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首詩詞
《虞美人·聽雨》
宋·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云低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
年少時
到了暮年,把該放下的放下
《禪詩四首·其二》
明·蒼雪
松下無人一局殘
神仙更有神仙著
人生一局棋
迷惘之時
若用平和的心態(tài)
若用復(fù)雜的心態(tài)
《浣溪沙》宋·王安石百畝中庭半是苔
,門前白道水縈回。愛閑能有幾人來小院回廊春寂寂
。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
人走了
,茶涼了,這又何妨呢茶涼了就倒掉,沖上新的茶葉
,自會有裊裊茶香。別太在意人走茶涼
我曾如此一心一意走近你
感情世界里
《木蘭花·池塘水綠風(fēng)微暖》宋·晏殊池塘水綠風(fēng)微暖
玉鉤闌下香階畔,醉后不知斜日晚
。當(dāng)時共我賞花人,點(diǎn)檢如今無一半。最折磨人的感覺
,不是痛苦,而是惆悵的情緒;最令人傷感的
,不是生離死別,而是景色依然,人已天涯云杳。“當(dāng)時共我賞花人
,點(diǎn)檢如今無一半”——古典的詩意世界,已經(jīng)遠(yuǎn)離現(xiàn)實的生活。沉湎在回憶中
,感覺人生是孤獨(dú)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宋·晏殊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dú)徘徊
。暮秋之時,花的凋零是無奈的
,燕子的歸來是可喜的。一切美好還是會消逝
,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xiàn),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就像沒有人永遠(yuǎn)年輕,但永遠(yuǎn)有年輕的人。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得失的過程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得失是相依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宋·岳飛
咋夜寒蛩不住嗚
驚同千里夢
起來獨(dú)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岳飛一直反對妥協(xié)投降
深夜無眠時,想要找一人訴說心事
,卻找不到一人,只能將心事通過琴聲傾訴出去。納蘭性德說:“泠泠徹夜,誰是知音者”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都說人生苦短
胸有韜略
驀然回首,才發(fā)現(xiàn)最珍貴的事物其實一直就在我們的身邊
源自:中華詩文學(xué)習(xí)
1.古詩詞的朗讀技巧 《水龍吟》詞牌的格律
水龍吟又名《龍吟曲》、《莊椿歲》
【定格】
仄平中仄平平
中平仄仄
中仄平平
,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韻)仄中平中仄
中仄中平中仄(增韻)
中平中仄
中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
--------------------------------------------------------------------------------
【變格】
中平平仄平平仄
中平仄仄,中平中仄
,中平中仄(韻)。中仄平平,中平中仄
,中平平仄(韻)。仄中平中仄
,中平中仄,中平仄,平平仄(韻)。中仄中平中仄(增韻)
,仄平平、中平平仄(韻)。中平中仄
中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
蝶戀花
,商調(diào)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簡文帝樂府:“翻階蛺蝶戀花情”為名, 又名《黃金縷》、《鵲踏枝》、《鳳棲梧》、《卷珠簾》、《一籮金》。其詞牌始于宋。雙片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韻。雙調(diào)
,上下片同調(diào),押仄聲韻。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韻,其規(guī)范格律如下:正體
,上下闋第四句尾三字可以用“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古代詩詞朗讀講究韻律美,但由于唐宋以來
,語言的變化,許多的字音已經(jīng)面目全非,故有人提倡用地方方言依聲律朗讀2.古詩朗讀的技巧 詩詞是最常見的文學(xué)形式
。它以凝練的語言
