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 太陽也不知道這個
。
只是天空藍悠悠的
,又高又遠。
可是白云一來了的時候
,那大團的白云
,好像灑了花的白銀似的,從祖父的頭上經(jīng)過
,好像要壓到了祖父的草帽那么低
。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個陰涼的地方睡著了
。不用枕頭
,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臉上就睡了
。
(節(jié)選自《呼蘭河傳》)
父親寫的散文詩父親的散文詩的歌詞散文詩精選朱自清散文~~
【相識是緣,感恩遇見】父親的散文詩的歌詞散文詩精選朱自清散文
經(jīng)典誦讀:蕭紅《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節(jié)選)
蕭紅
呼蘭河這小城里住著我的祖父
。
我生的時候
,祖父已經(jīng)六十多歲,我長到四五歲
,祖父就快七十了
。
我家有一個大花園,這花園里蜂子
、蝴蝶
、蜻蜓、螞蚱
,樣樣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黃蝴蝶
。這種蝴蝶極小
,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
,滿身帶著金粉
。
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
,蜂子則嗡嗡地飛著
,滿身絨毛
,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地就和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
。
花園里邊明晃晃的
,紅的紅,綠的綠
,新鮮漂亮
。
據(jù)說這花園,從前是一個果園
。祖母喜歡吃果子就種了果樹
。祖母又喜歡養(yǎng)羊,羊就把果樹給啃了
。果樹于是都死了
。
到我有記憶的時候,園子里就只有一棵櫻桃樹
,一棵李子樹
,因為櫻桃和李子都不大結(jié)果子,所以覺得它們是并不存在的
。小的時候
,只覺得園子里邊就有一棵大榆樹。
這榆樹在園子的西北角上
,來了風
,這榆樹先嘯,來了雨
,大榆樹先就冒煙了
。太陽一出來,大榆樹的葉子就發(fā)光了
,它們閃爍得和沙灘上的蚌殼一樣了
。
祖父一天都在后園里邊,我也跟著祖父在后園里邊
。祖父戴一個大草帽
,我戴一個小草帽,祖父栽花
,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
當祖父下種
,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跟在后把那下了種的土窩
,用腳一個一個地溜平
。哪里會溜得準
,東一腳的,西一腳的瞎鬧
。有的把菜種不單沒被土蓋上
,反而把菜籽踢飛了。
小白菜長得非常之快
,沒有幾天就冒了芽了
,一轉(zhuǎn)眼就可以拔下來吃了。
祖父鏟地
,我也鏟地
;因為我太小,拿不動那鋤桿頭
,祖父戰(zhàn)把鋤頭桿拔下來
,讓我單拿著那個鋤頭的“頭”來鏟。
其實哪里是鏟
,也不過爬在地上
,用鋤頭亂勾一陣就是了。也認不得哪個是苗
,哪個是草
。往往把韭菜當做野草一起地割掉,把狗尾草當做谷穗留著
。
等祖父發(fā)現(xiàn)我鏟的那塊滿留著狗尾草的一片
,他就問我:“這是什么?”
