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少女青春期“離家出走”
,寫自傳居然成了風靡歐洲的德國暢銷書?
過山龍
2023-07-28 07:07:27
你知道曹禺《雷雨》中的周公館的原型嗎 據(jù)說是當時的"北方實業(yè)巨頭”周學熙住在英租界的一幢房子,更有人說《雷雨》中周樸園的原型就是周學熙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独子辍吩拕∑尾贿^這件事之后曹禺專門撰文說:“周家是個大家庭,和我家有往來
,但事件毫無關(guān)系
,只不過是借用了一下他們住在英租界一幢很大的、古老的房子的形象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钡故恰独子辍分械闹軟_、四鳳這些青年人身上對令人窒息的資產(chǎn)階級家庭和不平等的封建制度的反抗精神
,與周仲錚身上那種對舊禮教的叛逆
、對新思想的向往,是一致的
。那么你必然要問了
,周學熙又是誰呢 周學熙離開官場在天津辦實業(yè)時,曹禺的父親萬德尊和他關(guān)系密切
。周學熙在周家排行老九
,曹禺這一輩稱他“九老爺”。萬德尊不幸染上了吸食鴉片的惡癮
,病故前曾將妻兒托付給“九老爺”
。萬家的股票,也曾交由周仲錚的父親幫忙托管
。所以
,少年時的曹禺經(jīng)常會去天津泰安道周仲錚家領(lǐng)取學費,周家在天津的那個“很大很古老的房子”
,在少年曹禺心中印象深刻
。周學熙此外,周學熙的父親周馥還是晚清重臣
,做過李鴻章的幕府
,后來先后擔任過朝廷任命的山東巡撫、兩江總督
、兩廣總督
。他的小弟弟周學煇
,任過湖北武昌的候補道(清代官職),后來厭棄官場
,跟隨四哥棄政從商
。而周學煇的女兒周仲錚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主人公啦!作為當年曾在津門轟動一時的“五四少女”
,周仲錚的名字雖然陌生
,但她卻是當年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女性。周仲錚她既是畫家
,也是作家
,舉辦個人畫展時,齊白石為她站臺
,創(chuàng)作的自傳體小說
,暢銷歐洲;她出身于安徽東至的名門望族周家
,后隨家人定居天津
,是真正的“金枝玉葉”,卻在九十多年前
,像巴金小說里的人物一樣
,以叛逆的姿態(tài)走出讓她感到窒息的“貴族之家”,成為津門轟動一時的“五四少女”
;她沒有念過小學
,卻進了中學,沒有念完中學
,卻就讀于南開大學
。少女時代,她和鄧穎超是同窗好友
。之后赴法國求學
,成為從巴黎政治大學畢業(yè)的首位中國女學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岸?zhàn)”時期
,周仲錚有五年的時間和家人住在地下室里。戰(zhàn)后她成為了享譽歐洲的華裔藝術(shù)家和作家
。她與鄧穎超
、周恩來保持著終生不渝的友誼。1972年
,聯(lián)邦德國與中國建立了邦交關(guān)系后
,她又為中德兩國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許多貢獻,被周恩來總理贊為“中西文化的使者”
。她的先生是一位漢學家
,晚年她把自己的藏書和畢生的作品都捐給了祖國
。01五四少女周仲錚生于東至周家,祖父周馥是大名鼎鼎的大清兩廣總督周馥
,協(xié)助李鴻章辦理洋務(wù)運動達三十余年,是清末有名的擅長外交的人才
,而家中的幾位伯父們
,又都有過仕途經(jīng)歷,加上父親還曾是舉人
,周家可是絕對的大家族
,但這既然家族大,規(guī)矩自然也是特別多
。例如:男尊女卑
、長幼之序的規(guī)則,還有嫡親庶出一堆復雜的人際關(guān)系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吹侥赣H面對長輩時,處處小心
,在祖母
、伯母甚至男人說話時,從不敢插言
,只能輕輕說聲“是”
,這一切都讓周仲錚十分反感。周家奉行“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舊思想
,并不允許周仲錚讀書
。小時候,在周仲錚的哭鬧下
,才被特許上家中私塾
,但被要求只能讀半天書。到了周仲錚15歲時
,父親說《禮記》規(guī)定
,男女授受不親,你不能再進書房了
。而從小就不想做一個規(guī)規(guī)矩矩閨秀的周仲錚為了上新學堂
,趁著1921年秋天老太爺過世的時機,加上中國又興起了“五四運動”
,便悄悄離家出走
。周家小姐出走一事,立刻引起了轟動
