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語言文化博大精深
,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傳承中積累了許多璀璨的精華。有折枝楊柳歌三百的依依惜別
除卻這些陽春白雪的詩詞文化
,民間流傳的許多俗語也深具智慧,在勞動人民的口口相傳中積累了為人處世的箴言。這些俗語包羅萬象
,從自然氣候到生活習俗,從詼諧故事到扎心金句,朗朗上口中蘊含著樸素的經(jīng)驗。比如:“朝霞不出門
,晚霞行千里”,還有“出門餃子下馬面”等等。前者是通過生活經(jīng)驗的累積得出天氣的預測
這些俗語都是前人先輩的積累
有一句俗語說的是“久病床前無孝子”,意思是說如果家中的老人長時間患病乃至臥床不起
孝道不是理應遵循的傳統(tǒng)美德嗎 為什么會有這種說法
其實原因也很簡單,不過是人性使然
一個孝順的人會對他的父母好
這句話說出來令人寒心
,但事實就是如此。父母的偉大之處就在于總是為孩子著想
。因此
,成為了父母的孩子會更加關心自己的兒女,他們也有自己忙碌的生活,上一代的父母就會成為一個尷尬的存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可以不辭辛勞地哄著入睡,甚至不在乎他們無法自控的排泄
,但當父母老了以后,成為了白發(fā)蒼蒼的“孩子”,長大成人的兒女卻會計較他們?nèi)諠u喪失的記憶力和行動力,當然也會嫌棄他們臥床后排泄的問題。這個問題現(xiàn)實而又無可奈何,在血脈傳承的過程中
,人們的愛單向地向下一代傳遞下去,就像老樹將所有的養(yǎng)分給予幼苗,自己卻日漸干枯,人們不會在意蒼老的枯木,眼中只能看到郁郁蔥蔥的新木,也正是因為這樣,生命才會傳承不息。好在現(xiàn)在醫(yī)療和養(yǎng)老制度日漸完善,只要有能力
,就可以請來護理照顧病人,所以“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個魔咒還有機會打破。不過這句俗語其實還有下半句更加扎心
,也同樣的經(jīng)典:“久貧家中無賢妻”。這句話很好理解,因為還有一句話說的是“貧困夫妻百事哀”
。雖然有些姑娘嫁人的時候不在乎對方的家境和經(jīng)濟狀況
,但這種一味追求愛情的婚姻很容易在婚后激情消退后爆發(fā)出各種矛盾。如果是一時的難關
,妻子或許可以咬牙相攜度過,但如果她完全看不到未來的希望,只會在柴米油鹽的瑣事中性情大變生活是最沉重的打擊
她只能學會牙尖嘴利地同小販討價還價
,尖酸刻薄地挖苦丈夫沒有作為,自己心里也積著一腔怨氣,覺得當初看走了眼才會嫁過來。更有甚者會直接離開,你可以怪她沒有良心
,但她只是想過得好的普通人,這本沒有錯。歸根結底
,經(jīng)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筑,雖然這兩句俗語十分悲觀,但也并非不可避免,只要有足夠的能力,又何愁不能 給家人帶來幸福的生活呢來源:邂逅古詩詞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cgf/1105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