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4iwoc"><pre id="4iwoc"></pre></ul>
    <blockquote id="4iwoc"><tfoot id="4iwoc"></tfoot></blockquote>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詩詞歌賦

      這十五首舟船上寫就的古詩詞
      ,首首都有一千古名句

      七里香 2023-07-27 19:42:53

      有人說中國古詩三分之一是在月下寫的

      ,三分之一在酒中寫的
      ,還有三分之一在船上寫的。下面
      ,我們分享15首舟船詩詞
      ,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
      ,值得我們反復(fù)吟詠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開元十八年

      ,孟浩然仕途失意,漫游吳越時
      ,寫下此詩
      。這是唐人五絕中的寫景名篇,“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歷來為后世學(xué)者贊譽(yù)

      《泊秦淮》

      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后庭花

      這一天夜晚

      ,杜牧坐的船停泊在秦淮河畔
      ,看著秦淮河的歌女們的縱情演唱,杜牧感慨陳朝亡國之思
      ,憂慮唐王朝的命運(yùn)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被后世不斷吟詠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安史之亂后,張繼流落到南方

      ,這個秋天的夜晚
      ,他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yuǎn)的小詩

      詩中景物與人物心情達(dá)到高度交融

      ,歷來傳唱不絕。而寒山寺也因此而聞名

      《次北固山下》

      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

      , 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

      , 風(fēng)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dá) 歸雁洛陽邊

      王灣是盛唐年間詩人,一年冬末春初時

      ,他泊舟于江蘇鎮(zhèn)江北固山下時感慨季候更迭
      ,思鄉(xiāng)而作此詩。

      中二聯(lián)是其中的名句

      ,“海平兩岸闊”
      ,寫得氣勢恢宏,是大景
      ,而“風(fēng)正一帆懸”是小景
      ,形象逼真地把大景很好地表現(xiàn)了出來,“海日生殘夜
      , 江春入舊年”被評價為:詩人以來
      ,少有此句。形容景物,妙絕千古

      《夜泊牛渚懷古》

      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

      ,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

      ,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

      ,楓葉落紛紛。

      開元十五年

      ,李白往洞庭擬安葬友人吳指南途經(jīng)牛渚時寫下這首詩
      。此時李白名聲未振,詩中抒發(fā)不遇知音的喟嘆

      此詩意明朗而單純

      ,并沒有什么深刻復(fù)雜的內(nèi)容,但卻具有一種令人神遠(yuǎn)的韻味

      《晚次鄂州》

      唐·盧綸

      云開遠(yuǎn)見漢陽城

      ,猶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晝眠知浪靜

      ,舟人夜語覺潮生

      三湘愁鬢逢秋色,萬里歸心對月明

      舊業(yè)已隨征戰(zhàn)盡

      ,更堪江上鼓鼙聲。

      為了躲避戰(zhàn)亂

      ,詩人被迫浪跡異鄉(xiāng)
      ,流徙不定,路過三湘
      ,次于鄂州
      ,而寫了這首詩

      詩人在戰(zhàn)亂中風(fēng)波漂泊

      ,對行旅生涯早已厭倦,思?xì)w的心情深沉而急切

      《題龍陽縣青草湖》

      元·唐溫如

      西風(fēng)吹老洞庭波

      ,一夜湘君白發(fā)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此詩是元末明初詩人唐溫如的作品

      全詩筆調(diào)十分地輕靈

      ,寫景記夢,虛實(shí)相間
      ,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一度被認(rèn)為是唐代絕句?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秾W(xué)習(xí)強(qiáng)國》平臺里有道題是這首詩,要求正確排列句子順序

      《旅夜書懷》

      唐·杜甫

      細(xì)草微風(fēng)岸

      ,危檣獨(dú)夜舟。

      星垂平野闊

      ,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

      ,天地一沙鷗。

      唐代宗永泰年間

      ,嚴(yán)武去世
      ,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攜家眷乘舟南下
      ,于途中寫下此詩

      在詩中,杜甫感慨老年多病

      、漂泊無依的心情
      ,令人傷懷?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靶谴蛊揭伴?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月涌大江流”寫景雄渾闊大,歷來為人稱道

      《小寒食舟中作》

      唐·杜甫

      佳辰強(qiáng)飲食猶寒

      ,隱幾蕭條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

      ,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云白山青萬余里

      ,愁看直北是長安。

      這首詩當(dāng)作于唐代宗大歷五年(770年)春

      ,離杜甫去世半年多
      。永泰元年(765年)
      ,嚴(yán)武去世,杜甫失去依靠
      ,生活困頓
      ,四處漂泊。杜甫停留于潭州(今湖南長沙)時
      ,正值小寒食節(jié)
      ,寫下此詩。

      此詩表現(xiàn)了詩人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關(guān)懷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唐·孟浩然

      山暝聞猿愁

      ,滄江急夜流。

      風(fēng)鳴兩岸葉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維揚(yáng)憶舊游

      還將兩行淚

      ,遙寄海西頭。

      孟浩然應(yīng)舉不第

      ,離開長安后
      ,為了排解苦悶,曾一度漫游江淮
      。此詩是詩人夜宿桐廬江上時
      ,懷念揚(yáng)州舊友而作。

      日暮

      、山深
      ,猿啼、江水
      、秋風(fēng)
      、孤舟等凄迷孤寂的景物,構(gòu)成清峭孤冷的意境
      ,襯托出詩人的綿綿愁思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這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fā)了詩人眺望江南

      、思念家鄉(xiāng)的深切感情
      。是王安石途經(jīng)瓜洲時所作。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

      ,描繪了江南美麗的春色
      ,寄托了詩人浩蕩的情思
      。其中“綠”字是經(jīng)過精心篩選的,極其富于表現(xiàn)力
      。成為了王安石的傳世名句

      《霜天曉角·儀真江上夜泊》

      宋·黃機(jī)

      寒江夜宿,長嘯江之曲

      水底魚龍驚動

      ,風(fēng)卷地,浪翻屋

      詩情吟未足

      ,酒興斷還續(xù)。

      草草興亡休問

      ,功名淚
      ,欲盈掬

      儀真

      ,今江蘇儀征,在南宋時
      ,曾多次受到金兵的騷擾
      。詞人夜泊于此,面對寒江
      ,北望中原
      ,一時間百感交集,便寫下這首詞
      ,借江景抒發(fā)其壯志難酬之情

      清·永瑢、紀(jì)昀《四庫總目提要》評價此詩:皆沉郁蒼涼

      ,不復(fù)作草媚花香之語

      《一剪梅·舟過吳江》

      宋·蔣捷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

      ,樓上簾招

      秋娘渡與泰娘橋,風(fēng)又飄飄

      ,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 銀字笙調(diào),心字香燒

      流光容易把人拋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南宋消亡之初

      ,詞人開始流浪
      ,在流浪途中舟行流經(jīng)吳江縣的吳淞江時,詩人倦游思?xì)w
      ,寫下此詞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

      ,綠了芭蕉”膾炙人口
      ,直到今日,依然備受贊譽(yù)

      《舟過安仁》

      宋·楊萬里

      一葉漁船兩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

      ,不是遮頭是使風(fēng)

      1192年,詩人乘舟路過安仁縣(現(xiàn)在的江西省余江縣)時

      ,看到兩個孩童以傘當(dāng)帆來使船前進(jìn)
      ,有感于孩童的稚氣,創(chuàng)作了此詩

      這首詩淺顯易懂

      ,充滿情趣,詩人抓住了那有趣瞬間
      ,展示了兩個孩童的可愛和機(jī)智

      《水調(diào)歌頭·舟次揚(yáng)州和人韻》

      宋·辛棄疾

      落日塞塵起,胡騎獵清秋

      漢家組練十萬

      ,列艦聳層樓。

      誰道投鞭飛渡

      ,憶昔鳴髇血污

      風(fēng)雨佛貍愁。

      季子正年少

      ,匹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

      ,過揚(yáng)州

      倦游欲去江上,手種橘千頭

      二客東南名勝

      ,萬卷詩書事業(yè),

      嘗試與君謀:

      莫射南山虎

      ,直覓富民侯

      此詞是詞人乘船赴湖北任所途中泊駐揚(yáng)州時所作

      上片氣勢沉雄豪放,表現(xiàn)了少年時期抗敵報國建立功業(yè)的英雄氣概

      ;下片則抒發(fā)了理想不能實(shí)現(xiàn)的悲憤
      ,貌似曠達(dá)實(shí)則感慨極深,失路英雄的憂憤與失望情緒躍然紙上

      源自:中華詩文學(xué)習(xí)

