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卷帙浩繁的古詩詞中
,有許多歌詠愛情的詩篇
,說到愛情,我們可能想到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摯沉痛
,想到元稹“惟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的深情篤意
,想到李商隱“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輕狂”的為愛癡狂
,飄逸如李白,也詠出了“相思相見知何日 此時此夜難為情”的浪漫情思
。可杜甫似乎是個例外
,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歌,有寫國破家亡的
,憂國憂民的,手足情深的
,卻唯獨不會寫“情詩”。
他似乎并不浪漫
,偶爾提到妻子,對她的稱呼多是“老妻”
、“瘦妻”
、“妻孥”等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fēng)雪”
,多么簡單平實
,不露情感
。他似乎從未有過熱烈的愛的表達與贊美
,對妻子的容顏,他只能想到“仳離放紅蕊
,想像顰青蛾”的苦容,對妻子的身姿
,它只能想到“失學(xué)從兒懶,長貧任婦愁”勞苦消瘦的身影
。若以情感的顯露、大膽直率
、浪漫熱烈的表達來看,他所寫的詩句
,確實算不上情詩。
,寫下一首愛情詩
,柔情似水
,結(jié)尾兩句讓人淚奔.png" />
可現(xiàn)實中的愛情,哪有那么多的轟轟烈烈
、浪漫瑰麗
、或生或死
,尋常人的愛情與婚姻
,誰能離了柴米油鹽醬醋茶
。杜甫的詩句不華麗,情感沉郁頓挫
,只因為他寫的便是如我們一般平常人的現(xiàn)實里的愛情
。它不必有華麗的辭章
,柴米油鹽
,噓寒問暖,平平淡淡
,細(xì)水長流,便足以真摯動人
。在所有寫妻子的詩中
,唯有這首《月夜》
,最是柔情似水,令人讀之落淚:
今夜鄜州月
,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
,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
,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
,雙照淚痕干。天寶十四載
,安史之亂爆發(fā),肅宗登位
,一心思報國的杜甫決定只身前往長安,投奔新帝
。可誰料在半路便被叛軍抓獲
,押送到已淪陷的長安,投入牢獄之中
。國家破敗,身陷囹圄的杜甫望著窗外圓月
,不禁思念起了遠(yuǎn)在故鄉(xiāng)、生死難知的妻兒
,于是寫下了這首《月夜》
,詩人不從自己著筆
,而是從妻子一方入筆,不說自己思念妻兒
,卻是想象妻子會如何思念丈夫
,由虛入實,化實為虛
,十分巧妙
。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今晚的月夜多么皎潔啊
,此時你一定是在家中
,獨自凝望吧
。世間只有這一輪明月
,而你我卻要分隔兩地來看
。詩人仿佛隔著千山萬水想與妻子對話:你望著明月
,思念我的心情
,是不是如同我思念你一般呢
“遙憐小兒女
,未解憶長安”
,詩人繼而筆鋒一轉(zhuǎn)
,不再寫妻子,將目光轉(zhuǎn)向家中兒女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蓱z我們的孩子
,年少懵懂
,他們還不知道母親為什么這么思念長安
。他們不知道,母親獨自思念的
,是遠(yuǎn)在長安的丈夫
,這種思念,無人分享
,多么孤寂啊。
“香霧云鬟濕
,清輝玉臂寒”,這句詩又轉(zhuǎn)回正面著筆
,詩人想象妻子看月時的情態(tài)
,夜深露重
,深夜的涼霧沾染濕了妻子的云鬢
,月色清冷
,泛著寒露般的光澤,這樣的光會令妻子感到寒冷吧
。詩人十分難得的對妻子的容顏情態(tài)進行了細(xì)致的描摹
,寫得極美
,月光之下,妻子恍若身在輕煙薄霧中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赡菃伪⊥髟碌纳碛?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卻又分明讓人覺出難以言說的悲涼
。
“何時倚虛幌
,雙照淚痕干”
,月下的妻子虔誠地希冀著
,什么時候我才能與你相攜手
、并立中宵
,看如今天這般絕美的月色
,那時我的臉上將不再淌滿思念的淚光。
杜甫的妻子出身于富貴人家
,受過良好的教育,19歲起嫁與杜甫
,此后一生,無論詩人怎樣的浮沉跌宕
,她都始終患難與共
,無怨無悔
,相比百轉(zhuǎn)千回的浪漫辭章
,這樣平淡的愛情卻顯得更加動人了
。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任何問題請聯(lián)系我們
憂國憂民的詩句有哪些 ?
