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企業(yè)工作,先是國企,后在私企。在過去30多年所謂的職業(yè)生涯過程中,鮮有假期。
單休,沒有;雙休,沒見過;帶薪假,聽說過。
假期是人家的,跟我(們)無關。
們,是說不止我一個人,是我所在企業(yè)里的大家,都沒有假期。
人家單休,我們無休。就是連星期天也沒有的那種。
人家雙休,我們過了好多年,才終于有了單休。偶爾休一天,也好像對不起誰的那種。
特別記得有一年春節(jié)都沒放假。全體上班,大年初一那天食堂專門包了水餃送到車間……其實,那天中午吃完水餃,就全體放假回家了,初六才又開工。
只是營造了一種“春節(jié)還在加班加點”的氛圍,顯得在“大干快上”罷了。
我后來覺得,一個人如果經歷過假期方面的匱乏,心理上也會有匱乏感。我稱之為“時間匱乏綜合癥”——
偶爾才能休一次班的人,很容易在休假時產生負疚感,不配獲得感;閑著的時候,會覺得是在浪費生命;偶爾睡一回午覺,會一覺睡到天黃昏地黑暗,醒來后常會譴責自己:你,竟然,午睡 又自我安慰:終于,把一年欠下的午覺都睡足了。
有時間匱乏綜合癥的人,需要很長時間的心理重建,才能適應閑著的狀態(tài)。
我現在就閑著。
這個長長的雙節(jié)假期,更是閑了八九十幾天。
沒出去玩,沒寫文,早餐都沒曬過。
閑在家里,看影視劇,看書,去游了幾次泳,聚了三次餐,買了兩次菜,烤了一爐鮮肉月餅,一爐紫薯面包……還大吵了一架。
很多年前我就發(fā)現,不放假也有個好處,不容易引發(fā)矛盾。假期太長,倆人都閑在家里,很容易磨槍擦火,陳芝麻爛谷子,萬年前的小事都能抖落出來,一言不合就會吵。
剛才,對面樓上也傳來了吵架聲。我正在看《小森林》冬春篇,按下暫停鍵,到陽臺站了一會,我家跟對面樓中間還隔了一排兩層小洋房,根本聽不清楚一男一女吵的是什么,只聽得倆人聲都很高,像吵架的樣子。
我就私下覺得是假期太長,都在家閑著,閑的。
要是天天上班,沒有假期,連周六日都沒有,忙得屁不在腚里(好像形容忙的一種),哪有閑功夫吵架
吵架的事暫且不表。
主要說說這幾天看的影視劇。
《沉默的真相》
原著作者是紫金陳,也是前期很火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的原創(chuàng)作者。
《沉默的真相》共12集,豆瓣評分9.1。
一起看似簡單的地鐵發(fā)現死尸案, 卻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秘密。為了揭示真相,一個前政法大學教授、著名律師,一個刑警隊副大隊,一個前法醫(yī),一個報社女記者,一個前檢察官,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雖然結局不錯,惡有了惡報,正義得到伸張,但還是很壓抑。替本來有著大好前程的檢察官江陽惋惜,不值;替冤死的侯貴平可惜,扼腕。
難免會有代入感。假如是自己,會做侯貴平做的事嗎 會像江陽那樣嗎
也只有這樣代入思考、拷問自己一下,才會特別佩服那些“在惡的海洋里堅持做一葉善的扁舟”的人,那些堅定的做正義之事的人,才會覺得受到了一番洗禮和教育。
《與敵共眠 Sleeping with the Enemy 》
因為女主角扮演者是朱莉婭·羅伯茨才選的這部影片。那天,抖音“網紅”(沒看過她的視頻)拉姆被前夫縱火燒成重傷后去世的消息鋪天蓋地??措娪昂?,很容易把朱莉婭·羅伯茨扮演的勞拉替換成拉姆。
這是一部關于家暴的電影。如果拉姆看過此片,如果被家暴的女人都看看此片,也許能品出點什么吧。也許會像勞拉一樣果斷出逃,即便警察不作為,律師無能為力,家人無法保護自己……為逃離魔鬼丈夫,她做了包括練習游泳在內的很多準備工作,最后被逼殺死了他。
因為賈樟柯才選的這部影片。準備陸陸續(xù)續(xù)把賈科長的電影看完。
《海上傳奇》是部紀錄片。片中人物訪談大多跟上海有關聯,從陳丹青開始,講述自己的人生,也講述上海的傳奇。
18位與新舊上海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受訪者,楊小佛(楊杏佛之子)、杜美如(杜月笙之女)、張心漪(曾國藩之曾外孫女)、韋然(上官云珠之子)、費明儀(費穆之女)、韋偉、侯孝賢、韓寒等,講述了海上城市往事前塵,人生的點點滴滴。
美中不足的是趙濤,在片中顯得很多余。讓人想到肥水不流外人田。
豆瓣評分4.3,也是很低了,低到塵土里了。