我說:“谷子
。”
祖父大笑起來
,笑得夠了
,把草摘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
我說:“是的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br>
我看著祖父還在笑,我就說:“你不信
,我到屋里拿來你看
。”
我跑到屋里拿了鳥籠上的一頭谷穗
,遠遠地就拋給祖父了
。“這不是一樣的嗎
?”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過去
,講給我聽
,說谷子是有芒針的。狗尾草則沒有
,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
父雖然教我,我看了也并不細看
,也不過馬馬虎虎承認下 了
。一抬頭看見了一個黃瓜長大了,跑過去摘下來
,我又去吃黃瓜去了
。
也許沒有吃完,又看見了一個大蜻蜓從旁飛過
,于是丟了黃瓜又去追蜻蜓去了
。蜻蜓飛得多么快,哪里會追得上
? 好在 一開初也沒有存心一定追上
,所以站起來,跟了蜻蜓跑了幾步又去做別的去了
。
采一個倭瓜花心
,捉一個大綠豆青螞蚱,把螞蚱腿用線綁上
,綁了一會
,也許把螞蚱腿就綁掉,線頭上拴了一只腿
,而不見螞蚱了
。
玩膩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亂鬧一陣
,祖父澆菜
,我也搶過來澆,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澆
,而是拿著水瓢
,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里一揚,大喊著:
“下雨了
,下雨了
。”
太陽在園子里是特大的
,天空是特別高的
。太陽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睜不開眼睛
,亮得蚯蚓不敢鉆出地面來
,蝙蝠不敢從什么黑暗的地方飛出來
。
是凡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
、漂亮的
,拍一拍連大樹都會發(fā)響的,叫一叫就是站在對面的土墻都會回答似的
。
花開了
,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
,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無限的本領(lǐng),要做什么
,就做什么
。要怎么樣,就怎么樣
。都是自由的
。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黃瓜愿意開一個謊花
,就開一個謊花,愿意結(jié)一個黃瓜
,就結(jié)一個黃瓜
。若都不愿意,就是一個黃瓜也不結(jié)
,一朵花也不開
,也沒有人問。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
,它若愿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
。
蝴蝶隨意地飛
,一會從墻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又從墻頭上走了一個白蝴蝶
。它們是從誰家來的
,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個
。
只是天空藍悠悠的
,又高又遠
。
可是白云一來了的時候,那大團的白云
,好像灑了花的白銀似的
,從祖父的頭上經(jīng)過,好像要壓到了祖父的草帽那么低
。
我玩累了
,就在房子底下找個陰涼的地方睡著了。不用枕頭
,不用席子
,就把草帽遮在臉上就睡了。
這一節(jié)摘自蕭紅《呼蘭河傳》的第三章
。
整部《呼蘭河傳》看下來
,第三章是蕭紅寫得最快樂的一章。
作為一個讀者都能讀到字里行間掩飾不住的快樂
,作為作者的蕭紅一定也是懷著愉快的心情來寫的
。
第三章是《呼蘭河傳》中描述最愜意的一章,尤其是這一章的第一節(jié)
,有著音樂一樣的節(jié)奏和繪畫一樣的畫面感
,以及詩歌一樣的語言。
如果需要給這段文字配上音樂
,應該是一段舒緩如流水般的鋼琴曲
,比如我朗誦的背景音樂《且聽風吟》。
如果把這段文字變成畫面
,那應該是出自孩子之手的一幅水彩畫
,筆法或許稚拙卻勝在天然。
不知該怎么形容這一節(jié)的文字
,純凈如一塊璞玉
,不加雕飾,渾然天成
。
“我家有一個大花園
。”讓我想到了魯迅先生筆下的百草園——“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
,相傳叫做百草園
。”
一樣的口吻
,一樣的云淡風輕
,一樣的深情難忘。
每個人的生命里都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一個后花園吧?在那里
,有最天真無邪的童年