      急需15首古詩詞
      ,并且每篇都需要100字以上的點(diǎn)評
      ,急!急
      !急

      =============================
      《回鄉(xiāng)偶書》
      作者: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注解】:
      1
      、鬢毛摧:兩鬢的頭發(fā)已經(jīng)斑白。

      【韻譯】:
      少年時離鄉(xiāng)
      ,到老了才回家來

      口音沒改變,雙鬢卻已經(jīng)斑白

      兒童們看見了
      ,沒有認(rèn)識我的;
      他們笑問:這客人是從哪里來


      【評析】:?這是一首久客異鄉(xiāng)
      ,返回故里的感懷詩。全詩抒發(fā)了山河依舊
      ,人事不同
      ,人生易老,世事滄桑的感慨
      。一
      、二句,詩人置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鄉(xiāng)環(huán)境中
      ,心情難于平靜
      。首句寫數(shù)十年久客他鄉(xiāng)的事實(shí)
      ,次句寫自己的“老大”之態(tài),暗寓鄉(xiāng)情無限
      。三
      、四句雖寫自己,卻從兒童方面的感覺著筆
      ,極富生活情趣
      。詩的感情自然、逼真
      ,內(nèi)容雖平淡
      ,人情味卻濃足。語言樸實(shí)無華
      ,毫不雕琢
      ,細(xì)品詩境,別有一番天地
      。全詩在有問無答中作結(jié)
      ,哀婉備至,動人心弦
      ,千百年來為人傳誦
      ,老少皆知。

      =============================
      《桃花溪》
      作者: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
      ,石礬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注解】:
      1
      、飛橋:高橋。
      2
      、石磯: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3、洞:指《桃花源記》中武陵漁人找到的洞口


      【韻譯】:
      隱隱看見一座長橋
      ,被野煙隔斷;
      在石嶼的西畔
      ,借問打漁的小船

      桃花隨著流水,終日地漂流不盡

      桃花源洞口
      ,在清溪的哪段哪邊?

      【評析】:?這是借陶潛《桃花源記》的意境而寫的寫景詩。詩由遠(yuǎn)外落筆
      ,寫山谷深幽
      ,迷離恍惚,隔煙朦朧
      ,其境若仙
      。然后鏡頭移近,寫桃花流水
      ,漁舟輕泛
      ,問訊漁人,尋找桃源
      。詩的構(gòu)思婉曲
      ,意境若畫,有景有情
      ,趣味深遠(yuǎn)
      。蘅塘退士批注:“四句抵得一篇《桃花源記》?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边@話不無道理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王維
      獨(dú)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
      、登高:陰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
      ,民間有登高避邪的習(xí)俗。
      2
      、茱萸:一種植物
      ,傳說重陽節(jié)扎茱萸袋
      ,登高飲菊花酒
      ,可避災(zāi)。

      【韻譯】:
      獨(dú)自流落他鄉(xiāng)
      ,長做異地之客

      每逢佳節(jié)良辰,越發(fā)思念眷親

      遙想今日重陽
      ,兄弟又在登高,
      他們佩帶茱萸
      ,發(fā)覺少我一人


      【評析】:?詩寫游子思鄉(xiāng)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
      ,寫異鄉(xiāng)異土生活的孤獨(dú)凄然
      ,因而時時懷鄉(xiāng)思人
      ,遇到佳節(jié)良辰,思念倍加
      。接著詩一躍而寫遠(yuǎn)在家鄉(xiāng)的兄弟
      ,按照重陽的風(fēng)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
      。詩意反復(fù)跳躍
      ,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
      ,又曲折有致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千百年來
      ,成為游子思念的名言
      ,打動多少游子離人之心。

      =============================
      《芙蓉樓送辛漸》
      作者: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平明送客楚山孤?br>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解】:
      1
      、芙蓉樓:原址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西北

      2、楚山:古時吳
      、楚兩地相接
      ,鎮(zhèn)江一帶也稱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韻譯】:
      迷蒙的煙雨
      ,連夜灑遍吳地江天;
      清晨送走你
      ,孤對楚山離愁無限

      朋友呵,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

      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
      ,堅守信念!

      【評析】:?這是一首送別詩
      。詩的構(gòu)思新穎
      ,淡寫朋友的離情別緒,重寫自己的高風(fēng)亮節(jié)
      。首兩句蒼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
      ,烘托送別時的孤寂之情;后兩句自比冰壺,表達(dá)自己開郎胸懷和堅強(qiáng)性格
      。全詩即景生情
      ,寓情于景,含蓄蘊(yùn)藉
      ,韻味無窮


      =============================
      《閨怨》
      作者: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

      【注解】:
      1
      、凝妝:盛妝

      2、悔教:悔使


      【韻譯】:
      閨閣中的少婦
      ,從來不知憂愁;
      春來細(xì)心打扮
      ,獨(dú)自登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新綠,心里難受

      ,悔不該叫夫君去覓取封侯。

      【評析】:?這是閨怨詩
      、描寫了上流貴婦賞春時心理的變化
      。詩的首句,與題意相反
      ,寫她“不知愁”:天真浪漫
      ,富有幻想;二句寫她登樓賞春:帶有幼稚無知
      ,成熟稍晚的憨態(tài)
      ;三句急轉(zhuǎn),寫忽見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樹又綠
      ,夫君未歸
      ,時光流逝,春情易失
      ;四句寫她的省悟:悔恨當(dāng)初慫恿“夫婿覓封侯”的過錯。詩無刻意寫怨愁
      ,但怨之深
      ,愁之重,已裸露無余。

      =============================
      《春宮曲》
      作者:王昌齡
      昨夜風(fēng)開露井桃
      ,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注解】:
      1
      、未央:漢宮殿名,也指唐宮

      2
      、平陽歌舞:平陽公主家中的歌女。

      【韻譯】:
      昨夜春風(fēng)吹開了露井邊的桃花

      未央宮前殿明月高照一片光華

      平陽公主的歌女新受武帝寵幸,
      簾外春正寒皇上特把錦袍賜她


      【評析】:?詩寫春宮之怨
      ,卻無怨語怨字。作者著力于背面敷粉
      ,以側(cè)面打光的手法
      ,使其明暗清晰。詩明寫新人受寵的情狀
      ,暗抒舊人失寵之怨恨
      。虛此實(shí)彼,言近意遠(yuǎn):似乎無怨
      ,怨至深
      ;似乎無恨,恨至長
      。實(shí)弦外有音的手法


      =============================
      《涼州詞》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注解】:
      1
      、夜光杯:一種白玉制成的杯子


      【韻譯】:
      新釀成的葡萄美酒,盛滿夜光杯

      正想開懷暢飲
      ,馬上琵琶聲頻催。
      即使醉倒沙場
      ,請諸君不要見笑

      自古男兒出征
      ,有幾人活著歸回?

      【評析】:?詩是詠邊寒情景之名曲
      。全詩寫艱苦荒涼的邊塞的一次盛宴
      ,描摹了征人們開懷痛飲、盡情酣醉的場面
      。首句用語絢麗優(yōu)美
      ,音調(diào)清越悅耳,顯出盛宴的豪華氣派
      ;一句用“欲飲”兩字
      ,進(jìn)一層極寫熱烈場面,酒宴外加音樂
      ,著意渲染氣氛
      。三、四句極寫征人互相斟酌勸飲
      ,盡情盡致
      ,樂而忘憂,豪放曠達(dá)
      。這兩句
      ,蘅塘退士評曰:“作曠達(dá)語,倍覺悲痛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睔v來評注家也都以為悲涼感傷,厭惡征戰(zhàn)
      。清代施補(bǔ)華的《峴傭說詩》評說:“作悲傷語讀便淺
      ,作諧謔語讀便妙。在學(xué)人領(lǐng)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睆膬?nèi)容看,無厭惡戎馬生涯之語
      ,無哀嘆生命不保之意
      ,無非難征戰(zhàn)痛苦之情,謂是悲涼感傷
      ,似乎勉強(qiáng)
      。施補(bǔ)華的話有其深度。千古名絕
      ,眾論殊多
      ,見仁見智,學(xué)人自悟


      =============================
      《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注解】:
      1、黃鶴樓:建在湖北武昌西邊的黃鶴磯上
      ,下面就是長江

