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壁賦》中
江上泛舟
蘇軾太遠(yuǎn)
清風(fēng)明月是人間至美,詩人們也喜歡得不得了
。《鄂州南樓書事》
黃庭堅
四顧山光接水光
,憑欄十里芰荷香。清風(fēng)明月無人管
,并作南樓一味涼。憑樓遠(yuǎn)望,山色水光連成一線
,菱角、荷花陣陣飄香,清風(fēng)襲來,月色無人看管。何為自由 是巳時的清風(fēng),涼意襲人;是子時的月色,又亮又圓。人生不如意事只有八九
,終得不到十分的自由,不如與清風(fēng)明月為伴,以表慰藉。《伊州歌》
王維
清風(fēng)明月苦相思
,蕩子從戎十載馀。征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shù)附書
已離去數(shù)十年
眼中藏不住的相思,眉間抹不平的哀愁
,我的思念,你能感知到嗎《點絳唇》
宋·魏夫人
波上清風(fēng),畫船明月人歸后
。漸消殘酒,獨自憑欄久。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重回首,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水上清風(fēng)徐徐波平浪靜,在畫船上宴飲話別好友,直到天色傍晚歸來之后,日間酒意漸消離恨涌心頭。獨自憑欄遠(yuǎn)望很久很久。人生歡聚離散來去匆匆,這種離愁別恨年年都有,人人都不堪重回首。天邊云煙迷茫稀疏楊柳,隱隱傳來聲聲蕪城更漏。在清風(fēng)明月之時,我送你離開,思念卻溢滿心懷。就讓清風(fēng)明月帶去我的思念,伴你到天涯海角?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宋·晏殊
雙燕歸飛繞畫堂。似留戀虹梁
。清風(fēng)明月好時光
。更何況、綺筵張。云衫侍女
,頻傾壽酒,加意動笙簧。人人心在玉爐香
。慶佳會、祝延長晏殊是太平宰相
雙燕繞堂
宴會上
,有清風(fēng)明月助興,當(dāng)真是人間好時光。《和吳克明廣文賦梅》
宋·辛棄疾
誰詠寒枝入國風(fēng)
,廣文官冷更詩窮。偶隨岸柳春先覺,試比山樊韻不同
。十頃清風(fēng)明月外
,一杯疏影暗香中。遙知一夜相思后
,鐵石心腸也惱翁。天寒地凍
,梅花卻傲立枝頭,不畏懼凄風(fēng)冷雨,不羨慕桂花濃郁。十里的清風(fēng)明月之外,梅花傲然開放,暗香疏影,風(fēng)姿雅致。辛棄疾是說梅孤單吧
愿余生
《四塊玉·恬退》
元·馬致遠(yuǎn)
酒旋沽
滿眼云山畫圖開。清風(fēng)明月還詩債
本是個懶散人
馬致遠(yuǎn)可能是太窮了
有清風(fēng)明月在
往后余生
《題黃鶴樓石照》
唐·呂巖
黃鶴樓前吹笛時
,白蘋紅蓼滿江湄。衷情欲訴誰能會
,惟有清風(fēng)明月知。這一年初秋
有時候
人生來孤獨
《懷故人詩》南朝·謝眺芳洲有杜若
宋·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
稻花香里說豐年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天邊的明月升上了樹梢
明月清風(fēng)的詩句如下:
1
2
3、清風(fēng)明月苦相思
4
、聞道清風(fēng)明月夜,至今鼻息亂松聲?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5
、秋菊春蘭寧易地,清風(fēng)明月本同天?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6
7
8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9
、十頃清風(fēng)明月外,一杯疏影暗香中?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翖壖病逗蛥强嗣鲝V文賦梅》10、清風(fēng)明月休論價
11
、明月清風(fēng)住釣船,新秋世界落詩編?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12
、美人才子傳芳信,明月清風(fēng)傷別恨。未知何處有知音,長為此情言不盡。——晏殊《木蘭花》。13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fēng)三四聲。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呂巖《牧童》。14
、人間無處著青蛇,池水清泠浸落花。幾度清風(fēng)明月夜,悵然無語憶張華?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15、清風(fēng)雖細(xì)難吹我
,明月何嘗不照人。寒冰不能斷流水,枯木也會再逢春?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
鑒賞《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
,也是李后主的絕命詞。相傳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樂,唱新作《虞美人》詞,聲聞于外。宋太宗聞之大怒,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這首詞通過今昔交錯對比“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與《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為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
這首詞刻畫了強(qiáng)烈的故國之思,取得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shù)效果
以上六句在結(jié)構(gòu)上是頗具匠心的。幾度運用兩相對比和隔句呼應(yīng)
最后
,詞人的滿腔幽憤再難控制,匯成了曠世名句佳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水喻愁,可謂“前有古人,后有來者”。劉禹錫《竹枝詞》“水流無限似儂愁”,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這些詩句或失之于輕描淡寫,或失之于直露,都沒有“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得打動人心,所謂“真?zhèn)娜苏Z”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抽象的情感顯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漲溢恣肆,奔放傾瀉;又如春水不舍晝夜,無盡東流。形式上,九個字平仄交替,讀來亦如滿江春水起伏連綿,把感情在升騰流動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達(dá)出來了。以這樣聲情并茂的詞句作結(jié),大大增強(qiáng)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書頁,讀者似也被這無盡的哀思所淹沒了。全詞抒寫亡國之痛
,意境深遠(yuǎn),感情真摯,結(jié)構(gòu)精妙,語言清新;詞雖短小,余味無窮。難怪王國維有如是評價:“唐五代之詞,有句而無篇。南宋名家之詞,有篇而無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軒數(shù)人而已。”(《人間詞話》刪稿之四○)(蔣雅云)賞析四 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
,作者通過對自然永恒與人生無常的尖銳矛盾的對比,抒發(fā)了亡國后頓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語語嗚咽,令人不堪卒讀。春花浪漫,秋月高潔,本令人人欣喜,但對階下之囚來說,卻已了無意趣了。"何時了"三字雖問得離奇,實含兩層意蘊:往昔歲月是何時了卻的?劫后之殘生又將何時了卻呢?這表明了他對生命的決絕心態(tài)。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