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詩詞歌賦

    一個被誤解了1800年的蓋世英雄——曹操

    金錢草 2023-07-26 17:14:58

    建安十二年(207年)深秋

    ,從烏桓凱旋的路途中,曹操特地來到碣石山游覽一番。

    彼時

    ,他剛剛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北方的大業(yè)
    。驀然回首
    ,他的頭發(fā)已然花白
    ,歲月匆匆
    ,雖然他的豪情壯志依舊
    ,但留給他實現(xiàn)宏圖偉志的時間卻不多了

    屈原的詩句突然涌上了曹操的心頭:“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遲暮
    。”

    一代豪杰垂然老矣

    。倘若曹操一生都昏庸無能
    ,也就不會有什么雄心壯志,暮年時也就不會感到如此悲涼
    ;可他偏偏才智過人
    ,他統(tǒng)一中國的愿望尚未實現(xiàn),但自己卻已然老了
    ,一種悲涼之感涌入心頭

    年過半百的曹操捋著花白的胡須感嘆道: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

    ,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想到這里

    ,他多么渴望“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隨著曹操的吟詠之聲,碣石山下洶涌澎湃的海浪劇烈地敲擊著巖壁

    。一圈圈水紋漸次氳開
    ,把時間撥回到了公元184年的春天……

    01公元184年春天,隨著萬物復(fù)蘇

    ,一群不甘寂寞的人也開始蠢蠢欲動

    陽春三月,在河北巨鹿

    ,一個叫張角的人帶領(lǐng)他創(chuàng)建的黃巾軍舉旗造反
    ,他們燒官府、殺吏士
    ,由北向南
    ,一個月之內(nèi),以張角為首領(lǐng)的黃巾軍就在全國七州二十八郡挑起了戰(zhàn)事
    ,把東漢朝廷攪得天翻地覆——歷史上著名的黃巾起義正式上演

    張角到死也沒想到

    ,他這一通折騰,自己什么都沒得到
    ,卻意外捧紅了一個人——曹操

    黃巾起義給腐朽的東漢王朝一個沉重的打擊,把年輕的漢靈帝劉宏嚇得顫顫發(fā)抖

    自登基起

    ,劉宏就沒過上什么好日子。他基本上是個傀儡
    ,上受太后的操控
    ,下受宦官的打壓。曹操做了議郎(相當于朝廷的參謀)之后
    ,還天天像唐僧一樣在他耳邊叨叨叨叨叨……他好不容易把曹操支走去打黃巾軍了
    ,還沒過幾年消停日子,就縱欲身亡了……

    正是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

    ,地位頗高卻身份低微的曹操
    ,有了改寫命運的機會。

    02為什么說曹操地位高而身份卻很低微呢

    這要從曹操的家世說起

    東漢末年

    ,漢獻帝之前的少帝、靈帝
    、桓帝
    、質(zhì)帝、沖帝
    、順帝
    、安帝等都十分年幼,即位時最大也只有15歲
    。所以當時的政治特點是:宦官專權(quán)
    、外戚干政。也正是這兩撥勢力今天你打我
    ,明天我斗你,最后把朝廷斗得岌岌可危

    曹操的家族就和宦官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關(guān)系

    。他的父親曹嵩本名叫夏侯嵩,但是他給當時一個地位較高的宦官曹騰做了養(yǎng)子
    ,就改名為曹嵩

    宦官雖然在當時有很大的權(quán)利,卻沒人瞧得起他們

    。所以青年時期的曹操
    ,雖然仕途相對順利
    ,但心里總是憋著一股氣,他一直想改變自己和家族的社會地位
    ,使他的家族受人尊重

    黃巾起義是曹操發(fā)跡的起點,他搖身從文臣變?yōu)槲鋵?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初次征?zhàn)黃巾軍就大獲全勝

    ,聯(lián)合黃埔嵩、朱儁二位大將斬殺了數(shù)萬黃巾軍

    平定黃巾起義之后

    ,只經(jīng)歷了短暫的和平時光,漢靈帝就死了
    ,年僅33歲

    那一年,是189年

    。漢靈帝死后
    ,年幼的太子劉辯登基,實權(quán)落在了何太后和母舅大將軍何進手里

    此時

    ,宦官和外戚之間的矛盾愈積愈深。大將軍何進想借此機會聯(lián)合董卓殺掉“十常侍”(靈帝時操縱政權(quán)的張讓
    、趙忠
    、夏惲、郭勝
    、孫璋
    、畢嵐、栗嵩
    、段珪
    、高望、張恭
    、韓悝
    、宋典十二個宦官),但事情敗露
    ,何進反倒被宦官殺了