1. 關(guān)于憂國憂民的詩句有哪些呢
關(guān)于憂國憂民的詩句有哪些呢 1.體現(xiàn)詩人憂國憂民的詩句有哪些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
宋?文天祥> 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輪臺
。 宋?陸 游>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
宋?陸 游>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 唐?杜牧> 只解沙場為國死
,何須馬革裹尸還
。 清?徐錫麟> 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
清?秋 瑾> 西北望長安
,可憐無數(shù)山
。 宋?辛棄疾 臣心一片磁針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王昌齡>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
宋?范仲淹>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
。 唐?杜甫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無花只有寒
。
笛中聞?wù)哿?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春色未曾看
。曉?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
愿將腰下劍
,直為斬樓蘭
。 《塞下曲》
,唐代樂府名
。
李白的《塞下曲》共有六首
,反映唐代反擊西北部少數(shù)民族侵?jǐn)_戰(zhàn)爭情況
。這里選的是第一首,描寫了邊塞生活的艱苦
,表現(xiàn)戍邊將士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精神
。
詩的前四句描寫景物
,極寫邊地的酷寒
,以表現(xiàn)戍邊將士為國御敵不怕艱難困苦的精神
,全從側(cè)面寫出,意脈貫通
,措語天然
,不拘格律
。詩的后四句刻畫人物,表現(xiàn)軍旅生活的緊張和戍邊將士的英勇
、警惕
。
從結(jié)構(gòu)上看
,前四句對艱苦環(huán)境的描寫
,正是為后四句表現(xiàn)將士們的英雄氣概作鋪墊
,足見作者構(gòu)思的匠心
。 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來概括生活
,表現(xiàn)主題
。
如以五月天山寒冷
、無花無柳而只能聞《折楊柳》曲來襯托邊塞環(huán)境的艱苦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劍外
,指劍門關(guān)以南
,也稱劍南,這里代指古代蜀地
。
薊北
,即薊州
,指今河北北部及遼寧西南部一帶,是安史叛軍舉兵叛亂地
。 由于個人的生活遭遇和身處復(fù)雜動蕩的時代,杜詩大多都有沉郁
、悲涼、凝重的色彩
,但此詩卻不同,它一掃往昔沉郁悲壯的氣氛
,寫得大喜若狂、輕快明朗
。
首聯(lián)點明事實原委
,寫詩人雖偏居“劍外”
,但聽到官軍收復(fù)了遙遠(yuǎn)的“薊北”后
,喜極而泣
。河南河北被收復(fù),曾給廣大人民帶來深重災(zāi)難的安史之亂被平定
,想著自己即將會與廣大人民一樣獲得安定的生活
,詩人怎能不喜極而泣
、熱淚縱橫呢
? 頷聯(lián)兩句以轉(zhuǎn)作承
,著筆深化,寫出了詩人的妻兒子女笑逐顏開
、歡天喜地的心情
,這使得詩人更是激動萬分
,從而漫卷詩書、興高采烈
。
此兩句妙筆傳神
,詩人那種大喜欲狂的情狀
,躍然紙上
,惟妙惟肖
。 詩的后兩聯(lián),繼續(xù)就喜意升華
,由前面的國喜
、家喜
,轉(zhuǎn)入寫喜歸
,表達了詩人意欲開懷痛飲
,放聲高歌
,準(zhǔn)備趁著大好春光早日返鄉(xiāng)的心情
。
這是一首有名的“快詩”
,開篇伊始
,即運筆如飛
,四聯(lián)八句
,一氣呵成,情感熾烈
。它之所以 膾炙人口
,千古傳唱
,主要在于它深刻而形象地表現(xiàn)了詩人關(guān)心國家
、人民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南 園 ----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
,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
,若個書生萬戶侯
? 注釋:吳鉤
,一種形似劍而彎的刀
。春秋時吳人善鑄鉤,故稱
。
這里泛指武器。凌煙閣
,古代朝廷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繪有功臣像的高閣。
這是李賀所寫《南園》詩十三首的第五首
,表達棄文就武,為國家統(tǒng)一事業(yè)建功立業(yè)的的愿望
。 詩的首句“男兒何不帶吳鉤”起勢急切
,氣魄豪邁
,既是泛問
,也是自問
,在鼓動別人的同時
,也在鼓勵自己
,抒發(fā)了“國家興亡
,匹夫有責(zé)”的使命感和愛國情
。
接下來的次句承前啟后,氣勢磅礴
,喊出揮刀殺敵
、馳騁戰(zhàn)場
、收復(fù)失地的心聲
,字里行間表現(xiàn)了一種強烈的希望國家統(tǒng)一的思想感情
。這兩句詩一氣呵成
,節(jié)奏明快
,令人讀了為之精神振奮。
詩的后兩句則是呼吁有志男兒“帶吳鉤”效命沙場,以鼓勵別人和鞭策自己能像凌煙閣上那些功臣一樣
,為國建功立業(yè)。(當(dāng)然
,聯(lián)系作者的身世來看,詩中也流露出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激之情
。)
全詩運用設(shè)問、借代等修辭手法
,語言通俗易懂,壯志豪情與愛國熱情溢于字里行間
。 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 ----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
