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二年(207年)深秋
彼時
屈原的詩句突然涌上了曹操的心頭:“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
一代豪杰垂然老矣
年過半百的曹操捋著花白的胡須感嘆道: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
老驥伏櫪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想到這里
隨著曹操的吟詠之聲,碣石山下洶涌澎湃的海浪劇烈地敲擊著巖壁
01公元184年春天,隨著萬物復(fù)蘇
陽春三月,在河北巨鹿
張角到死也沒想到
黃巾起義給腐朽的東漢王朝一個沉重的打擊,把年輕的漢靈帝劉宏嚇得顫顫發(fā)抖
自登基起
正是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
02為什么說曹操地位高而身份卻很低微呢
這要從曹操的家世說起
。東漢末年
,漢獻帝之前的少帝、靈帝、桓帝、質(zhì)帝、沖帝、順帝、安帝等都十分年幼,即位時最大也只有15歲。所以當時的政治特點是:宦官專權(quán)曹操的家族就和宦官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關(guān)系
宦官雖然在當時有很大的權(quán)利,卻沒人瞧得起他們
黃巾起義是曹操發(fā)跡的起點,他搖身從文臣變?yōu)槲鋵?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初次征?zhàn)黃巾軍就大獲全勝
平定黃巾起義之后
那一年,是189年
。漢靈帝死后,年幼的太子劉辯登基,實權(quán)落在了何太后和母舅大將軍何進手里。此時
,宦官和外戚之間的矛盾愈積愈深。大將軍何進想借此機會聯(lián)合董卓殺掉“十常侍”(靈帝時操縱政權(quán)的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栗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十二個宦官),但事情敗露,何進反倒被宦官殺了。秋天,董卓進京
,廢了漢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xié)為漢獻帝,隨后又派人把劉辯母子毒死了。董卓的篡逆之行
,掀起了巨浪。戰(zhàn)亂之時,曹操逃出洛陽
,在陳留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190年正月,以袁紹為盟主一個月后,董卓脅迫漢獻帝遷都長安
。臨走時,他焚毀宮殿,挖開王陵,洛陽城方圓200里荒蕪凋敝,百姓流離失所。這一切都被曹操寫在了《薤露行》里:賊臣持國柄
,殺主滅宇京。蕩覆帝基業(yè),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
,號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
,微子為哀傷。——《薤露行》(節(jié)選)
看著洛陽的城郭,曹操就像紂王的兄長微子一樣感到無比哀痛
。一般詩人寫詩
,尤其是像曹操這樣親歷了悲慘歷史的人,都會直抒胸臆。所以這首《薤露行》中所體現(xiàn)的悲傷,絕對不是假悲傷。由此可見曹操的性情。在曹操之前
,文人都喜歡寫華麗鋪排的大賦;而曹操卻喜歡寫記錄行軍打仗等時事的詩歌,這在當時顯得格格不入,所以后世的一些評論家也認為曹操的詩不入流。但國學(xué)宗師錢穆先生卻認為,這種“落花水面皆文章,拈來皆是的文學(xué)境界,要到曹操以后才有,故建安文學(xué)親切而有味”。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后,曹操聯(lián)合各地軍閥討伐董卓
,但大家各懷鬼胎,都想借機擴充自己的勢力,只有曹操有膽量和董卓交鋒這段歷史
關(guān)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
軍合力不齊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
鎧甲生蟣虱
,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
,念之斷人腸。正如曹操所寫的那樣
,連年的戰(zhàn)亂使得民不聊生,野地里到處可見無人收的尸骨,士兵常年披著鎧甲,老百姓更是死傷無數(shù)。《薤露行》和《蒿里行》如同姊妹篇,將董卓顛覆漢室政權(quán)
,以及軍閥之間的利益爭奪原原本本地記錄下來。雖然各地軍閥結(jié)盟的聯(lián)軍解散了,但董卓也沒得到好下場
。他死都沒想到自己會被自己的手下呂布所殺董卓勢力瓦解后
03曹操在《蒿里行》中已經(jīng)有所劇透
但歷史中的曹操,果真如此嗎
我們可以從他的詩文中找到些許答案
讓我們追隨曹操的足跡
這一年
短短四年內(nèi)
有了強大的軍事后盾,曹操就一心想統(tǒng)一北方
但曹操并沒有急于打袁紹,而是先準備打劉備
195年
曹操不但收留了劉備,授其官職
劉備叛走之后
曹操周圍的人都說:“與公爭天下者,袁紹也
曹操卻說:“劉備
曹操看人真的很準
建安四年(199年)寒冬
官渡之戰(zhàn)(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官渡之戰(zhàn)打得很累
直到10月份
曹操聽從了許攸的建議
官渡戰(zhàn)后曹操清點了袁紹的書信,看到有自己的部下勾結(jié)袁紹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
官渡一戰(zhàn)為曹操統(tǒng)一北方奠定了基礎(chǔ)
04官渡之戰(zhàn)之后,隨著袁紹病死
建安九年(204年)
兩年后,烏桓(當時北方的游牧民族)攻破了幽州
在此之前
,他先帶兵滅了袁紹的外甥、并州牧高干(并州為十三州部之一,領(lǐng)太原、上黨、西河、云中、定襄、雁門、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平定了并州。攻打高干的途中
,曹操揮毫潑墨,寫下了《苦寒行》:北上太行山
,艱哉何巍?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羊腸坂詰屈
樹木何蕭瑟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
