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陳橋兵變后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當開封城還沉浸在新年的喜悅中時,忽然有一個消息傳來:契丹人聯(lián)合北漢大舉犯邊
全城騷然
。此時
,周世宗柴榮剛剛駕崩不久,幼帝柴宗訓年僅七歲無奈之下
顯德七年(公元960年)2月2日(農(nóng)歷正月初三)
第一件詭異的事情出現(xiàn):大軍在陳橋驛停了下來并就地駐扎——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zhèn))距離開封城僅僅二十余里
部隊駐扎完畢后,第二件詭異的事情出現(xiàn):天上居然出現(xiàn)了兩個太陽(所謂“天有二日”)
,而且兩個太陽還在打仗,看樣子誰也不服誰。軍中知星者苗訓引門吏楚昭輔視日下復有一日
,黑光摩蕩者久之。這些都是引子,第二天黎明時分
,圖窮匕現(xiàn):軍中忽然一陣大亂,有人叫醒了宿醉的趙匡胤,并把一件黃袍披在了他的身上(黃袍加身),并皆拜于帳下,山呼萬歲。趙匡胤以一幅被迫的樣子“斥責”眾人道:你們這群人貪戀富貴,卻把我推到風口浪尖上……不過呢
,如果你們能按我說的辦,我倒也可以勉為其難,來做一把皇帝。匡胤醉臥
,初不省。甲辰,遲明,諸將擐甲執(zhí)兵,直叩寢門曰:“諸將無主,愿策太尉為天子?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這件事情的詭異之處在于:古時黃色為皇家專用,其他任何人譖用都是殺頭的大罪
只有一個解釋——提前準備好的
這就是陳橋兵變,又稱“黃袍加身”
黃袍加身
02三個“革命馬前卒”宋和后周能夠?qū)崿F(xiàn)平衡過渡
趙匡胤在陳橋驛“黃袍加身”后
,并沒有立即回到開封,而是先派人回去執(zhí)行了兩項特殊任務。第一撥
,潘美。單騎入城,到朝堂之上發(fā)布“黃袍加身”的消息。太祖遇美素厚
,及受禪第二撥
,王彥升。帶領武裝勢力進城,主要工作是維穩(wěn),清除可能出現(xiàn)的抵抗勢力,確保趙匡胤一行進城順利交接。潘美的工作沒有出現(xiàn)任何意外,他的消息剛一宣布完
,所有朝臣即一哄而散,跑回家靜觀政治風向。就連時年七歲的后周恭帝柴宗訓也被符后帶著出宮避難了。王彥升則遭遇“抵抗”:后周副都指揮使韓通
。但是,史書上卻沒有記載過程
在傳來一切OK的消息后
登明德門
不一會
有頃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狀況,范質(zhì)等人茫然不知所對
這時
范質(zhì)等人一看事成定局,只好走下臺階
質(zhì)等未及對,列校羅彥瑰按劍厲聲謂質(zhì)等曰:"我輩無主
,今日須得天子。"質(zhì)等相顧,計無從出,乃降階列拜。召文武百僚至此
縱觀整個政變過程
在這種情況下
尤其是史書記載的語焉不詳甚至前后矛盾
宋史韓通傳
03是意外誅殺,還是定點清除 前面說過
說是維穩(wěn)
任務太單一
看一下史書的記載
按照《宋史·本紀第一》
副都指揮使韓通謀御之,王彥升遽殺通于其第
按照《宋史·列傳第九》
彥升以所部先入京,遇韓通于路
《宋史·列傳第二百四十三》所載與《列傳第九》差不多,不過增述了韓通全家都被殺一節(jié)
軍校王彥升遇通于路
注意
如果這幾條語焉不詳?shù)挠涊d還不足以證明是王彥升有意為之的話
定點清除:目標就是你
04趙匡胤的表彰和否定在聽說韓通的死訊后
太祖聞通死
緊接著
趙匡胤的黑臉直接給氣紫了
后太祖幸開寶寺
史家真是有趣
另外,這件事情留下的證據(jù)還遠不止此
開寶寺塔
05不與節(jié)鉞:貌嚴實寬的“處罰”在《宋史·本紀第三》的最后,史家照慣例對趙匡胤的生平進行了總結(jié)和評價
王彥升擅殺韓通
先來了解一下什么叫“節(jié)鉞”
。節(jié)鉞,即符節(jié)與斧鉞
。是古代由皇帝專門授予官員或即將出征的將帥,作為加重權(quán)力的標志,讓其在正常職權(quán)外還可視情形便宜行事(比如殺伐決斷等)。這在唐代比較典型和常見。由于疆域廣大,唐代的基本國策是虛內(nèi)而實外
,即在邊防均派重兵駐守(如東、西、南、北四大都護府)。高宗時期,朝廷專門給邊將頒發(fā)“節(jié)鉞”,以便于戰(zhàn)事緊急時,守邊將領不用向中央?yún)R報,即可憑此調(diào)遣附近兵馬,抵御外侮,這也成為后來“節(jié)度使”的來歷。唐玄宗開元年間
,為關起門來享受生活,李隆基調(diào)整邊鎮(zhèn)布置,不僅在邊區(qū)設置十大節(jié)度使,為減輕中央財政負擔,還將行政、司法、經(jīng)濟等權(quán)力一股腦地授予地方。從此,各節(jié)度使軍經(jīng)過晚唐和五代武人的肆虐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節(jié)度使如此
,所謂“節(jié)鉞”也沒什么實際用處了。既然是個榮譽稱號,既然沒有實際用處
