讓人先行的道理
      ;在走得過去的地方,也一定要給予人家三分的便利
      ,這樣才能逢兇化吉
      ,一帆風順。

      17

      、福莫福于少事
      ,禍莫禍于多心。唯苦事者
      ,方知少事之為福
      ;唯平心者,始知多心之為禍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于沒有無謂的牽掛

      ,而最大的災禍莫過于多心猜忌。只有每天辛苦忙碌的人,才知道無事清閑的幸福
      ;只有心寧氣平的人
      ,才知道疑神疑鬼的禍害。

      18

      、施恩者
      ,內不見己,外不見人
      ,則斗粟可當萬鐘之惠
      ;利物者,計己之施
      ,責人之報
      ,雖百鎰難成一文之功。

      一個布施恩惠于人的人

      ,不應總將此事記掛在內心
      ,也不應對外宣揚,那么即使是一斗粟的恩惠也可以得到萬斗的回報
      ;以財物幫助別人的人
      ,總在計較對他人的施舍,而要求別人予以報答
      ,那么即使是付出萬兩黃金
      ,也難有一文錢的功德

      19

      、人情世態(tài),倏忽萬端
      ,不宜認得太真堯夫云:“昔日所云我
      ,而今卻是伊。不知今日我
      ,又屬后來誰
      。”人常作是觀
      ,便可解卻胸中掛矣

      人世間的冷暖炎涼,瞬息就會發(fā)生變化

      ,不必看得那么認真
      。堯夫先生說:“昨天所說的我,在今天已經變成了他
      。不知道今天的我
      ,明天又變成誰。”人們常作這樣的思考
      ,就可以解開心中許多牽掛

      20、用人不宜刻

      ,刻則思效者去
      ;交友不宜濫,濫則貢諛者來

      用人不應該苛刻

      ,如果用人苛刻,那些想前來效力的人也會因此離去
      ;交朋友不應該太濫
      ,如果交朋友太濫,那么善于逢迎獻媚的人都會設法來到身邊

      02

      《小窗幽記》

      1

      、能脫俗便是奇,不合污便是清
      ;處巧若拙
      ,處明若晦,處動若靜

      能夠超脫世俗便是不平凡

      ,能夠不同流合污便是清高;處理巧妙的事情要用樸拙的方法
      ,處于暴露之處要善于隱蔽
      ,處于動蕩的環(huán)境要像處在平靜的環(huán)境中一般。

      2

      、讓利精于取利
      ,逃名巧于邀名。

      讓利于人比爭取利益更精明

      ,逃避名聲比爭奪名聲更明智

      3、聞謗而怒者

      ,讒之隙
      ;見譽而喜者,佞之媒

      聽到毀謗的言語就發(fā)怒的人

      ,進讒言的人就有機可乘;聽到贊美恭維的話就沾沾自喜的人
      ,諂媚的人就乘機而入

      4

      、事有急之不白者,寬之或自明
      ,毋躁急以速其忿
      ;人有操之不從者,縱之或自化
      ,毋操切以益其頑

      有些事在情急之中不能辯白時,寬緩下來

      ,事情或許會自然澄清
      ,不要因急躁而引起更大憤怒;人有剛愎不聽勸告的時候
      ,放縱他或許他會自然明白而改正
      ,不要因為太急切反而使他更加頑固。