。為此
,社會各界人士還在《新民意報》上展開了一番討論
,并將她出走一事稱為“周仲錚事件”。后來
,在社會進步人士以及輿論幫助下
,周仲錚終于和雙親達成了協(xié)議,平安回家
,并獲準上學
。但周父并不甘心,為此還給女兒出了一個刁鉆的難題:如果女兒考試通過的話
,就允許她讀書
,考不上就死了那份心。不想
,周仲錚以雙“優(yōu)”的中英文成績
,被北洋女子師范學校錄取,開始了她的學生生活
。在學校與社會進步人士的影響下
,周仲錚深感婦女地位的低下。為此
,她常常利用午間或放學回家時間跟隨李峙山等逐戶訪問
,宣傳民主愛國、婦女解放思想并參加婦女運動集會等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哉f,她還算早期的“婦女運動者”
。民國南開大學在北洋女子師范學校的周仲錚對知識的渴求并未止步
,時間一長,女師的學習讓她感到不滿
,于是要轉(zhuǎn)到南開大學
。遺憾的是,南開大學不招女生
。為此
,她不惜寫下請愿書,并找來11名學生簽名
,寄給了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
,要求創(chuàng)辦南開女子大學。為此
,南開大學開始招收女子
。在斗爭中,她就認識了鄧穎超
,又因為在南開大學的原因
,她和鄧穎超的交往更深了
,這也讓她在解放后促進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方便。1924年9月21日她突發(fā)奇想
,那個時候
,南開大學還沒有畢業(yè),卻恰好她想出去走一走
。她又與兩位同學一道從天津乘船到上海
。臨走的前夜,她與雙親告別時
,她寫道:““母親的心在顫抖,眼睛和嘴唇也在抖動哆嗦
,可是她忍住不哭
,只說了一句:‘走吧!凡事小心
!’該說的她都已說過
。””輪船帶著她奔向了另一個世界
。25日
,他們轉(zhuǎn)乘法國輪船"草原號",經(jīng)過30天的航行
,到了法國的馬賽城
,當晚又乘夜車抵達巴。她進了巴黎政治大學學習
,又得了巴黎大學文科博士學位
。這種旅程,讓人大跌眼鏡
,卻也可以看出這個周家的大小姐又是怎樣一個敢作敢為
,胸中有才學的人。這件事情
,讓她父親都十分吃驚
,之后也不再管她。而《小舟》的故事則結(jié)束在了周仲錚與雙親的告別
。翻開《小舟》的扉頁
,我們還能看到,周仲錚落下的一句:謹以此書獻給盼我歸來的母親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偟膩碚f,《小舟》是周仲錚的自傳
,寫的是作者童年和青年時代的回憶
,這些回憶從某一角度反映了中國的一個過渡時代:新舊思想的沖突
,禮教的末日,封建家庭的瓦解
,五四運動的產(chǎn)生
。在《小舟》中,作者用細膩動人的文字
,把我們帶回到一百年前那個中國歷史上重大的變革時期
,展現(xiàn)了在五四時代精神影響下一代青年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
。而《小舟》1957年在西德出版后
,感動了許多讀者,并被譯成多國文字
。1986年
,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第一次在國內(nèi)引進翻譯了《小舟》
,成為許多讀者心中難忘的故事,更是被譽為“展現(xiàn)五四女性覺醒精神”的重要作品
。至于《十年幸?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罚瑒t是講述了周仲錚 從1926年前往法國留學到1936年返回中國十年間的故事
,在德國出版這部書后
,她曽寫下這樣的文字:““所謂十年幸福,其實是十年痛苦
。為什么要寫自傳
,有什么值得可寫的呢 我是一個在奮斗途中跌倒的女子,對祖國沒有一點貢獻
。所謂自傳
,也不過是自悔而已?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比绻f在《小舟》中
,作者青少年時代的故事帶給我們向上的力量,那么在《十年幸?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分?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我們看到了在一個特定的時代里女性成長所要面臨的更為復雜的困境。盡管這些文字或許在作者看來是“自悔”
,但在她細膩
、真誠的講述中,我們依然能感受到一個人懷抱對理想
、自由
、幸福的向往所做出的的努力與掙扎,這正是她的故事最動人的地方。02把后半生的時間獻給生涯自己的祖國1940年