,那么,給與不給又有什么區(qū)別呢漢鉞
06為什么是韓通綜前所述,所謂陳橋兵變
、黃袍加身根本就是趙匡胤等人預謀已久、策劃周詳?shù)囊黄疖娛抡儭?/p>先不說當時契丹犯境的真實性如何,單看趙匡胤帶出去的人員名單就一目了然:都押衙李處耘
、殿前都虞候李漢超、內(nèi)殿都虞候馬仁踽、散員指揮使王彥升等人,全部都是趙匡胤麾下的禁軍主要將領。其他禁軍高級將領如石守信和王審琦等人,雖然沒有一同出軍,卻都是趙匡胤的“結(jié)社兄弟”,他們奉命留在開封城里也不過是充當內(nèi)應而已。此時
,從身份、地位尤其是軍權(quán)上來說,整個后周能對趙匡胤搶班奪權(quán)形成威脅的只剩下了三個人:后周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昭義軍節(jié)度使李筠(駐上黨)和淮南節(jié)度使李重進(駐揚州)。很明顯,當陳橋兵變突發(fā)時
只剩下韓通了
換言之,整個開封城內(nèi)
有人可能會問
這個道理趙匡胤當然懂
史載,韓通性格剛硬卻有勇無謀
,情商不高且脾氣暴躁,一張嘴就得罪人,所以大家都叫他“韓瞪眼”通性剛而寡謀
,言多忤物,肆威虐,眾謂之“韓瞠眼”。這種人容易一根筋
、認死理,對他一分好,就可以把頭割給你;而對他一分壞,立馬翻臉記仇。而郭威
、柴榮父子恰恰對他都極好,甚至韓通的整個仕途都是他倆給的。看他的履歷
韓通,并州太原人
所謂“國子祭酒”,相當于國立大學校長
“檢?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保鉃閷彶楹藢?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用在官職前面的時候
而所謂指揮使
也就是說,韓通在跟著劉知遠混的時候一直未受重用
郭威提拔并重用了他。
乾祐初
不僅因為性格敦厚被郭威引為心腹,更因為軍功而累遷至雷州刺史
周世宗柴榮即位后
班師后,又因功進入宰相班子
師還,以為檢校太尉
其實
韓通雖然有勇無謀
其子頗有智略
這么一個人
太祖奉詔北征
在五代十國忠義不行
、道德淪喪、斯文掃地的整體態(tài)勢下,一介武人能夠看淡富貴、堅守節(jié)操并以身殉國,著實不易。大哉韓通
!孤獨的韓通
07被篡改的歷史:韓通之死的另外一種可能后周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
,“北漢結(jié)契丹入寇”的消息傳來,“命(趙匡胤)出師御之”。正月初二
正月初三
正月初四
這一段并非講故事,更非筆者杜撰
太祖將北征
筆者認為,王鞏關于韓通之死的這段記述可信度極大
。理由有三:第一
,從這段記載的邏輯關系來看。趙匡胤在出征前一天為什么會專門找韓通喝酒 王彥升進城后為什么二話不說就直奔韓通而去 答案只有一個:整個開封城里只有韓通一個人沒有向趙匡胤靠攏,所以他在行動前親自上門勸降,結(jié)果失敗。既然不為我所用,那就是我的敵人。所以,關門,放王彥升。第二
,從作者王鞏本人來看。王鞏是真宗朝著名宰相王旦的孫子,人品正直,口碑極佳。他在北宋中后期有一個龐大的朋友圈,除了馮京、司馬光對其極其賞識外,劉摯、呂大防兩任宰相也都“愛其才”,劉摯甚至與之結(jié)為姻親,為子娶王鞏女。他與當時眾多名士也交游甚廣,黃庭堅、秦觀、王安禮、謝景溫均在其列,與蘇軾兄弟尤為親近。尤其難能可貴的是,王鞏身在體制內(nèi),卻不懼權(quán)貴,仗義執(zhí)言,尤喜指摘朝政。他早年就以“上書言事,多切時病”著稱,為此雖屢遭貶謫仍秉性不改。尤其是因蘇軾“烏臺詩案”被貶,好不容易從賓州歸來后,卻立馬“言事如故”(清陸心源《宋史翼》卷二六《王鞏傳》)。后來,王鞏變本加厲,又上書議論皇家事務,結(jié)果再次被貶。宋哲宗元符元年,更是“坐元祐中及元豐末累上書議論朝政,欲盡變先朝法度,追毀出身以來告敕,除名勒停,送全州編管”,直接被雙規(guī)管制了。第三
,從正史的可信度來看。自兩漢以降,由于官方修史和“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理論的興起,歷史開始被官家橫加干涉和隨意篡改。對此,即使是“千古一帝”李世民也未能免俗。所以,正史記載的未必是真。反觀王鞏而且
聞見近錄
08
尾聲天道好輪回,蒼天饒過誰
三百年后
這時
,她的眼前有沒有閃現(xiàn)過另外一位恭帝和他的寡母呢: “民間歷史故事”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趙匡胤
,字元朗,又名趙九重,公元927年出生于河南洛陽趙匡胤年少時
后漢高祖劉知遠病逝后
不過
誰知,李弘義害怕
擁兵自重的郭威遂起兵反抗
公元951年
郭威稱帝后
公元954年
柴榮登基后,又擢升趙匡胤執(zhí)掌禁軍
從此,趙匡胤便追隨柴榮御駕親征
公元9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