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
▲《蘭亭集序》《馮摹蘭亭序》卷,唐
▲《祭侄文稿》唐,顏真卿
,你卻欣賞不來.png" />
?
▲《黃州寒食帖》北宋
為何說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是下第一真跡行書
其實(shí)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跡還未被發(fā)現(xiàn)(其真跡已被唐太宗李世民帶進(jìn)了昭陵
《祭侄文稿》橫59.6公分
大多數(shù)人看見這幅作品一定會(huì)滿頭問號(hào),為什么這樣的字可以成為天下三大行書之一
?而且許多毛筆字初學(xué)者對(duì)顏真卿的映像是從他工整的楷書字帖開始。這幅作品給人極大的反差。墨點(diǎn)字帖·顏體楷書入門教程——偏旁與結(jié)構(gòu)
墨點(diǎn)字帖·顏體楷書入門教程
今天小墨就為大家解析一下《祭侄文稿》
,這篇飽含悲痛一氣而成的書法作品。字字泣血
這件作品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文稿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shí)
,挺身而出,堅(jiān)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取義成仁之事。季明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其父與真卿共同討伐安祿山叛亂時(shí),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間,傳遞消息,使兩郡聯(lián)結(jié),共同效忠王室。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橫遭殺戮,歸葬時(shí)僅存頭顱。顏真卿援筆作文之際,悲憤交加,情不自禁,一氣呵成此稿感情與書法的合二為一
從“惟爾挺生”開始到“百身何贖”用筆豪放,章法左右飄忽不定
《祭侄文稿》其墨法蒼潤,流暢自然
。干筆枯墨,燥而無潤,干練流暢,揮灑自如。全文不到300字
,只用了七次蘸墨,到了一筆墨寫下了53字,留下了干枯壓痕出現(xiàn)難以控制的傷痛軌跡。通篇?dú)庀⒘鲿?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隨著心情的不可遏制除此之外。從《祭侄文稿》中多處用枯筆修改的跡象表明:顏真卿在寫這篇草稿時(shí)情緒激動(dòng)
一次蘸墨,疾書數(shù)行
穿越千年
這幅真跡作品的可貴之處我們也能從紙上60枚鈐印看出大家把作品保存的很完善
高超的書法技藝與深厚的情感
END
- 今日互動(dòng)話題 -
說一說你對(duì)《祭侄文稿》這幅作品的看法
▼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04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下一篇:
天下十大行書