,周仲錚同一位名叫克本的德國漢學家結(jié)了婚
。戰(zhàn)時又到了德國柏林,過了五年地下室生活
,可謂九死一生
。這五年來,對于德國的婦女來說是一場災難
,而對于周仲錚來說
,卻成為另一個學習的機會。那個時候的周仲錚在戰(zhàn)亂之中
,竟然熟練使用德語進行寫作
,這也為后來成為作家提供了條件。戰(zhàn)后的周仲錚從1951年起
,她決心學習繪畫藝術(shù)并開始寫書
,從此繪畫、寫作雙豐收
,成了名噪海內(nèi)外的知名畫家和作家。在繪畫上
,從1953年起在歐洲各大城市畫廊和博物館舉行個人畫展
。到1961年6月20日在巴黎舉辦第二次個人畫展時,中國著名國畫大師張大千和寓居巴黎的女畫家潘玉良前來觀展
,三人一起留下了珍貴的紀念照
。這對于任何一個人都是難以想象的。她用德語寫下自己在中國大家族的經(jīng)歷
,名叫《小舟》
。而這本書在德國成為暢銷書,甚至一度風靡歐洲
。之后一部接一部的出書
。1972年中德建交,周仲錚欣喜若狂
,從此沒有了遠離祖國無親無靠的憂傷
。1984年,使館在波恩哥德斯堡的新址落成之時
,為表心意
,她與其他華僑一起,為使館定制了兩個威武的石獅子放在大門兩邊
,使館的活動尤其是文化活動她必定到場
,只要是為了兩國文化交流的事情,她一定熱心地參加。1978年
,鄧穎超大姐兩次親切接見了她
。1982年,她把自己300幅畫作送給了天津藝術(shù)博物館
。1993年
,85歲高齡的她把100幅畫作運到北京炎黃藝術(shù)館收藏,她還設(shè)立了周仲錚獎學金
。她的丈夫克本先生也是一位熱愛中國的外國專家
,他辛苦一生,每月拿出2000馬克購買中國大陸需求的外文圖書
,寄贈給北京圖書館
,捐贈已有上萬冊。鄧穎超曾對周仲錚說:“你的先生是愛中國的
,為中德文化作了貢獻
。”1996年
,周仲錚與世長辭
,享年88歲;如今
,她長眠在北京萬安公墓
。周仲錚的一生可以用“輝煌”來形容,她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中國女性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海外赤子的愛國情懷和一個藝術(shù)家為中西文化交流孜孜不倦的努力
,受到后人的稱道和緬懷?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啊安辉俦в腥魏蜗M?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會有摯友自遙遠的家鄉(xiāng)而來。心中無盡的悲傷
,在洶涌的波濤聲中被徹底埋葬
。””她用這四行詩道出了自己在異鄉(xiāng)的心境
。有道是“苦心人
,天不負”。她不僅完成了在巴黎政治大學的學業(yè)
,成為了從該校畢業(yè)的首位中國女學生
,還攻讀了巴黎大學文科博士學位。在個人生活上
,她為人妻
,為人母,擁有了自己小小的幸福。因為所見所聞
、所思所述都是在歐洲的生活
,所以《十年幸福》里的文學色彩
,比《小舟》更為濃郁
。在流暢的敘事同時,不時有一些清麗的風景描寫和淡淡的“抒情”段落
,描畫和襯托著主人公的精神世界
,比如:““小路上長著一些灌木,有一些枝頭已經(jīng)有了花骨朵
,小鳥飛來
,輕吻一下花骨朵,接著就又飛走了
。我的思緒有些凌亂
,我從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如此想念母親?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睆摹缎≈邸返健妒晷腋
!罚苤馘P完成了自己的蛻變
,從那個具有叛逆精神的“五四少女”
,變成了精神獨立、思想成熟的新女性
。在此后的歲月里,她在文學寫作和繪畫領(lǐng)域里
,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她的文學作品還有《金花奴》《樹王》《小采魚》以及《必須是紅紅的,必須是圓圓的》等
。周仲錚
,一個傳奇的女性,對舊家族的“離經(jīng)叛道”
,卻活出了真正的自我
。或許
,從她身上
,我們能夠看到一個安徽大家族的女性剛?cè)嵯酀囊幻妫侨慷际悄袃河⑿鄣年杽?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十年幸?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小舟》小編推薦:78元/套包郵,敬請放心購買。由于青海
、海南
、內(nèi)蒙,寧夏運費較貴
,每套需補收15元運費差(新疆/西藏暫不能發(fā))點擊 下單
,微信直接支付!