      5

      、 寧為真士夫
      ,不為假道學;寧為蘭摧玉折
      ,不作蕭敷艾榮

      寧可做一個真正的君子,也不做一個假道學先生

      ;寧可做蘭花美玉被摧折
      ,也不做蕭艾這樣的野草而長得繁茂。

      6

      、取涼于扇
      ,不若清風之徐來;汲水于井
      ,不若甘雨之時降

      用扇子扇風求得涼爽,不如清風慢慢吹拂

      ;在井中汲水,不如上天降下及時雨

      7

      、要做男子,須負剛腸
      ;欲學古人
      ,當堅苦志。

      要做個大丈夫

      ,必須有一副剛直的心腸
      ;要學習古人,應當堅定磨煉筋骨的志向。

      8

      、煩惱場空
      ,身住清涼世界;營求念絕
      ,心歸自在乾坤

      將世界上一切煩惱看破,便是生活在清涼世界之中

      ;鉆營求取的念頭斷絕了
      ,心就生活在自由自在的天地間。

      9

      、無事如有事
      ,時提防,可以弭意外之變
      ;有事如無事
      ,時鎮(zhèn)定,可以銷局中之危

      在平安無事時要如有事時一樣

      ,時時提防,才能消除意外發(fā)生的變故
      ;在發(fā)生危機時要像無事時一樣
      ,時時保持鎮(zhèn)定,才能消除發(fā)生的危險

      10

      、少言語以當貴,多著述以當富
      ,載清名以當車
      ,咀英華以當肉。

      把少說話作為貴

      ,把多著書立說作為富有
      ,把好的名聲當成車,把品讀好文章當成吃肉

      11

      、執(zhí)拗者福輕,而圓融之人其祿必厚
      ;操切者壽夭
      ,而寬厚之士其年必長;故君子不言命
      ,養(yǎng)性即所以立命
      ;亦不言天
      ,盡人自可以回天。

      性格固執(zhí)的人福分微薄

      ,而性格靈活通融的人福氣大
      ;急躁的人容易壽命很短,而寬容敦厚的人則年壽很長
      。所以通達事理的君子不說命
      ,而是通過修養(yǎng)性情安身立命;也不談論天意
      ,而是充分發(fā)揮人的能力以改變天意

      12、士人有百折不回之真心

      ,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

      一個人只有真正具備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才能碰到任何變化都有應付自如的辦法

      13

      、心為形役,塵世馬牛
      ;身被名牽
      ,樊籠雞鶩。

      如果心靈被外在的東西所驅使

      ,那么這個人就像是活在人世間的牛馬
      ;如果人被名聲所束縛,那就像關在籠中的雞鴨一樣沒有自由

      14

      、待人而留有余不盡之恩,可以維系無厭之人心
      ;御事而留有余不盡之智
      ,可以提防不測之事變。

      對待他人要保留一份永遠不會斷絕的恩惠

      ,才可以維系永遠不會滿足的人心
      ;處理事情要留有余地而不是竭盡智慧,才可以提防無法預測的突然變故

      15

      、蒼蠅附驥,捷則捷矣
      ,難辭處后之羞;蔦蘿依松
      ,高則高矣
      ,未免仰扳之恥
      。所以君子寧以風霜自挾,毋為魚鳥親人

      蒼蠅依附在馬的尾巴上

      ,速度固然快極了,但卻難以避免依附在馬屁股后的羞恥
      ;蔦蘿纏繞著松樹生長
      ,高倒是高了,卻免不了攀附依賴的恥辱
      。因此
      ,君子寧愿以風霜傲骨而自我勉勵,也不愿像缸中魚
      、籠中鳥一般依附于人

      16、一失足為千古恨

      ,再回頭是百年人

      一旦犯下錯誤會造成終身的遺憾,發(fā)現(xiàn)后再回頭來看已經時過境遷難以挽回了

      17

      、貧不足羞,可羞是貧而無志
      ;賤不足惡
      ,可惡是賤而無能;老不足嘆
      ,可嘆是老而虛生
      ;死不足悲,可悲是死而無補

      貧窮并不是值得羞愧的事

      ,值得羞愧的是貧窮卻沒有志氣;地位卑賤并不令人厭惡
      ,可厭惡的是卑賤而又無能
      ;年老并不值得嘆息,值得嘆息的是年老時已虛度一生
      ;死并不值得悲傷
      ,可悲的是死時卻對世人沒有任何益處。

      18

      、人不通古今
      ,襟裾馬牛;士不曉廉恥
      ,衣冠狗彘

      人不通曉古今變化的道理

      ,那就像穿著長袍短衣的牛馬一樣;讀書人如果鮮廉寡恥
      ,那就是穿衣戴帽的豬狗

      19、花繁柳密處撥得開

      ,才是手段
      ;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跟

      在花繁葉茂的美景下能撥開迷霧不受束縛

      ,來去自如,才看出德行高尚
      ;在狂風急雨
      、貧困潦倒的環(huán)境中能站穩(wěn)腳跟,不被擊倒
      ,才是立場堅定的君子

      20、議事者身在事外

      ,宜悉利害之情
      ;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

      議論事情的人本身不直接參與其事

      ,應該弄清事情的利害得失;辦理事情的人本身就處在事情當中
      ,應當放下對于利害得失的顧慮

      03

      《圍爐夜話》

      1、不忮不求

      ,可想見光明境界
      ;勿忘勿助,是形容涵養(yǎng)功夫

      不因貪婪而嫉妒

      ,不因索取而奢求,可以看出一個人內心光明博大的境界
      ;在涵養(yǎng)的功夫上
      ,既不要忘記逐漸道義以培養(yǎng)浩然正氣,也不要因為一時正氣不足
      ,就恨不得借助外力馬上充盈