    秋天,董卓進京

    ,廢了漢少帝劉辯
    ,立陳留王劉協(xié)為漢獻帝,隨后又派人把劉辯母子毒死了

    董卓的篡逆之行

    ,掀起了巨浪

    戰(zhàn)亂之時,曹操逃出洛陽

    ,在陳留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
    。190年正月,以袁紹為盟主
    、曹操為代理奮武將軍的軍事聯(lián)盟組團討伐董卓

    一個月后,董卓脅迫漢獻帝遷都長安

    。臨走時
    ,他焚毀宮殿,挖開王陵
    ,洛陽城方圓200里荒蕪凋敝
    ,百姓流離失所。這一切都被曹操寫在了《薤露行》里:

    賊臣持國柄

    ,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yè),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

    ,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

    ,微子為哀傷

    ——《薤露行》(節(jié)選)

    看著洛陽的城郭,曹操就像紂王的兄長微子一樣感到無比哀痛

    一般詩人寫詩

    ,尤其是像曹操這樣親歷了悲慘歷史的人,都會直抒胸臆
    。所以這首《薤露行》中所體現(xiàn)的悲傷
    ,絕對不是假悲傷。由此可見曹操的性情

    在曹操之前

    ,文人都喜歡寫華麗鋪排的大賦;而曹操卻喜歡寫記錄行軍打仗等時事的詩歌
    ,這在當時顯得格格不入
    ,所以后世的一些評論家也認為曹操的詩不入流。但國學(xué)宗師錢穆先生卻認為
    ,這種“落花水面皆文章,拈來皆是的文學(xué)境界
    ,要到曹操以后才有
    ,故建安文學(xué)親切而有味”

    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后,曹操聯(lián)合各地軍閥討伐董卓

    ,但大家各懷鬼胎
    ,都想借機擴充自己的勢力,只有曹操有膽量和董卓交鋒
    。但當時曹操羽翼未豐
    ,雙方軍事力量差距懸殊,首次交戰(zhàn)曹操戰(zhàn)敗了
    。后來
    ,袁紹的堂弟袁術(shù)在淮南稱帝,袁紹攜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印璽

    這段歷史

    ,都被曹操寫進了《蒿里行》中:

    關(guān)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

    ,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

    ,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

    ,刻璽于北方。

    鎧甲生蟣虱

    ,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

    ,念之斷人腸。

    正如曹操所寫的那樣

    ,連年的戰(zhàn)亂使得民不聊生
    ,野地里到處可見無人收的尸骨,士兵常年披著鎧甲
    ,老百姓更是死傷無數(shù)

    《薤露行》和《蒿里行》如同姊妹篇,將董卓顛覆漢室政權(quán)

    ,以及軍閥之間的利益爭奪原原本本地記錄下來

    雖然各地軍閥結(jié)盟的聯(lián)軍解散了,但董卓也沒得到好下場

    。他死都沒想到自己會被自己的手下呂布所殺

    董卓勢力瓦解后

    ,曹操逐鹿中原,此時他的頭號敵人
    ,就是昔日的盟友
    、北方勢力最強的袁紹。

    03曹操在《蒿里行》中已經(jīng)有所劇透

    ,袁紹也有篡奪政權(quán)的野心
    。在歷史評論家的眼里,曹操也同樣有稱帝的野心
    。在京劇中
    ,曹操是白臉的奸雄;在《三國演義》中
    ,曹操也被描繪成了亂世梟雄的形象

    但歷史中的曹操,果真如此嗎

    我們可以從他的詩文中找到些許答案

    讓我們追隨曹操的足跡

    ,回到建安元年。

    這一年

    ,曹操帶著漢獻帝遷都許昌
    ,成為董卓之后第二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

    短短四年內(nèi)

    ,曹操就把勢力范圍擴張到了黃河以北

    有了強大的軍事后盾,曹操就一心想統(tǒng)一北方

    。而北方最強大的敵人就是袁紹

    但曹操并沒有急于打袁紹,而是先準備打劉備

    195年

    ,呂布奪取徐州,時任徐州牧劉備投奔曹操
    。曹操非?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粗貏洌鴮湔f:“今天下英雄
    ,唯使君與操耳
    !”