,有無憂無慮的時光,有永遠不落的太陽
,永遠不謝的花朵
。
這樣的后花園,有蕭紅童年快樂溫暖的源泉——祖父
。所以開篇單獨成段的一句就是“呼蘭河這小城里住著我的祖父
。”對蕭紅來說
,祖父很重要
。
祖父就是蕭紅童年的底色,有了祖父
,蕭紅才有了童年
。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蕭紅直到臨終
,還在用童年治愈自己,當她躺在病床上寫下這些回憶童年的文字時
,她一定是面帶微笑的
。
即便她年紀輕輕就備嘗人世艱辛,算不上一個幸福的人
,但至少還有一個幸福的童年
,這也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吧。正因為后來的不幸
,才更加懷念童年
,懷念有祖父的后花園。
那是怎樣美好的一段時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和祖父一起的時光里,一切都那么簡單
,一切又那么豐盛
。
跟祖父一起勞動的時光,更像是游戲
。
因為即使不能把菜種用土蓋上
,即使“往往把韭菜當做野草一起地割掉,把狗尾草當做谷穗留著”
,即使三心二意一會兒摘黃瓜一會兒捉蜻蜓,即使?jié)膊藭r不往菜上澆往天空里一揚,也只是換來祖父的笑
。
祖父是個愛笑的老人
,祖父的笑就像陽光,照耀著蕭紅的童年
,溫暖而明亮
。
祖父,是愛是溫暖
,是蕭紅童年的陽光
。
除了祖父,還有后花園
。
蕭紅的后花園是彩色的
。
有滿身帶著金粉的大紅蝴蝶,“蜻蜓是金的
,螞蚱是綠的”
,有青翠黃瓜,有大綠豆青螞蚱
,有金黃的倭瓜菜心
,“紅的紅,綠的綠
,新鮮漂亮”
。
在孩子的眼中世界就是一幅五彩斑斕的畫,像萬花筒一般精彩紛呈
,目不暇接
。
蕭紅的后花園,洋溢著生命的氣息
。
在一個孩子眼里
,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活的,會笑會說話
,會陪伴童年的蕭紅
,不讓她感到寂寞。
蕭紅的后花園是健康漂亮的
。
蕭紅的后花園是自由快樂的
。
每一種生命都以最自然的狀態(tài)生長,都有無限的本領(lǐng)
,想怎樣就怎樣
,誰也無法約束他們的生命。生命本該如此
,以最放松的姿態(tài)生長
,展示自己獨特的一面
。
自由,是蕭紅畢生的追求
,雖然為此她不得不逃離家園
,一生顛沛流離,但她不會后悔
,如果重新來過
,她一樣會選擇那條奔赴自由的人生路。
蕭紅的后花園
,是寧靜溫馨的
。
后花園的歲月,“天空藍悠悠的
,又高又遠”
。玩累了的蕭紅,就在房子底下找個陰涼的地方
,把草帽遮在臉上就睡了
。
《呼蘭河傳》里不止一次寫到那個童年的小女孩玩著玩著就在后花園睡著了。只有在熟悉的安全的地方孩子才會說睡就睡
,那是何等舒適自在
!
后花園帶給蕭紅的,是母親子宮一般的安全溫暖
。那種安全感
,是家的感覺,是心靈皈依的感覺
。
童年
,祖父,后花園
,充滿愛和溫暖
,寧靜溫馨,自由快樂
。
一切看起來都那么簡單平常
,一切又那么珍貴難得。
當蕭紅遭遇了感情的千瘡百孔
,置身于戰(zhàn)火紛飛
,一生追求自由的她卻被病痛束縛在病床上時,她是多么想念她的后花園?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一切仿若昨日,一切都成了前塵舊夢
。幸好還有文字
,那就在文字的世界里做一場甜甜的舊夢吧
。
2022-5-18
課文《祖父的花園》的作者蕭紅的資料
蕭紅出生于1911年,死于1942年
,中國現(xiàn)代女作家
。黑龍江省呼蘭縣人,原名張乃瑩
,令有筆名悄吟。為了逃婚出走
,困窘間向報社投稿
,并因此結(jié)識蕭軍,兩人相愛
,蕭紅也從此走上創(chuàng)作之路
,兩人一同完成散文【商事街】。1934年
,蕭紅完成成名作長篇小說【生死場】
。1935年,在魯迅幫助下該書作為“奴隸叢書”之一出版
。蕭紅由此取得了在現(xiàn)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并開始以蕭紅筆名,蜚聲文壇
。蕭紅帶有左翼現(xiàn)實主義風格的小說還有一部長篇【馬伯樂】
,但質(zhì)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是寫于香港的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
,以及一系列回憶故鄉(xiāng)的中篇如【牛車上】【小城三月】等
。在蕭紅不到10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為祖國文學寶庫留下了近百萬字的作品
,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蕭紅的后園短文主要寫了什么
蕭紅的后園短文主要寫了什么
回答:
蕭紅的短文《后園》主要寫了寫了“我” 把花園里的玫瑰找一大堆戴在祖父的帽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