、強(qiáng)烈的感情、飛騰的想象、和諧的韻律、深邃的意境來高度集中地反映現(xiàn)實生活。 學(xué)習(xí)詩歌詩歌分為格律詩和自由詩,它們都有自己的特點(diǎn)
“格”是格式,“律”是聲律,聲律包括平仄和押韻
根據(jù)詩的字?jǐn)?shù)和句數(shù)的不同
五言律詩每首為八句
絕句:又叫“截句”
五言 絕句每首四句
1
律詩的平仄格式是固定的
“仄”在古代漢語中指“上聲'
、“去聲”和“人聲”。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指“上聲”和“去聲”。詩歌的平仄交錯,可使聲調(diào)多樣化
,使人聽之和諧悅耳、音韻鏗鏘。 對仗,就是在一聯(lián)的出句和對句中(每兩句相配稱為“一聯(lián)”對仗的種類有很多種
總之,格律詩講究平仄
,注重對仗,注意押韻,有自己的聲律美和形式美。2、2、格律詩的朗誦要劃好語節(jié)。凡格律詩都有一定的句數(shù)和每句的字?jǐn)?shù)
,它是用明顯的格律來包容凝聚的思想感情。因而,我們在朗誦前,應(yīng)參照詩句的具體語義及每行字?jǐn)?shù)劃分為一定規(guī)格的語節(jié)來表現(xiàn)它。語節(jié)
,相似于音樂中的節(jié)拍,每一語節(jié)中字?jǐn)?shù)多,字的疏密度就小,反之,字?jǐn)?shù)少,其疏密度就大,這就形成了語流速度的不同不同的格律詩有不同的語節(jié)劃分。 因此,劃好語節(jié)就成為朗誦格律詩的第一步
。下面我們重點(diǎn)來看看五言和七言絕句
、律詩的劃分情況。 中國古典詩歌中每句都有一定的“頓數(shù)”,并有規(guī)律可循。一般“五言詩”是每句兩頓
,每頓兩個字或一個字,并且主要是第三個字或第五個字可以一個字成為一頓。而“七言詩”則比五言詩增加一頓為每句三頓,其主要是第五個字或第七個字可以一個字成為一頓。實際上,格律詩的節(jié)奏主要在于平仄格律
,而平仄的安排又是與“頓”相結(jié)合的,在頓與頓之間,就形成了一定的語節(jié)。 照此說來,我們無須再自劃語節(jié)了,按照以上劃分規(guī)律不是可以了嗎但有時會破壞詩句中語義的完整性
這樣
,可以使詩的末尾語義完整,讓人聽得更清楚。 例:李白的《靜夜思》可劃分為兩種: (一)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xiāng)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如果用在古詩詞賞析中
尤其在詩句的最后三個字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概念時
馬雅可夫斯基曾說:“沒有韻腳,詩就會散架子的
”在中國古典詩歌中,押韻更是極為重要的
例如《春曉》
每行詩句都可處理為三處停頓: 春眠/不覺/曉
3.古詩詞的朗讀技巧 《水龍吟》詞牌的格律 水龍吟又名《龍吟曲》、《莊椿歲》
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四仄韻。第九句第一字宜用去聲
【定格】 仄平中仄平平
中仄平平
,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韻)。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仄,平平仄(韻)。中仄中平中仄(增韻),仄平平
、中平平仄(韻)。 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 【變格】 中平平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
,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韻)。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仄,平平仄(韻)。中仄中平中仄(增韻)
,仄平平、中平平仄(韻)。 中平中仄,中平平仄,中平平仄(韻)。中仄平平
,中平中仄,中平平仄(韻)。 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韻)蝶戀花
雙片六十字
,前后片各四仄韻。雙調(diào),上下片同調(diào),押仄聲韻。共六十字
,前后片各四仄韻,其規(guī)范格律如下:正體,上下闋第四句尾三字可以用“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古代詩詞朗讀講究韻律美
4.詩歌朗誦技巧都有那些 以下為您列出了詩歌朗誦中常用到的朗讀技巧: 1、熟讀詩——掌握作者:把握作者對詩篇的創(chuàng)作理念及構(gòu)思
,是最好且最直接的方式。2、深刻解詩:「解詩」并不是照著字面上的意義分析一下就夠了
,除了掌握作者外,而是要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基礎(chǔ)不僅這樣
詩的基調(diào)可能是憂傷的
朗誦者因著深刻理解詩句而深受詩意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