    曹操不但收留了劉備,授其官職

    ,還為劉備攻打了呂布
    。但沒多久,劉備背叛了曹操。

    劉備叛走之后

    ,一個難題擺在了曹操面前:在劉備與袁紹之間
    ,先攻打誰

    曹操周圍的人都說:“與公爭天下者,袁紹也

    。今紹方來而棄之東,紹乘人后
    ,若何 ”

    曹操卻說:“劉備

    ,人杰也,今不擊
    ,必有后患
    。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
    ,必不動也
    。”

    曹操看人真的很準

    ,而且目光長遠
    。他先攻打劉備,劉備戰(zhàn)敗后逃奔袁紹
    。這時
    ,攻打袁紹的時機才真正來臨。

    建安四年(199年)寒冬

    ,曹操親自率軍屯于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
    ,準備迎擊袁紹。

    官渡之戰(zhàn)(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侵權(quán)刪)

    官渡之戰(zhàn)打得很累

    ,從2月份一直打到9月份都不分勝負。

    直到10月份

    ,袁紹的謀士許攸因獻計不成
    、家眷犯法被抓而心生怨恨,離開袁紹
    ,投奔曹操
    。許攸獻計讓曹操偷襲離袁紹大營40里處的烏巢,那里有從河北運來的糧草萬余車

    曹操聽從了許攸的建議

    ,立即行動。先劫了糧草
    ,繼而攻打袁紹主力
    ,大獲全勝。

    官渡戰(zhàn)后曹操清點了袁紹的書信,看到有自己的部下勾結(jié)袁紹

    ,他并沒有放在心上
    ,把信都燒了。說:“當紹之強
    ,孤猶不能自保
    ,而況眾人乎!”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

    ,曹操的心胸并非像《三國演義》中描繪得那樣狹隘
    ,而且他善于用人,并且聽取別人的意見

    官渡一戰(zhàn)為曹操統(tǒng)一北方奠定了基礎(chǔ)

    04官渡之戰(zhàn)之后,隨著袁紹病死

    ,他的勢力也分崩離析了
    。而且,他的兒子之間也并不和睦

    建安九年(204年)

    ,曹操趁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和袁尚自相殘殺之機,攻破了鄴城(今河北邯鄲臨漳西一帶)
    ,并把自己的根據(jù)地遷到這里
    。此后,曹操的軍隊和心腹都駐扎在鄴城
    ,漢獻帝的都城許縣只留了少許官吏

    兩年后,烏桓(當時北方的游牧民族)攻破了幽州

    ,俘虜了漢民十余萬戶
    。袁紹之子袁尚和袁熙又逃到烏桓,與烏桓單于蹋頓勾結(jié)
    。為了肅清袁氏殘余勢力
    ,并且徹底解決三郡烏桓入塞為害的問題,年過半百的曹操決定親征烏桓

    在此之前

    ,他先帶兵滅了袁紹的外甥、并州牧高干(并州為十三州部之一
    ,領(lǐng)太原
    、上黨、西河
    、云中
    、定襄
    、雁門、朔方
    、五原
    、上郡等九郡),平定了并州

    攻打高干的途中

    ,曹操揮毫潑墨,寫下了《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

    ,艱哉何巍?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羊腸坂詰屈

    ,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

    ,北風(fēng)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

    ,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

    ,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梁絕

    ,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

    ,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

    擔(dān)囊行取薪

    ,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

    ,悠悠使我哀

    這首詩既寫出了冬日太行山的酷寒和險峻,也寫出了曹操剛毅外表之下的一顆多憂多思之心

    。雖然他志向遠大
    ,渴望統(tǒng)一天下,但他無論何時何地
    ,最思念的依然是他的家人

    這首詩的結(jié)尾處,曹操以周公自比,吐露心聲

    。他說:“此時不由得想到了周公作的《東山》詩
    ,心中生出無限感慨,我何時能像周公一樣平定天下 ”

    平定并州之后

    ,52歲的曹操率軍親征烏桓
    ,8月,烏桓軍大敗
    ,袁尚
    、袁熙逃到了遼東軍閥公孫康那里,后被公孫康所殺
    ,將袁尚和袁熙的首級作為歸順曹操的見面禮