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 注:輪臺,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這里泛指邊地
。
詩的前兩句點明自己雖然年邁力衰獨處孤村
,但并不悲哀絕望
,還想著替國家出征防守邊關(guān)
,表達出詩人對復(fù)國大業(yè)充滿勝利信心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安蛔园А币浴敖┡P孤村”來反襯
,更顯出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志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念
! 后兩句是前兩句的深化,寫得形象感人
。
詩人心頭始終郁結(jié)著慷慨之情
,所以當(dāng)夜深人靜、聽窗外風(fēng)雨時
,觸景生情——由風(fēng)雨大作的氣勢聯(lián)想到官軍殺敵的神威,詩人激動不已
,即便入夢也是鐵馬冰河
,從而抒發(fā)了詩人寶刀不老
,愿為收復(fù)中原大地而馳騁殺敵的壯志豪情
,并以此喻寫、襯托抗金義士的堅強勇武及收復(fù)失地的壯志
。全詩意境開闊
,氣魄恢宏,洋溢著作者強烈的愛國熱
,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概括力
。
金 陵 驛 ----文天祥 草合離宮轉(zhuǎn)夕輝,孤云飄泊復(fù)何依
?山河風(fēng)景原無異
,城郭人民。
2.表現(xiàn)憂國憂民的詩句有哪些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示兒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
,
但悲不見九州同
。
王師北定中原日
,
家祭無忘告乃翁
。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
白花垣上望京師
,黃河水流無盡時
。
窮秋曠野行人絕
,馬首東來知是誰
。
出塞
王昌齡
騮馬新跨白玉鞍
,戰(zhàn)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振
,匣里金刀血未干。
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前出塞九首
杜甫
戚戚去故里
,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
,亡命嬰禍羅
。
君已富土境
,開邊一何多
。
棄絕父母恩
,吞聲行負(fù)戈
。
出門日已遠(yuǎn)
,不受徒旅欺
。
骨肉恩豈斷,男兒死無時
。
走馬脫轡頭
,手中挑青絲
。
捷下萬仞岡,俯身試搴旗
。
磨刀嗚咽水
,水赤刃傷手
。
欲輕腸斷聲
,心緒亂已久
。
丈夫誓許國
,憤惋復(fù)何有
。
功名圖騏驎
,戰(zhàn)骨當(dāng)速朽
。
送徒既有長
,遠(yuǎn)戍亦有身
。
生死向前去
,不勞吏怒嗔
。
路逢相識人
,附書與六親
。
哀哉兩決絕,不復(fù)同苦辛
。
迢迢萬馀里
,領(lǐng)我赴三軍
。
軍中異苦樂
,主將寧盡聞
。
隔河見胡騎
,倏忽數(shù)百群。
我始為奴仆
,幾時樹功勛。
挽弓當(dāng)挽強
,用箭當(dāng)用長
。
射人先射馬
,擒賊先擒王
。
殺人亦有限
,列國自有疆
。
茍能制侵陵
,豈在多殺傷
。
驅(qū)馬天雨雪
,軍行入高山
。
徑危抱寒石
,指落曾冰間。
已去漢月遠(yuǎn)
,何時筑城還。
浮云暮南征
,可望不可攀。
單于寇我壘
,百里風(fēng)塵昏
。
雄劍四五動
,彼軍為我奔
。
虜其名王歸
,系頸授轅門
。
潛身備行列
,一勝何足論
。
從軍十年馀,能無分寸功
。
眾人貴茍得,欲語羞雷同
。
中原有斗爭
,況在狄與戎
。
丈夫四方志,安可辭固窮
。
.位卑未敢忘憂國——宋.陸游《病起書懷》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黃遵憲《贈梁任父母同年》
捐軀赴國難
,視死忽如歸——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身既死兮神以靈
,子魂魄兮為鬼雄——戰(zhàn)國.楚.屈原《國殤》
。
商女不知亡國恨
, 隔江猶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愿得此身長報國
,.何須生入玉門關(guān)——唐.戴叔倫《塞上曲二首》
臣心一片磁針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揚子江》
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讀書本意在元元——宋.陸游《讀書》
遺民淚盡胡塵里
,南望王師又一年——宋.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楚雖三戶能抗秦
,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宋.陸游《金錯刀行》
胸中有誓深于海
,肯使神州竟陸沉——宋.鄭思肖《二礪 》
長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艱——戰(zhàn)國.楚.屈原《離騷》
白骨露于野
,千里無雞鳴——三國.曹操《蒿里行》
窮年憂黎元
,嘆息腸內(nèi)熱——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唐.杜甫《春望》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唐.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唐.陳陶《隴西行》
月兒彎彎照九州
,幾家歡樂幾家愁——宋.楊萬里《竹枝詞》
但得眾生皆得飽
,不辭羸病臣?xì)堦枴?李綱《病牛》
但愿蒼生俱飽暖
, 不辭辛苦出山林——明.于謙《詠煤炭》
3.關(guān)于憂國憂民的詩句有那些