豆瓣評分7.5分以下的片,按理說都不值得浪費時間,除非把7.5分以上的全看遍了。再無好片可看。
我是沖著馬思純看的。還想看看爛片到底有多爛。
《蕎麥瘋長》片名取自兩個女主角的名字。90年代初,小城女孩云蕎(馬思純飾)想要“活成一部電影”;舞蹈演員李麥(鐘楚曦飾)也有看得見希望的未來,一場成功的演出之后,她剛拿到了去日本的護照,卻遭遇了一場車禍;還有個暗戀李麥的吳風,在黑道白道之間掙扎……
蕎麥瘋長,就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小人物的野蠻生長??上Ч适虏缓茫v不好故事就是影片的硬傷啊。
自《荒蠻故事》后,就很喜歡這種由一個個小故事組成的影片。
本片由五個發(fā)生在同一時間,不同國家地區(qū)的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的主角都是出租車司機。他們與乘客的短暫相遇,就是一出精彩的戲。
每個故事都讓人喜歡。最喜歡第一個,洛杉磯的假小子司機柯基(薇諾娜·瑞德 Winona Ryder 飾)載的客人是一名星探。
去酒店途中,職業(yè)敏感的星探發(fā)現了柯基的表演天賦,想讓她放棄出租車司機的職業(yè)投身演藝圈,柯基卻告訴她自己的理想是一名機械師,人人都想進娛樂圈,“我還是想做我自己”……
現在才看《八佰》。
沒有傳說中的那么好。個人感覺。
大概是我年齡大了的緣故吧,感動點淚點高了。真的是沒被感動到。演員演得都很好,就是覺得亂糟糟的,人物多,不聚焦。
《八佰》不是應該是散文,拍得太散了。
倒是提醒我,了解了很多背后的故事。
這是一部同性戀題材的影片。
80年代的意大利里,17歲的少年艾力奧喜歡上了到他家小住的美國人奧利弗。雖然有性別、年齡的桎梏和差異,但倆人之間還是發(fā)生了致命的吸引力。
倆人互換名字,彼此呼喚,深情不已。
我特別感慨的是艾力奧的父親,他自始至終都知道在兒子身上發(fā)生了什么事。又想到意大利父母大概比較開明吧,甚至聯想到了《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那個剛剛發(fā)育的孩子,他媽媽發(fā)現了他身體的成熟,爸爸去給他找了個妓女……
想看這部影片很久了,僅是片名就知道是愛情片。
哈利搭莎莉的車前往紐約,他是她女友的男友,兩人就此相識。途中二人言語常常不和,互不喜歡,哈利認為男女之間沒有真正的友誼,“排除‘性’的介入,男人和女人可以成為真正的朋友么 ”
五年后、十年后,倆人分別再次相遇。兜兜轉轉,十二年零三個月后,倆人終于還是在了一起。
開始真不喜歡哈利,話癆、自以為是、粗俗、舉止不文明(車窗拋物吐葡萄皮),最后,他跑去趕在新年鐘聲敲響之際表白Sally,就嘆口氣笑著用現成的大俗話說:”終于等到你“,“有情人終成眷屬”。
知道侯麥,是因為柏邦妮。
之前看過他導演的《春天的故事》,太,太,太好看了。鏡頭畫面、演員服飾、家居可以拿來做家居軟裝配飾教材的那種。
《春天的故事》、《夏天的故事》、《秋天的故事》、《冬天的故事》組成修麥的代表作品“人間四季”,被稱為“藝術電影的高峰”。
閑著在家,終于把他的“人間四季”欣賞過了。
難免會有分別心,有排序。最喜歡《秋天的故事》,把女人之間的友情拍絕了;然后是《春天的故事》,最后是《冬天的故事》。
經典的,就是經典。
很多人喜歡《小森林》。
我不知道“森系”一詞的由來是不是因了這部影片。也許吧。
很小清新,很森系,很溫暖,還很治愈。甚至會愛上生活。
小森是日本東北部一個小山村。電影以女主角市子的第一人稱講述。
市子曾在大城市生活,遇到些挫折,一個人回到媽媽早已不在的房子里,種地,做媽媽做過的美食,也自創(chuàng)新做法。
我對市子媽媽的“離家出走”特別理解。不知理解得對不對。哪個女人沒有”我想超越這平凡的生活“的沖動呢 留下的那個孩子,自己在學著慢慢長大,一個人也可以活得很好,找到自己的幸福。
媽媽離開,也許是為了讓孩子自己學著長大吧,也許媽媽自己也需要長大。
《小森林》按拍攝順序先看夏秋篇,再看冬春篇,最好不過了。
現在是秋天,真是覺得應景啊。
整個人都被治愈了的感覺。甚至吵架的事都可以忘了。
謝謝你在看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cgf/1156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一個人失控有多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