請給我推薦幾本好書吧(懸賞100分)
《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遙
《穆斯林的葬禮》 作者:霍達
《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樹
《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馬
《教父》 作者:馬里奧·普佐
《蘇菲的世界》 作者:喬斯坦·賈德
《麥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白鹿原》 作者:陳忠實
《破碎的四月》 作者:卡達萊
《萬歷十五年》 作者:黃仁宇
《美的歷程》 作者:李澤厚
《圍城》 作者:錢鐘書
《湯姆叔叔的小屋》 作者:斯托夫人
《塵埃落定》 作者:阿來
《根》 作者:亞歷克·黑爾
《生命從明天開始》 作者:心曼春曼
《活著》 作者:余華
《許三觀賣血記》 作者:余華
《牛虻》 作者:伏尼契
《呼嘯山莊》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拿破侖全傳》 作者:劉樂土
《曹禺劇本選》 作者:曹禺
1.《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
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xiàn)中國當代城鄉(xiāng)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
。全書共三部
。作者在近十年間廣闊背景上,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
,刻劃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
。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
,痛苦與歡樂
,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
,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 銅城除過河南人之外,從北方黃土高原和南方平原地區(qū)貧困縣漫流來的鄉(xiāng)民也是它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從有了煤炭業(yè)
,這里就成了中國西部的阿拉斯加,吸引來無數(shù)尋找生活出路的人
。在這個口音五花八門的“聯(lián)合國”里
,由于河南人最多,因此公眾交際語言一般都用河南話
。在銅城生活的各地人
,都能操幾句河南腔,哼幾句嗯嗯啊啊的豫劇
。 這城市四周全是山梁土峁
。山上石多土薄,不宜耕作
,農(nóng)業(yè)人口遠比不上黃土高原腹地稠密
,更不要說和擁擠不堪的中部平原相比了。因為事農(nóng)者甚微
,加之此地又不缺乏燃料
,這些山山峁峁竟然長起了茂密的柴草,甚至還有一些樹木梢林
,顯得比黃土高原其它地方更有風光
。每當入秋之時
,有些山上紅葉如火,花團錦簇般奪人眼目…… 山梁土峁間
,由于地層深處挖掘過甚而形成空洞
,地表時有下陷,令人觸目驚心的大裂縫往往撕破了幾架山梁
,甚至大冒頂造成整座大山崩塌陷落
,引起周圍里氏三級左右的地震。大山以北一二百華里處就是黃河
,它帶著成千上萬噸泥沙沉重地喘息著淌向東方…… 城市在這條狹長的山溝里只能擺下一條主街
。那商店鋪面,樓房街舍
,就沿著這條蜿蜒曲折的街道
,沿著鐵路兩側(cè),沿著那條平時流量不大的七水河
,鱗次櫛比
,層層疊疊,密集如蜂房蟻巢
,由南到北鋪排了足有十華里長
。 火車站位于城市中心。一幢長方形的候車室涂成黃色
,在這座沾灰染黑的城市里顯得富麗堂皇
。除過南郊軍民兩用的飛機場,火車站不大的廣場也許是市內(nèi)最為開闊的地方了
。 火車從這里向南
,穿越綠色的中部平原,五六個小時就可以抵達省城
。而向西
,向東,向北
,都有公路伸出
,一直可以通往鄰近幾個省份
。這個火車站每天上下午分別和省城對開兩趟快慢客車
,其余就全都是運煤車了。 從隴海鐵路岔出來的這條支線
,它的最后一節(jié)鐵軌并沒有在這個車站終止
。這鋼鐵階梯又在這里岔出兩股,一路爬坡穿洞
,沿途串起了東西兩面二十多個礦區(qū)
。 外地人提起銅城
,都知道這是個出煤的地方,因此想象這城市大概到處都堆滿了煤
。其實
,銅城邊上只有一兩個產(chǎn)量很小的煤礦,其余的大礦都在東西兩面那些山溝里
。 當你沿著鐵路支線拐進這些山溝
,便會知道那里有著多么龐大的世界。這些相距只有十來里路的煤礦
,每個礦區(qū)都有上萬名工人
,連同他們的家屬,幾乎都超過了一個山區(qū)縣城的規(guī)模
。密集的人口
,密集的房屋,高聳的井架
,隆隆的機聲
,喧囂的聲浪,簡直使人難以置信這些小小的山溝山灣
,怎么能承載了如此大的負荷
?
