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楷書中
這種字體
,在明代的時候,被稱之為“臺閣體”,后來發(fā)展到了清代的時候,因為倍受當時讀書人的喜愛,所以后來又改稱為“館閣體”,同時也是因為明代的翰林院學士沈度的風格秀潤華美,所以深受當朝皇帝的賞識,最后才決定用他的字定為當時流行的館閣體中的標準字體。一般學書的朋友們大概都知道,在清朝的康熙
,乾隆年間時,主流的書家主要是元朝的趙孟頫和明朝的董其昌,因為他們二人書法的主要風格就是規(guī)整,圓融,即使是當時的康熙,乾隆也都或多或少的學過他們的字,后來這種規(guī)整,圓融般的書體風格,就是后期科舉考試中流行的館閣體所必需的書法風格,所以后期流行的館閣體,在之前演變時,也是或多或少的參照了董其昌與趙孟頫的字體風格,最后才形成了館閣體這般千篇一律的“烏,方,光”風格。烏“烏”,顧名思義
方“方”,顧名思義
光“光”,顧名思義
,就是說書寫的這種字體要光滑,流暢,而這樣的寫法,又會給人一種美觀,雍容的視覺感,但是這種書寫方法,對于筆墨紙硯的要求也是及其高的, 所以與民間那般隨意,灑脫的書風相比同時,明清時代的館閣體
后來到了明清以及清末時代
最后關于“學書人攻擊館閣體,是因為它是科舉考試的專用字體
最后不知書友您在看完筆者的文章后還有什么需要補充的嗎
是不是也覺得館閣體或多或少的也學了一點董其昌與趙孟頫的風格呢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316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相同又不同——館閣體vs展覽體
下一篇:
館閣體的祖師爺是誰 寫的字這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