延頸長嘆息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梁絕
迷惑失故路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
。擔(dān)囊行取薪
,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
,悠悠使我哀。這首詩既寫出了冬日太行山的酷寒和險峻,也寫出了曹操剛毅外表之下的一顆多憂多思之心
。雖然他志向遠大,渴望統(tǒng)一天下,但他無論何時何地,最思念的依然是他的家人。這首詩的結(jié)尾處,曹操以周公自比,吐露心聲
。他說:“此時不由得想到了周公作的《東山》詩,心中生出無限感慨,我何時能像周公一樣平定天下 ”平定并州之后
,52歲的曹操率軍親征烏桓,8月,烏桓軍大敗,袁尚、袁熙逃到了遼東軍閥公孫康那里,后被公孫康所殺,將袁尚和袁熙的首級作為歸順曹操的見面禮。這一年的9月,曹操在蕭瑟的秋風(fēng)中凱旋而歸
。從未見過大海的曹操,特地來到了碣石山,登山觀海,寫下了千古名篇《觀滄?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
,山島竦峙。樹木叢生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漢燦爛
,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首詩可以說是“建安風(fēng)骨”的代表作
,寫得真是氣勢磅礴、蒼涼悲壯!而曹操的這種氣魄,是曹丕、曹植都不能及的。正如葉嘉瑩先生所說:“一般有詩人才情的人,不一定有曹操這種雄圖霸業(yè)的抱負;而有雄圖霸業(yè)抱負的人又不一定有詩人的才情。只有曹操具備了這雙方面的感情?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05曹操最大的愿望,就是統(tǒng)一天下
。北方平定之后,曹操率軍南下,他破荊州、下江陵,順流東下,準備掃平江南,沒想到,卻在赤壁被孫權(quán)、劉備聯(lián)軍戰(zhàn)敗,從此形成了天下三分的局面。赤壁之戰(zhàn)前夕,曹操寫了一首千古名篇《短歌行》:
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青青子衿
呦呦鹿鳴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月明星稀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這首詩流露出他對人才的渴望之心
。這首詩中多處用典:青青子衿、呦呦鹿鳴幾句詩皆出自《詩經(jīng)》。其中“青青子衿”指的是孫權(quán)、劉琦(劉表長子)兩位他渴望得到的人才,后面幾句詩“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之后的“明明如月
詩的最后
赤壁戰(zhàn)敗后,曹操更加求賢若渴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
“孟公綽為趙
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
這篇文章寫得很有特色。為了表達“唯才是舉”之決心
這句話寫得很有意思,是個典故
錢穆先生非常欣賞這篇文章。他說曹操的這篇《求賢令》很像羅斯福的《爐邊談話》
以曹操的身份地位,本該用莊重嚴肅的口氣寫《求賢令》
錢穆先生說:
后來諸葛亮,羽扇綸巾
曹操倜儻風(fēng)流,其下屬羊累官至上書左仆射
,當其都督荊州時,輕裘緩帶,身不披甲曹操在軍中,意態(tài)安閑
由此可見曹操的魅力
06雖然赤壁一戰(zhàn)失利
漢獻帝先冊封曹操為魏公,定國都于鄴城
接著又冊封曹操為魏王,定國都于鄴城
后來
在曹操死后的一千多年里
,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更多人認為曹操是奸雄。但我覺得曹操是實實在在的英雄豪杰。他在《述志令》中說:“設(shè)使國家無有孤
,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假若曹操是董卓之流
,憑借他當時的實力,可以輕松廢掉、甚至殺了漢獻帝,自己稱王。但曹操至死都沒有廢掉漢獻帝,也沒有殺了他。就是后來曹丕稱帝,亦沒有殺掉漢獻帝,這足以說明曹氏父子之“仁”。每當我回想曹操的經(jīng)歷,都不禁想起晚清的曾國藩
歷史沒有如果
將曹操和曾國藩進行對比
,我們便發(fā)現(xiàn):曹操是不想(稱帝),曾國藩是不敢(稱帝)。其中差別,不必我多言了。曹操死后
,曹丕篡漢,雖然留下了罵名,但我覺得從客觀角度思考,這仍是一種進步。大漢王朝已然名存實亡,君主昏庸愚弱,唯有賢能的君主才能帶領(lǐng)中國走向遠方。: “民間歷史故事”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求分享 求點贊秦始皇被后人誤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做了焚書坑儒的事情,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樣的。秦始皇作為歷史上第一位統(tǒng)一天下的偉大君王
,不僅在文字、貨幣、度量衡上面進行了統(tǒng)一,而且在加強集權(quán)、鞏固國防上面也是非常優(yōu)秀的君王。最主要的是他當年焚燒的是蠱惑人心的書籍,坑殺的那些所謂的儒生也只是幾個江湖騙子而已,背上千古罵名確實是被誤解了。
曹操被很多人都成為奸雄,是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臣,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樣的。曹操在文學(xué)上面有很高的才華
,是建安七子的代表人物。在軍事方面他統(tǒng)一了北方
陳世美拋妻棄子最后死在包青天的鍘刀之下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
李鴻章因為老是簽割地賠款的條約而被罵為賣國賊,但實際上他只是在為某些人背黑鍋而已。當年的清朝是打不過西方列強的 好像《三國演義》之前為什么歷史上說曹操是個蓋世英雄而文學(xué)上吧他寫成棄國奸臣了求大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