2.《穆斯林的葬禮》 作者:霍達
一個穆斯林的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
,三代人命運的沉浮
,兩個發(fā)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內(nèi)容卻又交錯扭結(jié)的愛情悲劇
。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和伊斯蘭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jié)構(gòu)
,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
。展現(xiàn)了古老的民族風情和充滿矛盾的現(xiàn)實垂涎
。作品清新流暢、質(zhì)樸無華
,以細膩的筆觸探測人的心靈
,讀后蕩氣回腸,留下深沉的思索
。
3.《挪威的森林》 作者:村上春樹
一本風靡全亞洲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
,曾高居日本文學史上的“超級暢銷書”。
這當然要被算成是村上春樹的代表作
。許多人認識這位日本人就是從這本書開始
。全書以回憶為線索,表達了青少年面對青春期的孤獨困惑以及面對成長的無奈
、無聊
。村上通過年輕人在社會壓力下無法擺脫的生存痛苦
,第一次明明白白地強調(diào)了他在以后書中不斷反復強調(diào)的主題:生命的悲哀與無力感。
這是一部傷感
,又有痛苦
,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小說主人公渡邊展開他同兩個女孩間的愛情糾葛
。渡邊的第一個戀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學木月的女友
,后來木月自殺了。一年后渡邊同直子不期而遇并開始交往
。此時的直子已變得嫻靜靦腆
,美麗晶瑩的眸子里不時掠過一絲難以捕捉的陰翳。兩人只是日復一日地在落葉飄零的東京街頭漫無目標地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
。直子20歲生日的晚上兩人發(fā)生了性關(guān)系
,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幾個月后直子來信說她住進一家遠在深山里的精神療養(yǎng)院
。渡邊前去探望時發(fā)現(xiàn)直子開始帶有成熟女性的豐腴與嬌美
。晚間兩人雖同處一室,但渡邊約束了自己
,分手前表示永遠等待直子
。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相遇
,渡邊開始與低年級的綠子交往
。綠子同內(nèi)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簡直就像迎著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來的一頭小鹿”
。這期間
,渡邊內(nèi)心十分苦悶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纏綿的病情與柔情
,一方面又難以抗拒綠子大膽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
。不久傳來直子自殺的噩耗,渡邊失魂魄地四處徒步旅行
。最后
,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勵下,開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
我本人認為
,內(nèi)容錯綜復雜,不仔細看
,容易弄不明白
4.《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馬
《基督山伯爵》是法國著名作家大仲馬的代表作
。法老號大副唐泰斯受船長委托
,為拿破侖黨人送了一封信
,遭到兩個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
,被打入死牢。獄友法里亞神甫向他傳授了各種知識
,并在臨終前把埋于基督山島上的一批寶藏的秘密告訴了他
。唐泰斯越獄后找到了寶藏,成為巨富
。從此化名基督山伯爵
,經(jīng)過精心策劃,報答了恩人
,懲罰了仇人
。本書充滿浪漫的傳奇色彩,章章奇特新穎
,引人入勝
。
故事性很強, 很耐讀!
5.《教父》 作者:馬里奧·普佐
這是是1969年美國出版的長篇小說,是美國出版史上的頭號暢銷書
,曾連續(xù)70周排名暢銷榜
,37年銷量達2000萬冊。早在七十年代初已拍成電影
,發(fā)行世界各國
,受到普遍歡迎,據(jù)小說改編的三部電影有兩部獲奧斯卡獎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督谈浮返墓适绿峁┝四撤N根植于美國人心中的可怕的愉悅因素,使讀者近距離觀察到一個令人震顫的黑暗而暴力的非法階層
,獻給讀者一場兇險生活方式的饗宴
。 黑幫故事的經(jīng)典~!