      2、煙花:指暮春濃艷的景色

      3
      、碧空盡:指船消失在水與藍(lán)天相接的地方。

      【韻譯】:
      老朋友孟浩然
      ,辭別西楚的黃鶴樓

      陽春三月煙花如海,他去游歷揚(yáng)州

      一葉孤舟
      ,遠(yuǎn)遠(yuǎn)地消失在碧空盡頭;
      只見浩浩蕩蕩的長江
      ,向天際奔流


      【評析】:?這是送別詩,寓離情于寫景
      。首句點(diǎn)出送別的地點(diǎn):一代名勝黃鶴樓
      ;二句寫送別的時間與去向:“煙花三月”的春色和東南形勝的“揚(yáng)州”;三
      、四句
      ,寫送別的場景:目送孤帆遠(yuǎn)去;只留一江春水
      。詩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
      ,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
      ,情絲不絕
      ,色彩明快,風(fēng)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盁熁ㄈ孪?lián)P州”,蘅塘退士評曰:“千古麗句”
      。在理


      =============================
      《早發(fā)白帝城》
      作者: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節(jié)
      2
      、江陵:今湖北省江寧縣
      。縣

      3
      、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dá)。

      【韻譯】:
      清晨
      ,我告別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遠(yuǎn)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
      ,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覺
      ,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評析】:?詩是寫景的。唐肅宗乾元二年(759)
      ,詩人流放夜郎
      ,行至白帝遇赦,乘舟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
      。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
      ,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況
      。首句寫白帝城之高
      ;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
      ;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jìn)
      ;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diǎn)明水勢如瀉
      。?全詩鋒棱挺拔
      ,一瀉直下,快船快意
      ,令人神遠(yuǎn)
      。難怪乎明人楊慎贊曰:“驚風(fēng)雨而泣鬼神矣!”

      =============================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注解】:
      1
      、故園:指長安
      ,作者在長安有別墅。
      2
      、龍鐘:這里是沾濕的意思

      3、憑:托


      【韻譯】:
      回頭東望故園千里
      ,路途遙遠(yuǎn)迷漫

      滿面龍鐘兩袖淋漓
      ,涕淚依然不干。
      途中與君馬上邂逅
      ,修書卻無紙筆

      唯有托你捎個口信,回家報個平安


      【評析】:?詩寫游客邂逅京使
      ,托他捎帶口信回家的情境。詩來自生活
      ,反映生活
      ,信手寫去,不事雕琢
      ,親切不味
      ,真摯感人?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榜R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是生活中常見之事,一經(jīng)藝術(shù)提煉概括
      ,多么典雅感人
      ,富有生氣!

      =============================
      《江南逢李龜年》
      作者: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fēng)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注解】:
      1
      、李龜年:唐代著名的音樂家,受唐玄宗賞識
      ,后流落江南

      2、歧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
      ,他被封為歧王

      3
      、崔九:就是崔滌,當(dāng)時擔(dān)任殿中監(jiān)


      【韻譯】:
      當(dāng)年在岐王宅里
      ,常常見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
      ,也曾多次欣賞你的藝術(shù)

      沒有想到,在這風(fēng)景一派大好的江南

      正是落花時節(jié)
      ,能巧遇你這位老相熟。

      【評析】:?詩是感傷世態(tài)炎涼的
      。李龜年是開元初年的著名歌手
      ,常在貴族豪門歌唱。杜甫少年時才華卓著
      ,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書監(jiān)崔滌的門庭
      ,得以欣賞李龜年的歌唱藝術(shù)。詩的開首二句是追憶昔日與李龜年的接觸
      ,寄寓詩人對開元初年鼎盛的眷懷
      ;后兩句是對國事凋零,藝人顛沛流離的感慨
      。僅僅四句卻概括了整個開元時期的時代滄桑
      ,人生巨變。語極平淡
      ,內(nèi)涵卻無限豐滿
      。蘅塘退士評為:“少陵七絕,此為壓卷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
      =============================
      《黃鶴樓》
      作者: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
      ,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注解】:
      1
      、黃鶴樓:故址在湖北武昌縣,民國初年被火焚毀,傳說古代有一位名叫費(fèi)文?的仙人
      ,在此乘鶴登仙
      。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2
      、悠悠:久遠(yuǎn)的意思

      3、歷歷:清晰
      、分明的樣子

      4、鸚鵡洲:在湖北省武昌縣西南
      ,根據(jù)后漢書記載
      ,漢黃祖擔(dān)任江夏太守時,在此大宴賓客
      ,有人獻(xiàn)上鸚鵡
      ,故稱鸚鵡洲。

      【韻譯】:
      傳說中的仙人早乘黃鶴飛去

      這地方只留下空蕩的黃鶴樓。
      飛去的黃鶴再也不能復(fù)返了

      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載依舊

      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在目,
      鸚鵡洲的芳草長得密密稠稠

      時至黃昏不知何處是我家鄉(xiāng)

      面對煙波渺渺大江令人發(fā)愁!

      【評析】:?這首詩是吊古懷鄉(xiāng)之佳作
      。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
      ,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詩興大作
      ,脫口而出,一瀉千里
      。既自然宏麗
      ,又饒有風(fēng)骨。詩雖不協(xié)律
      ,但音節(jié)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
      ,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
      。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
      。說:“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題詩在上頭?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眹?yán)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
      ,當(dāng)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
      ,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


      =============================
      《行經(jīng)華陰》
      作者:崔顥
      迢峣太華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
      ,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關(guān)險
      ,驛路西連漢畤平

      借問路旁名利客,何如此處學(xué)長生


      【注解】:
      1
      、??:高峻貌。
      2
      、三峰:指蓮花
      、明星、玉女
      ,華山最著名的三峰

      3、武帝祠:指巨靈洞

      4
      、?:帝王祭天地五帝之祠。

      【韻譯】:
      高峻的華山俯瞰古都咸陽城

      天外三峰不是人工所能削成

      巨靈河神祠前云霧將要消散,
      仙人掌峰頂大雨過后天初晴

      函谷關(guān)北枕黃河華山更險要

      西連驛路祀神所在益加曠平。
      敢問路旁追名逐利的過客們

      怎么比得上在此學(xué)道求長生


      【評析】:?這首詩是寫行旅華陰時所見的景物,抒發(fā)吊古感今的情感
      。詩的前六句全為寫景
      。首聯(lián)寫遠(yuǎn)景,起句不凡,以華山之高峻和三峰的高矗天際
      ,壓倒京都之豪富
      ,暗寓出世高于追名逐利,頷聯(lián)寫晴雨時的景色
      ,這是寫近景
      。頸聯(lián)寫想象中的幻景,描述華陰地勢的險要和漢?的形勝
      。即景生感
      ,隱含倦于風(fēng)塵退隱山林之意。尾聯(lián)反詰
      ,借向旁人勸喻
      ,說明凡爭名奪利的人,就不得安心息影學(xué)長生之術(shù)
      。隱約曲折
      ,瀟灑自如,風(fēng)流蘊(yùn)藉
      。?全詩打破了律詩的起承轉(zhuǎn)合的格式
      ,別具神韻。詩境雄渾壯闊
      ,寓意深刻


      =============================
      《望薊門》
      作者:祖詠
      燕臺一去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

      沙場烽火侵胡月
      ,海畔云山擁薊城。
      少小雖非投筆吏
      ,論功還欲請長纓


      【注解】:
      1、一去:一作“一望”

      2
      、三邊:漢幽、并
      、涼三州
      ,其地皆在邊疆,后即泛指邊地

      3
      、危旌:高揚(yáng)的旗幟。
      4、投筆吏:漢班超家貧
      ,常為官府抄書以謀生
      ,曾投筆嘆曰:“大丈夫當(dāng)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焙蠼K以功封定遠(yuǎn)侯。
      5
      、論功:指論功行封

      6、請長纓:漢終軍曾自向漢武帝請求
      ,“愿受長纓
      ,心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焙蟊荒显较嗨鶜?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年僅二十余。纓:繩


      【韻譯】:
      一到燕臺眺望
      ,我就暗暗吃驚;
      笳鼓喧鬧之地
      ,原是漢將兵營

      江山積雪萬里,籠罩冷冽寒光

      邊塞╄光映照
      ,飄動高高旗旌。
      戰(zhàn)場烽火連天
      ,遮掩邊塞明月

      南渤海北云山
      ,拱衛(wèi)著薊門城

      少年時雖不象班超
      ,投筆從戎

      論功名我想學(xué)終軍
      ,自愿請纓


      【評析】:?詩是吊古感今的
      。開首兩句說北望薊門
      ,觸目驚心
      。起句突兀
      ,暗用典故,說燕自郭隗
      、樂毅等士去后
      ,即被秦所滅
      ,故客心暗驚。又漢高祖曾身擊臧荼
      ,故曰“漢將營”
      。因而清人方東樹說:“豈是時范陽已有萌芽耶?”(《昭昧詹言》卷十六)懷疑這是對安祿山的叛亂有所預(yù)感
      。頷聯(lián)
      、頸聯(lián)寫景雄麗。全詩扣緊一個“望”字
      ,以“烽火”承“危旌”
      ,以“雪山”承“積雪”。寫“望”中所見
      ,抒“望”中所感
      ,格調(diào)高昂詩。從軍事上落筆
      ,著力勾畫山川形勝
      ,意象雄偉闊大。為尾聯(lián)抒發(fā)從戎之志做好鋪墊
      ,使人讀了慷慨非常