    這一年的9月,曹操在蕭瑟的秋風(fēng)中凱旋而歸

    。從未見過大海的曹操
    ,特地來到了碣石山,登山觀海
    ,寫下了千古名篇《觀滄?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罚?/p>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

    ,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

    ,百草豐茂

    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

    ,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這首詩可以說是“建安風(fēng)骨”的代表作

    ,寫得真是氣勢磅礴、蒼涼悲壯
    !而曹操的這種氣魄
    ,是曹丕、曹植都不能及的
    。正如葉嘉瑩先生所說:“一般有詩人才情的人
    ,不一定有曹操這種雄圖霸業(yè)的抱負
    ;而有雄圖霸業(yè)抱負的人又不一定有詩人的才情。只有曹操具備了這雙方面的感情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05曹操最大的愿望,就是統(tǒng)一天下

    。北方平定之后
    ,曹操率軍南下,他破荊州
    、下江陵
    ,順流東下,準備掃平江南
    ,沒想到
    ,卻在赤壁被孫權(quán)、劉備聯(lián)軍戰(zhàn)敗
    ,從此形成了天下三分的局面

    赤壁之戰(zhàn)前夕,曹操寫了一首千古名篇《短歌行》:

    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

    ,食野之蘋。我有嘉賓
    ,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

    ,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
    ,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

    ,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
    ,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

    這首詩流露出他對人才的渴望之心

    。這首詩中多處用典:青青子衿
    、呦呦鹿鳴幾句詩皆出自《詩經(jīng)》。其中“青青子衿”指的是孫權(quán)
    、劉琦(劉表長子)兩位他渴望得到的人才
    ,后面幾句詩“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
    ,鼓瑟吹笙?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北硎緦θ瞬诺臍g迎
    ,說如果你們來到我這里做客,我一定用隆重的宴會招待你們

    之后的“明明如月

    ,何時可掇”則暗指劉備,曹操最欣賞的人才其實是劉備
    。后面幾句詩“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契闊談
    ,心念舊恩”
    ,其實就是曹操回憶和劉備之間的情誼,正如前文所寫的那樣
    ,當初劉備投奔他的時候
    ,他不僅收留了劉備,讓劉備做官
    ,還為他攻打呂布
    。但劉備最后依然背叛了曹操,曹操感嘆道:“過去我和你有過別離
    ,也有過聚會
    ,我們彼此都應(yīng)該珍惜舊日的那一份情誼?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詩的最后

    ,曹操再次以周公自比,他說:“我也像周公一樣禮賢下士(周公在吃飯時
    ,如果有賢士見他
    ,他來不及嚼完口中食物
    ,就直接吐出來,絕不怠慢賢士)
    ,真希望天下所有人才都能歸心于我
    !”

    赤壁戰(zhàn)敗后,曹操更加求賢若渴

    ,寫了《求賢令》: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

    ,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 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
    ,豈幸相遇哉 上之人求取之耳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

    “孟公綽為趙

    、魏老則優(yōu),不可以為滕
    、薛大夫
    。”若必廉士而后可用
    ,則齊桓其何以霸世
    !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于渭濱者乎 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

    ,吾得而用之

    這篇文章寫得很有特色。為了表達“唯才是舉”之決心

    ,曹操寫了這么一句話:“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 ”

    這句話寫得很有意思,是個典故

    。說的是魏無知介紹了一個曾和嫂子私通又接受過賄賂的陳平給漢高祖劉邦
    。劉邦本不愿意接收這個人,但魏無知卻說
    ,我們需要的是人之才
    ,與德行無關(guān),我推薦的是他的才能
    ,劉邦這才重用陳平

    錢穆先生非常欣賞這篇文章。他說曹操的這篇《求賢令》很像羅斯福的《爐邊談話》

    ,寫得輕松詼諧

    以曹操的身份地位,本該用莊重嚴肅的口氣寫《求賢令》

    。但他連人家私通受賄的事兒都給寫出來了
    ,可見曹操敢想敢言的豪爽個性

    錢穆先生說:

    后來諸葛亮,羽扇綸巾

    ,指揮三軍
    ,他作的《出師表》,亦如與朋友話家常
    ,學(xué)的是曹操

    曹操倜儻風(fēng)流,其下屬羊累官至上書左仆射

    ,當其都督荊州時
    ,輕裘緩帶,身不披甲
    ,學(xué)的亦是曹操

    曹操在軍中,意態(tài)安閑

    ,如不欲戰(zhàn)
    。曾用火攻敗曹操于赤壁的周瑜,當作戰(zhàn)時
    ,背后卻在聽戲
    ,學(xué)的還是曹操。

    由此可見曹操的魅力

    06雖然赤壁一戰(zhàn)失利

    ,但曹操以實現(xiàn)統(tǒng)一北方大業(yè)。彼時
    ,他已位極人臣

    漢獻帝先冊封曹操為魏公,定國都于鄴城

    ,坐擁冀州的十個郡
    ,以及丞相、太尉
    、大將軍等百官

    接著又冊封曹操為魏王,定國都于鄴城

    。并準許曹操奏事不稱臣
    ,受詔不拜。其實
    ,此時的曹操
    ,雖然名義上還是漢臣,但實際已經(jīng)等同于皇帝了

    后來

    ,孫權(quán)對曹操稱臣
    ,并規(guī)勸曹操以魏代漢。群臣借機紛紛勸曹操自立門戶
    ,改朝換代
    。但曹操并沒有廢掉漢獻帝,他說:“若天命在吾
    ,吾為周文王矣
    。”

    在曹操死后的一千多年里

    ,人們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
    。更多人認為曹操是奸雄。但我覺得曹操是實實在在的英雄豪杰

    他在《述志令》中說:“設(shè)使國家無有孤

    ,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边@句話說得雖然狂妄,但是坦誠

    假若曹操是董卓之流

    ,憑借他當時的實力,可以輕松廢掉
    、甚至殺了漢獻帝
    ,自己稱王。但曹操至死都沒有廢掉漢獻帝
    ,也沒有殺了他
    。就是后來曹丕稱帝,亦沒有殺掉漢獻帝
    ,這足以說明曹氏父子之“仁”

    每當我回想曹操的經(jīng)歷,都不禁想起晚清的曾國藩

    。曾國藩也有很多機會可以舉旗造反
    ,而且他也有稱帝的能力和實力
    ,甚至當時的許多有權(quán)勢的官員和社會俊杰都暗中支持他
    ,但曾國藩卻沒有這個膽量。

    歷史沒有如果

    。我們無法想象
    ,如果曾國藩有曹操這般勇氣,中國歷史將如何發(fā)展
    ,世界格局將如何排序

    將曹操和曾國藩進行對比

    ,我們便發(fā)現(xiàn):曹操是不想(稱帝),曾國藩是不敢(稱帝)
    。其中差別
    ,不必我多言了。

    曹操死后

    ,曹丕篡漢
    ,雖然留下了罵名,但我覺得從客觀角度思考
    ,這仍是一種進步
    。大漢王朝已然名存實亡,君主昏庸愚弱
    ,唯有賢能的君主才能帶領(lǐng)中國走向遠方

    : “民間歷史故事”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
    ,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求分享 求點贊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被誤解的優(yōu)秀人物

    秦始皇被后人誤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做了焚書坑儒的事情,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樣的

    秦始皇作為歷史上第一位統(tǒng)一天下的偉大君王
    ,不僅在文字、貨幣
    、度量衡上面進行了統(tǒng)一
    ,而且在加強集權(quán)、鞏固國防上面也是非常優(yōu)秀的君王
    。最主要的是他當年焚燒的是蠱惑人心的書籍
    ,坑殺的那些所謂的儒生也只是幾個江湖騙子而已,背上千古罵名確實是被誤解了

    曹操被很多人都成為奸雄

    ,是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奸臣,但實際上卻不是這樣的
    曹操在文學(xué)上面有很高的才華
    ,是建安七子的代表人物。在軍事方面他統(tǒng)一了北方
    ,加強了對天下的控制
    。在民生方面也做得非常好,人們的幸福感是遠超劉備集團和孫權(quán)集團的。但由于受到三國演義這本書的影響
    ,曹操一直被后人誤解著
    ,被當作了一個反派來對待。

