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南北朝
作者:酈道元
原文: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春冬之時
,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巘 寫作:山獻)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注釋譯文譯文
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
,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等到夏天水漲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
注釋
(1)自:在,從
三峽:指長江上游重慶
(2)略無:毫無
(3)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樣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
(7)襄(xiāng):上,這里指漫上
(8)沿:順流而下(的船)
(9)或:有的時候。王命:皇帝的圣旨
(10) 朝發(fā)白帝:早上從白帝城出發(fā)
(11)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
(12)雖:即使
(13)不以:不如。此句謂和行船比起來
(14)素湍:白色的急流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
(16)絕巘(yǎn):極高的山峰
(17)懸泉:懸掛著的泉水瀑布。飛漱:急流沖蕩
(18)清榮峻茂:水清,樹榮(茂盛)
(19) 良:實在
(20)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剛剛放晴的時候。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屬引:連續(xù)不斷
(22)哀轉(zhuǎn)久絕:悲哀婉轉(zhuǎn)
(23)巴東:漢郡名,在今重慶東部云陽
(24)三聲:幾聲
。這里不是確數(shù)。(25)沾:打濕。
(26) 裳(cháng):衣服
。參考資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八年級上冊 第二十六課
作者介紹 酈道元(約470—527)
,字善長。漢族,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學(xué)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終未能盡其才。他博覽奇書,幼時曾隨父親到山東訪求水道,后又游歷秦嶺、淮河以北和長城以南廣大地區(qū)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339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上一篇:
小池
下一篇:
馬詩二十三首·其三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