      =============================
      《九月登望仙臺呈劉明府容》
      作者:崔曙
      漢文皇帝有高臺,此日登臨曙色開

      三晉云山皆北向
      ,二陵風(fēng)雨自東來。
      關(guān)門令尹誰能識
      ,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注解】:
      1
      、三晉:戰(zhàn)國時韓、魏
      、趙三家分晉,號三晉
      。今屬山西
      、河南、河北地

      2
      、二陵:?山分南北兩山(二陵),相距三十五里
      。山在今河南洛寧縣北
      ,西北接陜縣

      3、關(guān)門句:老子至關(guān)
      ,關(guān)令尹(名喜)留老子著書
      ,乃成書五千言,關(guān)尹也隨他而去
      。詩中的關(guān)指函谷關(guān)

      4、且欲兩句:陶潛辭去彭澤令后
      ,于九月九日無酒
      ,至宅邊菊叢中久坐,逢王弘送酒至
      ,乃醉而后歸
      。宰:指地方官,這里比劉明府


      【韻譯】:
      漢文帝在西山構(gòu)筑的望仙臺

      今日重陽來此登臨曙色大開。
      三晉高聳入云山嶺向北蜿蜒

      淆山南北二陵風(fēng)雨從東而來

      當(dāng)年函谷關(guān)的令尹有誰相識?
      河上仙翁自此一去回歸難再

      且在附近尋個象陶潛般的人

      在菊叢中舉杯同醉歡樂開懷!

      【評析】:?這是平常的投贈詩
      ,內(nèi)容仍屬于懷古
      。詩中并無所謂寄托和感慨的。但詩切時切地切人
      ,卻十分到家
      。重陽為登高之時,望仙臺為登高之地
      ,登高之俗又與神仙傳說有關(guān)
      ,劉明府為投贈對象。全詩圍繞時
      、地
      、人三點(diǎn)展開、“一氣轉(zhuǎn)合
      ,就題有法
      。”首句直接寫望仙臺
      ,頷聯(lián)是寫臺前形勢
      ,北望三晉
      ,東扼二陵。頸聯(lián)寫望仙臺為河上翁而筑
      ,因而以仙人關(guān)令尹做陪
      。末聯(lián)以陶淵明比劉明府。全詩意在說明登高暢飲
      ,不必遠(yuǎn)求神仙
      ,就近尋劉明府即可。詩的意境開闊
      ,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


      =============================
      《送魏萬之京》
      作者:李頎
      朝聞游子唱驪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鴻雁不堪愁里聽
      ,云山?jīng)r是客中過。
      關(guān)城曙色催寒近
      ,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是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注解】:
      1
      、之:往;到……去

      2
      、關(guān)城:函谷關(guān)。
      3
      、御苑:君王居住的宮室
      ,這里指京城。
      4
      、蹉跎:說文新附:“蹉跎
      ,失時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
      【韻譯】:
      清晨聽到游子高唱離別之歌

      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過黃河。
      懷愁之人最怕聽到鴻雁鳴叫

      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過客

      潼關(guān)晨曦催促寒氣臨近京城,
      京城深秋搗衣聲到晚上更多

      請不要以為長安是行樂所在,
      以免白白地把寶貴時光消磨


      【評析】:?這是一首送別詩
      ,意在抒發(fā)別離的情緒
      。魏萬曾求仙學(xué)道,隱居王屋山
      。天寶年間
      ,因慕李白,南下吳越尋訪
      ,行程三千余里
      ,為李白所賞識。魏萬是比李頎晚一輩的詩人
      ,然而兩人卻是十分密切的“忘年交”
      。故詩的結(jié)句含有對后輩叮囑勉勵的意
      思。?詩開首用倒戟法落筆
      ,點(diǎn)出出發(fā)前
      ,微霜初落,深秋蕭瑟
      。頷聯(lián)寫離秋
      ,寫游子面對云山,黯然傷神
      。頸聯(lián)介紹長安秋色
      ,暗寓此地不可長留。末聯(lián)以長者風(fēng)度
      ,囑咐魏萬
      ,長安雖樂,不要虛擲光陰
      ,要抓緊成就一番事業(yè)
      。?全詩善于煉句,為后人所稱道
      ,且敘事
      、寫景、抒情交織
      ,由景生情
      ,引人共鳴。但詩中有“朝
      、夜
      、曙、晚”四字重用
      ,卻是一疵
      。胡應(yīng)麟說:“惟其詩工,故讀之不覺
      ,然一經(jīng)點(diǎn)勘
      ,即為白璧之瑕
      ,初學(xué)首所當(dāng)戒?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
      =============================
      《登金陵鳳凰臺》
      作者: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
      ,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解】:
      1
      、吳宮:三國時孫吳曾于金陵建都筑宮

      2、晉代:指東晉
      ,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

      3、衣冠:指當(dāng)時名門世族

      4
      、成古丘:意謂這些人物今已剩下一堆古墓了。
      5
      、三山:山名
      。在南京西南長江邊上。因三峰并列
      ,南北相連
      ,故名。
      6
      、半落青天外:形容其遠(yuǎn)
      ,看不大清楚。
      7
      、二水:一作“一水”
      。秦淮河流經(jīng)南京后,西入長江
      ,白鷺洲橫其間
      ,乃分為二?支。
      8
      、白鷺洲:古代長江中沙洲
      ,在南京水西門外,因多聚白鷺而得名。
      9
      、浮云蔽日:喻奸邪之障蔽賢良


      【韻譯】:
      古老的鳳凰臺曾有鳳凰翔集遨游;
      風(fēng)去臺空唯有長江流水日日依舊

      東吳時代的宮苑雜草埋沒了幽徑;
      晉代的名門望族也都成古墓荒丘

      高聳的三山有半截露出青天之外

      白鷺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
      只因為那些浮去遮蔽光輝的白日

      登高不見長安城怎么不使人發(fā)愁


      【評析】:?李白極少寫律詩,而他的這首詩
      ,卻是唐代律詩中膾炙人口的杰作
      。?詩雖屬詠古跡,然而字里行間隱寓著傷時的感慨
      。開頭兩句寫鳳凰臺的傳說
      ,點(diǎn)明了鳳去臺空,六朝繁華
      ,一去不返
      。三、四句就“鳳凰臺”進(jìn)一步發(fā)揮
      ,東吳
      、東晉的一代風(fēng)流也進(jìn)入墳?zāi)梗绎w煙滅
      。五
      、六句寫大自然的壯美。對仗工整
      ,氣象萬千
      。最后兩句,面向唐都長安現(xiàn)實(shí)
      ,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圍
      ,自身報國無門,十分沉痛
      。?此詩與崔顥《登黃鶴樓》相較
      ,可謂“工力悉敵”。其中二聯(lián)
      ,雖是感事寫景
      ,意義比之崔詩中二聯(lián)深刻得多。結(jié)句寄寓愛君之忱,抒發(fā)憂國傷時的懷抱
      ,意旨尤為深遠(yuǎn)
      。但李詩就氣魄而言,卻遠(yuǎn)不及崔詩的宏偉


      =============================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作者:高適
      嗟君此別意如何
      ,駐馬銜杯問謫居。
      巫峽啼猿數(shù)行淚
      ,衡陽歸雁幾封書

      青楓江上秋帆遠(yuǎn),白帝城邊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
      ,暫時分手莫躊躇。

      【注解】:
      1
      、謫居:貶官的地方
      ,冒下四句。
      2
      、巫峽:在今四川巫山縣東
      。古民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3
      、衡陽:今屬湖南。相傳每年秋天
      ,北方的南飛之雁
      ,至衡陽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
      。這是由長沙想到衡陽
      ,意思要王少府至長沙后多寫信來。
      4
      、青楓江:在長沙


      【韻譯】:
      我嘆息與二位作別,不知有何意想

      請下馬
      ,我們把盞談?wù)勝H謫的地方。
      李少府去巫峽
      ,聽到猿啼落淚數(shù)行

      王少府到衡陽,多寄雁書是我所望

      去長沙的可見到青楓江上遠(yuǎn)航秋帆

      往巴東的可想象白帝城邊古木疏黃

      如今盛世,朝遷恩澤有如雨露普降

      別離總是暫時的
      ,請別再猶豫彷徨!