    陳世美拋妻棄子最后死在包青天的鍘刀之下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

    ,但歷史上真實的陳世美卻不是這種人
    歷史上真實的陳世美是清朝的一位官員,他自幼家境富裕
    、品學(xué)兼優(yōu)
    。而且長大后也是步入仕途,做了一個清官
    。只是由于他無意中得罪了一個小人
    ,所以那位小人故意把陳世美刻畫成為了一個負面的形象來讓戲曲班表演,最后人們便因為這個而誤會了陳世美

    李鴻章因為老是簽割地賠款的條約而被罵為賣國賊

    ,但實際上他只是在為某些人背黑鍋而已。當年的清朝是打不過西方列強的
    ,割地賠款也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已
    。表面上看李鴻章是在簽署不平等的條約,但實際上他也在為維護清朝的利益而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其實真正的罪人是清朝的實際掌權(quán)者
    ,李鴻章只是一個替罪羊而已。

    為什么歷史上說曹操是個蓋世英雄而文學(xué)上吧他寫成棄國奸臣了求大神幫助

    好像《三國演義》之前

    ,曹操的形象都還比較正面
    。《三國志》里也不壞
    ,《世說新語》里有與之有關(guān)的軼事
    ,多是其狡猾、奸詐的
    ,亦不算太壞
    。當時基本承認魏的正統(tǒng),魏是正統(tǒng)
    ,一直在魏為官
    ,最后又篡魏改晉的司馬氏才好是正統(tǒng)。曹家有對的時候
    ,有不對的時候
    ,我司馬氏一貫正確。他正當時就追隨他
    ,后來是他自己作得太厲害了
    ,老天都看不下去厭棄了他,我呢
    ,順應(yīng)天意制止他們的不義行為
    ,最后他們知道自己不行了,就把天下讓出來
    ,曹家的大魏有限公司變成了我們司馬氏所有的大晉跨國集團
    。不然,說曹操就是一黑老大
    ,當初我們就是跟他出來混的
    ,后來我們比他牛X了,就把丫廢了
    ,自己當老大了
    ,聽起來也還挺橫,不過倒過來想想
    ,在大流氓手下混出來的說到底還是一流氓
    ,不好聽。小說相對自由些
    ,不用管這個
    ,可以按照作者自己的觀點放開了寫,拿曹操
    、劉備或是孫權(quán)當正統(tǒng)都可以
    ,《三國演義》還算改得比較少的,不信看看《明英烈》
    、《說唐》基本跟史書對不上


    滿意請采納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cgf/1100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你未必萬丈光芒,但你溫暖有光
    1你未必萬丈光芒
    ,但你溫暖有光
    。2一物降一物
    ,錢能降萬物。3我就想配的上我所想
    ,我的肩膀能撐起我想要
    。4努力讓自己發(fā)光,對的人才會迎光而來
    。5哪來的天生優(yōu)秀
    傳說的荊棘鳥
    簡約NEW|SEASON“有一個傳說
    ,說的是有這么一只鳥,它一生只歌唱一次
    ,但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yōu)美動聽
    ,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荊棘樹
    ,知道如愿以償
    非常在理的一段真實話
    做人
    ,知理,知足
    ,知趣
    !進退有度,心寬有福
    ,相處舒服
    ,事事順意!與人為善的態(tài)度做事
    ,寬容誠懇的心態(tài)為人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懂得惜福把握當前一切
    ,珍惜該有的幸福人生!人和人之間
    ,不一樣的個體
    不要活得跟缺心眼似的
    更多精彩
    ,請點擊上方藍字關(guān)注我們!心眼這東西
    ,很難懂
    !想多了,小心眼
    ,想少了
    ,沒心眼,一直想吧
    ,死心眼
    ,不想了吧,缺心眼...現(xiàn)在的社會
    【聽睡前故事】媽媽爸爸不住一起了兒童故事
    每晚8點哄孩子入睡 | 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xí)慣免費收聽更多睡前故事點擊上方收聽音頻親愛的寶貝們大家晚上好,歡迎收聽兒童故事集匯
    ,我是你們的婷姐姐
    三月三,上巳節(jié)
    ,讓我們重拾古人風(fēng)雅
    上巳(sì)節(jié)俗稱三月三
    ,古稱上巳節(jié)
    ,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jié)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
    ,中原地區(qū)自古有“二月二
    ,龍?zhí)ь^;三月三
    ,生軒轅”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