關(guān)于憂國憂民的詩句:1. 位卑未敢忘憂國——宋.陸游《病起書懷》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黃遵憲《贈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魏.曹植《白馬篇》 4. 身既死兮神以靈
,子魂魄兮為鬼雄——戰(zhàn)國.楚.屈原《國殤》 5.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王昌齡《出塞》 6. 商女不知亡國恨
, 隔江猶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 7. 愿得此身長報國
,.何須生入玉門關(guān)——唐.戴叔倫《塞上曲二首》 8. 臣心一片磁針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揚子江》 9. 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10. 讀書本意在元元——宋.陸游《讀書》 11. 死去原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陸游《示兒》 12. 遺民淚盡胡塵里
,南望王師又一年——宋.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3. 楚雖三戶能抗秦
,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宋.陸游《金錯刀行》 14. 胸中有誓深于海
,肯使神州竟陸沉——宋.鄭思肖《二礪 》 15. 長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艱——戰(zhàn)國.楚.屈原《離騷》 16. 白骨露于野
,千里無雞鳴——三國.曹操《蒿里行》 17.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唐.李紳《憫農(nóng)》 18.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19.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20.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唐.杜甫《春望》 21. 醫(yī)得眼前瘡
,剜卻心頭肉——唐,聶夷中《詠田家》 22.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唐.杜甫《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23.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唐.陳陶《隴西行》 24. 月兒彎彎照九州
,幾家歡樂幾家愁——宋.楊萬里《竹枝詞》 25. 但得眾生皆得飽
,不辭羸病臣?xì)堦枴?李綱《病?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26. 但愿蒼生俱飽暖, 不辭辛苦出山林——明.于謙《詠煤炭》
。
4.關(guān)于憂國憂民的古詩有哪些
1
,唐代.杜甫《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
2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炭譃╊^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3,宋.陸游《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4
,唐.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
5,明.李夢陽《秋望 》
黃河水繞漢宮墻
,河上秋風(fēng)雁幾行?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妥舆^壕追野馬,將軍弢箭射天狼
。黃塵古渡迷飛挽
,白月橫空冷戰(zhàn)場
。聞道朔方多勇略
,只今誰是郭汾陽
。
5.體現(xiàn)詩人憂國憂民的詩句有哪些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輪臺. 宋?陸 游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無忘告乃翁. 宋?陸 游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 唐?杜牧 只解沙場為國死
,何須馬革裹尸還. 清?徐錫麟 一腔熱血勤珍重
,灑去猶能化碧濤. 清?秋 瑾 西北望長安
,可憐無數(shù)山. 宋?辛棄疾 臣心一片磁針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王昌齡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 宋?范仲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 唐?杜甫
。
6.李白的關(guān)于“憂國憂民”的詩有哪些
1.《行路難·其一》
唐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
。
行路難
!行路難
!多歧路
,今安在
?
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
。
2.《從軍行·其二》
唐代:李白
百戰(zhàn)沙場碎鐵衣
,城南已合數(shù)重圍
。
突營射殺呼延將
,獨領(lǐng)殘兵千騎歸
。
3.《關(guān)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
,蒼茫云海間。
長風(fēng)幾萬里
,吹度玉門關(guān)。
漢下白登道
,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
,不見有人還
。
戍客望邊邑,思?xì)w多苦顏
。
高樓當(dāng)此夜
,嘆息未應(yīng)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