      【評析】:?這首詩是送兩位被貶官的友人
      ,寓有勸慰鼓勵之意
      。一詩同贈兩人,在內(nèi)容上注意到銖兩悉稱
      ,實(shí)在不容易
      。詩除了首尾合起來總寫外,中間兩聯(lián)雙雙分寫
      ,不偏枯。頷聯(lián)上句寫巫峽風(fēng)光
      ,以古民謠“巴東三峽巫峽長
      。猿鳴三聲淚沾裳”典故,來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峽中荒涼之地
      。下句寫衡陽
      ,暗示王少府去長沙,衡山有回雁峰
      ,鴻雁都飛不過衡山
      ,足見也是人跡罕至之僻地;并希望他能多寄書函
      。頸聯(lián)上句寫長沙青楓江的帆船
      ,是再寫王少府。下句寫白帝城
      ,遠(yuǎn)在古原始森林的巴東
      ,是再寫李少府。雙雙交錯進(jìn)行
      ,結(jié)構(gòu)嚴(yán)密
      ,情感交織。最后兩句
      ,是勸藉二人盡可放心而去
      ,不久即可召還。不悲觀
      ,也不消極


      =============================
      《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
      作者:岑參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金闕曉鐘開萬戶
      ,玉階仙仗擁千官

      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獨(dú)有鳳凰池上客
      ,陽春一曲和皆難。

      【注解】:
      1
      、紫陌:京都的道路

      2、皇州:帝都
      ,指長安

      3、仙仗:指皇帝的儀仗

      4
      、鳳凰池:也稱鳳池,指中書省


      【韻譯】:
      五更雞鳴
      ,京都路上曙光略帶微寒;
      黃鶯鳴囀
      ,長安城里已是春意闌珊

      望樓曉鐘響過,宮殿千門都已打開

      玉階前儀仗林立
      ,簇?fù)砩铣墓賳T。
      啟明星初落
      ,花徑迎來佩劍的侍衛(wèi)

      柳條輕拂著旌旗,一滴滴露珠未干

      唯有鳳池中書舍人賈至
      ,寫詩稱贊;
      他的詩是曲陽春白雪
      ,要和唱太難


      【評析】:?這是以詠“早朝”為題的唱和詩,內(nèi)容只盡力鋪設(shè)早朝的莊嚴(yán)隆重而已
      ,無甚價值
      。詩圍繞“早朝”兩字作文章;“曙光”
      、“曉鐘”
      、“星初落”、“露未干”都切“早”字
      ;而“金闕”
      、“玉階”
      、“仙仗”、“千官”
      、“旌旗”
      ,皆切“朝”字。末聯(lián)點(diǎn)出酬和之意
      ,推崇對方
      。表示謙卑,都恰到好處


      =============================
      《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作者:王維
      絳幘雞人報曉籌
      ,尚衣方進(jìn)翠云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
      ,萬國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
      ,佩聲歸到鳳池頭。

      【注解】:
      1
      、絳幘:用紅布包頭似雞冠狀。
      2
      、雞人:古代宮中
      ,于天將亮?xí)r,有頭戴紅巾的衛(wèi)士
      ,于朱雀門外高聲喊叫
      ,好像?雞鳴,以警百官
      ,故名雞人

      3、曉籌:即更籌
      ,夜間計時的竹簽

      4、尚衣:官名
      。隋唐有尚衣局
      ,掌管皇帝的衣服。
      5
      、翠云裘:飾有綠色云紋的皮衣

      6、衣冠:指文武百官

      7
      、冕旒:古代帝王
      、諸侯及卿大夫的禮冠。旒:冠前后懸垂的玉串
      ,天子之冕十二旒
      。這里指皇帝。
      8
      、仙掌:掌為掌扇之掌
      ,也即障扇,宮中的一種儀仗
      ,用以蔽日障風(fēng)

      9、香煙:這里是和賈至原詩“衣冠身惹御爐香”意

      10
      、袞龍:猶卷龍,指皇帝的龍袍

      11
      、浮:指袍上錦繡光澤的閃動

      12
      、五色詔:用五色紙所寫的詔書。

      【韻譯】:
      衛(wèi)士頭戴紅巾象雄雞高唱報告天明

      管御服的官員剛把翠云裘捧進(jìn)宮廷

      重重深宮禁苑一殿殿都已敞開大門;
      文武百官和客臣拜謁皇帝聽候旨令

      蔽日的障扇被晨曦照臨著向前移動

      香爐的輕煙依傍著皇上的龍袍升騰。
      朝拜后賈舍人就用五色紙起草詔書

      可聽到服飾鏗鏘聲他已回到中書省


      【評析】:?這首詩與岑參所寫同題,全是描寫朝拜莊嚴(yán)華貴的唱和詩
      。內(nèi)容也無甚足取
      。但全詩寫了早朝前,早朝中
      ,早朝后三個層次
      ,描繪了大明宮早朝的氛圍與皇帝的威儀。這首和詩不和韻
      ,只和其意
      。用語堂皇,造句偉麗
      ,格調(diào)和諧
      。?附:賈至的《早朝大明宮》原詩:“銀燭朝天紫陌長
      ,禁城春色曉蒼蒼。千條弱柳垂青瑣
      ,百囀流鶯滿建章
      。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爐香
      。共沐恩波鳳池里
      ,朝朝染翰侍君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有名的古詩詞

      李 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注釋]

      1.白帝:四川省奉節(jié)縣東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
      ,處長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縣,處長江中游


      3. 啼:叫


      --------------------------------------------------------------------------------

      [簡析]

      這是一首傳誦千古的七言絕句。

      公元758年春
      ,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牽連
      ,流放夜郎(今貴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
      。在 江陵途中,寫下了這首詩
      ,抒發(fā)了詩人愉悅的心情
      。 “朝辭白帝彩云間”,首句寫詩人的回想
      ,點(diǎn)出開船的時間是早晨
      ,地點(diǎn)是白帝城?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安试崎g”是寫白帝城的高
      。彩云繚繞與詩人遇赦的喜悅之情十分和諧。 “千里江陵一日還”
      ,次句寫詩人的意愿
      ,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達(dá)
      。詩人用夸張的手法
      ,寫了長江一瀉千里之勢
      ,同時也抒發(fā)了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
      、四句形象地描繪輕舟快駛的情形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兩岸猿猴的叫聲還沒停止,可那輕快的小船已經(jīng)駛過了千山萬嶺
      。這兩句詩人先寫猿聲
      ,繼寫輕舟,用一個“已”字把“啼不住”和“過萬重山”聯(lián)結(jié)起來
      ,借猿聲回響襯托輕舟的快捷
      ,這種修辭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詩人急欲東歸的心情
      ,洋溢于詩的明快的節(jié)奏之中
      。 全詩寫景抒情,寫的是輕捷明快之景
      ,抒的是輕快愉悅之情
      ,達(dá)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別董大

      高 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

      天下誰人不識君


      [注釋]

      1.董大:唐玄宗時著名的琴客董庭蘭
      。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稱“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

      [簡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
      ,送別的對象是著名的琴師董庭蘭
      。盛唐時盛行胡樂,能欣賞七弦琴這類古樂的人不多
      。崔玨有詩道:“七條弦上五音寒
      ,此藝知音自古難。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
      ,始終憐得董庭蘭
      。”這時高適也很不得志,到處浪游
      ,常處于貧賤的境遇之中(他在《別董大》之二中寫道:“丈夫貧賤應(yīng)未足
      ,今日相逢無酒錢?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保?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但在這首送別詩中,高適卻以開朗的胸襟
      ,豪邁的語調(diào)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慷慨
      ,鼓舞人心。 前兩句“千里黃云白日曛
      ,北風(fēng)吹雁雪紛紛”
      ,用白描手法寫眼前之景:北風(fēng)呼嘯,黃沙千里
      ,遮天蔽日
      ,到處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變成了黃色
      ,本來璀璨耀眼的陽光現(xiàn)在也淡然失色
      ,如同落日的余輝一般。大雪紛紛揚(yáng)揚(yáng)地飄落
      ,群雁排著整齊的隊形向南飛去
      。詩人在這荒寒壯闊的環(huán)境中,送別這位身懷絕技卻又無人賞識的音樂家
      。 后兩句“莫愁前路無知已
      ,天下誰人不識君”,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你不要擔(dān)心遇不到知己
      ,天下哪個不知道你董庭蘭?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捳f得多么響亮
      ,多么有力
      ,于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斗
      、去拼搏。

      --------------------------------------------------------------------------------

      〔作者簡介]

