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源之行
去清源山是“校長”提議的
。去了大失所望,遠不如宣傳片里所說。雖然有“天然氧吧”之稱,也就是樹木繁盛,環(huán)境清幽,空氣好一點而已——山里空氣清新,清源山也不例外。清源山有溶洞,但它的溶洞沒有奇特之處,看過蓬萊仙洞或別的溶洞后,看這里很一般了——鐘乳石的形狀單一,黑魆魆的巖石,潮濕的洞壁,孤零零的一點燈光更襯出幽暗。里面有一尊財神像,所以這洞又叫財神洞。洞里有一個很大的石室,或者說石廳
,頂部巨大的石塊感覺隨時會砸下來,倒也有一點驚恐的刺激。滴答,滴答,石縫里滲出的水珠滴落,形成一方小池,清冽見底。洞不長,沒有復洞,只能折返。出洞后,按照景區(qū)地圖我們在山上轉了一圈
,那些似是而非的景物,那些名不符實的景點,需要你發(fā)揮充分的想象力。當然,任何一座山都有自己的傳說或故事,名山且不說不過,清源山并非無名之輩
此山宜于人靜修,不宜作景區(qū)開放
。在山上,我們經(jīng)過一處“閉關院”,一堵矮墻一扇門隔開兩個世界,里面有一位法師在此閉關修行已近十載,他立志苦修十八年。如此虔心至誠,令人起敬。
山上古藤很多,油麻藤
,長的有幾十米,碗口粗,紫紅的花簇。同行有一位中醫(yī),上山途中他特別注意各種草藥,半夏,桔梗,葛根走馬觀花
順便說一下
丫字石
(二)丫山之行
游完清源山
丫山因形得名,遠望主峰
去丫山不是看山,是看石
游丫山是個力氣活
幸虧吃得飽飽的
之前我們的游程不過是序幕
進入主景區(qū)后
,走了一段路看見孔雀園。我剛一站那兒,他就開屏(自然界臭美的多是鳥男)。許多人圍著,一個勁地夸他:“好漂亮啊!好漂亮?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哼
一路上,相伴的還是石頭
。走著走著,地勢不斷下降,順著一級級臺階下,長而陡峭,估計這里就是天坑所在。下到石階最底部,地下河水汩汩而出,不知所蹤,只聽見水聲嘩嘩。仰視,一道珠簾翠玉——水從九龍洞涌出,形成落差高達30米的珠簾瀑布。此時水量少,能看見璧上的洞口,有人進洞探奇。向下看,深潭如碧,石橋上行人渺小。迎面一撥撥游客走來
,顯然和我們走的是不同路線,他們從右往左轉,我們從左往右轉,他們的來路是我們的去路。我已經(jīng)精疲力竭,向他們打聽路好走不 得知前面的路又陡又險,便想原路返回,但拗不過同行四人的堅持(另外三人到峽谷最深處探險去了)。掉到坑里的感覺
,我真正體驗到!兩手拽住護欄,從坑里一步步往上爬,有幾處垂直呈90度,手腳并用。到了轉彎處歇一會丫山之行
,雖然疲累,不進坑還是會后悔的。如果你也想被坑一把,我以自己的經(jīng)歷建議你:第一
,如果自駕游,最好把車開進景區(qū)(每車交費20元),或者坐景區(qū)公交車,因為從入口到景區(qū)要走10公里,盤山公路,很耗體力。第二,孔雀園那里是分叉口,不要犯我那樣的選擇性錯誤。左邊路線坡度較緩,沿右邊路線走,這樣最陡峭的那段路就是下行,雖然很險,但比往上爬省力氣多了。2021
,能游山玩水是一種幸運。春日行,春光易逝,趕緊折騰。往期文章:
老屋
女流之輩
郝建的職稱
王二的學生
鄉(xiāng)村教師:“校長”
2019年的一頭豬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cgf/912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 onerror="nofind(this)" >
!.png" alt="8月30日最牛逼的一句話!"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