      2、人生不可安閑,有恒業(yè)

      ,才足收放心
      ;日用必須簡省
      ,杜奢端
      ,即以昭儉德。

      人活在世上不能夠只滿足于安逸閑淡

      ,有了長久經營的事業(yè)
      ,才能夠將放失的本心收回。平?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ㄙM必須簡單節(jié)省
      ,杜絕奢侈的習性,就可以顯示出勤儉的美德

      3

      、和平處事,勿矯俗為高
      ;正直居心
      ,勿設機以為智。

      為人處世要心平氣和

      ,不要故意違背習俗
      ,自視清高;平日存心要公正剛直
      ,要不投機取巧
      ,自認為聰明。

      4

      、愁煩中具瀟灑襟懷
      ,滿抱皆春風和氣;暗昧處見光明世界
      ,此心即白日青天

      在憂愁和煩悶的困境中能具備瀟灑大度的胸懷和氣魄,那么心里就會充滿春風和暢之感

      ,驅散愁云
      ;在昏暗不明的境遇中如能有開朗博大的胸襟,那么內心就能像青天白日般明亮無染

      5

      、一言足以召大禍,故古人守口如瓶
      ,惟恐其覆墜也
      ;一行足以玷終身,故古人飭躬若璧,惟恐有瑕疵也

      一句話就可以招來大禍

      ,所以古人言談十分謹慎,不胡亂講話
      ,以免招來殺身毀家的大禍
      。一件錯事足以使一生清白的言行受到污辱,所以古人守身如玉
      ,行事非常小心
      ,惟恐做錯事,會讓自己終身抱憾

      6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
      ;靠自己
      ,勝于靠他人。

      敬重他人

      ,便是敬重自己
      ;依賴他人,倒不如靠自己去努力

      7

      、嚴近乎矜,然嚴是正氣
      ,矜是乖氣
      ;故持身貴嚴,而不可矜
      。謙似乎諂
      ,然謙是虛心,諂是媚心
      ;故處世貴謙
      ,而不可諂。

      莊重有時看來像是傲慢

      ,然而莊重是正直之氣
      ;傲慢卻是一種乖僻的習氣,所以律己最好是莊重
      ,而不要傲慢
      。謙虛有時看來像是諂媚,然而謙虛是待人有禮而不自滿
      ;諂媚卻是因為有所求而討好對方
      ,所以處世應該謙虛,卻不可諂媚。

      8

      、求個良心管我
      ,留些余地處人。

      希望自己有一顆良善的心

      ,使自己時時不違背它
      。為別人留一些退路,讓別人也有容身之處

      9

      、用功于內者,必于外無所求
      ;飾美于外者,必其中無所有

      在內在方面努力求進步的人

      ,必然對外在事物不會有許多苛求;在外表拼命裝飾圖好看的人
      ,必須內在沒有什么涵養(yǎng)

      10、和氣迎人

      ,平情應物
      ;抗心希古,藏器待時

      以祥和的態(tài)度去和人交往

      ,以平等的心情去應對事物;以古人的高尚心志自相期許
      ,守住自己的才能以等待可用的時機

      11、古今有為之士

      ,皆不輕為之士
      ,鄉(xiāng)黨好事之人,必非曉事之人

      自古以來

      ,凡有所作為的人,絕不是那種輕率答應事情的人
      。在鄉(xiāng)里中
      ,凡是好管閑事的人,往往是什么事都不甚明白的人

      12

      、有真性情,須有真涵養(yǎng),有大識見
      ,乃有大文章

      要有至真無妄的性情,一定先要有真正的修養(yǎng)才能達到

      ;要寫出不朽的文章
      ,首先要有不朽的見識。

      13

      、處事有何定憑
      ,但求此心過得去;立業(yè)無論大小
      ,總要此身做得來

      為人處事,以什么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呢

      ,只要做到問心無愧就行了
      ;創(chuàng)業(yè)不一定要說什么大小,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能力來選擇
      ,只要適合自己就行

      14、氣性不和平

      ,則文章事功
      ,俱無足取
      ;語言多矯飾
      ,則人品心術,盡屬可疑

      如果一個人待人處事心氣不平和

      ,那么無論是做學問還是立功業(yè),都不會有什么值得他人效法的地方
      ;如果一個人語言故意做作
      、虛偽不實,那么這個人的品德及心性都令人懷疑

