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被另一種相反的思想打斷:“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這兩句急轉(zhuǎn)直下
,天上的“瓊樓玉宇”雖然富麗堂皇,美好非凡
,但那里高寒難耐
,不可久居。詞人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
,來堅定自己留在人間的決心
。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詞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
。同時
,這里依然在寫中秋月景,讀者可以體會到月亮的美好
,以及月光的寒氣逼人
。這一轉(zhuǎn)折,寫出詞人既留戀人間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
。這種矛盾能夠更深刻地說明詞人留戀人世
、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顯示了詞人開闊的心胸與超遠的志向,因此為歌詞帶來一種曠達的作風
。
但蘇軾畢竟更熱愛人間的生活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
,還不如留在人間趁著月光起舞呢!“清影”
,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
。“起舞弄清影”
,是與自己的清影為伴
,一起舞蹈嬉戲的意思。李白《月下獨酌》說:“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亂
。”蘇軾的“起舞弄清影”就是從這里脫胎出來的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案咛幉粍俸辈⒎亲髡卟辉笟w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才是根本之所在
。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
,在月光下起舞
,最起碼還可以與自己清影為伴。這首詞從幻想上天寫起
,寫到這里又回到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
。從“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轉(zhuǎn)折開闔中,展示了蘇軾情感的波瀾起伏
。他終于從幻覺回到現(xiàn)實
,在出世與入世的矛盾糾葛中,入世思想最終占了上風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昂嗡圃谌碎g”是毫無疑問的肯定,雄健的筆力顯示了情感的強烈
。
“明月幾時有
?”這在九百年前蘇軾的時代,是一個無法回答的謎
,而在今天科學家已經(jīng)可以推算出來了
。乘風入月
,這在蘇軾不過是一種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為現(xiàn)實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