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家一起吃飯
他解釋說老太太“會過日子”
我很了解這種情形
婆婆后來很生氣,打電話把他熊了一頓
,嫌他“胡撂八撂”,后來找不到什么東西,都懷疑是這個當(dāng)兒子的給扔了。做兒女的大都嫌棄老頭老太太往家撿破爛
。有時會數(shù)落他們,有時趁他們不注意給偷偷扔掉。有時文,有時武。久而久之,彼此大概都會有氣:父母氣他們不會過日子,多管閑事;兒女氣老人的生活沒有品質(zhì),不會算賬,每平方近2萬塊的房子住著,卻用幾平方裝值不了幾個錢的垃圾。曾看過一篇文章
,說“我們永遠(yuǎn)也改變不了父母老土的生活方式”。人的習(xí)慣是很難改變的
。我現(xiàn)在住的家屬院里,有幾個阿姨經(jīng)常在垃圾箱附近駐足,撿些能夠賣錢的紙殼或空瓶子,我知道的她們?nèi)卞X嗎 好像也不是錢的事
朋友把飲料瓶帶回家這件事給了我一種啟發(fā)。在哄父母開心這件事上
朋友的父母都有退休金,兒女們也都有很體面的工作
隨著老太太年紀(jì)越來越大,眼看都奔九了
所以朋友偶爾也會主動拿幾個空飲料瓶回家,“哄老太太開心唄”
。據(jù)說人老了就像小孩一樣
,所謂“老小孩”,也是需要哄的。二十四孝故事里有個“彩衣娛親”
。講的是春秋時有個老萊子,很孝順,為了逗父母開心,70歲了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里寫過這個故事,用的是這樣的口吻:……自從得了這一本孝子的教科書以后
,才知道并不然,而且還要難到幾十幾百倍。我至今還記得
,一個躺在父母跟前的老頭子,一個抱在母親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樣地使我發(fā)生不同的感想呵。他們一手都拿著“搖咕咚”。這玩意兒確是可愛的,北京稱為小鼓。然而這東西是不該拿在老萊子手里的,他應(yīng)該扶一枝拐杖。現(xiàn)在這模樣,簡直是裝佯,侮辱了孩子。不知怎地
,后之君子卻一定要改得他“詐”起來,心里才能舒服。正如將“肉麻當(dāng)作有趣”一般,以不情為倫紀(jì),誣蔑了古人,教壞了后人我少時以為二十四孝故事都是杜撰的
這種故事過去在民間以繪畫、說書形式得以廣泛流傳
,起到的是最基本的教化作用,為的是讓人們“見賢思齊”。而《墻頭記》一類的故事,也有教化作用,目的是“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之”。我婆婆有倆兒子,以前偶爾開玩笑,說將來有一天他們弟兄倆或許會把她架到墻上,上演“墻頭記”——她擔(dān)心的是誰都不養(yǎng)她老。上次看到一個“58歲兒子為88歲老母親跳舞”的視頻
。視頻中翩翩跳著并不優(yōu)美舞姿的是南京醫(yī)科大學(xué)附屬蘇州醫(yī)院超聲中心主任鄧學(xué)東。58歲的鄧學(xué)東是超聲專家、博士生導(dǎo)師,但在老母親的病床前,他說自己只有“兒子”這一個身份。正是看到那個視頻
,讓我相信老萊子的“彩衣娛親”是真實發(fā)生過的。在哄父母開心這件事上,不論是娛親的老萊子,跳舞的鄧學(xué)東,撿飲料瓶的朋友,心情都是一樣一樣的,他們在盡做兒女的本分。朋友后來又說了句話,真是傷感
他說:你就是由著她撿
相關(guān)文章:
婚姻里的色難
幸福就是找一個“陪你開心哄你開心”的人
今天的文章,感謝幫我點一下 在看 ~~謝謝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cgf/1147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中國機長》:還可以拍得更好一點
下一篇:
五十以后才明白
!.png" alt="非常在理的一段真實話!" onerror="nofind(this)" >
!.png" alt="8月30日最牛逼的一句話!"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