      15

      、但責己,不責人
      ,此遠怨之道也
      ;但信己,不信人
      ,此取敗之由也

      只責備自己

      ,不責備他人,是遠離怨恨的最好方法
      。只相信自己
      ,不相信他人,是做事情失敗的主要原因

      16

      、打算精明,自謂自計
      ,然敗祖父子家聲者
      ,必此人也;樸實渾厚
      ,初無甚奇
      ,然培子孫之元氣者,必此人也

      凡事都斤斤計較

      、毫不吃虧的人,自以為很成功
      ,但是敗壞祖宗的良好名聲的,必定是這種人
      。誠實儉樸而又敦厚待人的人
      ,剛開始雖然不見他有什么奇特的表現(xiàn),然而使子孫能夠有一種純厚之氣
      ,歷久不衰的
      ,就是這種人。

      17

      、處世以忠厚人為法
      ,傳家得勤儉意便佳。

      在社會上為人處世

      ,應當以忠實敦厚的人為效法對象
      ,傳與后代的只要能有勤勞和儉樸之意便是最好的了。

      18

      、誤用聰明
      ,何若一生守拙;濫交朋友
      ,不如終日讀書

      把聰明用錯了地方,不如一輩子謹守愚拙

      ,至少不會出錯
      。隨便交朋友
      ,倒不如整天閉門讀書。

      19

      、十分不耐煩
      ,乃為人大病
      ;一味學吃虧
      ,是處事良方。

      對人對事不能忍受麻煩

      ,是一個人最大的缺點
      。對任何事情都能抱著寧可吃虧的態(tài)度,便是處理事情最好的方法

      20

      、無論作何等人,總不可有勢利氣
      ;無論習何等業(yè)
      ,總不可有粗浮心。

      無論選擇什么樣的做人方法或你是什么樣的人

      ,都不能夠有趨炎附勢
      、追名逐利的習氣;無論你選擇什么樣的事業(yè)
      ,都不能夠有心氣輕浮
      、粗俗急躁的心思。

      現(xiàn)在新建了粉絲群以供各位詩友交流

      ,想入群的朋友
      ,請在后臺輸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區(qū)回復喔)。

      唐詩宋詞唐詩宋詞300首唐詩宋詞三百首唐詩宋詞元曲 唐詩宋詞精選回復“唐詩”

      、“宋詞”
      ,即可查詢詩詞。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cgf/1075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你猜對了多少?" rel="prev"> 四大名著中的人物謎語

      ,你猜對了多少
      相關文章
      你未必萬丈光芒,但你溫暖有光
      1你未必萬丈光芒
      ,但你溫暖有光
      。2一物降一物,錢能降萬物
      。3我就想配的上我所想
      ,我的肩膀能撐起我想要。4努力讓自己發(fā)光
      ,對的人才會迎光而來
      。5哪來的天生優(yōu)秀,都是一步一個坑踩過來的 ,但你溫暖有光.png" alt="你未必萬丈光芒
      ,但你溫暖有光" onerror="nofind(this)" >
      傳說的荊棘鳥
      簡約NEW|SEASON“有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這么一只鳥
      ,它一生只歌唱一次,但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yōu)美動聽
      ,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
      ,它就在尋找荊棘樹,知道如愿以償
      ,才歇息下來
      非常在理的一段真實話!
      做人
      ,知理
      ,知足,知趣
      !進退有度
      ,心寬有福
      ,相處舒服,事事順意
      !與人為善的態(tài)度做事
      ,寬容誠懇的心態(tài)為人,贈人玫瑰
      ,手留余香
      !懂得惜福把握當前一切,珍惜該有的幸福人生
      !人和人之間
      ,不一樣的個體,不一樣的心態(tài) !.png" alt="非常在理的一段真實話
      !" onerror="nofind(this)" >
      不要活得跟缺心眼似的
      更多精彩,請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心眼這東西
      ,很難懂!想多了
      ,小心眼
      ,想少了,沒心眼
      8月30日最牛逼的一句話
      !.png" alt="8月30日最牛逼的一句話
      !" onerror="nofind(this)" >
      【聽睡前故事】媽媽爸爸不住一起了兒童故事
      每晚8點哄孩子入睡 | 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免費收聽更多睡前故事點擊上方收聽音頻親愛的寶貝們大家晚上好,歡迎收聽兒童故事集匯
      ,我是你們的婷姐姐
      三月三,上巳節(jié)
      ,讓我們重拾古人風雅
      上巳(sì)節(jié)俗稱三月三
      ,古稱上巳節(jié),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ji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