      高適(700
      ?-765)
      ,唐代詩人。字達(dá)夫
      ,一字仲武
      。渤海蓨(xiu)(今河北滄縣)人,曾做過散騎常侍
      。有《高常侍集》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注釋]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現(xiàn)在江蘇省長江北岸
      ,揚(yáng)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長江南岸,現(xiàn)在的江蘇省鎮(zhèn)江市


      4. 鐘山:現(xiàn)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數(shù)重:幾層。

      6. 綠:吹綠了


      7. 還: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

      [簡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fā)了詩人眺望江南
      、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
      。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diǎn)明詩人的立足點(diǎn)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
      ,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
      ,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么近
      ,中間隔一條江水。由此詩人聯(lián)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層山了
      ,也不遠(yuǎn)了
      。次句“鐘山只隔數(shù)層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寫景
      ,點(diǎn)出了時令已經(jīng)春天
      ,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熬G”字是吹綠的意思
      ,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
      。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
      ,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dá)春風(fēng)的到來
      ,卻沒表現(xiàn)春天到來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
      。結(jié)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
      ,詩人用疑問的句式
      ,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jìn)一步表現(xiàn)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
      。 本詩從字面上看
      ,是流露著對故鄉(xiāng)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tuán)聚的愿望
      。其實(shí)
      ,在字里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強(qiáng)烈欲望


      本詩是“文字頻改
      ,工夫自出”(《童蒙詩訓(xùn)》)的著名例證。

      --------------------------------------------------------------------------------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政治家
      、思想家、文學(xué)家
      。字介甫
      ,號半山,臨川(今屬江西)人
      。有《臨川先生文集》


      塞下曲

      盧綸

      月 黑 雁 飛 高,

      單 于 夜 遁 逃


      欲 將 輕 騎 逐


      大 雪 滿 弓 刀。

      [注釋]

      1.塞下曲:古時邊塞的一種軍歌


      2.月黑:沒有月光


      3.單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領(lǐng)。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統(tǒng)帥


      4.遁:逃走


      5.將:率領(lǐng)。

      6.輕騎:輕裝快速的騎兵


      7.逐:追趕


      --------------------------------------------------------------------------------

      [簡析]

      這是盧綸《塞下曲》組詩中的第三首。盧綸曾任幕府中的元帥判官
      ,對行伍生活有體驗
      ,描寫此類生活的詩比較充實(shí),風(fēng)格雄勁
      。這首詩寫將軍雪夜準(zhǔn)備率兵追敵的壯舉
      ,氣概豪邁。

      前兩句寫敵軍的潰逃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霸潞谘泔w高”,月亮被云遮掩
      ,一片漆黑
      ,宿雁驚起,飛得高高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皢斡谝苟萏印保谶@月黑風(fēng)高的不尋常的夜晚
      ,敵軍偷偷地逃跑了
      。“單于”
      ,原指匈奴最高統(tǒng)治者
      ,這里借指當(dāng)時經(jīng)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

      后兩句寫將軍準(zhǔn)備追敵的場面
      ,氣勢不凡
      。“欲將輕騎逐”
      ,將軍發(fā)現(xiàn)敵軍潛逃
      ,要率領(lǐng)輕裝騎兵去追擊;正準(zhǔn)備出發(fā)之際
      ,一場紛紛揚(yáng)揚(yáng)的大雪
      ,剎那間弓刀上落滿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滿弓刀”是嚴(yán)寒景象的描寫
      ,突出表達(dá)了戰(zhàn)斗的艱苦性和將士們奮勇的精神


      本詩情景交融。敵軍是在“月黑雁飛高”的情景下潰逃的
      ,將軍是在“大雪滿弓刀”的情景下準(zhǔn)備追擊的
      。一逃一追的氣氛有力地渲染出來了。全詩沒有寫冒雪追敵的過程
      ,也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
      ,但留給人們的想象是非常豐富的。
      作者簡介:盧綸(748-800)
      ,字允言
      ,河中蒲(今山西永濟(jì)縣)人。唐代詩人


      長歌行(節(jié)選)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


      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

      萬物生光輝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智锕?jié)至,

      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


      何時復(fù)西歸?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注釋]

      1.老大:年老。

      2.徒:徒然


      --------------------------------------------------------------------------------

      [今譯]

      河水滔滔流向東海
      ,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壯年華不努力有所作為
      ,待到年紀(jì)老時
      ,就是懊悔悲傷也沒有用。

      --------------------------------------------------------------------------------

      [賞析]

      樂府詩是最能代表漢代詩歌成就的一種體裁
      。它常采用賦
      、比、興
      、互文
      、反復(fù)歌詠的修飾手法及鋪陳、對比
      、烘托等技巧狀物抒情
      ,這首《長歌行》便代表了這種特色。作者借百川歸海
      、一去不回來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
      ,感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勸勉世人要珍惜光陰
      ,有所作為。全詩從青葵起興
      ,聯(lián)想到四季變化
      ,又以江河作比,得出應(yīng)當(dāng)抓緊時間奮發(fā)努力的結(jié)論
      ,其比興手法是很明顯的

      “長歌”適宜表達(dá)深沉的感情,這一首娓娓道來
      ,有描述
      ,有抒情
      ,有嘆惋,也有勸勉
      ,使整首詩含蘊(yùn)細(xì)膩
      ,余意無窮。既繼承了“歌以詠志”的傳統(tǒng)
      ,又極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復(fù)吟誦


      敕勒歌

      北朝樂府

      敕勒川
      ,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注釋]

      1.敕勒: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


      2.陰山: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北部


      3.穹廬: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4.蒼蒼:青色


      --------------------------------------------------------------------------------

      [簡析]

      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鮮卑語譯成漢語的
      。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開頭兩句“敕勒川,陰山下”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聳云霄的陰山腳下
      ,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氈制的圓頂大帳篷
      ,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以此來形容極目遠(yuǎn)望,天野相接
      ,無比壯闊的景象
      。這種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見到。最后三句“天蒼蒼
      ,野茫茫
      ,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是一幅壯闊無比
      、生機(jī)勃勃的草原全景圖?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帮L(fēng)吹草低見牛羊”
      ,一陣風(fēng)兒吹彎了牧草,顯露出成群的牛羊
      ,多么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里水草豐盛
      、牛羊肥壯的景象。全詩寥寥二十余字
      ,就展現(xiàn)出我國古代牧民生活的壯麗圖景


      這首詩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風(fēng)格,境界開闊
      ,音調(diào)雄壯
      ,語言明白如話,藝術(shù)概括力極強(qiáng)
      。宋詩人黃庭堅說這首民歌的作者“倉卒之間
      ,語奇如此,蓋率意道事實(shí)耳”(《山谷題跋》卷七)
      。因為作者對草原牧民生活非常熟悉
      ,所以能一下抓住特點(diǎn),不必用力雕飾
      ,藝術(shù)效果就很好

      出 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注釋]

      1.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

      2.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即秦漢時的明月
      ,秦漢時的關(guān)塞
      。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
      ,一直沒有停止過戰(zhàn)爭


      3.但使:只要。

      4.龍城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
      。南侵的匈奴懼怕他
      ,稱他為“飛將軍”。這里泛指英勇善戰(zhàn)的將領(lǐng)


      5.胡馬:指侵?jǐn)_內(nèi)地的外族騎兵


      6.陰山: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古代常憑借它來抵御匈奴的南侵


      --------------------------------------------------------------------------------

      [簡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
      ,表現(xiàn)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
      ,早日平息邊塞戰(zhàn)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寫景入手
      ,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guān)的蒼涼景象?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扒貢r明月漢時關(guān)”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guān)
      。這里是秦、漢
      、關(guān)
      、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
      ,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guān)
      。詩人暗示
      ,這里的戰(zhàn)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yuǎn)
      。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
      , “萬里”指邊塞和內(nèi)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
      ,卻突出了空間遼闊
      。“人未還”使人聯(lián)想到戰(zhàn)爭給人帶來的災(zāi)難
      ,表達(dá)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將軍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暗过埑秋w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敝灰?zhèn)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褒埑秋w將”是指漢武帝的鎮(zhèn)守盧龍城的名將李廣,他英勇善戰(zhàn)
      ,多次把匈奴打敗
      。“不教”
      ,不允許
      ,“教”字讀平聲
      ;“胡馬”,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岸汝幧健保邕^陰山
      。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
      ,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后兩句寫得含蓄
      、巧妙
      ,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jié)論


      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悲壯而不凄涼,慷慨而不淺露
      ,王詩《出塞》兩首
      ,本詩是第一首。

      --------------------------------------------------------------------------------

      作者簡介:王昌齡(約698-756)
      ,字少伯
      ,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市)人。唐代詩人