6《蘇菲的世界》 作者:喬斯坦·賈德
風靡全球
、超級暢銷的哲學奇書
全世界最易讀懂的哲學書
一本關(guān)于哲學史的小說
20世紀百部經(jīng)典著作之一
1994年獲"德國青少年文學獎"與"最優(yōu)秀作品獎"
《蘇菲的世界》以小說的形式
,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jīng)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fā)展的歷程
。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
,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
、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
,并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
。評論家認為
,對于那些從未讀過哲學課程的人而言,此書是最為合適的入門書
,而對于那些以往讀過一些哲學而已忘得一干二凈的人士
,也可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
7.《麥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塞林格
《麥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雖然只有十幾萬字
,它卻在美國社會上和文學界產(chǎn)生過巨大影響
。1951年,這部小說一問世
,立即引起轟動
。主人公的經(jīng)歷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受到讀者
,特別是大中學生的熱烈歡迎
。他們紛紛模仿主人公霍爾頓的裝束打扮,講“霍爾頓式”的語言
,因為這部小說道出了他們的心聲
,反映了他們的理想、苦悶和愿望
。經(jīng)過30多年來時間的考驗
,證明它不愧為美國當代文學中的“現(xiàn)代經(jīng)典小說”之一。現(xiàn)在大多數(shù)中學和高等學校已把它列為必讀的課外讀物
,正如有的評論家說的那樣
,它“幾乎大大地影響了好幾代美國青年”。
8.《萬歷十五年》作者:黃仁宇
明萬歷十五年
,即公元1587年
,在中國歷史上原本是極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該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物為中心
,抽絲剝繭
,梳理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管理層面存在的種種問題,并在此基礎(chǔ)上探索現(xiàn)代中國應當涉取的經(jīng)驗和教訓
。作者以其“大歷史”觀而聞名于世
,本書中這一觀念初露頭角,“敘事不妨細致
,但是結(jié)論卻要看遠不顧近”
。本書自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出版以來,好評如潮
,在學術(shù)界和文化界有廣泛的影響
。...
《萬歷十五年》由黃仁宇先生于1976年在美國所著,在國內(nèi)直到近些年才引起大眾的注意
。其實這一年大明王朝并沒有發(fā)生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
,所以不為一般研究者所注意,但在這一年發(fā)生的許多瑣細小事,卻如青萍之末成為帝國走向崩潰的前兆
。
元輔張居正已去世五年
,海瑞在這一年也故去了,一代名將戚繼光也在年底歿了
,時年29歲的努爾哈赤在東北崛起了:始建宮室,布教令于部中
,禁暴亂
,戢盜竊,立法制……然而朝廷卻未予注意
;西班牙無敵艦隊即將出征英吉利
,揭開世界歷史新的一頁……
9.《美的歷程》 作者:李澤厚
《美的歷程》從宏觀鳥瞰角度對中國數(shù)千年的藝術(shù)、文學作了概括描述和美學把握
。其中提出了諸如原始遠古藝術(shù)的“龍飛鳳舞”
,殷周青銅器藝術(shù)的“獰厲的美”,先秦理性的“儒道互補”
,楚辭
、漢賦、漢畫像石之“浪漫主義”
,“人的覺醒”的魏晉風度
,六朝、唐
、宋佛像雕塑
、宋之山水繪畫以及詩、詞
、曲各具審美的三品類
,明清時期小說,戲曲由浪漫而感傷而現(xiàn)實之變遷等等重要觀念
,多發(fā)前人之所未發(fā)
,此書于一九八一年初版,多次再版理印達幾十萬冊
。已有英文
、德文、日文
、韓文等多種譯本問世
。這篇文章真的很好。
10.《圍城》 作者:錢鐘書
《圍城》是中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諷刺小說
。作者錢鐘書1910—
,江蘇無錫人,1933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外文系,后留學英
、法
,是位學貫中西而富才情的學者?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秶恰穭庸P于1944年
,完稿于1946年,其時
,作者正蟄居上海
,耳聞身受日本侵略者的蠻橫,“兩年里憂世傷生”《圍城·序》
,同時又堅韌地“錙銖積累地”把自己對人生
、對學術(shù)的感悟與思考付諸筆端,先后完成了小說《圍城》和學術(shù)著作《談藝錄》
。
就憑這部唯一的長篇小說
,錢鐘書成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中小說大師級人物。本書自四十年代末出版以來
,有多少人為它哭
,為它笑,為它深深長嘆
,為它久久思索
。人生是圍城,婚姻是圍城
,沖進去了
,就被生存的種種煩愁包圍。錢鐘書以他灑脫幽默的文筆
,述說著一群知識分子的快樂與哀愁
。錢鐘書的深入骨髓的洞見,通達超脫的生存智慧足以讓讀者品評再三
。
。
11.《活著》 作者:余華
這部作品的題目叫《活著》,作為一個詞語
,“活著” 在我國的語言里充滿了力量
,它的力量不是自來于喊叫,也不是來自于進攻
,而是忍受
,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xiàn)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
、無聊和平庸
。作為一部分作品
,《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
,因為他們互相感激
,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
,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
。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與此同時
,《活著》還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那句老話:千鈞一發(fā)
。讓一根頭發(fā)去承受三萬斤的重壓
,它沒有斷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痘钪愤€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