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名言·志意修則驕富貴志意修則驕富貴
志意修則驕富貴
【鑒賞】 王侯公卿多為人所敬畏
,富與貴多為人所欲求《荀子》修身篇原文和譯文是什么
見善
故君子隆師而親友
,以致惡其賊。好善無厭,受諫而能誡,雖欲無進(jìn),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亂而惡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賢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獸、而又惡人之賊己也。諂諛者親
,諫爭者疏,修正為笑,至忠為賊,雖欲無滅亡,得乎哉?《詩》曰:“噏噏呰呰,亦孔之哀。謀之其臧,則具是違;謀之不臧,則具是依?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扁善之度,以治氣養(yǎng)生則后彭祖
食飲、衣服
、居處、動靜,由禮則和節(jié),不由禮則觸陷生疾;容貌、態(tài)度、進(jìn)退、趨行,由禮則雅,不由禮則夷固僻違,庸眾而野。故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
,國家無禮則不寧。《詩》曰:“禮儀卒度,笑語卒獲。”此之謂也。以善先人者謂之教
,以善和人者謂之順;以不善先人者謂之諂,以不善和人者謂之諛。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傷良曰讒,害良曰賊。是謂是、非謂非曰直
治氣養(yǎng)心之術(shù):血?dú)鈩倧?qiáng)
,則柔之以調(diào)和;知慮漸深,則一之以易良;勇膽猛戾,則輔之以道順;齊給便利,則節(jié)之以動止;狹隘褊小,則廓之以廣大;卑濕
、重遲、貪利,則抗之以高志;庸眾駑散,則刦之以師友;怠慢僄棄,則之炤以禍災(zāi);愚款端愨,則合之以禮樂,通之以思索。凡治氣養(yǎng)心之術(shù),莫徑由禮志意修則驕富貴
故良農(nóng)不為水旱不耕
勞苦之事則爭先
勞苦之事則偷儒轉(zhuǎn)脫
行而供翼
夫驥一日而千里
夫堅(jiān)白、同異
故跬步而不休,跛鱉千里
然而跛鱉致之
好法而行
禮者
,所以正身也;師者,所以正禮也情安禮,知若師
故學(xué)也者
端愨順弟
,則可謂善少者矣;加好學(xué)遜敏焉,則有鈞無上,可以為君子者矣。偷儒憚事,無廉恥而嗜乎飲食,則可謂惡少者矣;加惕悍而不順,險(xiǎn)賊而不弟焉,則可謂不詳少者矣,雖陷刑戮可也。老老而壯者歸焉,不窮窮而通者積焉
;行乎冥冥而施乎無報(bào),而賢不肖一焉。人有此三行,雖有大過,天其不遂乎。君子之求利也略,其遠(yuǎn)害也早,其避辱也懼,其行啟發(fā)也勇。君子貧窮而志廣
,富貴而體恭,安燕而血?dú)獠欢瑁F倦而容貌不枯,怒不過奪,喜不過予。君子貧窮而志廣,隆仁也;富貴而體恭,殺勢也;安燕而血?dú)獠欢?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勞倦而容貌不枯,好交也
;怒不過奪,喜不過予,是法勝私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譯文如下:
見有善行,一定要恭謹(jǐn)自查
,自己是否也有此善行;見到不善的行為,一定要驚心警惕,反省自己是否也有此不善。自己身上的善,一定要固守;身上的不善,一定要畏惡它如同災(zāi)禍。所以批評我而所言恰當(dāng)?shù)娜?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愛好善而永不知足
,聽到規(guī)諫而能戒惕,即使想不長進(jìn)也做不到?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小人正好相反,極為悖亂而厭惡別人批評自己親近阿諛奉承之輩,疏遠(yuǎn)直言相諫者
《詩經(jīng)》說:"同那些阿諛之徒一拍即合,對那些諫諍者厭惡詆毀
君子有無往而不善之道
,用它來治氣養(yǎng)生,則壽命可追隨彭祖;用它來修養(yǎng)品德,那名聲就可同堯、禹相比。既適宜于通達(dá)之時(shí),也適宜于窘困之時(shí),只有禮和信。大凡血?d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儀態(tài)、進(jìn)退
《詩經(jīng)》說:"禮儀如果完全合乎法度
用善引導(dǎo)人的是教誨
傷害好人叫做陷害,陷害好人叫做奸賊
調(diào)理性情
行動快捷急遽的人,就用恰當(dāng)?shù)呐e止節(jié)制他
低劣平庸不成材的人
大凡調(diào)理性情、修養(yǎng)身心
志意修煉就會傲視富貴
說的就是這個(gè)意思。身體雖然辛苦但心安理得
所以好的農(nóng)夫不會因?yàn)楹闈?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干旱之?zāi)而不耕田
體貌恭敬而內(nèi)心忠信
端正樸實(shí)、誠實(shí)守信
那么走遍天下
,即使到處通達(dá),人們也沒有不輕視他的。勞苦的事就懶惰推脫,享樂的事就身手敏捷毫不謙讓,僻邪而無誠信,一味追求自己的私欲而不知謹(jǐn)慎,那么走遍天下,即使到處通達(dá),人們也沒有不鄙棄他的。行走時(shí)恭敬小心
,不是因?yàn)楹ε孪菰跔€泥里;走路時(shí)低頭,不是因?yàn)楹ε伦采蠔|西;兩人對視,先俯身行禮,并不是懼怕對方。這乃是因?yàn)榫酉胍摒B(yǎng)自身的品德,不想因?yàn)檫@個(gè)得罪于世俗之人。良馬一天走一千里的路程
如果有止境有目的
還是有所止境
所以古語相傳,學(xué)習(xí)好比行路
。得路之人,在前面等著我,我便努力地追趕上去,那么或早或晚、或先或后,怎么會不到達(dá)同一個(gè)地方呢?所以一步一步不停地走
,即使是跛足的鱉,也可以抵達(dá)千里;一層一層積累不停,平地最終也能變山丘。堵塞住源頭,開通溝渠,江河也會枯竭。一會兒前進(jìn)
,一會兒后退,一會兒左,一會兒右,六驥也到達(dá)不了遠(yuǎn)處。人和人之間才性的差異,哪里會有跛鱉和六驥的差異那么大!然而跛鱉能夠到達(dá),六驥不能到達(dá),這并沒有其他的原因愛好禮法而能依其行事的
,是士;志向堅(jiān)定而能身體力行的,是君子;智慮敏捷而不枯竭的,則是圣人。人沒有禮法,則無所適從;有法而不知其深義
,則茫然無所遵從;依據(jù)禮法,又能深明其統(tǒng)類,然后才能優(yōu)游不迫啊。禮
,是用來端正身心的;老師,是用來端正禮法的。沒有禮,用什么來修正自己的行為?沒有老師,我怎么知道禮是這樣的?禮是怎樣規(guī)定的就怎樣做,這就是天性安于禮;老師怎樣說就怎樣做,這就是智慧同老師一樣
。能做到情安于禮,智慧如同老師,這就是圣人不遵照師法的教導(dǎo)和規(guī)定去做
。所以學(xué)習(xí)的根本之處
端正樸實(shí),尊重長者
怠惰茍且,膽小怕事
,沒有廉恥而又好吃懶做,可說是壞青年了;加之放蕩兇悍不遜順,陰險(xiǎn)害人而不尊敬長者,那就是不吉利的人了,即使遭到刑罰殺戮也是應(yīng)該的尊敬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