      春 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注釋]

      1.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2. 尋芳:游春
      ,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4. 等閑:平常
      、輕易?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暗乳e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5. 東風(fēng):春風(fēng)。

      --------------------------------------------------------------------------------

      [簡析]

      人們一般都認(rèn)為這是一首游春詩
      。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
      ,也很像是這樣。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
      ,點(diǎn)明天氣
      。“泗水濱”點(diǎn)明地點(diǎn)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皩し肌保词菍ひ捗篮玫拇壕?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點(diǎn)明了主題
      。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 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
      ,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
      。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fēng)光景物?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耙粫r新”
      ,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
      ,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
      。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暗乳e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rèn)的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皷|風(fēng)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
      ,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diǎn)染而成的
      ,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rèn)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fēng)面”
      。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yīng)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
      。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
      ,尋芳所得
      。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
      ,但細(xì)究尋芳的地點(diǎn)是泗水之濱
      ,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
      ,當(dāng)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
      。其實(shí)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xué)
      ,教授弟子
      。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叭f紫千紅”喻孔學(xué)的豐富多彩
      。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fā)生機(jī)、點(diǎn)染萬物的春風(fēng)
      。這其實(shí)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

      〔作者簡介〕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學(xué)家。字元晦
      ,一字仲晦
      ,號晦庵,別稱紫陽
      ,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
      。他是宋代理學(xué)的集大成者,也寫過一些好詩
      ,善于寓哲理于形象
      ,以《春日》、觀書有感》等較著名


      春 曉

      孟浩然

      春 眠 不 覺 曉


      處 處 聞 啼 鳥。

      夜 來 風(fēng) 雨 聲


      花 落 知 多 少


      [注釋]

      1.春曉:春天的早晨。

      2.曉:天亮


      3.不覺曉:不知不覺地天亮了


      4.聞:聽。

      5.聞啼鳥:聽見鳥叫


      --------------------------------------------------------------------------------

      [簡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
      ,抒發(fā)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春眠不覺曉”
      ,第一字就點(diǎn)明季節(jié),寫春眠的香甜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安挥X”是朦朦朧朧不知不覺。在這溫暖的春夜中
      ,詩人睡得真香
      ,以至旭日臨窗,才甜夢初醒。此句流露出詩人愛春的喜悅心情
      。次句“處處聞啼鳥”寫春景
      ,春天早晨的鳥語?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疤幪帯笔撬拿姘朔降囊馑?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鳥噪枝頭,一派生機(jī)勃勃的景象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奥勌澍B”即 “聞鳥啼”,古詩為了押韻
      ,詞序作了適當(dāng)?shù)恼{(diào)整
      。這兩句是說:春天來了,我睡得真甜
      ,不知不覺天已大亮
      。一覺醒來,只聽見處處有鳥兒在歌唱
      。第三
      、四句 “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
      ,詩人追憶昨晚的瀟瀟春雨
      ,然后聯(lián)想到春花被風(fēng)吹雨打、落紅遍地的景象
      。詩人把愛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對落花的嘆息上
      。惜春也是愛春,喜悅是全詩的基調(diào)


      本詩寫春景
      ,不是寫所見
      ,而是寫所聞及所想
      。詩人把自己的聽覺感受寫出來,然后由讀者體味
      、再現(xiàn)詩人描繪的意境
      。構(gòu)思巧妙,很有情趣


      --------------------------------------------------------------------------------

      作者簡介: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
      。唐代詩人。他寫的田園山水詩很有名


      春夜喜雨

      杜甫

      好 雨 知 時 節(jié)


      當(dāng) 春 乃 發(fā) 生。

      隨 風(fēng) 潛 入 夜,

      潤 物細(xì) 無 聲


      夜 徑 云 俱 黑


      江 船 火 獨(dú) 明。

      曉 看 紅 濕 處


      花 重 錦 官 城


      [注釋]

      1. 乃:就。

      2. 發(fā)生:催發(fā)植物生長


      3. 潛:暗暗地
      ,悄悄地。

      4. 潤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養(yǎng)


      5. 徑:鄉(xiāng)下的小路


      6. 花重:花因沾著雨水,顯得飽滿沉重的樣子


      7. 錦官城:成都的別稱


      --------------------------------------------------------------------------------

      [簡析]

      這是一首描繪并贊美春雨的詩。題目中的“喜”字統(tǒng)攝全篇
      。全詩八句
      ,雖沒出現(xiàn)一個“喜”字,但詩人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首聯(lián)寫春雨的來到:“好雨知時節(jié)
      ,當(dāng)春乃發(fā)生”,一個“好”字
      ,表達(dá)了詩人對春雨的贊美
      。春天是植物萌發(fā)、生長的季節(jié)
      ,正需雨
      ,它就下起來了。詩人用擬人手法
      ,盛贊春雨善解人意
      ,似乎懂得人們的心愿一般。

      頷聯(lián)刻畫春雨的特征:“隨風(fēng)潛入夜
      ,潤物細(xì)無聲
      。”它伴隨著和煦的春風(fēng)
      ,趁著夜色悄悄地飄灑大地
      ,綿綿密密,無聲無息地滋潤著萬物
      ,不求人知
      ,無意討好
      。春雨具有這樣高尚的品格,詩人格外喜歡


      頸聯(lián)寫春夜雨景:“夜徑云俱黑
      ,江船火獨(dú)明?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痹娙讼M糜昴芟聜€夠
      ,他開門出來看,只見天上烏云密布
      ,地上也是黑沉沉的
      ,連小路也看不清,只有江中船上的漁火露出一點(diǎn)亮光


      尾聯(lián)“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是詩人的想象:春雨過后的翌日拂曉,整個錦官城里必然是一派花團(tuán)錦簇
      、萬紫千紅的景象
      ,那一朵朵濕漉漉、沉甸甸
      、紅艷艷的鮮花
      ,一定更惹人喜愛?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ㄊ侨绱?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那田里的莊稼也肯定會茁壯成長。春雨給大地帶來了蓬勃生機(jī)
      ,給人們帶來了豐收的希望
      ,詩人怎能不贊美春雨呢!

      --------------------------------------------------------------------------------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
      ,唐代詩人
      。字子美,河南府鞏縣(今河南鞏義市)人
      。杜甫生逢開元盛世及安史之亂
      ,一生顛沛流離,歷盡磨難
      ,他的詩廣泛地記載了這一時期的現(xiàn)實(shí)生活
      ,被人稱為“詩史”
      。杜甫擅長各種詩體
      ,詩風(fēng)沉郁頓挫,對后世有很大的影響


      滁 州 西 澗

      韋應(yīng)物

      獨(dú)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注釋]

      1. 滁州:現(xiàn)在安徽省滁縣


      2. 西澗:在滁縣城西,俗名上馬河


      3. 憐:愛


      4. 深樹:枝葉茂密的樹。

      5. 野渡:郊野的渡口


      --------------------------------------------------------------------------------

      [簡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詩
      ,是韋應(yīng)物最負(fù)盛名的寫景佳作
      。詩里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
      ,但經(jīng)詩人的點(diǎn)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


      本篇為作者任滁州剌史時所作
      。作者游覽至滁州西澗
      ,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郁的小詩。

      詩的前二句“獨(dú)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是說:詩人獨(dú)獨(dú)喜愛澗邊生長的幽草
      ,上有黃鶯在樹陰深處啼鳴。這是清麗的色彩與動聽的音樂交織成的幽雅景致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蔼?dú)憐”是偏愛的意思,偏愛幽草
      ,流露著詩人恬淡的胸懷
      。后二句“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是說:傍晚下雨潮水漲得更急
      ,郊野的渡口沒有行人
      ,一只渡船橫泊河里。這雨中渡口扁舟閑橫的畫面
      ,蘊(yùn)含著詩人對自己無所作為的憂傷
      ,引人思索。

      韋應(yīng)物先后做過“三衛(wèi)郎”和滁州
      、江州
      、蘇州等地剌史。他深為中唐政治腐敗而憂慮
      ,也十分關(guān)心民生疾苦
      ,但他無能為力。這首詩就委婉地表達(dá)了他的心情


      --------------------------------------------------------------------------------

      [賞析]:這是一首山水詩名篇
      ,也是韋應(yīng)物的代表作之一
      。詩寫于唐得宗建中二年(781年)詩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間。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縣
      ,西澗在滁州城西郊外
      。這首詩描寫了山澗水邊的幽靜景象。

      詩的前兩句
      ,詩人表示在春天繁榮的景物中
      ,只憐愛澗邊自甘寂寞的幽草,而繁茂的樹叢中傳來黃鶯動聽的鳴聲
      ,詩人卻似乎不以為意
      。后兩句寫晚雨野渡所見,晚潮加上春雨
      ,水勢更急
      。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無行人
      。也許船夫已歸家歇息
      ,只見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 這首詩中有無寄托
      ,所托何意
      ,歷來爭論不休。有人認(rèn)為它通篇比興
      ,是刺“君子在下
      ,小人在上”;有人認(rèn)為“此偶賦西澗之景
      ,不必有所托意”
      。實(shí)則詩中流露的情緒若隱若顯,開篇幽草
      、黃鶯并提時
      ,詩人用“獨(dú)憐”的字眼,寓意顯然
      ,表露出詩人安貧守節(jié)
      ,不高居媚時的胸襟,后兩句在水急舟橫的悠閑景象中
      ,蘊(yùn)含著一種不在其位
      、不得其用的無奈、憂傷的情懷
      。詩人以情寫景
      ,借景述意,寫自己喜愛和不喜愛的景物
      ,說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
      ,而胸襟恬淡
      ,情懷憂傷
      ,便自然地流露出來


      --------------------------------------------------------------------------------

      〔作者簡介〕

      韋應(yīng)物(737-792),唐代詩人
      。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
      。貴族出身,曾為唐玄宗侍衛(wèi)
      ,后來發(fā)奮讀書
      ,成為有名的詩人。他的詩以古風(fēng)和五律最受人推崇
      ,風(fēng)格古淡雋永
      ,后人將他與柳過元并稱為“韋柳”。

      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注釋]
      1. 從軍行:樂府《相和歌辭·平調(diào)曲》舊題
      ,多寫軍隊務(wù)旅征戰(zhàn)之事。王昌齡作的《從軍行》共七首
      ,這里選入第四首

      2. 青海:即今青海湖。長云:多云
      ,漫天皆云
      。雪山:終年積雪的山,指祁連山

      3. 孤城:指玉門關(guān)
      ,因地廣人稀,給人以孤城之感
      。這句詞序倒裝
      ,意思是“遙望孤城玉門關(guān)”。
      4. 穿:磨破
      。金甲:戰(zhàn)衣
      ,是金屬制成的盔甲。
      5. 破樓蘭:借指徹底消滅敵人
      。樓蘭:漢時對西域鄯善的稱呼
      ,詩中泛指當(dāng)時侵?jǐn)_西北邊區(qū)的敵人。

      --------------------------------------------------------------------------------

      [今譯]
      青海湖連綿不斷的大片烏云

      遮暗了終年積雪的祁連山

      遠(yuǎn)遠(yuǎn)眺望只看見孤獨(dú)的城池

      那正是春風(fēng)都吹不到的玉門雄關(guān)。
      在黃沙莽莽的疆場上

      將士們身經(jīng)百戰(zhàn)磨穿了鐵甲衣裳衫

      但是不徹底消滅入侵的邊賊,
      他們將誓死不把家園回還


      --------------------------------------------------------------------------------

      [作者簡介]
      王昌齡(699-757)
      ,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人
      ,一說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
      。唐代著名邊塞詩人。他擅長七言絕句
      ,作品多寫邊塞
      、送別,氣象雄渾
      ,情意雋永
      ,語言精煉生動,音律鏗鏘悠揚(yáng)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 日 依 山 盡


      黃 河 入 海 流。

      欲 窮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層 樓


      [注釋]

      1.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jì)縣,樓高三層
      ,前對中條山
      ,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
      ,故有此名


      2.白日:太陽。

      3.依:依傍
      。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4.窮:盡。

      [簡析]

      這首詩寫詩人在登高望遠(yuǎn)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fù)
      ,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昂揚(yáng)向上的進(jìn)取精神


      前兩句寫所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鞍兹找郎奖M”寫遠(yuǎn)景
      ,寫山。作者站在鸛雀樓上向西眺望,只見云海蒼茫
      ,山色空蒙
      。由于云遮霧繞,太陽變白
      ,挨著山峰西沉
      。“黃河入海流”寫近景
      ,寫水
      。樓下滔滔的黃河奔流入海
      。這兩句畫面壯麗
      ,氣勢宏大,讀后令人振奮


      后兩句寫所想
      。“欲窮千里目”
      ,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愿望
      ,還想看得更遠(yuǎn),看到目力所能達(dá)到的地方
      ,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
      ,“更上一層樓”?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扒Ю铩薄耙粚印?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都是虛數(shù),是詩人想象中縱橫兩方面的空間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坝F”“更上”詞語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
      。這兩句詩
      ,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它形象地提示了一個哲理:登高
      ,才能望遠(yuǎn)
      ;望遠(yuǎn),必須登高


      這首詩由兩聯(lián)十分工整的對仗句組成
      。前兩句“白日”和“黃河”兩個名詞相對,“白”與“黃”兩個色彩相對
      ,“依”與“入”兩個動詞相對
      。后兩句也如此,構(gòu)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鸛雀樓
      ,舊址在山西永濟(jì)縣
      ,黃河中的一個小崗上,后被洪水沖沒
      。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鸛雀樓三層
      ,前瞻中條(山名)下瞰大河?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笨梢姏_沒是宋以后的事了


      --------------------------------------------------------------------------------

      作者簡介:王之渙(688-742),字季凌
      ,晉陽(今山西太原)人
      ,后遷居絳州(今山西絳縣)。唐代詩人


      望洞庭

      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注釋]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諧
      ,這里指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

      3.潭面:指湖面
      。鏡未磨:古人的鏡子用銅制作
      、磨成。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cgf/1138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第一是..." rel="prev"> 詩詞丨《人民日報》評中國歷史上最高水···

      下一篇:

      ,百花落
      !不讀這20句詩詞,你就不知道落花有多美" rel="prev"> 春日暮
      ,百花落
      !不讀這20句詩詞,你···

      相關(guān)文章
      你未必萬丈光芒
      ,但你溫暖有光
      1你未必萬丈光芒
      ,但你溫暖有光。2一物降一物
      ,錢能降萬物
      。3我就想配的上我所想,我的肩膀能撐起我想要
      。4努力讓自己發(fā)光
      ,對的人才會迎光而來。5哪來的天生優(yōu)秀
      ,都是一步一個坑踩過來的
      傳說的荊棘鳥
      簡約NEW|SEASON“有一個傳說
      ,說的是有這么一只鳥,它一生只歌唱一次
      ,但那歌聲比世上所有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優(yōu)美動聽
      ,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荊棘樹
      ,知道如愿以償
      非常在理的一段真實(shí)話
      做人
      ,知理,知足
      ,知趣
      !進(jìn)退有度,心寬有福
      ,相處舒服
      ,事事順意!與人為善的態(tài)度做事,寬容誠懇的心態(tài)為人
      ,贈人玫瑰
      ,手留余香!懂得惜福把握當(dāng)前一切
      ,珍惜該有的幸福人生
      !人和人之間,不一樣的個體
      ,不一樣的心態(tài) !.png" alt="非常在理的一段真實(shí)話!" onerror="nofind(this)" >
      不要活得跟缺心眼似的
      更多精彩
      ,請點(diǎn)擊上方藍(lán)字關(guān)注我們
      !心眼這東西,很難懂
      !想多了
      ,小心眼,想少了
      ,沒心眼
      ,一直想吧,死心眼
      ,不想了吧
      ,缺心眼...現(xiàn)在的社會,現(xiàn)在的人
      ,都是喜歡虛的
      ,不喜歡真的,會做的不如會說的
      ,會說的不如會騙的
      8月30日最牛逼的一句話!
      【聽睡前故事】媽媽爸爸不住一起了兒童故事
      每晚8點(diǎn)哄孩子入睡 | 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xí)慣免費(fèi)收聽更多睡前故事點(diǎn)擊上方收聽音頻親愛的寶貝們大家晚上好
      ,歡迎收聽兒童故事集匯
      三月三
      ,上巳節(jié)
      ,讓我們重拾古人風(fēng)雅
      上巳(sì)節(jié)俗稱三月三,古稱上巳節(jié)
      ,是一個紀(jì)念黃帝的節(jié)日
      。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qū)自古有“二月二
      ,龍?zhí)ь^
      ;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
      。魏晉以后
      ,上巳節(jié)改為三月三,后代沿襲 ,上巳節(jié)
      ,讓我們重拾古人風(fēng)雅.png" alt="三月三,上巳節(jié)
      ,讓我們重拾古人風(fēng)雅" onerror="nofind(this)" >
      時光帶走了一切,惟獨(dú)沒有帶走我
      1時光帶走了一切
      ,惟獨(dú)沒有帶走我
      詩詞歌賦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